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通过对三叉沟泥石流成灾历史及研究区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条件、水源条件和物源条件进行深入分析,表明三叉沟暴发大规模泥石流可能性大。进而对其泥石流动力学特征进行了分析计算,并根据泥石流形成特征及威胁对象分布,提出了"梳齿坝+修建非全防护排导槽"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可拓方法在泥石流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山区泥石流实地勘查资料为例,在分析泥石流发育特点、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沟谷泥石流危险性评判指标及分级标准;采用可拓方法,建立了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的物元模型.研究表明,将可拓学运用于沟谷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是合理可行的,能够较好地反映各因素对沟谷泥石流危险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汶川地震区特大泥石流主要沿主中央断裂带(映秀-北川断裂带)、后山断裂带展布,呈带状、线状分布。选取汶川地震区21条典型特大型泥石流进行分析,在研究地质灾害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及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泥石流的流域面积、总物源量、物源分布模数与集中度、冲出规模等综合分析泥石流分布及活动特征,得出了震后特大泥石流在物源、水源及激发条件方面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4.
G315线托帕-吐尔尕特公路是连接中国和吉尔吉斯坦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沿线频发的泥石流灾害严重影响了公路的正常通行。通过对G315托帕-吐尔尕特公路沿线泥石流灾害实地调查,分析了泥石流形成条件与分布特征,并结合泥石流对公路危害特征,初步提出研究区泥石流灾害防治对策。研究表明,研究区泥石流沟主要分布在K0+00~k80+00段,灾害性泥石流共发育55处,其中沟谷型泥石流34处。泥石流沟口高程在2105~3036m之间,流域面积介于0.013~41.49km~2,沟床比降介于25‰~727.3‰。沿线泥石流均为降雨型泥石流,受物源类型及供给形式的影响以稀性泥石流和水石流为主。最后针对泥石流危害特征初步提出了硬性治理和柔性防护相结合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5.
《公路》2015,(12)
中巴公路奥依塔克镇~布伦口段路线主要位于山岭重丘区,地质条件复杂,泥石流暴发频率极高,对公路具有极大的危害。通过分析中巴公路奥依塔克镇~布伦口段泥石流的形成条件、爆发频率、分布规律、危害方式以及危害程度等因素,对路线区典型的泥石流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东川地区降雨与泥石流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括前人的成果,从成因统计原理出发,考虑泥石流形成区面积大小,固体物质储量和松散程度,形成区上水动力的能量,形成区到出口断面的距离,推导出泥石流流量计算公式(成因统计法),并用多年踏勘,历年积累的泥石流调查资料,对本文推导的泥石流流量计算公式进行参数修正和验算,其相关系数R=0.982,平均误差-3.98%,用于勘测设计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7.
蒋礼  朱煦 《路基工程》2013,(6):187-190
以清平乡11条泥石流沟为依据,分析其泥石流形成条件,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其危险性进行综合评判。选取7个因子作为泥石流危险度评价的主要关联因子,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确定其权重,建立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模型,对每条泥石流沟作出危险性评价。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表明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评价泥石流危险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汶川地震引发很多次生地质灾害,震后山体松散,在暴雨条件下极易形成泥石流。以汶川席家沟支沟为研究对象,在对其发育特征、形成机制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泥石流运动特征,并据此采取治理工程措施。实践证明,席家沟泥石流的治理措施可行、有效,成功保护了沟谷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9.
G314线奥依塔克镇至布伦口段路线主要位于山岭重丘区,地质条件复杂,泥石流暴发频率极高,对公路具有极大的危害。通过分析G314线奥依塔克镇至布伦口段泥石流的形成条件、爆发频率、分布规律、危害方式以及危害程度等,针对路线区典型的泥石流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G318国道通麦至105道班段地质灾害极为发育,尤其是线路经过的迫龙沟泥石流,由于其特殊的地质条件,难以治理。因此,在通过分析迫龙沟特大型冰川型泥石流的形成机理、规模和爆发频率以及预测其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线路用桥梁跨越泥石流方案。  相似文献   

11.
现有的道路工程泥石流勘界范围的确定未能充分考虑道路沿线泥石流的活动范围与治理方式。为了减少道路工程泥石流勘界不清或不合理带来的问题,从道路工程防灾减灾的角度出发,结合道路沿线泥石流成灾特点,以及泥石流调查、泥石流活动范围预测与灾害评估、泥石流灾害防治管理等工作要求,提出了道路工程泥石流勘界方法和流程,并探讨了道路工程泥石流勘界红线的权属和划定问题,最终形成了道路工程泥石流勘界的合理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12.
王丽君  李琦 《路基工程》2013,(2):103-107
在现场地质勘察的基础上,分析了毛尔盖水电站俄恩沟泥石流的成因,描述了泥石流沟的特征,运用工程地质分析原理的方法对泥石流形成条件进行了定性分析,计算了不同概率下泥石流的峰值流量及总量,对俄恩沟泥石流发展趋势及影响范围进行了预测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针对2020年8月6日甘肃省宕昌县沙湾镇水峪沟暴发的近40年来最大规模泥石流,通过现场踏勘,分析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及特征。运用FLO-2D软件,模拟5 %、2 %、1 %的降雨频率下泥石流流动过程,得到不同频率下水峪沟泥深、流速分布图,并基于泥石流强度进行危险性分区得到不同频率下危险性分布。在1 %降雨频率下,模拟得出最大流速8.36 m/s、最大泥深26.1 m,模拟精度因子为68.6 %。  相似文献   

14.
由于影响泥石流的危险性的因素很多,且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很难精准地对泥石流的危险性进行描述和定量分析。以安县枇杷沟为例,采用基于粗糙集-改进层次分析法综合定权和模糊数学理论,对泥石流的危险性进行了定性、定量评价。选取泥石流一次最大冲出量、流域面积、主沟长度、沟道两侧坡度、弯曲系数、流域相对高差、最大日降雨量、植被覆盖率、人口密度、松散固体物质储量共10项指标作为评价因子。评价结果表明,枇杷沟泥石流为轻度危险。该方法对泥石流的监测、防治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灰坝桥沟泥石流地处四川省攀枝花市西部山区,又处于金沙水电站附近区域,它的爆发会给当地人们生命财产及生态环境等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对其进行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四川省近年来泥石流灾害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了该地区泥石流主要特点,并利用现场勘察资料、室内试验数据及部分相关资料,对灰坝桥沟泥石流进行了危险性评价。  相似文献   

16.
地貌特征是泥石流灾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子,可通过研究泥石流流域的地貌演化阶段来判定泥石流灾害的发育特征。对此,在对贵州望谟泥石流灾害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对其中12条典型泥石流的形成机理和地貌演化阶段进行了对比划分,以此确定了该地区泥石流形成机理所对应的地貌信息熵H的区间。运用此结果可对该地区沟谷型泥石流可能的形成机理进行预先判断,并对危害性较大的泥石流沟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以减小突发性灾害所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17.
陈中华  刘罡 《路基工程》2012,(3):163-167
在现场地质勘察的基础上,分析了毛尔盖水电站烧发河支流牙窝沟泥石流的成因,描述了泥石流沟的特征,运用工程地质分析方法对泥石流沟形成条件进行了定性分析,计算了不同概率下泥石流的峰值流量及总量,对牙窝沟泥石流发展趋势及影响范围进行了预测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2011年7月6日,西南油气分公司某井发生特大山洪灾害,引发泥石流淹没局部钻井平台,造成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在调查泥石流形成条件的基础上,对其活动特点、成灾机理及危险性作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沟为典型低频暴雨稀性泥石流,中型规模,受此次泥石流的影响,目前整体处于衰退期中的阶段性易发期,在汛期应作好相关泥石流的监测与防治措施,确保油气井的正常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19.
玄超群 《路基工程》2015,(1):48-54,59
为确保铁米尔苏二级水电站工程的安全,在查明阿克恰衣苏河泥石流形成条件的基础上,分析其泥石流的活动和堆积特征;运用刘希林的一次泥石流堆积范围模型,结合泥石流现场调查实际情况及室内外试验相关参数结果,推测泥石流暴发后的堆积形态,并用周必凡公式和张金山公式对阿克恰衣苏沟泥石流堵河情况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阿克恰衣苏河的泥石流为中型规模的稀性泥石流;100年一遇的泥石流可能造成影响安全的堵河情况;50年一遇的泥石流可能造成局部堵河,建议在工程实施时,应采取预防措施,以保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