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化学混凝沉淀的方法处理矿石码头港区堆场的生产废水,实验确定了最佳的药剂为聚合氯化铝钙,工艺的最佳操作条件是聚合氯化铝钙投加量为33 mg/L,PAM投加量为0.5 mg/L,搅拌时问为60 s,搅拌强度为90 r/min.按本法确定的工艺处理此类废水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易于推广.上海港罗泾港区矿石码头采用此法处理该类废水取得良好的效果,达到了国家的排放标准和循环使用标准.  相似文献   

2.
以三氯化铁、硫酸铝、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硫酸铁(PFS)作为混凝剂进行六联杯罐试验,首先考察对二级出水中浊度的去除效果,确定了最佳混凝剂为PAC。控制投药量在一定范围内可提高COD和UV254类有机物去除率;增大投药量可有效去除原水中的细菌,聚合氯化铝投加量在20~40mg/L范围内时,细菌去除率在79%左右;当投药量增加到80mg/L时,细菌去除率达到最高值90%。  相似文献   

3.
舱底污水对海洋生态造成的污染日趋严重,高效处理该类废水也成为国内外海事机构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针对某机动船的高浊度含油舱底水,基于絮凝剂聚合氯化铝(PAC)和聚丙烯酰胺(PAM),分别研究了絮凝剂用量和p H对去浊率的影响情况。实验表明,PAC用量为200mg/L时,去浊率为93.7%;PAM用量为10mg/L时,去浊率为95.6%;PAC和PAM用量分别为150mg/L和3mg/L时,去浊率为96.1%。PAC和PAM共同使用絮凝去浊时,PAC和PAM的用量均减少,成本降低,絮体性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4.
以含难降解有机物的港口化学品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臭氧/活性炭催化氧化体系最佳运行参数及对废水降解效果,得到最佳运行方案为:体系pH为9,臭氧投加量700 mg/L,活性炭投加量20 g/L。以该方案连续运行30 d,废水COD_(Cr)去除率在55%~63%,出水COD_(Cr)在800~1 250 mg/L,且B/C比由0.29提高至0.43,可生化性显著提高,为后续生化处理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5.
采用混凝沉淀-厌氧/好氧组合工艺处理港口含油废水。选用聚合氯化铝铁(PAFC)作为混凝剂;通过响应面法选择了最优工艺参数:pH 8.0, PAFC投加量100 mg/L沉降时间40 min;出水进入厌氧/好氧生化处理系统(A/O)。港口含油污水经过A池后,BOD/COD平均值由初始的0.17升高至0.55,可生化性增加明显。试验结果表明有机容积负荷是A/O反应器运行过程中的重要控制参数;其对A池冲击大,很容易使A池产生酸化现象,甚至导致反应器的崩溃。A池处理试验用港口含油废水的最佳有机负荷应为1.0~2.0 kgCOD/(m~3·d)。当进水水质变化时,可通过调节水力停留时间及回流比等达到反应器有效调控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船舶含油废水作为海洋污染的重要污染源之一,对其进行高效处理一直以来都是海洋环保领域的重大挑战。本文先分析了某油轮的舱底水性质,然后基于聚合氯化铝(PAC)和聚丙烯酰胺(PAM),对该舱底水进行COD去除工艺研究。实验表明,在适宜操作条件下,PAC用量为200mg/L时,COD去除率为46.6%;PAM用量为10mg/L时,COD去除率为46.9%;PAC和PAM用量分别为150mg/L和3mg/L时,COD去除率为57%。与单独使用PAC或PAM处理该废水时的絮凝效果相比,二者共同使用时,则更切实可行、更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活性氧化铝为吸附剂,用静态实验方法,对活性氧化铝进行吸附除磷性能评价。实验结果表明,r=AL2O3最佳投加量为0.5 mg/50 mL,最适宜的pH值是2.8~3.8,吸附平衡时间为2 h,最大吸附容量为9.4 mg/g,当磷的初始浓度为10 mg/L时去除率最高。  相似文献   

8.
王震  李刚 《水道港口》2011,32(6):440-444
针对高浓度洗煤废水的水质特征,对各类常用絮凝剂进行了筛选,优化了絮凝反应处理条件.最终确定Al2(SO4)3和聚丙烯酰胺(PAM)为最佳絮凝剂组合,投加量分别控制在50 g/m3和0.5 g/m3条件下,SS去除率可达到99.43%,出水SS浓度为30.3 mg/L,可以满足洗煤工艺回用水水质要求(SS浓度≤300 m...  相似文献   

9.
为了有效地对壬基酚(NP)污染水环境进行生物修复,丰富高效降解NP的微生物资源,从垃圾填埋场的垃圾渗滤液中,分离得到两株NP高效降解菌SLY7和SLY8,根据菌落的形态特征和16S r 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SLY7为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SLY8为非脱羧勒克菌(Leclercia adecarboxylata).通过摇瓶实验考察NP的初始浓度、p H、温度以及投菌量等因素对菌株降解NP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SLY7的最佳降解条件为温度30℃,p H为8.0,接种量3%(V/V),振荡速率120 r/min,在此条件下,历时3 d,对初始浓度为10 mg/L的NP的降解率可达72.83%;菌株SLY8的最佳降解条件为温度35℃,p H为7.0,接种量5%(V/V),振荡速率120 r/min,在此条件下,历时3 d,对初始浓度为5 mg/L的NP的降解率可达64.43%.  相似文献   

10.
港湾疏浚淤泥受化工污染严重,无害化难度大。通过不同絮凝调理分析,无机絮凝剂PAC对浙江某港湾疏浚底泥有更好的电中和效果,提升底泥沉降性能,有机絮凝剂1 200万分子量APAM能显著提升底泥絮体粒径、降低上清液浊度,两者联合环保助滤剂HG按5%?0.3%?2%的投加量和配比组成三元复合絮凝剂对底泥进行调理,经隔膜压滤处理泥饼含水率为29.6%。经三元复合絮凝剂调理脱水后的泥饼粒径增大,重金属浸出风险降低,调理效果优于PAC-APAM二元体系,随着三元复合絮凝剂投加量的增加,底泥脱水尾水中的COD、NH3-N和TP含量逐渐降低。三元复合絮凝剂中的环保助滤剂能降低污泥比阻,降低泥饼和尾水pH值,对底泥的絮凝脱水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某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MBR出水为研究对象,采用催化臭氧氧化-SBR组合工艺进行深度处理。相比单一臭氧处理和单一SBR处理,此组合工艺可以提高COD、NH_3-N、UV_(254)的去除率。中试实验考察了H_2O_2投加量、臭氧投加量、p H对COD、NH_3-N、UV_(254)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p H为9、H_2O_2投加量为9.4 mol·L~(-1)、臭氧投加量50mg·min~(-1)、反应时间120min,此条件下,水样可生化性从0.15提升到了0.54,再经过SBR工艺后,最终COD、NH_3-N、UV_(254)去除率分别达到了75.6%、78.3%、74.5%,出水满足《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表二标准。  相似文献   

12.
甲醛是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成分,对其进行环境友好型处理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Fe-TiO_2-沸石复合光催化材料,通过XRD(X-射线衍射)和SEM(扫描电镜)等测试手段对其形态和结构组成进行表征;研究自然光条件下复合材料对甲醛气体的吸附及光催化综合降解性能;同时考察焙烧温度、投加量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溶胶-凝胶法成功制备了Fe-TiO_2-沸石光催化材料,其TiO_2主要以锐钛矿相形态存在;自然光条件下该材料对0. 5 mg/L甲醛气体的去除率高达80%,比单一纯沸石的吸附去除效果提高了20%.该复合材料具有光催化和物理吸附的协同效果,对高浓度甲醛气体具有良好的降解性.  相似文献   

13.
一株茄镰孢菌对菲的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某焦化废水生物处理装置的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出一株菲的降解优势菌株,经形态学观察和ITS序列分析,对菌种进行了鉴定.考察了菌株对水中多环芳烃菲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该菌可在以菲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生长.在蔡司显微镜下观察,菌株的菌丝呈树枝状,颜色呈白色.通过ITS序列分析,初步鉴定所得菌株为茄镰孢菌(Fusarium so-lani)或该菌的一个株系.所得茄镰孢菌为好氧真菌.投菌量、初始菲浓度和H2O2浓度对菲的降解影响较大.菲的最适宜降解条件为:投菌量8%~10%,pH值为6.0~8.0,H2O2用量为70 mg/L.在此适宜条件下,对于初始浓度为40 mg/L的菲溶液,在转速120 r/min、水温为30℃的摇床中培养5 d后,菲的去除率可达86.7%.  相似文献   

14.
铝合金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船舰材料,由于海水具有腐蚀性能,可对长期在海水中的铝合金材料造成腐蚀,所以如何提高铝合金材料在海水中的抗腐蚀性能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课题。本文以碳胺溶液进行沉淀制备纳米氧化钇,通过Cu SO4点滴实验和扫描电镜对硅烷膜表面的观察发现,在硅烷膜制备过程中添加氧化钇可以很明显的提高硅烷膜的耐腐蚀性,且在本实验条件下,氧化钇的最佳掺杂量为10~20 mg/L。  相似文献   

15.
考察了不同培养条件对绿色木霉发酵生产纤维素酶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以5.0 g/L硫酸盐纸浆作为碳源,纤维素酶活值为27.956 IU/mL,其值是以纤维素作为碳源时的2.19倍。当培养基中以2.0 g/L蛋白胨为唯一氮源时,纤维素酶值活可达58.461 IU/mL。当培养基中添加2.0 g/L葡萄糖,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纤维素酶的产量。另外,菌丝体的最佳接种量为10%。  相似文献   

16.
UASB-SBR工艺处理淀粉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介绍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 (UASB)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 (SBR)处理淀粉废水的工艺 ,叙述该类废水的特点、试验系统组成、UASB的启动至污泥颗粒化的过程以及处理效果。试验结果表明 ,该处理系统具有耐冲击负荷 ,处理效果稳定 ,运行管理简单 ,运行成本低等特点。废水经颗粒化UASB稳定处理后 ,出水COD可降到 5 0 0mg/L以下 ,然后经SBR稳定处理后 ,出水COD可降到 10 0mg/L以下  相似文献   

17.
基于MEPC107.(49)规则,检验新研制的舱底油污水分离装置性能,通过对YSF—1.0舱底油污水分离装置进行三种油溶液检验试验以测量其出水含油质量浓度,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含有船用燃烧油的溶液经油污水分离装置处理后出水中含油质量浓度不大于6 mg/L;对0#柴油其出水质量浓度不大于5 mg/L;对MEPC107.(49)规定的"C"溶液其出水中含油质量浓度不大于10 mg/L。  相似文献   

18.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染毒漆板上马拉硫磷残留量。本研究方法以ODS-C18柱(250mm×4.6mm)作为色谱分离柱,80%甲醇:20%水(V/V)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20nm的紫外检测器。研究结果表明,在10-100mg/L浓度范围内峰面积与进样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9;检出限为6.5μg/L(S/N=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36%;平均加标回收率在95%以上。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的发展,汽车数量逐年攀升,与之配套洗车行业随之蓬勃发展。由于缺乏节水意识,使得行业内再生水的利用推广成为难题。本文针对以上问题,对高效混凝+过滤技术进行了洗车废水处理中实际的应用,发现采用该技术处理后的废水中BOD_5、NH_4-N、TDS、LAS、色度、浊度、Fe、Mn平均去除率可提升至98.46%、97.87%、54.43%、95.82%、94.06%、99.06%、95.32%、96.61%。出水除了Fe轻微超标外,其余指标均能达到《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 18920-2002)中的车辆冲洗标准的,该处理技术处理效果好、运行稳定,投资运行费用低、占地面积小,有较好的市场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20.
针对高氯酸盐的污染问题,采用化学还原法和同步修饰法成功制备了高稳定的强还原剂CMC-纳米铁(CMC-Fe)微粒.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及红外光谱研究表明,CMC-Fe平均粒径小于20 nm,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稳定性;ClO4-还原降解研究表明,反应遵循表观一级动力学规律,表观速率常数与还原剂用量和温度呈正相关,而与pH值呈负相关;当ClO4-初始浓度为20 mg/L,降解初始pH值为4.0,CMC-Fe用量为0.5 g/L,反应温度为35℃时,辅以超声波作用,ClO4-降解率可达95.2%;与普通纳米铁相比,CMC-Fe对高氯酸盐的降解率和反应速率分别提高了2.9和6.5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