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实现智能手机对车辆的实时定位、控制,设计一款车载移动监控终端。终端采用开源硬件A rduino作为主控制器,同时利用GPS、GPRS、CAN等模块,采集并处理定位数据及车辆状态等信息,并上传到通信服务器。智能手机端可获取服务器上的信息并发送控制命令至服务器后返回到车载端的主控制器,主控制器根据命令执行相应操作,从而实现对车辆的实时控制。  相似文献   

2.
在研究危险品货物运输监控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基于RFID、GPS、GPRS和GIS的危险品货物全程监控模型以及基于RFID和IC卡的"人、车、货"匹配模型,有效的实现危险品货物运输的全程监控。在此基础上设计车载终端体系结构并开发了显示界面,实现车辆状态信息、货物状态信息的显示和路线三维模拟。最后基于ArcgisEngine开发监控系统的显示界面,实现车辆实时显示、轨迹回放和位置查询等,并用模拟数据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3.
公交车安全营运与驾驶员因素密切相关,而公交监管系统只记录线路和车辆不安全报警信息,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建立人员在职在岗报备系统,并通过采集车载电子标签的驾驶员实时信息比对,实现人-车-线路关联。公交监管系统将驾驶员实时信息与车载终端分发的车辆报警数据绑定,形成统计报表,为行车安全监管提供依据。同时将驾驶员实时数据与全市公交车班次数据相结合,当超时工作时报警,从而避免疲劳驾驶,消除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4.
车载多媒体导航终端在智能交通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车载多媒体导航终端,出行用户可以了解到准确实时的路况信息等相关信息,并得到最佳的出行路径.车载终端硬件平台基于OMAP5912嵌入式微处理器,以嵌入式Linux作为操作系统.从ARM端和DSP端介绍了终端软件构架,给出了终端软件的实现流程.其次从主控线程、GPRS通信、数据采集、GPS导航、地图数据库查询、视频及音频7个线程论述了具体实现技术.终端软件操作简单,实际运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从国产北斗导航模块及北斗导航应用终端的测试入手,研究北斗导航模块和北斗导航应用终端科学合理的测试方法和标准规范.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测试方法的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编制《车载终端用北斗导航模块接口规范》、《车载终端用北斗导航模块数据接口规范》、《北斗车载定位模块试验规范》和《北斗车载导航终端试验规范》,为北斗导航应用和第三方检验检测单位以及北斗导航国家、行业标准的制定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6.
智能交通系统(ITS)由用户、中心、路边和车载设备四大类物理实体包含的系统组成,TS车载系统是其中的一类.车载系统是实现交通运输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为相应的ITS子系统,如交通管理、货运管理、公交管理等几十个子系统提供相应信息的信息源.也是各相关管理及服务提供子系统向车辆发送控制或诱导指令的目标执行地,这些信息包括:车辆部件状态信息,道路基础设施状态信息,运输与货物状态信息,电子不停车缴费信息以及车辆预碰撞告警信息等.因此,对ITS车载系统结构的技术研究极为重要,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既不能孤立地研究车辆本身,把车载系统应用范围限制在车辆内部,成为与ITS整体系统无关的孤岛,也不应孤立地研究单个子系统,例如,分别研究各自的管理系统、通信系统以及车载终端等,其结果是,车辆为了支持多种功能而不得不配备多个彼此毫无关联的物理车载设备,这不仅浪费了投资,而且会增加对车载设备的维护负担.正确的研究方法是,必须采用系统工程的思想从ITS整体结构出发,分析使用车载系统的各个应用需求,共享车载系统及通信系统的硬件资源,形成一体化的体系结构.逐步改变我国当前使用车载设备的应用系统(如ETC、治超等), 不同应用子系统在同一台车内,配备不同物理车载设备的状况.  相似文献   

7.
现有车载定位终端因车辆移动的特殊性和常规定位精度不足的问题,无法实现车辆安全行驶所要求的高精度定位.文中设计了一种基于WAVE标准的高精度车载定位终端系统设计方案,以车载网和地基增强系统为基础实现高速移动车辆的高精度定位,给出了硬件设计结构和软件设计流程,并完整地进行了通信性能、动态定位精度、跑车轨迹的测试.结果表明,该设计不占有现有移动通信频谱资源,具备高效、可靠的实时定位特点,可实现车辆高精度定位,提高行车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汽车数字智能信息终端--DIT的功能涵盖了智能导航、移动通信、AV视听等各个方面,它能实现车辆的精确定位,在车载液晶显示屏的电子地图上实时刷新跟踪.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行驶过程中驾驶员视线受阻而不了解前方交通灯信息的问题,设计了以STM32为主控芯片、集成高精度北斗定位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的交通灯信息感知系统;介绍了系统的硬件结构框图以及各器件的选型,完成了硬件原理图的设计以及4层PCB板的绘制;最后对车载终端硬件进行通信性能测试,硬件平台稳定运行,系统功能能够完成。  相似文献   

10.
为了克服卫星信号盲区GPS定位间断或失效以及航位推算(DR)定位误差随时间积累等缺陷,设计了一种基于嵌入式系统的GPS/DR/MM车辆组合导航定位系统。通过Kalman滤波对多传感器信息进行最优估计,并应用地图匹配(MM)技术,以得到最佳定位信息。系统的各模块任务使用t~C/OS—II嵌入式操作系统统一调度。经测试,该系统能实现车辆的可靠、准确定位,并且能精确地在上位机的导航地图上实时显示出车辆当前的位置和其他状态信息。该组合导航定位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ITS)领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智能车载导航与电话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S3C2410微处理器、WinCE 6.0嵌入式操作系统、GSM、GPS、GPRS和标准的RS232串口通讯等技术设计了一款嵌入式智能车载导航与电话系统。介绍了系统主要模块的电路设计以及软件系统主要功能的设计流程和实现过程。该系统可以方便实现车载电话、卫星导航、无线上网等基本功能,还可以通过网络与车辆监控中心连接实现在线导航、车辆调度、车辆监控等服务,在未来的车联网和智能交通系统中将有一定的应用前景。该系统平台具有成本低、体积小、便于安装、可靠性强和高稳定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6,(2):124-126
汽车安全驾驶辅助系统市场产品种类繁多,可简略分为车辆状态监测系统、驾驶员状态监测系统、视野改善系统、倒车/泊车辅助系统、避险辅助系统、导航辅助系统六个模块。综述了各模块系统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以及研究进展,展望了汽车安全驾驶辅助系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一种利用AT89C51单片机设计出的校园教学楼灯控系统。该系统以单片机为核心,对灯管进行控制,并可与上位机进行通信,上位机软件采用VB编程,提供了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可对下位机进行监控。  相似文献   

14.
林广宇  魏朗 《交通标准化》2009,(19):144-147
车载行驶安全监控系统利用CCD图像传感器获取图像.车辆运行过程中由于横向振动等诸多原因容易造成图像模糊,严重影响后续对驾驶员工作状况的检测。基于系统图像数据模型及图像数据采集手段,运用数学模型与傅立叶变换相结合的方法解决由于车辆横向振动造成的图像无法准确判别的问题,经实验结果证明,能够清除横向振动干扰而获得良好的图像,以此有效地监控驾驶员的工作状态并适时作出危险预警。  相似文献   

15.
车载行驶安全监控系统利用CCD图像传感器获取图像,车辆运行过程中由于横向振动等诸多原因容易造成图像模糊.严重影响后续对驾驶员工作状况的检测.基于系统图像数据模型及图像数据采集手段,运用数学模型与傅立叶变换相结合的方法解决由于车辆横向振动造成的图像无法准确判别的问题,经实验结果证明.能够清除横向振动干扰而获得良好的图像.以此有效地监控驾驶员的工作状态并适时作出危险预警.  相似文献   

16.
针对路边侧方位停车起步或车门开启时存在与道路上行驶车辆发生碰撞的问题,设计了基于无线射频识别(RFID)车-车通信的防碰撞预警系统.停放车辆通过传感器收集自身转向车轮转动和车门开闭状态的数据,采用RFID技术将收集到的数据信息传输至附近道路的行驶车辆,经道路行驶车辆的电子控制单元(ECU)安全判别后,决定是否生成预警或...  相似文献   

17.
介绍以ARMCortex—A8为内核的车载终端,利用视频摄像头、红外温度测试仪等多种传感器采集信息,将这些信息进行融合,搭建Android嵌入式信息采集系统,从而实时、准确地监测道路运输驾驶员是否疲劳驾驶、驾驶时打电话、醉酒驾驶、生病症状下驾驶、烦躁状态下驾驶等不良行为。同时,开发了监控系统软件,把监测到的信息通过无线网络传到后台监控中心,实现对道路运输过程中驾驶员不良行为的远程监控。  相似文献   

18.
为确保危险品运输车辆间的安全距离, 从时空角度优化了危险品运输车辆的行驶路径和发车时间间隔; 分析了危险品运输车辆发生事故对其他车辆的影响及其与时空距离的关系, 提出了危险品运输车辆间时空安全距离评价方法, 并以时空安全距离为约束, 提出了车辆安全出发时间间隔计算方法; 建立了满足时空相异约束的危险品运输车辆调度模型, 设计了用于生成车辆调度时刻表的两阶段求解方法, 第1阶段采用NSGA-Ⅱ算法优化车辆行驶路径, 第2阶段分别设计了遗传算法和基于插入思想的近似算法以优化发车时间间隔; 为了验证车辆调度模型与算法的有效性, 对比了每个阶段中不同算法的优劣, 并分析了危险品事故影响系数和事故影响接受度对车辆调度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提出的方法可针对不同危险品事故影响系数获得危险品运输车辆调度时刻表, 生成的车辆调度时刻能够保证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始终保持安全距离; 遗传算法和近似算法获得的平均运输总时间分别为2.45和2.49 h, 表明近似算法获得的解劣于遗传算法, 但运行时间仅为遗传算法的1/10 000~1/5 000;危险品事故影响系数或事故影响接受度越小时, 车辆发车时间间隔越大, 导致运输总时间变长; 考虑时空相异性的车辆调度可以弥补相异路径方法仅从空间上考虑相异性的不足, 同时能够避免采用相异路径方法可能遗漏最佳运输路径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2011年8月11日,交通运输部在官方网站对符合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标准的车载终端(第二批)进行公示,G-BOS智慧运营系统榜上有名。公示明确G-BOS符合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车载终端标准(图1),顺利通过技术审查。一、通过认证将让G-BOS在客运业全面落地根据四部委有关规定,自2011年8月1日起,新出厂的"两客一危"车辆,在车辆出厂前应安装符合《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车载终端技术要求》(JT/T794-2011)的卫星定位装置。  相似文献   

20.
对高速公路合理限速值的确定方法进行了研究,以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为平台,建立了车辆模型、道路模型、车-路耦合模型、车辆行驶过程仿真试验模块和车辆安全状态识别模块,并开发了高速公路车-路条件下安全速度仿真识别系统。运用该系统对车辆在弯道与下坡路段的行驶状况进行了虚拟仿真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车辆在弯道与下坡路段的安全行驶极限速度仿真结果与标准标定的运行速度的相对误差为1.05%~3.80%,该仿真识别系统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