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单轨交通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俞展猷 《机车电传动》2002,(5):37-39,54
介绍了单轨交通特别是日本单轨交通的发展情况,分析了单轨交通跨座型车辆和悬挂型车辆的特点;最后,阐述了重庆市的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举出了单轨交通跨座型车辆的一些主要参数。  相似文献   

2.
跨座式单轨交通线路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通过学习理解国外单轨交通相关技术标准,并应用于重庆跨座式单轨交通设计的过程,对有关单轨交通的线路设计标准和具体做法加以总结,以供同类项目参考。研究方法:从国外单轨交通的发展,特别是日本单轨交通的引进在公共交通中的运用,以及我国引进日本技术,在重庆市修建跨座式单轨过程中,从规划、设计、建设等方面对线路设计标准、特点及单轨线路设计的特殊问题,对线路设计进行总结。研究结论:本文参照了日本跨座式单轨交通有关技术总结及跨座式单轨交通相关论文,通过重庆市跨座式单轨交通的设计实践,提出了线路设计标准,不同路段线路设计应着重考虑的因素,线路设计中特殊问题的处理方法,以及基础资料、设备早选型、专业早配合对线路设计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结合吴江单轨交通的工程实际情况,从桥梁的角度出发,研究跨座式单轨和悬挂式单轨的技术特点及适用范围,分析单轨交通的结构体系,根据不同的材料确定合适的截面形式,剖析下部结构的结构形式、构造措施以及单轨交通的施工方法,旨在找出适合吴江单轨交通的桥梁结构形式和施工工法。研究结论:通过比较分析得出:(1)跨座式单轨交通比悬挂式单轨交通更适合吴江单轨工程;(2)从经济、施工等方面来看,简支梁结构体系优于连续梁结构体系;(3)结合景观及环保要求,桥墩和梁部推荐采用钢结构,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支座采用铸钢拉力支座;(4)本工程梁重约15 t,墩高约8 m,推荐采用汽车吊装架设的施工方法;(5)本文研究成果适用于单线跨座式单轨交通。  相似文献   

4.
鲍维千 《铁路现代化》1998,(3):11-14,21
本文重点比较了城市单轨交通与轻轨交通的运输通过能力和优缺点,并据此得出了轻轨交通比单轨交通更适合中国国情,在特殊情况下也可考虑选用单轨系统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单轨交通工程特有的工期管理难点,通过具体建设实例,阐明了总承包模式下单轨交通工程工期管理的关键技术和方法,反映了国内单轨交通工程工期管理新的实践成果。  相似文献   

6.
单轨交通应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轨道交通的形式多种多样,作为中等运量的单轨交通,其转弯半径小、占地面积小、拆迁面积少,因此在规划和选线上的适应性有明显的优势。通过了解及研究单轨交通的发展概况、悬挂式和跨座式单轨系统特点、车辆参数及国内外应用情况,对单轨交通在国内的应用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2011年11月1日,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举办了"中国城市单轨交通国际论坛",论坛主题为:"单轨交通的发展趋势与挑战"。论坛由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委员会、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市国际单轨协会、重庆市城市单轨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同主办。重庆市发展改革委员会、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各城市轨道交通业  相似文献   

8.
城市单轨交通系统的选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重庆单轨交通系统的结构型式,如跨座式轨道结构型式及特点,单轨交通车辆的结构型式及特点。并分析了选用单轨交通的依据及与其它城市轨道交通,如地铁、轻轨、磁悬浮轨道交通的性能比较。  相似文献   

9.
据新华社消息,重庆未来15年内将加大跨座式单轨交通建设,计划新建单轨线路80km。到2020年,重庆跨座式单轨交通总长将达99km。  相似文献   

10.
目前已有 30 余座城市将跨座式单轨作为城市交通干线进行线网的规划研究工作,但均未对跨座式单轨交 通的智慧化建设有过深层次的研究,仍缺少针对跨座式单轨交通智慧化建设的相关指导性文件。为了填补这一 空白,基于跨座式单轨交通的技术特点与应用特点,以《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轨发展纲要》为指导,系统性 地研究智慧跨座式单轨的建设方案,包括智慧城轨通用技术在跨座式单轨领域的适应性,跨座式单轨在运行管控、 设计施工、运维管理等方面特有的智能化关键技术和集约轻量化关键技术,以及跨座式单轨的节能环保低碳技术。 提出独具特色的智慧跨座式单轨架构体系,初步规划了智慧跨座式单轨的标准体系和建设路线。  相似文献   

11.
跨座式单轨交通的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多元化发展的今天,结合我国首次采用的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重庆轻轨较新线工程设计与实施情况,重点介绍了单轨线路、运输、车辆、信号、道岔、PC梁结构、供电、维修基地和环境等技术标准与系统特征,提出单轨交通在城市轨道交通的适应性。虽然我国城市单轨交通起步较晚,但在建设周期、运输能力和技术水平等方面都显示了后发优势。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悬挂式单轨交通目前在我国公共交通领域尚未有运营线路,相关研究资料较少,为适应国内山地城市和旅游城市对悬挂式单轨交通的发展需求,对悬挂式单轨交通技术标准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悬挂式单轨交通的特点,对悬挂式单轨交通的最小曲线半径及曲线限速值进行研究,提出各种运行速度下线路最小曲线半径的建议值,以及曲线速度限制值的计算方法,以期为悬挂式单轨交通设计及规范编制提供参考。研究结论:(1)悬挂式单轨交通线路平面曲线半径宜适应列车运行速度要求,当最高运行速度为60 km/h时,悬挂式单轨交通线路最小曲线半径可取200 m;当最高运行速度为50 km/h时,最小曲线半径可取150 m;(2)当不具备设置满足速度要求的曲线半径时,可按V=4.52R~(1/2)计算曲线速度限制值,且不大于列车的最高运行速度;(3)本研究成果对悬挂式单轨交通线路设计标准确定及规范编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跨坐式单轨交通系统在我国已安全正常运行了多年,由于其车辆构造和线路结构的独特性,决定了单轨车辆的维修和线路的维护与常规钢轮钢轨式城市轨道交通不同,其维修和维护用的工装设备也有其独特性。目前国内外一些城市正酝酿修建跨坐式单轨交通系统,本文通过对重庆单轨交通车辆段的回访,根据单轨车辆和线路的独特性,提出了单轨车辆的维修和单轨线路维护必要的一些专用工装设备,供今后单轨车辆维修及线路维护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介绍单轨交通车辆的电传动系统,着重分析系统中VVVF逆变器及静止辅助逆变器的工作原理及控制特点,并指明该系统在国内单轨交通车辆上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单轨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的一种新型交通方式,具有诸多优点,特别适宜于中小城市的应用。由于将路面、轨道、供电系统、通信系统、信号系统、隔音网等全部集成在一轨道梁内,单轨交通对信号系统各类设备的安装有特殊要求。对单轨交通信号系统设备的选型进行研究,设计单轨车载ATP系统,并针对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在轨道交通中的作用、通用线路数据库等若干问题进行专题研究。  相似文献   

16.
悬挂式单轨交通车辆检修工艺及关键设备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分析悬挂式单轨交通车辆的特点,结合国内现行标准、规范和其他轨道交通的经验,初步制定悬挂式单轨交通车辆的检修周期及检修停时指标;通过了解国外的实际运用情况,制定悬挂式单轨交通车辆的运用检修工艺流程;重点介绍车辆检修工艺中配备车辆横移装置和专用检修平台等关键设备。解决了悬挂式单轨交通系统车辆段工艺设计的几个关键问题。随着悬挂式单轨交通系统的工程实施,还有许多诸如车辆段总平面布置、停车列检库的布置形式、清洗及吹扫工艺、救援方式等难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针对跨坐式单轨车辆特点,结合重庆单轨交通3号线车辆的故障数据分析,建立车辆运行可靠性综合评估模型,并利用T-S模糊神经网络进行综合评估分析。评估结果显示:跨坐式单轨车辆运营可靠性等级为"良好"。评估结果与重庆跨坐式单轨交通3号线车辆实际运行情况基本吻合,表明了T-S模糊神经网络适用于跨坐式单轨车辆的可靠性评估,且可为减少跨坐式单轨车辆运行事故及制定安防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重庆市在建设城市跨座式单轨交通工程中积极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技术,对跨座式轨道交通车辆整车集成关键技术以及装备系统集成技术进行研究。研究成果包括车辆系统技术、车辆关键部件开发与产业化技术、检测维修设备关键技术、单轨可挠性道岔、车辆移动实时视频监控系统和高架区间安全救援技术,并制定了国家标准及专利。介绍单轨项目创新点以及重庆的单轨产业化基地建设,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单轨产业链,有力地推动重庆市乃至中国单轨交通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9.
跨座式单轨交通(简称单轨交通)是城市轨道交通制式中较为特别的一种形式,其特点在于单轨车辆利用装有胶轮的特殊转向架结构环抱在一条预制混凝土轨道梁(即PC轨道梁)上行驶,不同于传统模式下轨道车辆利用钢轮转向架在两条平行的钢轨上行驶。近年来,跨座式单轨交通以其外形美观、噪音小、爬坡能力强、转弯半径小、占用面积小等诸多显著的优势正逐渐在世界轨道交通领域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尤其是在市区地形起伏或轨道交通线路走向曲折的城市受到青睐。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悬挂式单轨作为一种中低运量交通制式,在中小城市轨道交通及景区观光线路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在总结国外悬挂式单轨交通应用的基础上,对悬挂式单轨道岔结构类型、结构特点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了我国悬挂式单轨道岔结构选型建议;结合悬挂式单轨交通特点,提出悬挂式单轨道岔结构系统设计建议。研究结论:(1)悬挂式单轨道岔可采用可动心辙叉道岔,道岔侧股采用单圆曲线线型;(2)悬挂式单轨道岔结构设计应系统考虑道岔线型、道岔梁结构设计、道岔转辙系统设计、道岔梁支座及供电轨等接口设计、运营维护设计等因素;(3)为了提高维修维护效率、减小维修维护工作量,降低后期运营风险,建议设置道岔运维监测系统;(4)该研究成果可为悬挂式单轨道岔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