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徐小华 《珠江水运》2011,(12):30-32
中山作为珠江西岸重要的经济中心,发展航运物流业是完善投资环境、提高企业竞争力、活跃地方经济非常重要的途径,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山保税物流中心正式运营,使中山终于拥有了一块海关特殊管理的区域,对中山进出口企业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中山保税物流中心利用位于香港、深圳I、广州南沙等深水港经济腹地中心这一优越的区位优势,充分利用这些港区的丰富远洋航线以及中山港区与周边大港都有定期接驳喂给支线航线的有利条件,发挥“境内关外”的优惠政策优势,为中山及周边企业提供保税仓储、物流配送等服务,打造成区域的国际采购中心、分销中心和配送中心。  相似文献   

2.
7月22日,交通运输部副部长高宏峰在部体改法规司司长何建中、广东海事局局长梁建伟等陪同下到中山海事局现场调研。高宏峰一行在中山海事局政务中心、应急指挥中心调研后,又顶着烈日来到中山港码头检阅了由中山海事执法人员及海事公安民警组成的海上执法队伍和海事巡逻船艇编队。高宏峰对中山海事良好的队伍风貌表示赞赏,他指出:海事部门要保障海洋清洁,口岸畅通,航运安全,  相似文献   

3.
2007年10月12日下午,广东中山港航集团中航925船上洋溢着喜庆的气氛:由甘得志、刘国文、王勇三人组成的第一批中山海事执法官,在中山港航集团港澳公司有关领导的陪同下来到该船,展开为期8天的实习活动。对海事执法官的到来,大家感到高兴无比。  相似文献   

4.
中山海事转型升级理论体系可谓成熟,但如何实施?中山海事局也有这样的思路:智慧构建,文化粘合,目标驱动,打造人民满意的中山海事。公式概括就是:智慧海事系统+中山海事精神+“三化”建设目标=中山海事转型升级模式。简单解释就是:以智慧海事建设为突破口,构建起转型升级的基本框架,然后通过加强以中山海事精神为核心的文化价值体系建设,粘合各方面力量,再借助上级局“三化”目标建设的动力驱动,最终建设一支人民满意的海事队伍。  相似文献   

5.
深化改革,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定下的基调。改革的中国,期待着科学的样本及早出现;“转型”的中国,呼唤着典范的模式全面推行。中国海事,亦深切期待着“转型升级”的样本,而中山海事正践行着独创的样本。
  站在中国经济社会“转型”前沿阵地的珠三角,面对中山这个文化底蕴深厚但航运经济总量却日趋平淡的现实,中山海事局凭借数年的执着追求与低调创新,向监管理念和监管方式转变要生产力,向有限资源拓展无限监管效能,最终孕育出一整套转型升级的方案。以货物适运、船舶适载、船员适任、水域适航、码头适靠等丰富而高标准内容构建的智慧海事,伴随着中山海事现代化管理平台正呼之欲出;以智能显示、智能识别、智能预警、智能跟踪、智能处理和智能统计等科技功能而布设的全天候全方位智能监控网,也将轻易推动中山海事监管由汗水型向智慧型的转变。在这其中,积数十年底蕴而一朝破茧的中山海事精神,不可或缺地成为中山智慧海事的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6.
胡豪杰 《珠江水运》2011,(12):10-12
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珠三角将在2020年前打造产能干万吨级的世界级大型修造船基地和具有现代化技术水平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广东省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更是将中山船舶基地的建设作为主要任务。中山市也将船舶工业作为促进产业结构向适度重型化、高级化转变,实现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之一,中山船舶工业正面临着发展的“春天”。同时,中山的船舶工业正面临着珠三角地区的广州、深圳、东莞、珠海等省内和江苏、上海、浙江、辽宁、山东等省外对手的竞争,如何在如云的对手中取得最大的利益,分得最佳的蛋糕是中山船舶工业急于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山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口西岸,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故乡,又是著名的侨乡。中山市境内河涌众多,交织如网,主干流航道16条314千米,支流航道283条1227千米,总通航里程1541千米,海岸线26千米。水路交通便利,航线四通八达,与国际航线相通,国内可通沿海、内河各港,是江海交叉型的港口。中山港是中山市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也是对外开放的主要窗口。中山海事局作为中山辖区水上交通安全监督管理的主管机关,近年来,他们以构建和谐中山海事,不断提高依法行政和执法为民能力为目标,严格执法、文明执法、有效监管、优质服务,确保了辖区水上安全形势基本稳定,为地方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江苏省中山港所处的地理优势,对开发建设中的港提出了设想,指出,中山港可与连云港形成互补优势,构成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港口群体。  相似文献   

9.
陈小玲 《珠江水运》2011,(10):10-12
在《建国方略》中,孙中山曾提出拟在中山唐家湾附近水域建设唐家大港的设想。半个世纪后,中山港的通航让孙中山的“港口梦”在家乡实现。  相似文献   

10.
《珠江水运》2011,(10):14-17
2003年,中山市委市政府提出开发建设临海工业园的战略决定,该工业园位于中山市东部、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下称火炬区)范围内,总规划面积约30000亩,东临珠江口、与深圳隔海相望,南与伶仃洋深水航道相通,北与广州南沙新区隔水相邻。2004年12月,临海工业园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火炬计划(中山)临海装备制造业基地;2008年,  相似文献   

11.
王维 《珠江水运》2011,(12):27-29
在“十二五”规划期间,珠三角地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将进一步建设完善,珠江水系航运体系的重要作用也将进一步凸现出来。中山市作为珠三角区域的节点城市,其所处地理位置的战略意义不言而喻。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大力倡导发展航运产业的今天,中山市“一港五区”的港口布局成为了《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最有效应对“棋着”,面对着国家对外战略的调整,以及“粤港澳”、“珠中江”经济圈的兴起,中山港对外开放实为大势所趋。对今后口岸开放工作进行前瞻眭研究,即可提升海事管理水平,保障中山港口岸船舶航行安全,更可促进中山港口岸健康、快速发展,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实力。以下,本文将从三个部分入手,通过分析中山港口岸发展之“所需”,带出海事口岸管理之“所为”,进而提出工作意见,为解决港口发展“所需”提供更有力的保障。亦希望通过此文,引起有关方面对海事口岸管理工作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也只有中山能够承受着“敢为人先”的名头而毫无逊色。冠予国父之名的中山,近年来的发展势头可谓丰富而勇猛。在独特的地缘地理优势下,粤澳游艇自由行“呼之欲出”。而对游艇管理贴身服务的中山海事局,又在这场盛宴里提供了不可或缺的“食材”与“食具”。  相似文献   

13.
张淳 《珠江水运》2014,(19):32-34
从船畅其行的务实海事管理,到传唱颂扬的海事文化建设,中山海事局在管理实践中提炼文化,又以文化精神推动实践。“敢为先、谦于行,乐为业、和于人”成为每一个中山海事人的共同信念。通过海事文化建设,他们繁荣了海事事业。就在不久前,中山海事局被广东海事局党组定为文化建设示范单位,“船畅中山”的文化品牌被叫响,而中山局神湾海事处的“磨刀”文化品牌更是作为典型进行推广学习。为此,记者采访了中山海事局政委罗银华,一探中山局文化建设的图景。  相似文献   

14.
创新是推动海事科学发展的动力。在创新型海事的目标建设中,创新型人才指富于开拓性,具有创造能力,能开创新局面,对社会发展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人才。创新型海事需要在海事管理、应急搜救、航海保障、综合管理等各领域更多地培养具有大无畏的进取精神和开拓精神、有较强的永不满足的求知欲和永无止境的创造欲望、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较强的创造才能。
  不惮于艰险,不安于现状,不囿于成规--中山海事人“敢为先”的精神,既有其特有的历史“气魂”,又是海事人代代相承、继往开来的硕果。中山,就是一块养育“创新”、培育“敢为先”精神的热土。勇于创新的中山海事人,承袭了“敢为人先”的精神,一代代海事人将其发扬光大,攻坚克难,稳中求进,创造出“岐江桥灯光示位标”、“建设智能渡口”、“打造海事‘流动眼’协管船”等一个又一个的中山海事创新杰作。  相似文献   

15.
据笔者发现,2014年珠三角城市的游艇业发展现状是,广州已具规模,珠海、江门、中山也纷纷上马游艇项目。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海事核编转制紧锣密鼓与海上监管力量密集整合的2013年,中山海事局发出转型升级的目标诉求。这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而绝不时髦的政治口号。那么,该如何找寻到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呢?中山海事局选择了从智慧海事建设入手。  相似文献   

17.
吴长荣 《航海》2011,(4):28-30
招商局有几位出身于舰长的船长,其中著名的船长有“中山”舰舰长章臣桐。一、“中山”觇事件真相“中山舰事件”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中山舰事件”真是蒋介石制造的吗?看过章臣桐1965年8月亲笔叙述的“中山舰事件”史实,便能真相大白。章臣桐生于1892年,江苏江阴人。1911年考入吴淞商船专科学校。不久吴凇海军学校吸收了...  相似文献   

18.
黄祥景 《珠江水运》2011,(12):33-36
随着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新一轮沿海开发战略的实施,对中山港口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港口成为地区乃至国家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重要战略资源,中山市港口必须适应国际经济发展要求,加快港口的结构调整和优化,提高港口的综合竞争力。本文针对中山港口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未来发展举措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周薇 《珠江水运》2003,(4):F004-F004
3月18日,伴随着神湾港正式开港,中山港航集团走过了风雨兼程的半世纪。  相似文献   

20.
中山港作为缺乏海铁联运的内河港口,航运产业在其城市经济发展中显得尤为重要。中山港曾是国内集装箱吞吐量十大港口之一,但近年来频频被其它港口赶超。本文分析了中山市港口发展的现状及现阶段航运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山港未来发展的对策,以实现中山港再铸航运辉煌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