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三五”期间是加快推进综合交通运输行业转型升级,推进现代物流业“降本 增效”,统筹多种运输方式协同融合发展,全面提升综合运输服务能力水平的关键时期.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为多式联运发展带来新的机遇,物流大通道加快建设、铁路货改不 断深化、各类扶持政策密集出台.如何积极服务并融入于中央“一带一路”战略,实现综合 运输通道和枢纽节点的集约化运输组织,提升多式联运服务水平,成为行业内外普遍关 注的课题.本次论坛重点围绕多式联运体系进行研究,在“一带一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 基础上,开展中欧班列国际运输与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的有效衔接,促进各种运输方式 和不同运输组织形式间高效转换,分享西部节点物流园多式联运发展的最新成果与资 讯,商讨解决多式联运领域的重点难题,提升多式联运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2.
客户需求是物流组织的基本出发点,介绍了客户的4项基本需求。首先,提出了降低物流成本需要解决的3个问题:①我国产业布局上存在的问题;②物流行业的自身问题,即要建立一个适度超前的综合运输体系;③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投资问题。其次,基于对重庆长江水运现状的分析,指出了重庆建设"南向通道"的深远意义,并提出了2个具体研究问题:①充分利用广西北部湾港发展集装箱业务;②"南向通道"的集疏运体系以公路运输为基础,铁路运输为骨干,水路运输为辅。最后,展望了中国西部地区水陆空立体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针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水运高质量发展若干问题,分析了重庆水运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机遇及研究重点;探讨了长江三峡航运新通道建设的生态环境问题.研究表明:重庆是长江上游航运中心,是水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提出适度超前的综合运输体系建设观点,大力发展"渝新欧"中欧班列运输和陆海新通道建设,融入国内国际大循环.  相似文献   

4.
高铁枢纽集疏运模式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选择集疏运模式是高铁枢纽集疏运体系构建的核心内容之一。首先对影响高铁枢纽集疏运模式构建的主要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将高铁枢纽集疏运模式分为以轨道交通为主体、公共交通与个体机动化交通并重以及以个体机动化交通为主体,明确各模式分担率指标及其在中国的适用性。在此基础上,提出高铁枢纽公共交通集疏运体系发展策略,包括大力发展轨道交通集疏运体系、优化公共交通集疏运网络布局、注重一体化换乘衔接、提升公共交通运营服务水平,以及实施交通需求管理等。  相似文献   

5.
冯浩 《广东交通》2005,(4):48-49
[引言]在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中,重视将各种运输方式的现有货运站点及运输企业他储设施进行系统内的重新整合工作,在保证其公用性的同时发展个性化服务,以设施功能和新型动作模式保证其与其他各类特流设施之间建立起以经济关系为纽带的运作联系,以物流信息系统为技术连接,使满足物流服务与运输服务需求成为各类运输企业运输业务与物流设施运作业务联系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6.
交通运输枢纽中客运站点布局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交通运输枢纽客运站点的布局问题,关系到交通运输内,外部运输的协调与否,直接影响着旅客运输的质量,通过对交通运输枢纽乘模式的研究,从保证枢纽中各种运输方式协调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根据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交通运输通道理论,对枢纽中的客运站点进行布局,并结合实例,阐述了枢纽客运站的布局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波动变化背景下西部陆海新通道对解决中欧集装箱货运问题的影响,本文利用中欧集装箱运输数据,以集装箱海运班轮运输路线、中欧班列运输路线和西部陆海新通道路线为选择肢,分别构建多项式Logit模型和混合Logit模型进行对比分析,探索疫情3个阶段下托运人对中欧集装箱运输的路线选择决策机制;并在疫情不同时期内,估算陆海新通道运输属性的主观值。研究结果表明:托运人对于中欧集装箱运输的路线属性在不同疫情时期内具有不同的个体异质性,货物的时间价值随疫情严峻性增加而稳步增加,延迟时间价值增加幅度先快后慢。在疫情松弛期,陆海新通道的市场分担率主要受自身运输费用和班轮的运输时间影响;疫情平稳期,主要受自身和班轮运输时间影响;疫情严峻期,主要受自身延迟时间影响。疫情时期,陆海新通道在西部省市承担的集装箱货运量比例总体持续增长且增速较快;在疫情平稳期,中西南部地区增速较快;疫情严峻期,西北部地区增加明显。  相似文献   

8.
铁路集装箱多式联运是中国现代物业的关键"瓶颈"环节,目前发展滞后于经济社会需求。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推进《"十三五"铁路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规划》,催生了我国集装箱运输链条从沿海向内陆纵深延伸,集装箱多式联运是衔接海铁联运、公铁联运和国际联运的运载模式,是现代物流实现集装化、标准化、智能化、共享化的运载单元,适合集装箱运输的货物"货畅其流",有利于降低社会综合物流成本并提高供应链效率效能。建议建立国铁集装箱多式联运经营主体,系统改革市场运营机制、运输组织、资源政策、网络规划等,做大集装箱多式联运体量,做强铁路供应链比较优势,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建设铁路衔接港口、码头、空港、中心站、国际站等枢纽设施的集疏运系统,才能迅速提高服务水平,扩大市场份额,破解制约瓶颈,为中国沿海和内陆区域之间提供快捷、绿色、高效、安全的铁路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  相似文献   

9.
从城市对外交通枢纽对集疏运体系功能要求入手,分析了枢纽集疏运体系规划应考虑的因素及规划原则。基于对城市与区域协调发展、集疏运发展模式选择、集疏运通道布局以及规划效果评价等方面综合考虑,提出了城市对外交通枢纽集疏运体系规划思路。最后,结合南京禄口国际机场集疏运体系规划实践,进行了实际应用分析与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10.
“����”����ú̿������ͨ���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三西”煤炭外运通道是我国铁路煤炭运输的最主要通道,在该地区煤炭运输能力紧张的状况下,研究和建设布局合理的煤炭运输新通道对于保证我国煤炭供应、平衡全国煤炭供需矛盾以及提高煤炭利用效益等均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我国华西北既有铁路煤运通道的总体布局和运行状况,对“三西”地区煤炭外运的北、中、南通路集疏运布局和12条干线主要技术标准、运量、运能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探讨了该地区煤炭铁路外运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对比分析了煤运新通道南北两线方案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通道及其集疏运系统的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11.
<正>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19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工作的通知》,以广州港集团为运营主体的"广州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项目,从全国31个省市56个物流枢纽项目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这也是广东省首家入选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的港口型物流枢纽项目。据了解,广州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以南沙港区为载体,核心范围  相似文献   

12.
��������������ʩƽ̨�滮����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物流基拙设施平台规划是区域物流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规划物流结点和通道实现整合、优化区域物流资源的目的和体现出规划的主次.文章在吸收区域物流规划实践经验和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增长极理论的区域物流基础设施平台规划总体框架,建立了一套由区域物流现状分析、区域物流增长极选择、物流网络布局和建设序列等组成的区域物流基础设施平台规划方法体系,并重点对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的规划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如何在调整运输结构中充分发挥铁路集疏运系统能力、提高项目可实施性至关重要,总结铁路集疏运体系规划难点,设计新的"公转铁"调查方法,以构建集疏运系统建设项目筛选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量化建设条件,梳理项目建设时序,通过我国重要煤炭产地内蒙古自治区的铁路运输系统进行案例分析及评价体系校验,保障规划项目的质量和可实施性,实现新建集疏运系统的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4.
大型空港综合客运枢纽陆侧交通系统是集多种运输方式于一体的大规模客运集疏运系统,是城市客运系统中的重要节点。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我国的空港枢纽空间布局尚不合理,换乘效率较为低下,枢纽规划和设计理论尚需完善。本文从大型空港客运枢纽陆侧交通换乘中心集疏运模式及规模、场站布局优化模型及换乘衔接评价体系等方面,对现有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并进一步分析现有研究的特征,以期为大型空港客运枢纽陆侧交通规划布局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典型重载铁路实现互联互通能较好地增加铁路运输组织的弹性和灵活性,浩吉铁路开通后,它将成为我国最长的重载煤运通道.本文在分析我国重载铁路现状和浩吉铁路互联互通条件的基础上,提出重载铁路"3+1+1"互联互通模式,并对该模式的内涵、意义及实施措施进行分析,以"线路互联互通,车辆共管共用"为目标促进重载铁路煤炭运输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围绕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着眼于基础设施、交通装备、运输服务、人才队伍等交通基本要素的协调发展,明确了基础设施布局完善、立体互联等九大重点任务。其中,涉及通用机场建设、打造国际航空枢纽、加强适航审定体系建设、发展支线航空、发展航空物流枢纽、深化空域体制改革等  相似文献   

17.
对港口集疏运实质进行分析,总结出港口集疏运体系的重要性是为旅客和货物完成全程运输提供重要基础设施和衔接场所,提供便捷的环境。根据港口集疏运与城市交通的相互依赖乖矛盾的关系,得出港口集疏运系统对城市交通发展的协调作用。详细介绍了大窑湾地区和大连集疏运体系的发展状况与存在的集疏运体系不够贯通的问题,总结出完善和发展港口集疏运体系应该加强港口地区公路集疏运建设和铁路集疏运建设。必须加强港口与腹地地区和其他地区的合作,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18.
刘晓翠 《北方交通》2023,(12):92-94
随着物流运输的发展,公路运输增长造成的拥堵对交通安全和环境污染均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了减少物流业造成的负面影响,维持物流业驱动区域经济发展,从优化交通基础设施的布局和建设、推广多式联运和智能物流系统、完善物流配套设施和服务、强化交通运输安全和环保管理以及推进区域协同发展和经济一体化等方面,对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路径进行了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19.
高效便捷的集疏运体系是国际航运中心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积极构建以港口为核心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对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对广州国际航运中心集疏运体系的发展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广州国际航运中心集疏运体系建设的发展对策和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19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工作的通知》(发改经贸[2019] 1475号),公布了2019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广州市申报的广州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成功入选。广州港口型物流枢纽以广州港南沙港区龙穴作业区为主要载体,定位为国家新一轮对外开放门户枢纽、"一带一路"重要国际物流节点和跨境电商枢纽、粤港澳大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