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 观察黄芪预处理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心肌线粒体功能及结构的影响.方法 将家兔3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组(B组)、黄芪预处理组(C组)和5-羟葵酸加黄芪预处理组(D组),每组8只动物.观察线粒体Ca2 浓度、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线粒体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黄芪预处理组SOD活性明显高于心肌缺血再灌注组(P<0.05),而Ca2 浓度、MDA含量则低于心肌缺血再灌注组(P<0.05,P<0.01).5-羟葵酸加黄芪预处理组与心肌缺血再灌注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黄芪预处理组同心肌缺血再灌注组和5-羟葵酸加黄芪预处理组相比较,线粒体超微结构损伤明显减轻.结论 黄芪可降低线粒体氧自由基水平、减轻线粒体钙超载,从而改善缺血再灌注心肌的线粒体结构及功能,发挥心肌保护作用,且其很可能通过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大黄素和黄芪多糖单用及联合应用对肝损伤大鼠肝脏超微结构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采用四氯化碳(CCl4)等复合因素诱导大鼠肝损伤模型.选取清洁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10只)、模型组(20只)、大黄素组(15只)、黄芪多糖组(15只)、大黄素和黄芪多糖联合给药组(15只)、秋水仙碱组(15只).除正常对照组和单纯造模组外其他各组同时给对应的药物干预,即大黄素40mg/(kg·d)、黄芪多糖200mg/(kg·d)、大黄素40mg/(kg·d)+黄芪多糖200mg/(kg·d)、秋水仙碱0.1mg/(kg·d),共12周.采集标本后测定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电镜观察各组大鼠肝脏的超微结构.结果 大黄素、黄芪多糖单用或联合应用均可以减轻CCl4对大鼠肝脏组织的损伤程度,尤其是联合用药可以明显减少肝组织Hyp含量;保护肝脏的超微结构改变,表现为肝细胞结构接近正常,包膜规整,细胞质内见少量脂滴,线粒体嵴排列规整,内质网增生且明显扩张,肝窦隙可见呈梭形或杆状的肝星状细胞(HSC),肝窦内充斥少量纤细胶原纤维束,Kupffer细胞脂滴不多.结论 大黄素和黄芪多糖对CCl4致大鼠肝脏的超微结构损伤具有一定的预防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黄芪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的方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I/R)和黄芪预处理组(H+I/R).光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心肌病理变化,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心肌组织Na~+K~+-ATP酶(Na~+K~+-ATPase)、Ca~(2+)-ATP酶(Ca~(2+)-ATPase)活性.结果 ①黄芪预处理组光镜和透射电镜下心肌细胞变性坏死程度及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形态改变较缺血再灌注组显著减轻;②黄芪预处理组大鼠血清中CK、LDH活性和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SOD、Na+ K+-ATPase、Ca~(2+)-ATPase活性显著提高(P<0.05).结论 黄芪对大鼠冠状动脉结扎后再灌注心肌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冠状微循环与抗氧自由基生成、减轻钙超载等多种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4.
黄芪对蟾蜍离体单一肌梭传入放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黄芪、丹参对肌梭传入放电的影响。方法 用空气隔绝法记录蟾蜍离体单一肌梭的传入放电 ,观察黄芪和丹参注射液对肌梭传入电活动的影响 ,并与琥珀胆碱 (SCh)的作用进行比较。结果 应用 5 0mg·L-1SCh后 ,肌梭的自发放电频率由 (0 .79± 0 .12 )Hz增加至 (12 .2 6± 2 .38)Hz。应用 10 0、2 0 0、30 0mg·L-1黄芪后 ,肌梭的传入放电分别由 (0 .80± 0 .34)Hz、(0 .77± 0 .2 9)Hz、(0 .70± 0 .4 2 )Hz增加至 (13.18± 2 .4 3)Hz、(2 4 .0 3± 4 .0 7)Hz、(36 .17± 5 .83)Hz。丹参注射液对肌梭的传入放电没有作用。结论 黄芪可以使肌梭的传入放电频率显著增加 ,且呈剂量依赖现象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韩礼德(Halliday M.A.K.)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为指导,以海明威(Hemingway E.)的短篇小说<老人与海>中的部分语篇为例,对概念功能取向性叙述语篇和人际功能取向性叙述语篇进行了分析和比较.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和写作水平,以及教师的外语教学水平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湿地土壤盐分含量既反映了土壤盐渍化程度,也与区域内植物类型相关.以兰州市秦王川湿地为研究对象,采集6种植物下的表层土壤(0~20 cm),即碱蓬(Suaeda glauca Bunge)、盐角草(Salicornia europaea L.)、紫菀(Aster tataricus L.f.)、柽柳(Tamarix chinensis Lour)、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 (L.) Gaertn.)和早熟禾(Poa annua L.),通过分析土壤p H值、全盐量和可溶性盐离子浓度,探究该区域土壤酸碱性质及盐离子对不同植物的响应.结果表明:秦王川湿地土壤酸碱度总体表现为中性,其中紫菀和早熟禾土壤呈弱碱性;植物与土壤盐渍化的对应关系分别为盐角草和碱蓬—轻盐土,柽柳—盐渍化土,冰草、早熟禾和紫菀非盐渍化土;土壤盐分类型为Ca~(2+)+Mg~(2+)—SO_4~(2-)+Cl~-型,以硫酸盐为主;土壤离子的对应分布特征为SO_4~(2-)-盐角草、Cl~--碱蓬、HCO_3~--碱蓬、紫菀和早熟禾,所有阳离子的最高浓度均在盐角草土壤中.因此植物的分布存在酸碱性和盐分的依赖性,且对盐分的依赖性更强,随着SO_4~(2-)和Cl~-浓度的增加,耐盐植物显现出了生长优势.  相似文献   

7.
8.
为了明确甘肃渭源黄芪根腐病致病菌的类型及致病力分化情况.采集具有典型黄芪根腐病状的植株并分离得到6株病原真菌,分别编号为GF1、GF2、GF3、GF4、GF5、GF6.通过形态特征和DNA-ITS及EF-1α两组基因序列分析对6株病原真菌进行鉴定,并比较了其生长速率、产孢量和致病力.对6株病原真菌的4种纤维素酶(Cx、βG)和2种果胶酶(PG、PMG、PGTE、PMTE)的酶活力进行了测定.6株黄芪根腐病原菌均为茄腐镰刀菌(Fusarium solani);菌株GF3的致病力最强,接种7 d后的病斑直径为1.43 cm,且菌株GF3的生长速率最快,培养9 d后的菌落直径为8.5 cm,培养10 d后的产孢量最大,为7.5×10~8个/皿;6株病原菌产果胶酶的活性均高于纤维素酶的活性,其中菌株GF3产生的的酶活力均高于其他菌株,产2种纤维素酶(Cx、βG)的酶活力也均高于其他菌株.甘肃渭源黄芪根腐病致病菌的主要类型为茄腐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其中菌株GF3的致病力最强,且其产的2种果胶酶(PG、PMG)和纤维素酶(Cx、βG)的酶活力高于其他菌株.  相似文献   

9.
通过土培盆栽实验研究了在不同溶解度锌盐(锌粒、硫酸锌、乙酸锌)胁迫下,玉米(Zea mays L.)不同组织部位对锌的吸收富集作用,以及螯合剂EDTA对玉米吸收富集锌的影响;并通过玉米、大豆(Glycine max L.)混种实验研究了玉米和大豆对锌的竞争吸收能力.研究结果表明:锌盐的溶解度及土壤溶液中水溶交换态锌的量决定了锌的植物有效性;螯合剂EDTA对玉米吸收富集锌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在玉米、大豆套种农艺措施中,与大豆相比,玉米显示了更强的吸收转运锌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黄芪、三七不同剂量配伍对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考察通脉口服液方中黄芪、三七不同剂量配伍对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筛选其最佳配伍剂量.方法 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不同剂量配伍的通脉含药血清,体外检测其对肾小球系膜细胞(GMC)增殖的影响.结果 通脉口服液,黄芪、三七不同剂量配伍含药血清,无论在正常培养条件下还是在脂多糖(LPS)刺激条件下,均对GMC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各剂量配比组之间比较,通脉3∶1含药血清抑制作用优于通脉6∶1、1.5∶1含药血清.结论 原方黄芪、三七剂量按3∶1配比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用由人参、当归、三七、水姓、红花、黄芪、川可、丹参、淫羊藿、枸杞、熟地、枣皮、益智仁、首乌组成的中药给正常SD大鼠灌胃3d后,观察脑血流量的变化。结果示:不同剂量的中药均增加大鼠脑血流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表明本实验所用中药具有增加SD大鼠脑血流量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次报道了我省太白山特有的药用植物太白岩黄芪[Hedysarumtaipeicum(Hand.-Mzz.)K.T.Fu.]的原植物形态、生药性状、显微组织结构、花粉粒形态和花粉粒电子显微镜扫描以及有关成分的理化鉴别,为准确的鉴别药材并确切其疗效和扩大新药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黄芪总皂苷对瘦素诱导的肝星状细胞(HSC)增殖及组织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1(TIMP-1)分泌的影响。方法培养HSC,分为溶媒组、溶媒瘦素组和黄芪总皂苷组。磺酰罗丹明B法检测HSC增殖,利用2,7-二氯二氢荧光素二乙酯作为探针检测HSC中的活性氧水平,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HSC培养液中TIMP-1含量。结果黄芪总皂苷50、100、200μg/mL与溶媒瘦素组相比,明显抑制瘦素诱导的HSC增殖(P<0.01),抑制率分别达29.1%、66.7%和86.1%,同时能够抑制瘦素诱导HSC的活性氧产生(P<0.05)以及TIMP-1的分泌(P<0.05)。结论黄芪总皂苷可能通过下调瘦素诱导的氧化应激水平,从而抑制HSC增殖以及TIMP-1的分泌。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次报道了太白参的植物来源、生药性状、组织结构和有关成分的理化特性,为该药材的鉴定、用药安全及寻找和扩大新药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作者以秦巴山区中草药为主组方,制成多种剂型,应用于不同病变部位,20年来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359例,总有效率:灌肠加栓剂组96%;单纯灌肠组94.1%;口服溃结灵肠溶胶囊组87.5%;外用栓剂组89%,对照组(补脾益肠丸)65%,实验组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05),治疗前后经结肠粘膜活检材料电镜观察病变明显改善。药物抑菌实验证明对多种细菌有中度抑菌作用;药理证明对离体家兔、豚鼠肠管收缩有缓慢抑制作用,因而这一方药具有止痛、止泻及消炎作用。  相似文献   

16.
首次报道中国特产植物药马蹄香(Sarumahenryi)的原植物、生药性状、显微结构及有关成分的理化鉴别,为准确的鉴别药材及开发利用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and possible mechanism of Ligustrazine-a chinese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 (CTM) on rat osteoarthritis (OA). Methods OA model was surgically induced. Morphology of articular cartilage was done by HE staining and mankin score was calculated; interleukin-1 and TNFα activity of rat joints was determined by 3-(4,5 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 tetrazolium bromide (MTT) method; immunohistochemistry of MMP-13 and Cathepsin K was done by ABC method while the mRNA level for MMP-13, cathepsin K and tissue inhibitor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1 (TIMP-1) was evaluated by RT-PCR method. ResultsLigustrazine (60 mg·kg-1·d-1 or 30 mg·kg-1·d-1, but not 10 mg·kg-1·d-1, im, ×8 weeks) reduced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articular cartilage of OA rats. IL-1 and TNFα production of OA joints increases, together with MMP-13, cathepsine K and their mRNA levels in articular cartilage. The administration of Ligustrazine (60 mg·kg-1·d-1or 30 mg·kg-1·d-1, im, ×8 weeks) reduced above changes significantly. At the same time, tissue inhibitor of metrix metalloprotease (TIMP1) mRNA level increased also in OA rats while Ligustrazine (60 mg·kg-1·d-1, 30 mg·kg-1·d-1or 10 mg·kg-1·d-1, im, ×8 weeks)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it. Conclusion Ligustrazine (60 mg.kg-1 d-1 or 30 mg·kg-1·d-1, but not 10 mg·kg-1·d-1, im, ×8 weeks) effectively delays articular cartilage degradation of OA rats and could be a potential drug candidate for OA treatment.  相似文献   

18.
用益肾降脂干浸膏给正常小鼠灌胃,其IgG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而对用氢化考的松制造的小鼠肾阳虚模型,则IgG含量明显增加(P<0.05),表明益肾降脂片能提高肾阳虚小鼠的体液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9.
马洛替酯缓释片人体药代动力学及生物利用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马洛替酯缓释片单次给药和多次给药的人体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方法  2 0名健康男性志愿受试者随机交叉分别单次及多次口服马洛替酯缓释片与普通片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测定血浆中马洛替酯的浓度 ,用 3P97程序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单次口服马洛替酯缓释片与普通片 (6 0 0mg)后 ,AUC0~ 2 4分别为 (130 .77± 39.81)和 (135 .4 7± 4 6 .39) μg·h·L-1;AUC0~∞ 分别为 (16 4 .4 9± 5 1.6 9)和 (173.0 3± 6 5 .6 9) μg·h·L-1;Tmax分别为(4.15± 1.73)和 (2 .2 5± 0 .72 )h ;Cmax分别为 (2 4 .2 3± 11.2 3)和 (35 .0 5± 16 .0 2 ) μg·L-1;t1/ 2 分别为 (11.11± 2 .92 )和(10 .5 1± 1.98)h。多次口服马洛替酯缓释片 (每次 30 0mg,每日 2次 )与普通片 (每次 2 0 0mg ,每日 3次 )达稳态后 ,AUCss0~τ分别为 (112 .5 7± 34.37)和 (76 .97± 18.0 9) μg·h·L-1;Tmax分别为 (3.35± 1.2 2 )和 (2 .0 0± 0 .6 5 )h ;Cmax分别为 (2 1.4 6± 7.82 )和 (2 5 .2 8± 7.78) μg·L-1;Cmin分别为 (5 .4 5± 1.2 4 )和 (5 .0 6± 0 .81) μg·L-1;Cav分别为 (9.38± 2 .86 )和 (9.6 2± 2 .2 6 ) μg·L-1;波动度 (DF)分别为 (1.6 9± 0 .4 0 ) %和 (2 .0 8± 0 .6 2 ) %。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