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针对耙吸船在俄罗斯布朗克工程中疏浚多石底质工况时,频繁出现块石堵泵、堵耙口等严重影响施工生产的难题,对耙吸船泥泵通道的通过能力及耙头格栅进行研究。采用泥泵相似性原理,从泥泵叶轮球面通道尺寸、叶轮切割对泥泵性能影响、叶片切割长度计算、叶轮切割操作等方面进行分析,调整泥泵叶轮通径以适应多石底质复杂工况。通过实施该方法,有效解决了多石底质下耙吸船小流道叶轮施工效率低的难题,单船过泵量平均提高44%,装舱生产率平均提高17%,周期生产率提高11. 5%。  相似文献   

2.
增大泥泵最大球形通道可以提升疏浚工程连续性,减少堵泵的风险,提高疏浚施工效率。泥泵最大球形通道和泥泵效率是泥泵设计中的矛盾点。针对上述问题通过调研提出了两种增大泥泵最大球形通道方案,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计算了3种方案的泥泵内部流场。通过对数值模拟结果的统计分析,对比3种方案泥泵的性能。确定了增大泥泵最大球形通道叶轮设计方案,为后续泥泵改造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3.
针对“新海马”轮实际施工中存在效率偏低、适应性较差等问题,比选同类型船舶泥泵性能参数,优化泥泵叶轮设计。采用叶轮直径更小、转速更高的泥泵方案,其具有叶墙宽度大、球形通道截面为宽口等特点,并对泥泵的工程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效泥泵可拓展船舶的适用性,在提高挖泥及艏吹效率的同时降低船舶能耗,为耙吸式挖泥船泥泵选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针对3500 m3/h系列绞吸挖泥船在较短管线输送距离时采用缩口减小流量的问题,通过对舱内泥泵和水下泥泵的叶轮进行叶片改型优化,实现泥泵扬程和功率的降低,并将改型叶轮应用于南通海门某疏浚工程.结果表明,"新海鹭"轮泥泵更换改型叶轮后,在3.4 km排距下采用双泵串联输送粉砂土质泥浆,两泵功率降低约500 kW,油耗减少...  相似文献   

5.
周丙浩 《水运工程》2021,(4):158-162
高效疏浚是疏浚施工一直追求的目标,也是研究的热点。基于智能疏浚模式的控制原理,对智能疏浚模式下"航浚6008"轮的滨州港工程施工数据进行分析,建立产能与控制模型,并对该耙吸挖泥船在滨州港工程的产能做进一步优化计算。结果表明,生产率受流量、浆体相对密度与泥泵特性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疏浚过程中,智能疏浚模式主要依靠活动罩控制器与泥泵控制器的相互配合,当实际泥浆流速高于(最佳)设定值时,在其他边界条件不变时,活动罩自动控制器将活动罩下压,使耙头生产率与泥泵汽蚀控制相匹配;检测到泥泵汽蚀时,泥泵控制器通过降低泥泵转速而降低泥浆流速,以达到最佳混合物流速。  相似文献   

6.
耙吸挖泥船是疏浚作业的主力船型,由于疏浚工程分布广,施工地区土质、海洋环境等条件的多样性,给工程初期对工期的准确估算十分困难,而工期直接关系到工程报价。文章针对工期,建立了一种疏浚工程工期的快速估算方法。通过对工作效率进行计算,考虑土质、水流流速等影响挖泥效率的环境因素,分析挖泥时间的构成,构建泥泵效率影响因素经验公式,并利用已有数据进行处理和验证。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敏感性分析,采用蒙特卡洛方法对工期进行了统计分析,验证了模型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在疏浚过程中泥泵内产生的气体大大降低了泥泵的效率。文章分析了泥泵内的气体是怎样产生的;而气体又是如何使工作效率降低的;怎样将泥泵内的气体排除。并详细介绍了"万倾沙"泥泵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结果表明:泥泵除气系统在理论上和实际使用中都能够提高疏浚效率。  相似文献   

8.
针对原泥泵叶轮采用柱形叶片,导致过流通道较小、泥泵效率低的问题,在不改变叶轮外形尺寸的前提下,设计一款扭曲叶片的三叶片叶轮,对不同叶片数的叶轮输送清水和泥浆进行水力特性试验,分析泥泵的清水特性和泥浆特性,并且将两款不同叶轮的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新开发的扭曲叶片的叶轮最大过流通道的直径增加了40%,泥泵效率提高了10%。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挖泥船疏浚过程中泥泵内存在的气体大大降低了泥泵的吸入能力。分析了简易除气装置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并结合实际施工进行对比试验来验证挖泥效率,研究并提出存在的问题,共同探讨除气装置的应用问题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0.
疏浚工程施工过程中,监控疏浚船舶的日报信息对于监控船舶施工进度,了解船舶施工状况有着重要作用,由于绞吸船在施工过程中疏浚土质和开挖位置相对稳定,日报统计资料易于结合影响绞吸船绞刀破土能力的土质条件因素以及影响泥泵输送能力的管线长度等因素,运用统计学的原理,提炼、分析船舶当天的施工效率,较为准确的评估该船舶在其他项目中类似的土质,工况条件下的施工效率,评估疏浚单方成本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对配置不同驱动形式泥泵挖泥船的经济性和施工能力展开研究,基于泥泵及其驱动装置的调速特性和效率特性,比较分析各种传统驱动方式的优缺点,提出基于整个疏浚公司船队建设和主要业务特点的方案决策方法,为船舶方案设计中泥泵驱动设备的选型以及施工管理中不同类型船舶的调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首先分析了疏浚工程中原位土的孔隙率对计量产量的影响,给出了原位土孔隙率与密度、密度与体积浓度的关系,结合具体算例,分析了原位土的粒径与当量排距对泥泵产量与运行状况的影响,归纳了输送典型土质的运行特性。结果表明,原位土的孔隙率与密度对计量产量影响巨大,分析与结论可定性了解泥泵运行特性,并供相关疏浚作业参考。  相似文献   

13.
韩海强  王潮 《水运工程》2020,(S1):47-50
针对“浚江”小型绞吸挖泥船施工中,输泥管路较短、泥泵柴油机在额定转速工作时转速高和负荷高的问题,分析泥泵与标准管路输送清水时的匹配特性、泥泵与短排泥管路输送泥浆时的匹配特性。采用改进泥泵、管路工况条件的措施,达到泥泵与管路匹配的工况点,并对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调整泥泵转速、使用小直径叶轮可充分发挥柴油机和泥泵的性能,保证工程的总体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一条新型疏浚船舶在远海疏浚工程中出现的施工效率较低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影响远海疏浚时船舶施工效率的因素,对这些因素进行论证和数学模型分析后,得出疏浚船舶在远海工程中施工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可行的对策,为各型疏浚船舶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曾庆松  王炜  郑琴  刘树祥  李向荣 《船舶》2017,28(5):80-86
耙吸式挖泥船安装水下泵通常是为满足深水取砂疏浚的需要。近年来,随着水下泥泵装置技术的成熟,水下泥泵装置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航道疏浚作业。相比于舱内泵,安装水下泥泵可有效提升泥泵吸入浓度、提高装舱效率,并可改善泥泵的气蚀性能、减少振动。文章从离心式泥泵的特性出发,阐释应用水下泵可提高疏浚浓度的理论基础,简要介绍了水下泥泵装置的组成特点以及在应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最后介绍耙吸式挖泥船应用水下泥泵的实船案例,为耙吸式挖泥船疏浚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水下泥泵可获得较大的吸入浓度 ,提高疏浚效率。介绍了水下泥泵的几种驱动方式及其效率分析 ,详细叙述了新型水下泥泵挖泥船的研制  相似文献   

17.
由江苏省船舶设计研究所有限公司为营口港一疏浚工程有限公司设计的2条大型绞吸挖泥船目前在营口港一船厂建造完毕,已投入营口港鲅鱼圈工地施工。该船装机功率达9200kW,设1台目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电轴系统驱动水下泥泵,2台舱内泥泵,根据工程疏浚要求可实现二泵串联,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吸扬式挖泥船的综合效益 ,提高泥泵的吸入浓度 ,采用不受气蚀性能制约的水下泥泵获得较大的吸入浓度 ,是目前高效疏浚的发展方向。通过几种水下泥泵驱动方式的探讨 ,分析了内河中、小型挖泥船采用水下泥泵的途径 ,以提高挖泥船的疏浚效率  相似文献   

19.
以国外某疏浚工程为例,对自航式重型绞吸挖泥船"天鲲号"采用1m管径的排泥管线输送坚硬微风化岩的施工数据进行分析,计算所给工况下的泥泵扬程和泥泵效率,得出密度、流速与摩阻系数的关系,给出土质换算系数、实验系数的推荐值.结果表明,该技术充分发挥重型绞吸船可直接开挖并吹填微风化岩的特点,在节约成本、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提高施工效...  相似文献   

20.
姚勇 《中国水运》2014,(2):230-231
长江口12.5m深水航道维护疏浚工程质量要求执行《长江口深水航道疏浚工程质量检验标准》。本标段工程的航道疏浚主要是用大型自航耙吸式挖泥船进行疏浚挖泥施工。对施工顺序、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进行了阐述,对单船作业效率进行了分析。所有施工船舶设备将配备定位精度优于3m的DGPS,对扫浅施工、清除台风骤淤施工、标段交接处的施工进行了探讨。本标段的泥土处理方式分为外抛抛泥区和通过吹泥站吹泥上滩两种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