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热处理工艺参数对金属部件的组织和力学性能有显著的影响,以盘形工件淬火热处理为例,采用实时测温技术准确监控淬火热处理过程中工件的加热和冷却的温度-时间历程,并结合随炉试样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科学制定出热处理工艺规范,控制热处理工艺过程,稳定热处理质量,使工件性能满足了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2.
TTT曲线的数值化及其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零件热处理时,如何合理确定冷却工艺条件,以保证最终获得的组织和性能,是一个重要课盘。鉴于CCT曲线的测定较复杂,实测曲线少,应用受到限制,笔者对目前较常用的TTT曲线的数值化进行了研究和初步的探索。着重阐述了数值化的三种方法:函数法、插值法和最小二乘法,井以GCr15钢为例,通过计算建立了热处理冷却过程的近似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对冷却工艺条件可以做到定量分析,这就为热处理过程实现电子计算机的全自动控制提供了一个基础。有关的工作在继续进行中。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探讨了汽车后桥齿轮在渗碳热处理过程中出现的缺陷种类 ,并分析缺陷产生原因 ,给出预防及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多元回归法对中、美、苏等国近百种钢的实测数据进行数学处理;得到了以钢的成分(C、Mn、Si、Ni、Cr、Mo)和奥氏体晶粒度(AGS)为自变量,计算亚共析钢 TTT曲线的回归参数。利用公式 z=M~(1/2)exp[(1-M)/2],根据回归参数,计算了60余种钢的 TTT 曲线,与实测曲线吻合良好。研究了传热方程 K▽~2T+H=pc的数值解法——有限差分法。采用了隐显交变法计算了零件在热处理中,气氛加热、空冷、水冷时的温度场。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可以十分方便地计算零件任意点的冷却曲线。最后给出了利用两种冷却介质进行理想冷却的计算方法。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建立热处理过程的数学模型,从而进行热处理工艺的电子计算机辅助设计,进而进行热处理工艺过程的全自动控制。  相似文献   

5.
对脱碳层深度和弹簧钢件热处理前后尺寸变化关系进行了研究,利用所得关系提出一种对弹簧钢脱碳层深度进行无损检测的方法,从微观组织变化角度进行了理论研究,并通过弹簧钢试样的热处理实验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脱碳层深度和弹簧钢件热处理前后尺寸存在关系,脱碳层深度从0.1 mm增加到0.4 mm的过程中,弹簧钢试样直径增加了0.0545 mm.因此,由弹簧钢直径变化的数值能够间接地检测弹簧钢脱碳层深度,并运用该方法对60Si2MnA弹簧钢脱碳层深度进行无损检测.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采用感应加热熔炼和室温变形制备Cu-13.2 vol.%Fe原位复合材料导线的工艺过程,并探讨了降低电阻率的中间热处理作用.用光学显微镜、SEM和TEM观察分析了变形过程中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指出,Fe树枝晶的变形是不均匀的,中间热处理有利于均匀变形,在较大变形量下,Fe树枝晶形成纤维,空间形态为薄片状,相结构为α-Fe.测定了力学性能和电阻率,结果是变形量越大,强度越高,电阻率越大.经中间热处理,可在不降低强度的同时,大大降低电阻率.几个较好的电导率/极限拉伸强度组合为:70.6%IACS/659 MPa、64.6%/752 MPa和51.9%IACS/880 MPa.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化学镀 Ni—P 合金过程中的镀液组成对沉积速度的影响,镀层厚度与沉积时间的关系,以及镀层性能随镀层热处理的变化规律等,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两种型号的滚丝轮分别进行真空热处理和箱式炉热处理,并进行现场寿命对比试验及分析,得出真空热处理滚丝轮寿命比箱式炉滚丝轮寿命分别提高60%和140%。标准件厂冷镦车间采用真空热处理滚丝轮一年能节约模具费50万元以上,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真空热处理可广泛用于表面质量要求高,变形小,精密的工模具处理。  相似文献   

9.
热处理工艺对高强铝合金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在进行高强度电瓷套高强铝法兰材质研究中热处理工艺对铝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选择最佳热处理工艺和改善热处理炉温度场均匀分布对提高铝合金力学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ZL109(ZAlSi12Cu1 Mg1Ni1)铝活塞在固溶处理过程中产生裂纹的原因,指出了铝活塞在铸造、热处理过程中的工艺要点,并提出了有效预防开裂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中铬抗磨铸钢热处理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热处理工艺对中铬抗磨铸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合理的热处理工艺数。经热处理后中铬抗磨铸钢的性能为硬度HRC≥60,冲击韧性≥k≥20J/cm^2。  相似文献   

12.
采用金相分析、冲击韧性试验、硬度试验及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方法,对挤压轮用H13热作模具钢经不同温度以及不同回火次数处理后的组织演变和性能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带状偏析、伪共晶组织的存在可以导致H13钢抗回火性能的下降.H13钢在相同回火次数的条件下,回火温度越高,硬度下降越多,即抗回火性能越差.在最终热处理过程中,应该采用高淬高回的热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3.
钢的过冷奥氐体转变孕育期相对消耗量的积累效应是由TTT曲线计算CCT曲线的基本依据。本文阐述了它的计算原理及方法。据此,我们可以由TTT曲线计算CCT曲线,进而建立热处理冷却过程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4.
对球磨机筒体的5种情况的焊件进行残余应力测试,并对进行热处理和未进行热处理的试件做疲劳试验及疲劳裂纹扩展测试。试验结果表明:经过热处理的软件,残余应力降低,疲劳强度提高,裂纹扩展速率降低,结构抗疲劳性能增强。不过从工程应用角度看,对于板为20 ̄25mm的球磨机筒体而言,不进行焊后热处理也能保证足够的疲劳强度。  相似文献   

15.
对形变Cu-10%Cr-3%Ag原位复合材料形貌、强度和导电性进行了研究.用扫描电镜观察发现,Cr相在形变过程中由铸态的树枝晶变形成为纤维,横截面呈弯曲状薄片,形变量越大,纤维越均匀细密.力学性能和电阻率测试结果发现,随形变量增加,强度提高,电阻率增大.中间热处理对强度和导电性均有影响,在形变量一致的情况下,中间热处理温度太高太低都会使得强度和导电性性能降低.随中间热处理温度的升高,电阻率先减小后增加,强度较小地先增加后减小,只经过一次中间热处理的材料在500℃时,性能组合最佳.几个较好的电导率和极限抗拉强度组合为82.8%IACS/791 MPa (Φ1mm、B工艺)、80.6%IACS/809 MPa (Φ1 mm、A工艺)和80.2%IACS/731 MPa(Φ1.29 mm、A工艺),78.4%IACS/950 MPa(Φ1 mm、C工艺).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光镜(OLM)、扫描电镜(SEM)分析了一段已服役约210000h 的电厂再热蒸汽管道焊接接头蠕变空洞的分布形态;分析了两种恢复热处理工艺(亚临界温度热处理和正回火热处理)对蠕变空洞形态及其分布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恢复热处理工艺都能减少蠕变空洞的数量,改善蠕变空洞的形态及其分布,使蠕变空洞由原来不规则的形状变成球形,使原来主要分布在晶界处的蠕变空洞部分“迁移”到晶内,从而改善了晶界处的应力状态,提高了蠕变抗力.比较两种恢复热处理工艺对减少蠕变空洞的数量,以及对改善螭变空洞的形态及其分布的作用后发现,正回火工艺优于亚临界温度热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7.
形变Cu-10%Cr-3%Ag原位复合材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形变Cu-10%Cr-3%Ag原位复合材料形貌、强度和导电性进行了研究.用扫描电镜观察发现,Cr相在形变过程中由铸态的树枝晶变形成为纤维,横截面呈弯曲状薄片,形变量越大,纤维越均匀细密.力学性能和电阻率测试结果发现,随形变量增加,强度提高,电阻率增大.中间热处理对强度和导电性均有影响,在形变量一致的情况下,中问热处理温度太高太低都会使得强度和导电性性能降低.随中间热处理温度的升高,电阻率先减小后增加,强度较小地先增加后减小,只经过一次中间热处理的材料在500℃时,性能组合最佳.几个较好的电导率和极限抗拉强度组合为:82.8%IACS/791 MPa(Ф1mm、B工艺)、80,6%IACS/809 MPa(Ф1mm、A工艺)和80.2%IACS/731MPa(Ф1.29mm、A工艺),78.4%IACS/950MPa(Ф1mm、C工艺).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采用感应加热熔炼和室温变形制备Cu-13.2vol.%Fe原位复合材料导线的工艺过程,并探讨了降低电阻率的中间热处理作用,用光学显微镜、SEM和TEM观察分析了变形过程中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指出,Fe树枝晶的变形是不均匀的,中间热处理有利于均匀变形,在较大变形量下,Fe树枝晶形成纤维,空间形态为薄片状,相结构为α-Fe,测定了力学性能和电阻率,结果是变形量越大,强度越高,电阻率越大。经中间热处理,可在不降低强度的同时,大大降低电阻率,几个较好的电导率/极限拉伸强度组合为:70.6%IACS/659MPa、64.6%/752MPa和51.9%IACS/880MPa。  相似文献   

19.
在实验室与生产条件下研究并比较了铋、铝及铋、硼可锻铸铁,从而得到以下结论:1)在阻止凝固过程石墨化以保证白口胚件方面,以 Bi、Al 处理效果更好;2)在促进热处理过程石墨化方面,在时效条件下以 Bi、Al 处理亦具有更好效果,因而能在更大程度上缩短热处理时间;3)在各种条件下,Bi、B 铸铁则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4)延长石墨化第一阶段保温时间,Si 的偏析得以减轻,从而使材料的δ%值显著提高;5)建议采用 Bi、B 孕育处理方案,并适当延长高温保温时间,这是使冲天炉可锻铸铁牌号稳定在 KT35—10以上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0.
对63t·m塔吊螺栓进行了综合的断裂失效分析,分析表明,螺栓属平面弯曲疲劳破坏,造成疲劳破坏的主要原因是螺栓热处理有误,另外,塔员螺栓紧固不良,除加弯曲应力过大,也加速了塔吊螺栓的失效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