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7 毫秒
1.
结合城市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需与自身的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特点,提出了城市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协调能力指标,并构建了城市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协调能力评价的"专家法-信息熵法-灰色关联度法"的组合评价模型。该模型将专家评判、信息熵理论和灰色关联决策法有机结合起来,可全面分析指标间的相互关系,较好克服信息的不完全性和不确定性;同时在确定权重时又充分考虑了主客观因素,是一种客观、可信、便于实际应用的方法。最后根据实际数据,对6个中心城市的城市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协调能力进行评价和排序,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在确立各种运输方式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设计出信息熵法与灰色关联度评价法相结合的组合评价模型,运用该模型对各种运输方式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价,并据此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交通系统构成模型,为创建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提供定量化的指导方案,实现交通与环境、能源、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介绍一种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结合灰色关联度分析和模糊评价构建的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通过所建立的评价模型对某城市十年间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进行综合评价。实例证明将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法运用到城市可持续发展中是科学、有效的,克服了单纯利用灰色或模糊评价法中的不足。不但准确得出各年的评价结果,而且借助隶属度矩阵能分析出各年评价指标上的差异,进而有助于政府调整措施促进环境发展。  相似文献   

4.
机坪安全灰色评价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主观赋权与客观赋权相结合的组合赋权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其中前者为G1法,后者为均方差法.用灰色聚类方法和层次分析法,建立了机场机坪安全风险双层次灰色评价模型,模型的一级指标包括民航机场机坪设施设备安全状况、空防保障系统安全状况、机坪作业人员管理状况、机坪车辆管理状况、机坪现场指挥协调状况和机坪安全综合管理系统状况.实例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利用评价指标的信息综合评价民航机场机坪的安全状况.  相似文献   

5.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是提高和改善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运行效率的一项有效措施.本文以北京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应用为背景,选取城市交通系统、社会经济系统以及能源环境系统为投入系统,相关道路交通管理效率及城市交通外放性指标组成产出系统,建立了相应的超效率DEA评价模型,研究分析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水平与城市发展的协调程度.应用北京市2000-2010年的实际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根据模型计算结果,结合北京市的发展实践,对比分析了城市交通与经济及能源环境子系统的相对有效性变化趋势,以期为北京城市ITMS未来的发展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6.
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解析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包括发展水平,发展能力和协调能力等3个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度的概念,用以稀量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程度与水平;并建议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法作为评价方法。最后以上海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城市交通目前可持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7.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运行效率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系统的分析,分别从基础设施、运营、信息化等方面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建立了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运行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基于综合灰色关联度加权法的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运行效率评价模型;以重庆轨道交通的换乘站为例,计算了换乘车站的多项指标并排序,得到评价结果。结果表明:该评价模型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城市交通运输效率是衡量一个城市交通系统总体运行效率的综合指标,它受到很多与城市交通系统有关因素的影响。结合兰州市城市交通实际,构建了城市交通运输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层次分析法及广义函数法对兰州市交通运输效率进行了综合评价,同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简要分析,提出提高兰州市交通运输效率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基于信息熵-灰色关联法的高速公路网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建立了基于信息熵-灰色关联决策的公路网综合评价模型,并给出评价案例.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合理、有效,为高速公路综合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城市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目标,评价指标的确定原则,建立塔式结构的层次分析法,通过评价指标的合理选取,对沈阳城市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体系、方式及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多年来,广泛的应用场景和领域使交通承载力的基础理论和量化研究方法等成为学术界的热点研究问题。作为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交通承载力向上与城市交通规划,向下与机动车需求管理融合,可以得到多个延伸的科研选题。在特定的时空网络中,一定的资源和环境约束条件下,城市道路交通承载力就是道路网络或基础设施现有或未来的承载状态,即交通资源达到最优配置、交通环境稳定时,道路交通设施单元或系统的承载能力或阈值。本文通过系统梳理城市道路交通承载力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从基础理论、量化研究方法和实践应用这3方面提出存在问题和发展建议。现有城市道路交通承载力研究存在理论体系不完善,评价量化方法有效性难以保证,评价指标选取缺少标准化,复杂系统承载力缺乏综合的内外部耦合协调分析,以及应用技术方法落后等问题。首先,未来可以建立较完善的交通承载力理论体系;其次,标准化评价指标,建立有效评价模型和耦合协调模型,研究交通系统内外部的耦合协调机制,提出协同优化策略;最后,改进应用技术方法,拓展自身及交叉领域应用。为城市道路交通承载力研究提供理论保障,为促进我国交通可持续文明发展建设进程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2.
城市交通是一个复杂的人工生态系统,本文在定义城市生态交通的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强调其对维系城市交通系统的能动性特征. 以“效益最大化、成本最小化、发展可持续化”为原则,构建了城市生态交通测度指标体系,构造基于模糊界定与五级标度法的城市生态交通规划的综合测度模型,并给出了实例. 实例应用结果表明,应用基于模糊界定与五级标度法的城市生态交通综合测度模型,能更好地反映城市交通系统的实际情况,并能体现城市交通与生态、环境间的协调发展水平,为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促进生态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各交通方式出行效率差异性基础上,立足于城市客运系统的基本功能,建立了城市地面上客运交通结构线性规划模型。模型以各种交通方式时空消耗最小化为目标,考虑了城市道路系统要求、出行者要求、城市客运系统要求和交通方式发展规模4个方面约束,最后比较了本文模型与其他文献模型的区别。  相似文献   

14.
城市交通系统汽车燃油消耗宏观预测方法——以苏州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苏州进行的城市交通系统汽车燃油消耗试验,分析了城市交通系统中影响汽车燃油消耗的诸因素。在对试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城市交通系统燃油消耗宏观预测模型,提出通过城市交通与用地协调发展、交通工程改善、市民错时上下班、公共交通优先等政策和手段降低汽车油耗,减少能源使用,改善城市环境,形成集约型城市交通体系,最终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新形势下中国城市交通发展环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城市发展受到的制约、城市空间结构调整、城市人口阶层分化等方面,分析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环境的变化。阐述当前城市交通出行特征和交通运行状况,指出由于出行需求膨胀、交通拥堵加剧,导致城市与交通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在此背景下,介绍了国家层面以及各城市政府制定的一系列促进城市与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机动车排放管理、协调交通与土地利用、进行交通体制与机制改革等。以北京、上海、天津为例,阐述特大城市的绿色交通行动、交通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相似文献   

16.
在交通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要求下,城市交通既要满足城市系统的交通需求,又必须符合资源环境的客观约束,因此,有必要采用一种定量方法直接度量人类交通活动对自然的具体影响程度,交通规划可持续发城市交通,做出正确的交通发展选择提供依据。定量分析城市交通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从而为我们进行已成为城市交通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引入国际上构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四大主流方法之一的生态足迹法,提出了活动对自然影响的测度框架,并针对各类哈尔滨城市交通活动对自然影响的程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从城市道路联网联控平台的系统构建出发,概述其系统构架的关键层次为交通信息感知层、模型层、应用层及信息发布层。阐述城市道路联网联控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交通信息感知、道路运行状态分析、交通需求识别、交通信号控制和交通诱导。最后,讨论城市道路联网联控技术带来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城市公共交通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及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城市公共交通对城市经济的繁荣起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正确的评价城市公共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可以发现城市公交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促进公交健康、持续的发展。文中根据城市公共交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模糊评价方法对某市公共交通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