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李媛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4,(1):145-148,152
城市下穿隧道是城市立体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隧道排水目前尚未形成专门的适用性设计规范。以桐乡市乌镇大道隧道的排水设计为例,通过研究隧道排水工程与隧道、道路、电气等相关专业的横向关联,对排水设计中防淹涝措施、泵站收水系统、泵站设计等几个关键性问题进行总结,从而进一步保障日后隧道的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2.
针对山地丘陵城市内涝频发现象,以东南某山地丘陵城市为例,在区域内涝风险评估和排水防涝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基于洪涝统筹的思路,从江洪防御、山洪导排、源头减排、管网排放、蓄排并举、日常运维管理和超标应急系统的角度,构建流域防洪、内涝防治和超标应急的排水防涝体系。模拟结果表明,该方案实施后可有效消除区域积水和降低内涝风险。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城市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长,原有道路的平交模式难以适应现代汽车交通的需要,阻碍着汽车化在城市的实现.为此广州也修建了大量的城市下穿隧道和立交桥.但近年来由强降雨引起的城市下穿隧道及立交桥下低洼处存在大量积水的现象时有发生,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城市内涝积水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严重时竟引发行人的死亡和失踪事件,造成巨大损失、教训深刻.以广州市某临河下穿隧道工程为例,结合"5.21-5.22"广州特大暴雨数据,通过对汇水区域的重新梳理,对该隧道进行防洪排涝方案进行优化,并增设防汛安全告警系统,为广州等南方多雨地区其他城市隧道工程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吕青松  贺维国  方祖磊  程士好 《隧道建设》2016,36(11):1361-1365
为了使水下长大隧道排水系统设计更加合理可靠,以目前国内已建成且最为典型的水下长大隧道青岛胶州湾隧道和厦门翔安隧道为例,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等方法对水下长大隧道排水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并对隧道防水、水泵选型、管道系统设置、水锤防护、集水池容积确定等关键排水系统设计提出以下建议: 水下长大隧道应严格控制结构渗漏水量,充分考虑盾构法全包防水在后期运营排水上的优势; 废水泵宜选择便于检修、更换的耐腐蚀下进水式多级潜水泵; 排水系统泵管匹配宜按一拖二模式设置,至多不宜超过一拖三; 除设置水锤消除器外,还应采取废水泵缓起缓停等水锤防护措施; 废水泵房集水池的有效容积应根据风险分析确定。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许多城市遭受了严重的内涝灾害,城市排水防涝问题日益突出。管理性措施是应对城市内涝问题的重要手段,是工程性措施的有益补充。以上海、宁波等地为例介绍了其排水防涝管理工作的成功经验,分析了部分城市排水防涝管理中容易发生的共性问题,从日常管理和应急管理两方面提出推进建议,为城市优化完善其排水防涝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成都中环龙兴隧道工程为例,针对影响城市下穿隧道项目建设的控制因素进行阐述,并结合近年来城市下穿隧道建设情况,提出在城市下穿隧道项目设计过程中应着重考虑的控制条件及对策。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与全球气候的变化,安康市作为一个内涝频发的城市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开展防涝工作尤为紧迫。以安康市江南城区为例,通过现状排水设施的调查,明确分析了内涝产生的原因,并进一步提出防涝措施,有关经验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和极端天气的增加,影响城市安全的内涝问题日益受到公众关注。浦东新区位于上海市东部,河道分布不均,呈现南密北疏、中心城外密中心城内疏等特点,传统的排水规划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现状城市安全的需要。结合城市特点,浦东新区排水防涝规划坚持“绿灰蓝管”多措并举的理念,深度挖潜现有设施,合理解决好源头控制与大、小排水系统的组合问题;通过构建模型评估城市内涝风险、高效预测区域积水灾害、明确重点提标改造地区,有效提升规划效率并及时反馈规划效果。规划通过对已建系统进行低影响开发及现有排水设施多用途利用等方式对排水系统进行提标改造,有效提升城市排水防涝能力,可为今后同类规划的编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一体化预制雨水泵站,具有占地面积小、施工工期短、集成化程度高等优点,目前在市政工程中应用较多,特别是在城市繁华地段的工程建设中,用地紧张,地面景观要求也相对较高,这种泵站就显示其独特的优越性。作为雨水排涝泵站,修建调蓄池是提高其排涝标准的有效方法。在实际运行时,可以根据降雨量调整泵站的排水量,避免泵站的集中流量对其下游排水系统的冲击,体现了“海绵城市及低影响开发”的设计理念。在具体设计时,利用泵站集水池和调蓄池的水位关系来进行径流分配设施的设计、调蓄池空间的综合利用,是一体化雨水泵站的设计重点。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上海、北京、成都、昆明和宁波等大城市下穿式立体交叉道路排水防涝系统运行中存在的关键问题,从排水防涝系统、挡水设施、雨水收集、雨水泵站、雨水调蓄、出水设施和检测控制等7个方面,提出城市下穿立交排水防涝设计的若干建议,以期为相关规划、设计和管理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温州市锦绣路下立交位于中心城区两条交通性城市主干道交叉口,四周城市用地紧张,作为附属设施的雨水泵站征地困难,设计充分利用城市的立体空间,结合下立交隧道将泵站设计为全地下式。详细介绍了该雨水泵站的汇水面积划分、泵站规模确定、泵站选址、泵站工艺及通风、供电、自控等附属设计,为类似项目积累工程经验,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自 2 0 0 0年以来 ,南京市连续三年投入巨资 ,在冬春季节 ,组织城区防汛排涝工程建设会战 ,新建排涝泵站 ,疏竣整治河道 ,改造排水管网 ,消灭积淹水片区 ,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3.
浅谈城市排涝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介绍城市内涝灾害的形成原因,探讨城市治涝的设计标准,针对已建成区的内涝成因,结合地域排水条件,在规划中考虑采用高水高排、低水低排、涝水抽排的原则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立交下穿道、轨道交通、隧道3类市政基础设施为研究对象,分析总结山地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的致涝因子,结合重庆市中心城区历史积水情况,运用现场调查、文献调研等多种风险分析方法,构建了山地城市重要市政基础设施内涝防治能力3级评估方法,旨在快速评估位于低洼区域的重要市政基础设施内涝防治能力,为后续内涝积水整改工作提供技术与数据支撑。针对高风险设施采用水力模型法校核内涝风险,中风险设施采用推理公式法校核,低风险设施无需校核。  相似文献   

15.
受全球气候变化及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影响,我国极端降雨发生的频率和强度也日益增加,严重制约了城市发展。桂林市阳朔县具有世界级山水景观,是国际旅游圣地,近年内涝频发对旅游业造成严重冲击,因此内涝治理势在必行。通过研究近几年阳朔县的内涝情况,以2020年6月发生的极端降雨情况为例,从水文气候、城市建设等方面深入分析了阳朔县内涝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系统治理、蓄排共举等相应治理措施,为山地城市内涝治理提供有效思路。  相似文献   

16.
针对日益多发的城镇内涝灾害,国家对《室外排水设计规范》进行了修订,增加了内涝防治内容,同时发布了《城镇内涝防治技术规范》。因此, 通过探讨如何通过系统设计实现内涝防治目标, 提出根据降雨雨型确定内涝防治降雨强度和降雨历时,对源头减排、排水管渠、排涝除险设施设计规模统筹考虑,达到内涝防治目标。  相似文献   

17.
城市内涝的产生是多种因素叠加造成,涉及的因素主要有竖向标高、管网系统、排水组织模式、外部影响等。因此,内涝点的整治方案应系统统筹考虑,分析三明市中山公园内涝点的内涝成因.从外围防洪整治、上游山洪整治、区域内涝整治三个系统分别提出整治方案。  相似文献   

18.
银川市城市内涝等级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概述了2006年714暴雨的成因,简述了银川市城市内涝的情况,分析了造成内涝的几大因素,根据银川市历史内涝资料较少的特点综合分析,确定选用径流系数法进行内涝深度的预报,详细叙述了径流系数和内涝面积的确定方法,最后得出根据预报术语计算出的城市内涝区内涝等级,并通过2007年6月17日的降水量对结果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9.
基于模型的城市道路积水应急排水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针对城市积水问题,提出了基于模型的应急排水措施制定方法,为有效准确地制定城市积水应急预案提供了基础。该方法主要包括:建立城市雨水系统模型、选定降雨进行积水预测分析、确定积水排除出路、分析积水排除设施和评估积水排除效果。最后,以奥运中心区为案例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20.
分析目前防洪排涝规划存在的问题,对城市防洪规划及排涝规划重新定义,指出城市需要真正意义上的排涝规划,并对城市排洪与排水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