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公路交通量调查(以下简称交调)是公路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它是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交通量调查,将交通量等信息记录下来,经过对数据的分析与研究,为交通组织、路网规划、设计、养护管理等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据。下面以顺义区公路交通量调查信息的应用为例.阐述公路交通量调查信息在公路管理与服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公路交通量调查(以下简称交调)是公路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它是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交通量调查,将交通量等信息记录下来,经过对数据的分析与研究,为交通组织、路网规划、设计、养护管理等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据.下面以顺义区公路交通量调查信息的应用为例,阐述公路交通量调查信息在公路管理与服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浅谈交通量调查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车辆的拥有量也随之逐年增加 ,交通量逐年增大 ,原有的公路状况已不能满足现在交通量发展的需要 ,很多公路需要重新改建、大修以至新建 ,而公路的长远规划和近期整修的主要依据是交通量观测数据 ,因此 ,一个好的交通量调查方法能够保证交通量调查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分析旅游公路特点,总结旅游公路测设要点,提出旅游路交通量分析新观点,强调地d9质、环保,介绍设计中采用的技术成就。  相似文献   

5.
单文胜  宋文 《交通标准化》2006,(12):127-130
公路变通量一般包括趋势交通量、诱增交通量、转移交通量三部分。目前趋势交通量预测大部采用国际通用的以OD调查为基础的“四阶段”法,但诱增交通量和转移交通量却没有比较成熟的预测方法,故对此进行探讨和研究,对于改进和提高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方法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交通量统计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交通量调查和交通量分析,缺一不可.它们是公路发展必不可少的基本依据,也是交通工程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路网交通量分析多采用“四阶段”预测方法,这种方法需要经过大规模的OD调查,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鉴于目前各地在主要公路干道上都设有交通量观测站,文中以广东省为例,从通道的概念出发,利用现有的公路交通量资料,分析和预测区域公路通道交通量的发展情况,为区域交通规划和交通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综合考虑辽宁省普通干线公路交通量调查工作现状,提出了有关交通量中公路交通标准轴载作用次数ESAL的实用计算方法,该方法为公路管理养护者提供了较实用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开发公路交通量调查是交通部门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通过对近几年镇江市公路交通量特征进行分析,认识本地区交通结构状况和发展趋势,为公路建设、管理和规划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0.
山区双车道旅游公路交通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山区双车道旅游公路的交通特性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定量分析.基于交通量的分析结果,从旅游旺季节假日前后旅游公路交通量增长的角度将旅游公路分为A、B、C3类.速度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山区双车道旅游公路的现状车速偏高;陡坡路段速度离散性较大.这不仅与货车比例等交通组成有关,而且与陡坡路段自身的道路特性也有较大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城市居民出行可以分为街区内和街区外的出行2部分,且街区内的平均出行速度往往比街区外的出行速度要低。居民出行为了缩短时间,要求城市中的干路网尽量的密,但是线路网过密,会引起因交叉口等待而造成延误时间增加,而达不到时间最优的效果。所以合理的设计、布局城市内的干路网络是缩短城市居民出行的关键。文章结合大道定理的出行时间最优和干路投资资金限制的思想,建立城市居民出行时间最优模型,并计算出城市干路网络的最优间距。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弹性需求下路段行程时间的波动随道路长度延伸的收敛性.采用 MITSIM仿真路段上车辆的行驶过程,根据仿真数据计算车辆通过该路段的预期行程时 间,路段入口处的交通需求由需求函数及预期行程时间确定.通过记录所有车辆驶入、驶 出该路段的时刻获取车辆的实际行程时间.用行程时间标准差系数来衡量行程时间波动 性.数值算例对不同潜在交通需求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任意确定的潜在需求,在 弹性需求的作用下,路段行程时间的波动性都将随着路段长度的延长而趋向收敛,随着 潜在交通需求的增加收敛速度减小,弹性系数的增加则促进行程时间波动的收敛.  相似文献   

13.
针对当前道路拥堵增多的情况,建立了一个基于道路拥堵信息的公交出行规划系统,以引导公众避开拥堵道路。分析道路拥堵状况的指标体系,分别选取路段和交叉口的通行参数指标,并给出一种红绿灯等待灯次的简便算法,提出公交出行规划方案的拥堵指数算法。以嘉兴市为例,采用SQL+IIS+ASP+Android技术构建了C/S架构的基于道路拥堵信息的动态公交出行规划系统。该系统推荐的出行方案能引导用户避开拥堵道路,提高出行效率,减少出行时间,为公众出行提供了更全面的公交出行信息和更便利的信息获取途径。  相似文献   

14.
城市道路网运行中受多种因素干扰,系统运行经常处于非稳定状态,出行者不仅要求尽量减少出行时间,而且越来越重视保障出行时间的稳定性、强调交通系统的可靠性.考察智能交通系统中人们出行选择的偏好,80%以上的通勤者认为行程时间可靠性是他们出行时第一或者第二位的要求,因此,本文以行程时间可靠性和行程时间作为出行者路径选择的两个主要因素,建立混合随机路网模型.借鉴随机平衡分配模型的求解方法,设计混合随机路网模型的求解算法.同时,通过熵来考察行程时间可靠性和行程时间在出行者路径选择中所占比例不同对道路网交通状态的影响.此模型可描述智能交通系统下,有无信息出行者的比例对路网交通状态的影响.通过案例研究发现,只有拥有信息的出行者比例达到一定程度时,路网才最稳定.  相似文献   

15.
针对道路网络级联失效与其它复杂网络相比具有的特殊性,基于贝叶斯网络推理,融合驾驶者出行先验及出行信息,研究了道路网络级联失效的演变机理及演变过程.编制MATLAB程序生成基于道路网络的贝叶斯网络结构,根据贝叶斯网络参数学习 MATLAB程序,学习了驾驶者感知路段属性变化;给出了仿真算法,仿真了贝叶斯网络推理中不同出行先验权重,以及出行信息量对道路网络属性及级联失效的影响.结果表明,贝叶斯网络推理可以较好地反映驾驶者出行路段选择对道路网络级联失效的定量影响,为研究道路网络级联失效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针对路网降级时路网出行时间的随机性和可靠性对出行者路径选择影响较大的问题,研究了降级路网可靠性路径的选择方法.基于BPR路段出行时间模型,构建了降级路网路径出行时间的均值模型及其可靠度模型.以路径出行时间最小、路径出行时间最可靠为目标,构建了路径选择的双目标加权规划模型,设计了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模型求解算法.算例分析表明:该算法能快速获取可靠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为了评价供需服从任意分布时的路网总行程时间可靠性,提出一种基于四阶矩的计算方法.通过计算机模拟计算出路网出行总时间的四阶矩,然后推导总行程时间预算与四阶矩之间的关系,继而定义了路网总行程时间可靠性,并采用逆向求解方程得到该值.通过在大型算例路网上进行测试,得到该网络的不同预算下的总行程时间可靠性.分析结果表明,路网总行程时间可靠性随着总行程时间预算的增加而增加,当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可靠性趋于稳定值1.0,完全符合实际情况,从而说明计算机模拟加上逆向求解的基于四阶矩的可靠性算法是一个有效的算法,可以很好地应用在供需随机分布路网的行程时间可靠性研究中.  相似文献   

18.
城市快速路行程时间的统计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时交通预测分析一直是ITS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它的研究进展也直接影响着ITS子系统ATMS(Advanced Traffic Management System)的实施。文章以北京二环快速路为研究对象,先使用浮动车数据计算出路段在不同时段的行程时间,再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得出目标路段在相同时段下的行程时间的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对相同时段不同路段、相同路段不同时段的行程时间分布测度进行对比分析,并将其和道路服务水平进行对照,得出了若干有意义的结论和建议;最后,对行程时间计算结果进行了检验和评价,证明了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将城市道路周边建成环境的相关属性作为路段行程时间的解释变量,结合城市低频浮动 车数据,在不需要速度等GPS信息的条件下研究建成环境属性因素对路段行程时间的影响。同 时,给出一种新的路段行程时间分布估计方法,即利用路段车辆数的分布代替路段长度作为路段 行程时间的分配比例系数,得到路段行程时间的分布情况。为验证所提方法的正确性,以辽宁省 丹东市振兴区锦山大街为例进行分析,用极大似然估计法得到各类建成环境对行程时间的影响 参数值,并对比研究路段在有、无建成环境影响下的行程时间。结果表明:道路周边的建成环境 会在不同时段导致路段行程时间显著增加,学校的影响时间段主要在6:00-7:20,医院、诊所集中 在7:00-8:00,交叉口造成的行程时间增量在研究范围内整体较为平均。通过似然比检验,验证了 将建成环境变量作为路段行程时间影响因素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在车联网环境下,为满足精细化的车辆诱导需求,提出基于换道轨迹规划模型的车道级行程时间估计方法。建立路网基础道路拓扑模型,对所构建的路网模型进行Link划分,并利用改进的5次多项式模型对车辆行驶轨迹进行描述,构建车辆在不同路段Link间行驶的换道轨迹规划模型;整合车辆在路段各个Link单元的行车轨迹与行程时间,实现车道级行程时间估计;选取单向4车道的城市道路为仿真算例,建立VISSIM仿真模型,验证本文模型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在不同的车辆行驶速度条件下,相比于传统行程时间估计方法,本文提出的改进5次多项式换道轨迹规划模型能够精确地得到车辆最短行程时间下的行车轨迹,实现车道级行程时间的准确估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