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6月21日,经过招标和公示,公交集团依法获得天津市内六区、环城四区及滨海新区等辖区内42810个道路停车泊位经营权,负责一体化经营和智能化建设管理工作。7月2日零时,天津市公众停车管理服务有限公司作为集团所属全资子公司,开始负责道路停车泊位的经营管理。运营首日,市政府副秘书长李福海带队分别来到万达广场、营口道等六个停车场,对岗亭标识更换、职工着装、道路停车泊位施划情况及职工精神面貌进行检查指导。  相似文献   

2.
路上停车场规划及设计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国雄  余潜 《城市交通》2004,2(2):19-21
我国城市中心区高停车需求与有限的停车泊位供给是一对矛盾,而充分利用道路时空资源设置路边和路内停车泊位是一种比较有效的解决方法.本文首先从城市总体规划与停车需求预测的层面上系统地提出了路上停车路段的规划与确定流程的框架;而后,针对路上停车对动态交通的影响并结合国外研究成果论述了路上停车泊位的设置条件;最后,从城市路上停车设计实践出发,提出了几种比较典型的路上停车泊位设计型式.尽管合理设置泊位能够缓解停车供需矛盾,但本文同时也认为,规范交通管理对于提高停车效率是至关重要的.在城市还处于高速发展期的时候,一方面要挖掘现有道路资源的潜力,另一方面,适度实行停车需求管理措施仍然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3.
为了给中小城市停车管理提供思路,缓解日益严重的"乱停车、停车难"现象,对中小城市停车问题剖析研究。通过对习水县、瑞丽市的停车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我国中小城市停车存在供应不足、分布不均衡、收费不合理以及智能化停车管理滞后等问题。根据我国中小城市目前的发展状况,挖掘出导致停车问题的症结,并结合实际,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合理控制机动车增长;完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构建;合理规划,加大停车泊位供给;加强停车收费管理;加强智能化停车管理。  相似文献   

4.
我国首部规范道路路内停车泊位设置的国家标准《城市道路路内停车泊位设置规范》已于日前开始实施。据悉,按规定,路宽不足6m的机动车单行道不得设置路内停车泊位;同时,人行横道、快速路、主干路等区域也禁设停车泊位。  相似文献   

5.
为了缓解因城市停车资源有限造成的停车难问题,根据共享停车理论和智能交通诱导策略,提出了居住区泊位参与的共享停车诱导服务流程,探讨了实现居住区共享停车的基本条件,建立了诱导服务的泊位协调控制双层规划模型.该模型上层以高峰泊位空闲指数差异均值最小为目标,作为衡量该诱导服务能否实现区域范围停车资源均衡利用的指标;下层以驾驶员停车后平均步行距离最小为目标,作为衡量共享停车是否可行的依据.根据双层规划模型的求解原理和粒子群算法优化思想,设计了该模型的粒子群嵌套优化算法,并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鹤祥园小区最低泊位空闲指数为0.301,最大高峰泊位对外共享率为0.093,即只利用了不足1/3的闲置泊位就缓解了远洋城的停车问题;平均步行距离为160.59m,说明共享方案可行.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的一些困难成为了影响静安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攀升,城市停车设施供需矛盾日益尖锐,不仅影响到驾车者的正常出行及车辆停放,也加剧了道路交通拥挤及城市环境、秩序的恶化。一、静安区"停车难"问题的现状静安地处上海中心城区,土地面积7.57平方公里,拥有机动车社会停车库3座,泊位312个;道路停车场44处,泊位915个;居民小区停车泊位10 241个;辖区  相似文献   

7.
路内停车是缓解城市停车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路内停车泊位的规划、设置与管理,对城市交通状况乃至城市的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结合《江苏省城市道路内汽车停车泊位设置标准》的编制过程,对路内停车泊位功能定位进行了深入研究,对供给策略、收费标准、停放周转率等对路内停车泊位的设置至关重要的指导原则和控制指标进行了逻辑推理和定量估算,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路内停车泊位规划、建设、管理和评价一体化、周期化和制度化的建议。并建议我国现阶段的路内停车应定位于全社会停车设施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8.
《城市交通》2011,(5):95-96
作为缓解交通拥堵工作的一部分,北京市提出将修订机动车停车管理办法,市政府法制办就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了停车场的范围,包括独立建设的停车场、配建停车场和道路停车泊位;明确了公共停车场的公益性,并且指出占道停车费将全额缴入财政并统筹用于停车场建设和管理。同时,明确各部门职责: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制定停车管理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停车收费价格是规范居住区停车管理的重要手段.结合北京市居住区停车成本调查,分析居住区停车泊位运营管理成本;结合北京市居住区停车行为调查,探讨居民对停车费用的支付意愿及其与居民收入的关系,据此确定居住区停车收费依据.进而考虑与居民停车泊位选择行为密切相关的影响因素,建立BL模型,分析地面停车泊位与室内停车泊位的费用差价对...  相似文献   

10.
读书     
《城市交通》2014,(2):100-100
本书对中国城市的停车现状以及亟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停车政策发展目标、战略任务与基本策略;研究配建停车场、路外公共停车场、路内停车泊位三类停车设施供给存在的问题,探讨停车配建指标规划流程、路外公共停车场布局要求和方法,以及路内停车泊位设置和管理对策;详细回答不同经济属性停车设施如何进行产业化建设,提出停车经营的政策措施;讨论交通工程技术以及信息化在停车管理中的应用;分析路内停车执法管理对策及实践;提出城市老旧居民区、医院、学校,以及超市、商场区域的停车管理措施;对停车证制度及其实施的可行性、对策建议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1.
深圳市路内停车泊位设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北岳  张晓春 《城市交通》2009,7(2):19-21,35
为解决深圳市路内停车泊位的规划建设问题,分析了深圳市路内停车泊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总结了欧美、日本对路内停车泊位进行需求管理的经验,以及香港、台湾、广州市停车泊位设置的具体做法。最后,对深圳市路内停车泊位的设置提出了4点建议,即明确功能定位、统一规划建设、实施差别收费、理顺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2.
协调公交站点的服务能力与公交车停站需求,是提高城市交通系统运行效率的重要手段.本文在已知公交车运行线路、发车间隔、停车站点位置、停车站点泊位数信息,并假设公交车在道路路段上运行时间、停站点停驻时间满足概率分布条件下,研究整个城市公交站点的服务可靠性,得到了公交车站点服务可靠性概率计算公式,并定义了α-可靠度来衡量公交车站点服务可靠性.通过本研究发现:公交车站点相遇概率具有时间周期性,公交站点服务可靠性不仅与公交车运行线路的设置、发车间隔长短、停车站点位置设置、停车站点泊位数信息有关,还与交通系统中的路段旅行时间可靠性、公交车站点停车时间可靠性存在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居住区泊位对外共享能力评估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停车资源共享理念出发,研究居住区泊位对外共享服务能力评估模型.首先分析了实施停车泊位共享的基本条件,然后分析了居住区的泊位空闲特性,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停车泊位共享服务能力评估模型,并应用统计学方法对模型参数的取值、分布规律进行了拟合分析.统计结果表明,相邻两车进出泊位平均用时为62.6 s.数据拟合结果表明,居住区泊位空闲时间服从负指数分布,共享车辆停放时间服从Gamma分布.为保证模型实用性,给出了泊位状态参数.Gamma分布形状参数、标度参数的参考数据.算例估算结果表明:居住区停车泊位共享能够为毗邻建筑提供相当于居住区泊位55%左右的停车泊位资源.  相似文献   

14.
泊车难——号称我国城市十大难题之一。大量的车辆沿马路、街道的两侧停泊,挤占了道路影响车辆通行能力,堵塞了交通并引发事故。无处停车,凸显泊位紧张。尽管相关部门采取了一些措施,诸如新建建筑增加了地下停车场,发展立体停车场,加强了道路泊车管理等来解决泊位问题,但对于大量已定型的老旧建筑物、老道路,增加泊位仍很棘手。  相似文献   

15.
提高城市停车资源的规划与管理水平对建设智慧城市、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家发改委、住建部、交通部等多部委相继发布的停车规划规范、信息化整合政策及建设要求等为停车资源利用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一泊位一编码"信息集成管理,智慧停车将移动通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运用于停车需求管理,实现城市停车静态资源动态化管理和实时化利用,成为城市智能化平台建设的基础条件之一.基于互联网+的线上线下多功能停车服务模式的示范和推广,证明智慧停车对解决城市占道停车问题和促进停车资源高效利用能够发挥重要作用,是一种高效利用道路资源和优化城市交通结构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嘉善县城市核心区路内停车泊位的规划、建设和管理问题,对路内停车泊位的布局规划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城市核心区路内停车泊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然后结合嘉善实际情况和相关规划,阐述嘉善停车战略目标和路内停车设置流程,最后提出了嘉善城市核心区近期和远期路内停车的布局规划及相关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7.
朱勋  刘晖 《城市交通》2010,8(6):44-48
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现有停车设施利用率、增加停车泊位以缓解停车难的现状,是许多城市面临的问题。在对宁波市镇海老城停车设施使用情况调查和现状停车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停车设施"免费、分享、共享"的措施:取消城区内部分公共停车场收费并加强占道停车管理,以控制违法停车和增加现有公共停车场的利用率;中心城区内以公共建筑为主的新建地块在满足停车配建指标要求的基础上,应对外"分享"一定数量的停车位,并在项目设计方案审查、竣工验收中予以确认;居住区与公共建筑共享停车泊位。实践表明,实施停车建设管理新措施后,有效提高了停车泊位利用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镇海老城停车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三、停车发展思路停车系统作为城市综合交通系统的一部分,要符合综合交通发展总思路,旨在促进公共交通、慢行交通、小汽车交通的协调发展。园区停车系统发展的基本思路为:一是坚持结构引导,注重供需统筹。结合园区公交优先发展政策,重视交通结构导向,构建与交通发展相协调的停车供应系统;推进需求管理政策实施,统筹考虑泊位供给与需求管理,有效控制停车设施总量。二是坚持分区规划,注重差别调控。实施差别化停车政策,在核心区降低停车供给、提高停车收费价格、提供优质公交服务,体现区域差别;推进公共停车场建设,区域动静态交通协调平衡发展,实现停车有度。三是坚持互联共享,注重以静制动。借助"互联网+",促进智慧停车的发展,着力提升停车信息化管理水平;开放共享,盘活既有停车资源,加强泊位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9.
城市道路内停车泊位是公共停车设施的一种有效补充形式,但路内停车泊位设置不合理不仅干扰道路交通正常通行,而且严重影响路外停车设施的利用效率。本文通过分析城市道路内停车泊位设置标准的制定流程和要求,提出城市路内停车泊位的规划选址、泊位布局和辅助设施等主要技术内容,对科学合理地设置路内停车泊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寻找路内停车泊位产生的车辆巡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找路内停车泊位在道路上巡游的车辆是造成交通拥堵的原因之一。首先指出路内停车低价与路外停车高价共同刺激驾驶人选择巡游而非使用路外停车场(库)。其次针对洛杉矶的巡游开展调查,得到车辆平均巡游时耗和距离,并得出每年由此产生的车辆行驶里程、时间浪费、燃油消耗及CO2排放。然后通过分析路内停车价格与车辆巡游的关系,提出城市全日泊位使用率大约为85%时,停车泊位处于供需平衡状态,停车价格较合理。接着以加利福尼亚格雷伍德城停车价格制定及停车收益使用为例,给出停车增量融资的收益回馈方式。最后指出,为了减少拥堵、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改善街区环境等,城市应制定合理的路内停车价格并将产生的收益用于改善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