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不同检修能力的动车组运用计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动车组接续时间、接续地点、动车组定检里程、检修点分级检修能力为约束条件,以需要的动车组数量最少和动车组总检修时间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动车组运用计划优化模型,用改进的蚂蚁算法进行求解。以京津城际铁路为例的计算结果表明,采用给出的模型和算法能够得到优化的动车组运用计划,并能够确定检修点的分级检修能力。  相似文献   

2.
对于高速铁路列车停站方案的优化问题,在满足各个车站客流需求的条件下,在开行列车数量一定时,以完成当日运行任务所需动车组数量最少和旅客旅行时间最短为目标,构建列车停站方案设计的混合规划模型,并采用设计的人工蜂群算法求解.基于哈大高铁的相关数据设计列车停站方案,并对其进行优化.相比于初始解,优化后的列车停站次数减少10.9%,越行时间增加1 h,动车组数量减少30.4%,实例证明,所建模型和设计的求解算法对优化停站方案和减少动车组数量均是有效、正确的.提出的新的考虑动车组数量的高速列车停站方案设计优化方法,可为铁路运营决策者编制高速列车开行方案提供有价值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3.
针对网络化运用检修条件下的动车组检修方案优化问题,以固定运用模式下的动车组开行数据为输出,以满足动车所的最大扣修数量、动车组一二级检修规程和多所检修资源共享规则为约束条件,以最小化动车组检修剩余量为目标,构建优化模型。基于蚁群优化算法设计了模型的求解策略,达到共享多动车所检修资源,充分利用动车组检修周期,降低检修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应急热备救援设施的设置方案影响热备机车、热备动车组的救援效率,对保证铁路正常运行秩序起着重要作用.新建某高原铁路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特殊的自然环境、长大隧道、高桥、长大坡道及复杂地形条件下的列车救援尚无先例.参照现有装备制造水平条件下成熟运用的内燃机车参数,计算确定了应急救援热备机车台数,以及全线困难条件下的热备机车出...  相似文献   

5.
以给定动车组列车占用存车线时间为前提、以同一列位在同一时间最多只能被一列列车占用的相容性条件为约束、以提高存车线利用率和减少调车作业走行距离为优化目标,建立动车运用所存车线运用的0-1规划优化模型;考虑到如果同一时间到达的动车组列车数量超过存车线的容纳能力而无法为全部动车组列车安排存车线的情况,为尽可能多的动车组列车安排存车线,对动车运用所存车线运用优化模型进行扩展,设计基于极大动车存车线运用方案k剔除邻域的模拟退火算法。以某动车运用所为例验证了该模型和算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动车组运用维修规程的特点,研究动车组检修计划的优化问题。构建动车组交路段和动车组检修基地相互关系的接续网络,刻画动车组担当交路段、进行检修、等待检修3种状态。进一步考虑交路段覆盖约束、检修弧能力约束和路径数量约束,以动车组可行运用计划为决策变量,以待检动车组检修前的累计运行里程最大化为目标函数,建立动车组检修计划优化模型。针对优化模型的决策变量数远远大于约束条件数量的特点,设计将列生成算法嵌入分枝定界算法的分枝定价求解算法。以广深线14列动车组的交路计划为例,采用给出的模型和算法进行动车组检修计划优化。结果表明:优化的动车组检修计划提高了动车组运用效率;只有当检修能力和备用车数量匹配时,才会使动车组得到充分的利用。  相似文献   

7.
分析影响动车组运用计划编制的主要因素,在不固定动车组运用区段的前提下,根据列车运行图,以动车组的运用交路和检修模式为约束条件,以减少动车组的使用数量、降低检修成本为优化目标,建立动车组运用计划和检修计划的一体化优化模型,设计求解模型的遗传算法。  相似文献   

8.
辅助供电系统可靠性对动车组的安全正常运行至关重要。为研究其可靠性,深入分析了CRH3型动车组辅助供电系统各组成结构及逻辑功能关系,建立了辅助供电系统可靠性框图模型。在此基础上,依据系统可靠性理论与武广高铁CRH3型动车组辅助供电系统故障统计数据,分析计算CRH3型动车组辅助供电系统各部件的故障率和可靠度,并结合最小路集不交化算法,计算评估了CRH3型动车组辅助供电系统的可靠性。为进一步提高系统可靠性,提出了在辅助供电系统关键设备配电网络中增加热备冗余支路的优化方案,计算结果验证了所提出方案的有效性。研究结果为CRH3型动车组辅助供电系统维护维修及可靠性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列车在车站的作业时间、动车组在终点站的接续时间和车站到发线数量为约束条件,以列车旅行时间和动车组接续时间最小化为目标函数,建立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综合优化模型.模型求解算法主要采用了4种关键技术:以定序列车运行图优化方法化解列车作业时间冲突,以交换列车到发顺序化解到发线冲突,通过保持到发线运用紧张时段的列车到发顺序防止产生新的到发线冲突,运用匈牙利算法求解以动车组最小接续时间为目标的动车组周转方案.算例分析表明,运用给出的模型和算法能够达到整体优化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综合考虑动车组检修要求,以及列车停运、动车组空驶调拨/回送、热备动车组启用等措施,研究高速铁路在干扰导致区间中断情况下调整图已确定后的动车组运用调整问题。根据动车组在车型和时间上的接续规则,为各动车组创建1个接续网络,描述从其发车到收车的运用全过程。利用多商品网络流点-弧模型框架建模动车组接续约束,利用调整图中各区间相邻列车运行线间的空隙建模动车组空驶运行线约束,将原问题构建为1个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可采用商业优化软件有效求解。以郑州动车段实际数据构造1组算例测试模型,结果表明,CPLEX使用所构建模型最多耗时60 s可获得各算例的最优动车组交路和空驶运行线,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模式下,网络运营协调成为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整体服务水平和发挥其总体运输效能的关键,而末班车衔接方案的优化,更是路网协调方案优化的重点。以单线末班车为目标,基于多地点衔接约束,建立了城市轨道交通单线末班车衔接方案优化编制模型(简称SLLTM),并针对模型的全局非连续、局部连续且线性单调的特性,提出了相应的分步分段求解算法。并通过案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及算法简单实用,能够为路网末班车衔接方案编制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基于现场生产需求,研究动车组交路计划优化问题。首先,界定动车组交路定义,分别以交路数最少、列车接续时间最短和车底数最少作为优化方向,分析3种目标下交路计划优化的不同效果,以及动车组交路计划的限制条件;然后,以所有动车组交路所需车底数最少为主要目标、以交路总时间最短为次要目标,考虑列车接续和动车组检修等约束条件,构建车底数最小化的动车组交路计划优化模型;最后,对整数非线性规划模型进行线性化处理,并依托上海局实际列车数据,对模型开展案例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可灵活转换优化目标,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和通用性;相比人工交路计划,该模型得到的优化计划减少车底数1列,缩短交路总时间420min;通过模型参数的灵敏度分析验证不同优化目标间的分歧性,并得出3条交路计划优化建议分别是,在保障动车组设备安全的前提下延长检修周期、提高车站作业效率并缩短动车组在站停留时间和压缩检修作业时间。  相似文献   

13.
构建以动车组-交路修程-天数三维坐标系数学模型,全面考虑动车组运用与检修计划编制的优化目标和约束条件,构建动车组运检计划优化编制的数学优化模型。在给定动车组数量、交路计划的前提下,根据动车所实际情况,以“天”为最小的计划编制时间单位,通过控制换车次数,以检修时剩余里程为追求目标,阐述并规范运检计划算法实现流程,实现大空间分段式快速粒子群优化算法完成动车组运检计划的快速给定。  相似文献   

14.
提高动车组运用计划的接续可靠性可有效降低运营成本,更好适应不断变化的运营环境。基于动车组运用网络图,考虑动车组初始任务、空车调拨等运用条件和检修里程、检修能力等约束条件,分析任务晚点条件下动车组完成相邻任务的能力,进一步提出交路段和整个运用日计划的接续可靠性定量化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以运营总惩罚费用最小为目标,考虑检修和热备任务的动车组运用计划优化模型,设计改进的蚁群算法求解模型,并利用算例验证。算例表明:在不改变基本运营条件下,适当增加接续时间可有效提高动车组运用计划的接续可靠性,且有效降低因接续失效而带来的高风险。  相似文献   

15.
复兴号动车组设置了超员报警功能,结合中国铁路实际运输需求提出超员报警功能的优化方案,设置超员预警和超员报警两级报警功能,并调整了设计参数。为满足复兴号动车组超员工况下的安全运行,从动车组制动力、摩擦副热负荷能力、制动距离等方面开展了影响分析和安全评估,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超员报警方案满足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6.
根据动车组客室车门系统故障数据对车门进行寿命分析,获得了其故障间隔符合威布尔分布的结论。在车门系统可靠性满足运营要求的条件下,建立以单位时间维修费用最低为目标的维修模型。结合所提维修模型,对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的CRH2A型动车组客室车门系统维修周期进行优化,并验证了优化后维修模型的实用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17.
公交化城际列车开行间隔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交化是城际铁路的主要特点之一,为了获得服务于两中心城市"公交化"城际列车的开行间隔,根据稀有事件原理,将旅客流到达车站的过程视为随机过程,旅客间的到达时间间隔服从指数分布。在考虑铁路部门和旅客各自利益的基础上,建立旅客候车时间总和的数学期望最小、列车等待时间数学期望最大的双目标非线性规划模型;同时为了保障铁路部门必要的盈利和节省动车组数量,建立关于列车上座率和动车组数量的约束条件。模型建立后,介绍采用模糊多目标优化方法对其进行求解的思路、步骤,并借助于matlab 7.0对其进行求解。最后采用算例论证模型的正确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分析铁路线路致灾因素,构建铁路线路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基于风险概率的风险评估方法对铁路线路灾害风险进行评估,得到铁路线路风险发生概率和风险等级,以此为依据抽象得到事故预测点及其风险程度.以救援资源储备点覆盖所有事故预测点为约束条件,以救援资源储备点的建设及运营成本最小和救援资源配送时间最短为目标函数,建立铁路救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采用蚁群算法对模型求解,设计模型求解算法流程.以某铁路局线路和救援资源现状为例,采用上述方法进行线路风险评估和求解救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结果表明,救援资源配置方案与现有资源配置情况相比,节约了救援资源储备点的建设及运营成本,缩短了平均救援资源配送时间.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我国高速铁路客运站的规划和运营管理实际特点,对城市交通接驳能力协调配置问题进行研究.以换乘成本最小为目标,分析城市交通接驳方式分担率,建立铁路与轨道交通、铁路与常规公交的运能合理匹配协调优化模型.并且以北京南站为背景,对城市交通接驳能力匹配方案进行事例模拟分析.  相似文献   

20.
针对动车运用所的动车组运用计划和检修计划编制问题,在动车组运用交路已知的前提下,以动车组的运用交路和检修规程为主要约束,以减少动车组使用数量、降低检修成本为优化目标,建立动车组运用计划和检修计划一体化编制的整数规划模型.根据动车组的可能运用情况和检修规程约束,求解动车组的可行运用路径集合;以该集合为基础,设计求解模型的模拟退火算法.通过算例分析,验证所提出的模型和算法可以有效解决动车组运用计划和检修计划的编制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