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8 毫秒
1.
韩建保  云志刚  韩双庆  张小兵 《汽车工程》2004,26(2):236-239,148
以韩国现代某型轿车前挡泥板拉深成形为例,利用有限元软件LS—DYNA的动态显式算法,仿真研究了汽车覆盖件拉深成形过程中,拉深筋对薄板成形质量的影响,其中应用线单元等效拉深筋的功能。研究结果表明,在模具上设置拉深筋能够明显改善薄板的塑性流动质量,抑制发生起皱缺陷。  相似文献   

2.
以某轿车车门为例,通过有限元仿真研究了高强钢的材料强度级别及板金厚度对外覆盖件的影响规律,对于车身外覆盖件的选材及零件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桑塔纳2000型轿车后翼子板尾车灯部位在实际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用AutoForm对其拉延过程进行了仿真。根据仿真结果,后翼子板尾车灯部位在拉延时加深2mm是完全可行的。本文的工作表明,用专业的有限元软件可以快而且正确地分析出覆盖件特征部位在冲压成形过程中的变形行为,对实际的模具设计制造和模具维修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轿车覆盖件包括车顶、左/右侧围和四门两盖这几个零件。轿车车身覆盖件生产线设计是根据产品特点和生产规模,采用各自不同的冲压模具、冲压设备、作业机器人、在线测量和自动输送线整合而成。以轿车覆盖件中比较复杂的主要零件车顶为例。介绍了轿车车身覆盖件的冲压生产线组织。  相似文献   

5.
汽车车身工业部门越来越成为我国轿车工业发展的制约“瓶颈”,它实际上也是国外大汽车公司的核心部门。要发展汽车工业,首先就要发展汽车车身。本文明确提出车身表面数值模型建立,车身空气动力学仿真和车身覆盖件成型模拟是汽车车身CAD中的关键技术,抓住这些关键,车身CAD/CAM就能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6.
轿车覆盖件冲压是轿车制造的重要生产过程,也是轿车生产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本文介绍了国内外轿车企业模具规划、覆盖件模具设计制造,覆盖件冲压生产线工艺设计和覆盖件产品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7.
汽车覆盖件用冷轧薄钢板拉延成型性能微机测试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轧薄钢板的拉延成型性能对汽车覆盖件成型工艺具有重要影响,快速、准确地测量冷轧薄钢板成型性能是对覆盖件成型工艺进行质量控制的前提条件。提出了普通材料试验机的板材成型性能测试专项功能技术升级方案,研制了汽车覆盖件用冷轧薄钢板拉延成型性能微机测试系统,该系统在天津市微型汽车厂和天津三峰客车有限公司的运行结果表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轿车覆盖件冲压模具设计概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简要介绍了目前国内轿车冲压模具设计制造情况的基础下,描述了国外汽车公司轿车覆盖件,特别是外覆盖件的冲压工艺设计现状及模具新技术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9.
轿车覆盖件拉延动态仿真及成形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结合丰田轿车前围板拉延成形过程的数值模拟,探索了轿车覆盖件拉延成型数值模拟的一般过程。利用ETA/DYNAFORM软件对前围板进行了拉延过程的模拟,针对压边力、凸凹模圆角、拉深筋设置及坯料形状进行了优化设计,消除了拉裂及起皱现象,提出了模拟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减小包边仿真的误差,以提高汽车覆盖件外缘的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推导了包边模中常用的预包边机构运动学公式,并用于有限元仿真中.采用此方法分析得到的包边成型规律和相关文献中的实验数据符合较好;而它在某包边模具设计的应用结果验证了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原型轿车结构的概念轿车侧面碰撞仿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包括车身结构、发动机和底盘结构的用于侧面碰撞的原型轿车有限元模型,在其基础上通过加长轴距构建了概念轿车的有限元模型,并对二者进行了侧面碰撞仿真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概念轿车车身结构进行了局部更改,对改进后概念轿车重新进行了侧面碰撞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车身更改后的概念轿车与原型轿车侧面碰撞结果一致,验证了该概念轿车车身也具有优良的侧面碰撞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道路耐久试验中轿车前横向稳定杆车身安装处发生的开裂问题,对车身进行了强度仿真分析。基于包含横向稳定杆柔性体的悬架多体动力学仿真模型计算得到车身的载荷,然后使用有限元方法计算车身的应力,仿真结果显示出的危险部位与实车试验基本一致。基于仿真分析结果,对车身结构进行了改进,试验结果表明,车身的结构改进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杜中哲  朱平  何俊  韩旭 《汽车工程》2006,28(10):944-947
以某型轿车车身为例,建立车身的有限元模型,在对车身进行了单位激励下的冲击响应分析并得到应力应变分布结果的基础上,利用M iner损伤累积准则,在MSC.Fatigue软件中对车身的疲劳寿命进行仿真分析,估算出该型车在D级路面上行驶时的结构及焊点疲劳寿命,分析结果显示出的危险部位与实车实验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
将多点成形技术应用在轿车顶盖成形过程中。基于虚功率增率型原理和经典的J2流动理论,建立了具有材料、几何与非连续性边界条件三重非线性空间曲壳的有限元模型,给出了多点成形时非连续动态接触边界条件的处理方法,采用ANSYS软件对所建模型进行轿车顶盖多点成形过程的模拟,并通过实验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15.
燃料电池轿车的室内噪声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有松  左曙光  阎礁 《汽车工程》2006,28(9):861-864,872
探讨了利用有限元法对燃料电池车整车车内噪声仿真分析计算的基本方法,包括乘坐室声学模态的分析、车身的结构模态计算以及整车结构声学耦合分析计算,并通过仿真分析找出了造成燃料电池轿车低频噪声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In this study, simulations of shunting impacts for groups of freight cars that include up to six cars are considered. The simulation technique employs a white-box improved dynamic model of friction draft gear considering all its components and detailed finite element models of the freight cars. The key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one-to-one shunting impact and the impact of long groups of cars in terms of features of the draft gear deflections and the coupler force time history are discussed. We present an example of dynamic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for the car body using the coupler force time history obtained from the shunting impact simulation.  相似文献   

17.
薄板成形仿真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永春  居襄  陈思忠 《汽车工程》2001,23(1):25-29,43
本文用动显式积分有限元软件LS-DYNA对LDH(Limiting Dome Height)实验和某一轿车车门内板成形过程进行了三维模拟分析。LDH实验的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在车门内板模拟分析中,运用FLD(Forming Limit Diagram)成形极限图判别模拟过程中可能拉裂现象,并研究分析了最终的板料厚度和厚向应变分布。  相似文献   

18.
建立车身有限元模型进行仿真分析.输出B柱加速度曲线并与实车侧面碰撞结果对标,使有限元模型能够表征物理样车,仿真结果具有可信性及预测性.进行CAE侧面碰撞仿真,采用正交试验法分析车身侧面结构中的7个零件,考核各零件对车身侧面碰撞性能指标的影响,寻找出对车身侧面碰撞性能影响较大的零件及区域.进行优化设计,利用CAE仿真手段来验证优化方案.通过该方法,能够判断对车身侧面碰撞性能影响较大的零件和区域,以及影响因子.能够快速、合理、有针对性地进行车身结构优化,达到优化目标.  相似文献   

19.
灵敏度分析方法在车身轻量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某轿车车身有限元模型,由有限元分析求得车身固有频率与刚度值,并通过模态试验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根据车身构件的灵敏度分析结果选择设计变量,在提高车身刚度和动态性能的前提下,以轻量化为目标优化车身构件厚度,使车身总质鼍减轻了9.7%;刚度和固有频率也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0.
轿车车门侧面碰撞有限元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轿车侧面碰撞安全性问题,通过有限元方法对中国产某轿车车门的侧面碰撞安全性进行了模拟分析。应用美国ETA/VPG及LS-DYNA软件,建立了车门有限元模型,参照美国侧面碰撞法规FMVSS 214,对车门结构侧面抗撞性能进行了有限元模拟分析,并对车门结构进行改进,探讨了相应的轿车侧面碰撞安全性改进措施。由改进前后的仿真计算结果对比表明:改进后车门向内的变形减少了,该车型侧面抗碰撞能力得到提高,从而使侧面碰撞安全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