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4 毫秒
1.
长三角城市群的人口发展及空间格局关系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关系到国家整体城市群发展战略的实现。本文通过构建城市最优人口规模理论模型,利用2009—2020年数据,使用系统广义矩估计(GMM)方法计算长三角城市群首位城市——上海市的最优人口规模,并结合城市体系位序—规模法则中的齐普夫标准分布指数,测算了基于城市群人口空间格局优化目标的长三角城市群的其余城市人口规模。通过计算发现,长三角城市群超大城市人口规模过大,特大城市人口规模不足,大城市人口分布相对合理,中小城市人口规模过小。最后,本文依据上述发现得出了针对不同城市发展与人口调控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
我国大城市客运交通结构的发展模式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20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很快,且城镇化具有明显的人口向以特大城市为中心的都市圈或城市群集中的特征.据预测,每年将有1 600多万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并随着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不平衡,呈现城市人口进一步向大城市聚集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国内瞭望     
《城市交通》2015,(4):96-97
<正>长江中游四省会城市力促城市群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出台长江中游四省会城市武汉、长沙、合肥、南昌共同召开合作协调会议,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编制工作提出建议。2015年4月,国务院批复同意《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这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出台后,中国批复  相似文献   

4.
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城市正处于从中心区向外扩张、卫星城及新城逐步建立、城市群逐渐形成的发展阶段。而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居民出行距离也在加大。在人口密集的特大城市,道路交通拥挤,居民出行时间往往超过了一小时。为了缓解大城市中心城区道路交通过度拥挤,减少居民出行时间,市域铁路受到越来越多的城市青睐。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中国城市飞速发展,城乡人口流动频繁,城市人口规模迅速膨胀,2014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依据城区常住人口规模提出中国城市划分标准:小城市的市区常住人口为50万以下,中等城市为50—100万,大城市为100—500万,特大城市为500—1000万,超大城市为1000万以上。《2016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报告绿皮书》指出,截至2015年底,中小城市能直接影响和辐射的区域面积  相似文献   

6.
目前,中国城市交通的发展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过去十年内,城市的迅速扩张以及对发展资源节约型交通的忽视,导致了小汽车的盲目增长,带来了能源、环境、社会公平等一系列问题。中国几乎所有的特大城市和大城市正在饱受城市交通拥堵之苦, 而许多中小城市正在重蹈覆辙。应该通过大力发展快速公交,整合其他交通模式,建立起资源友好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城市交通体系,并促进整个城市发展的可持续。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特大城市因为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强大的辐射作用和"龙头"地位,必将得到飞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专题导读     
长江历来是连接中国东中西的重要纽带和经济组织的重要走廊,也是中国水网最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内部交流的主通道,更是崇山峻岭包围的西南地区对外沟通的咽喉。自古以来,其便捷的航运交通使沿岸城市成为国家的交通要冲和区域经济交流的组织者,造就了上海、南京、武汉、重庆、安庆、九江、岳阳、宜宾等一批相互间经贸往来频繁又辐射全国的经济重镇。得天独厚的自然交通条件促进流域内的人口与经济要素聚集,形成了在中国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承担重要使命、一直繁荣不衰的长江城镇带与经济带。改革开放前,长江是中国资源调配、计划经济组织的重要依托;沿海城市对外开放后,长江成为沿海城市经济组织、辐射内陆的重要组织通道;进入21世纪,长江又成为中国沿海产业转型、向内陆转移的主要支撑和沿海、西部双向开放面联系的重要纽带,进而也成为中国城镇发展和经济改革的主要实验场。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等地区,大城市的地域空间组织正在从单体型城市向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多城市相互交融的都市圈形态转变,人口和产业的空间集聚也由向城市地域的"点式聚集"变为向城市群地域的"面式聚集".  相似文献   

10.
交通资讯     
《城市交通》2016,(3):97-101
国家发展改革委: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要站在新起点
  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一定要站在新起点,取得新突破。2016年将选择1000个左右条件较好的小城镇,积极引导扶持发展为专业特色镇。着力抓好5大领域30项重点工作。其中包括加快培育新生中小城市,加快出台设市标准,在提升发展质量的同时着力增加中小城市数量,赋予特大镇部分县级管理权限;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加强城市环境污染治理,加快智慧城市、绿色城市、海绵城市等新型城市建设,打造品质宜居城市。编制一批规划,优化城镇布局。为优化提升东部地区城市群、加快培育中西部地区城市群,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继续组织开展跨省级行政区城市群规划编制。《哈长城市群发展规划》已于2016年2月报国务院批复同意;《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于2016年4月报国务院批复同意;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已编制完成并报国务院审批。此外,将北部湾、中原等城市群规划纳入年度工作安排。  相似文献   

11.
为更好发挥超(特)大城市及其所在城市群、都市圈综合交通体系对链接国际、服务国内的双循环支撑作用,2021年4月22日,由中国城市交通发展论坛组委会主办、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承办的中国城市交通发展论坛2021年第1次(总第26次)常规研讨会在上海市召开,会议主题为"双循环视野下的特大城市交通'十四五'发展思路".在双循环战略背景下,会议围绕"十四五"期间超(特)大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发展所涉及的国际交通、城市群和都市圈交通、城市交通和城市更新、规划指标、碳达峰和碳中和、数字转型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2.
《城市交通》2006,4(1):52-54
武汉作为国家中部地区崛起的重点发展城市,在城市发展模式、交通系统整治等方面的经验备受广大城市交通规划工作者关注,由此,本期特刊载《交通需求管理在武汉市跨江交通中的应用》一文,同时,邀请部分编委和专家就“武汉交通问题”进行专题讨论,希望对武汉的交通发展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和机械化的进程加快.城市人口向大城市、特大城市聚集势不可挡,据预测,每年将有1 600多万农村人口流入城市;私人小汽车进入家庭的势头发展迅速,全国各大城市道路交通状况普遍告急,车多路少,拥堵不堪,城市交通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诸多交通专家共同认为:只有加快建设轨道交通,并加速交通网络化,才是缓解城市交通最好出路,并能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武汉,地处长江黄金水道与京广铁路大动脉的十字交汇点,距京、沪、穗、渝等中心城市均在1 000公里左右,历来享有"九省通衢"的美誉,是中国内陆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为了进一步提升交通区位优势,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2009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武汉为全国首个"综合交通枢纽研究试点城市",力求将武汉打造成为国家重要门户机场、全国性铁路路网中心、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和高速公路网重要枢纽。如何发挥航空的枢  相似文献   

15.
旅游行业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支柱行业,旅游中发展民俗旅游是各大城市在宣传城市品牌时一个重要的途径。各大城市都在打造一个或者两个具有地区特点的民俗街,武汉的户部巷就是其中之一,为了更好地发展户部巷的民俗旅游,针对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武汉城市圈地处华中腹地,纵贯南北.承东启西的交通区位优势十分突出,打造武汉城市圈是湖北省确立的最突出的经济发展战略。建设武汉城市圈,即以武汉为核心,包括周边约100公里的黄石,鄂州,孝感,黄冈.成宁,仙桃、潜扛、天门共9个城市,面积约6万平方公里,人口3000万,是湖北省乃至长江中游最大、最密集的城市群,并逐步将其发展成我国中部地区最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之一。  相似文献   

17.
《城市交通》2018,(3):93-101
以人为本,综合施策建设绿色公共出行体系——武汉市新时期交通需求特征及应对策略 何梅(武汉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院) 武汉是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两江交汇、三镇鼎立,具有独特的城市空间格局,当前城市人口1100万,建城区用地近千平方公里,正处于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实现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8.
中国"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重大专项"智能交通系统关键技术开发和示范工程"确定了10个示范城市。通过对示范城市在ITS项目的选择和执行上比较,本文希望对中国ITS的发展现状做一个全面的展示。提出了特大城市、大城市和中小城市建设ITS系统项目的引导方针。同时探讨中国在发展ITS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以最优化桥梁构件可靠度指标、维护费用和桥梁的日平均交通量为目标,考虑各个目标的权重系数,采用多目标最优指标(MOI).且基于帕累托最优理论和折衷规划法而建立的桥梁维护策略多目标优化方法,经实例证明可为基于维护目的而进行桥梁最优排序提供一个实用而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以最优化桥梁构件可靠度指标、维护费用和桥梁的日平均交通量为目标,考虑各个目标的权重系数,采用多目标最优指标(MOI),且基于帕累托最优理论和折衷规划法而建立的桥粱维护策略多目标优化方法,经实例证明可为基于维护目的而进行桥梁最优排序提供一个实用而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