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路集疏运是港口集疏运的主要方式之一。针对大型集装箱港口吞吐量较大造成的近港主要集疏运道路拥堵问题,进行现状情况的分析研究,总结近港道路的交通特征和拥堵原因。在此基础上,采用节流和开源的方法,从降低小时流量和提高通行能力的角度出发,提出设置港外堆场的方式平衡公路流量和引入无人驾驶降低平均车头时距两个方面的措施。并以上海洋山深水港区为例,应用本文提出的改善措施,详述港外中转堆场规模、选址和在无人集卡运输要求下集疏运道路断面调整方案,计算得出"改善后集疏运道路服务水平显著提升"的结果,印证了本文提出措施的可行性,为港口集疏运规划决策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陈俊晟 《集装箱化》2013,24(2):18-21
近年来,我国港口集装箱业务发展迅速,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已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集卡作为集装箱平面运输的主要工具,其保有量也逐年攀升。我国集装箱码头的集卡车辆大多以柴油为动力源,功率较大,消耗柴油所排放的废气对环境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随着汽车自动驾驶技术与港口应用场景的深度融合,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装卸工艺系统方案呈现多样性。本文依托无人集卡运输方式,通过建立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装卸工艺系统仿真模型,结合码头相关运营模块,从岸桥装卸效率、集卡运输能力、码头整体交通流和闸口通过能力等四个方面进行仿真,以验证装卸工艺方案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杨志新 《集装箱化》2015,26(5):20-23
<正>近年来,我国进出口贸易额持续增长,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不断增加,这对集装箱码头营运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闸口作为集卡进出码头的必经之处,是集港和提箱等集疏运作业的关键节点,其对集装箱码头陆运业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闸口作业效率是制约整个码头生产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若闸口吞吐能力提高、通行速度提升,则码头整体作业效率必然得到优化。  相似文献   

5.
施秀芬 《珠江水运》2013,(18):48-51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如火如荼,如今每天集装箱吞吐量逾8万TEU,若全靠集卡运输,以每辆集卡长10米计,则头尾衔接将超800公里,相当于上海到武汉的动车全程。伴随着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的上升预期,放眼现今的外高桥、宝山等集卡运输集中地,由集疏运体系不善带来的交通拥堵愈演愈烈,港外堆场与集装箱运输企业之间产生的利益牵扯也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6.
针对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内部交通拥堵问题,结合堆场平行于码头岸线布置的特点,提出一种考虑混合车流影响的隔离式车道布置方式。按照陆侧运输与海侧运输分隔设计的策略,设置港内ART与港外有人集卡专用车道,ART车道与外集卡车道通过自动化堆场进行物理隔离,实现ART和外集卡分别在堆场内沿逆时针方向和顺时针方向行驶,提高集疏运效率。研究表明,隔离式车道设计方法极大增加了ART与外集卡在堆场内的装卸点数量,缩短了自动化轨道吊移动距离,提高了码头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7.
合理的港内道路路网结构及交通组织是集装箱港口作业效率提升以及节能减排的重要保证。提出利用集装箱港区生产作业智能体微观交通仿真模型模拟集装箱生产作业流程,并以集装箱港口服务水平和集卡日均碳排放成本作为指标,优选低碳型集装箱港区港内道路规划方案。应用实例表明,集装箱港区生产作业智能体微观交通仿真模型可有效模拟港内作业过程,通过对比分析不同道路规划方案下的评价指标,得到最优的港内道路规划方案,为港区道路规划与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上海航运 《航海》2020,(3):14-14
2020年5月3日22:00,全球最大集装箱班轮、2.4万TEU的“现代阿尔赫西拉斯”轮安全靠泊洋山港四期5泊位,再次刷新了洋山港超大型集装箱轮靠泊的历史纪录。其在沪装卸完4400多标箱后驶往深圳盐田港,之后满载着货物前往欧洲。超大型集装箱船靠港往往能使整个码头迅速忙碌起来,需要在48 h内聚集到三四千辆集卡及50多列火车,对吊机长度、装卸速度、作业人员、车辆疏导、堆场面积、公路网络、海铁联运等整个集装箱疏运体系和调度能力都是一个考验。以接卸5000个集装箱计算,就需近19000 m2堆场,1100多辆集卡,占用9.3 km道路。  相似文献   

9.
集卡已成为集装箱港区内的主要碳排放源,尤其两艘大型集装箱船舶同时作业时,港区内集卡碳排放问题严重。针对该情况下集卡调度模式的特征,基于智能体仿真技术构建集装箱码头生产作业微观仿真模型,定量分析传统先卸后装、双船一装一卸、同贝同步装卸工艺下集卡调度方式与集卡配置数量对船舶在港时间、集卡碳排放量的影响。实例表明,采用同贝同步装卸作业方案可保证装卸效率,并有效减少集卡碳排放,而集卡配置数量只对集卡怠速行驶产生的碳排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董岗 《集装箱化》2012,23(10):7-10
近年来,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快速增长,对集卡运输产生较大需求。截至2011年,上海港的集卡总计近3万辆,其中:在上海市注册的集卡运输企业共计1112家,拥有集卡17725辆;在上海市备案的外省市集卡运输企业有207家,拥有集卡约12000辆。随着集卡数量的增长,集卡运输配套设施和信息服务的缺乏导致集卡车辆乱停乱放现象严重,从而引发交通拥堵、环境污染、飞单和治安隐患等诸多问题。本文在介绍上海港集卡运输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港口集卡运输发展的成功经验,探讨上海港集卡运输综合服务中心的功能,以期提升上海港现代物流综合配套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1.
基于多智能体仿真的集装箱港口作业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装箱港口生产作业系统是复杂的离散事件系统,数学建模方法难以构建针对整个系统的模型,而基于过程的仿真模型通常缺乏对设备调度的灵活性。为准确描述我国集装箱港口的作业流程,分析内卡配置数量对港口作业效率的影响,提出了基于事件驱动的集装箱港口多智能体(Multi-Agent)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岸桥平均装卸效率(GCR)随着内卡数量的增加先急剧增加后缓慢增加,船舶平均等待时间(AWT)和平均在泊时间(AST)与岸桥平均装卸效率呈明显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港口场外运输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综合地理信息平台、高精度地图测绘数据、通信及互联网技术等,设计开发了一款港口场外运输服务管理平台。该平台采用主流SOA架构,主要包括数据层、服务层和前端应用层,可实现外部集装箱卡车(外集卡)预约服务、从闸口到达作业地点的导航路径计算与引导、外集卡与场桥的联动、外集卡行驶过程中的交通信息提示、故障救援等全流程服务,同时实现外集卡运行和作业的实时监控、业务数据统计和共享等功能。通过该平台的实际应用,实现了外集卡运输全流程、精细化的管理,提升了外集卡运输的服务水平和生产效率,提高了港口场外运输服务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为提升集装箱码头堆场作业中场桥和集卡运行的安全性,采用光流法对集卡防吊起技术开展研究。分别测试基于传统预测和深度学习2种算法用于拖车和箱体运动估计的准确性,选定利用基于深度学习的光流预测,判断是否发生集卡被吊起的异常情况;开展实车试验,在场桥作业车道侧安装视频采集相机,吊具提箱时自动开始检测算法,对比检测区域内的视频流数据,当出现集装箱和集卡被吊起特征时进行报警,并且停止场桥所有动作,确保作业安全。  相似文献   

14.
以集装箱进出码头多级智能闸口为对象,分析其业务逻辑,应用仿真技术对其作业流程进行建模和验证,并基于仿真模型对多级闸口输出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多级闸口系统虽然存在导致拥堵的瓶颈因素,但相较于单级闸口,其可有效提高闸口通行能力,缩短集卡在港平均时间,比单纯提高缓冲区容量更为高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