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考虑到复杂加载下材料响应的延迟特性及加载路径相关性,本文提出与加载路径内蕴几何学参数相关的塑性应变历史记忆率及强化模量函数式,形成新的内时本构模型;对1Cr18Ni9Ti不锈钢材料沿椭圆及圆形应变路径加载时的响应进行了预测,与所做的实验数据作了比较,结果表明,本文的考虑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2.
对1Cr18Ni9不锈钢在室温下的非比例多轴时相关循环应变特征和棘轮行为进行了试验研究,以考察应变率、应力率和加载路径对其循环变形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Cr18Ni9不锈钢的循环应变行为和棘轮行为对应变率、应力率很敏感,具有时相关特点:在多轴应变循环下,其最大等效应力随应变率增大而增大;在棘轮试验中,其轴向棘轮应变则随着应力率减小而增大.此外,加载路径对1Cr18Ni9不锈钢的循环粘塑性变形行为也有较大影响:多轴应变循环下,在所采用的直线、菱形和圆形3种加载路径中,圆形路径引起的非比例附加硬化程度最高,其次是菱形路径.然而,试验发现,在多轴棘轮试验中,圆形路径产生的棘轮应变高于菱形路径.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移动常载荷与谐波载荷作用下刚性路面的动态应变响应,把路面视为弹性地基上的无限大薄板,利用三维Fourier变换在时间与空间变换域内建立移动载荷的公式,分析了粘滞阻尼、车速、载荷大小对应变响应的影响。采用5个混凝土埋入式应变传感器,建立实验环境,进行路面应变响应测量,并对测量结果和仿真结果进行了比较。比较结果表明:车速与阻尼对上述两种载荷作用下板的应变响应影响较大,移动谐波载荷作用下刚性路面动态应变比常载荷产生的应变响应要大,移动谐波载荷作用下的响应稍大于实测结果。  相似文献   

4.
足尺沥青混凝土路面加速加载动力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足尺沥青混凝土路面加速加载试验设备,检测了移动车辆荷载下路面结构的动力响应,分析了面层底部的动应变和土基顶竖向压应力,研究了车辆轴重、行驶速度和轮胎胎压对路面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分别建立了动力响应与轴重、车速的回归模型,在不同轴重、车速和胎压下对4种路面结构进行了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在行车荷载作用下,面层底部应变响应呈拉压应变交变状态;在中等试验温度条件下,面层底部应变响应随轴重的增加而线性增加,土基顶竖向压应力呈单向应力状态,且随轴重增加而增大;车速显著影响面层底部应变响应,但对竖向压应力影响不大,仅影响应力的脉冲持续时间;随车速增加,应力脉冲时间缩短,面层底部应变响应减小;重载车辆在低速行车时对路面的破坏作用更严重,但胎压对面层底部应变和土基顶竖向压应力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42CrMoA高强度合金钢进行了具有不同平均应变的非比例拉压—扭转循环加载试验,研究平均应变对应力响应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非对称应变循环下,材料的应力响应与平均应变无关。因此,在循环塑性本构模型的建立中,应该考虑这一试验现象。  相似文献   

6.
考虑应力路径影响的土坡稳定分析法,以土的三维非线性弹性本构模型为基础,在土坡稳定分析中可考虑不同有效应力路径对土坡失稳的影响。该方法还可根据土坡最终达到的应变水平评价土坡稳定性。其简化法可应用于二维土稳定问题。  相似文献   

7.
针对钢桥桥面沥青铺装层直道足尺试验研究中铺装层应受温度和车速影响产生的波动,提出了应变响应的温度修正系数和速度影响系数。把受温度和车速影响产生较大波动的应变响应,按试验数据的回归公式进行修正以后,统一换算到温度为25℃、车速为22km/h下的应变响应值,使得各试验方案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车辆荷载作用下沥青路面结构的力学响应,依托实体工程,埋设应力应变传感器,分析轴重、车速等因素对沥青路面动力响应的影响。 研究发现,随着轴重的增加,底基层层底和下基层层底的纵向拉应变均显著增加。建立车辆行驶速度分别为18km/h、36km/h和58km/h时的下面层层底三向应变时程曲线,拟合得到沥青层层底竖向压应变、纵向拉应变与速度的幂函数。结果表明:无机结合料稳定层层底纵向拉应变与行驶速度呈现线性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9.
首先从理论上阐述电压矢量轨迹PWM控制原理,建立了数学模型,提出了用电压矢量逼近理想磁链圆的方法,给出了任一分割方式的逼近路径,得到逆变器开关状态表,最后设计该控制的最佳硬件和软件,以实现对逆变器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
以计算几何学为主题,对那些尚不熟习这个领域的读介绍计算几何学的历史背景及发展;对计算几何学的研究领域做了概括描述,并介绍了这个领域中一些有突出贡献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石质路基沥青路面结构的使用性能,应用响应面法对路面结构为沥青面层、级配碎石基层和石质路基的路面结构进行优化分析;按照公路沥青路面设计新规范的新设计指标来分析各个路面结构层厚度对新指标的影响,以各面层的厚度和基层的厚度作为约束条件,以沥青混合料疲劳开裂次数、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量和路基顶面竖向压应变作为响应因素建立响应面优化模型。研究表明:面层的厚度对永久变形量、疲劳开裂次数和路基顶面竖向压应变有显著的影响,而级配碎石基层厚度对三大指标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2.
亚粘土邓肯—张模型参数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肯-张模型是描述土体应力-应变关系的一种力学模型,它能够模拟土体发生屈服以后非线性变形的性状,但是忽略了应力路径等因素影响,即假设应力与应变是沿着一条曲线变化的。通过常规三轴试验获得了北京地区亚粘土的邓肯-张模型参数。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动荷载作用下沥青路面的动态响应,确定沥青路面各层的动态模量参数,建立路面有限元模型,利用荷载步实现动荷载的加载。测试试验模型沥青面层层底的动态响应,将仿真分析结果和试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仿真结果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动荷载作用下基层和底基层的拉应变和弯沉小于静荷载作用;荷载频率超过5 Hz后,频率对弯沉和层底拉应变的影响不大,温度和动荷载对面层层底拉应变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温州瑞安软黏土侧向卸荷条件下的三轴不排水蠕变试验,研究侧向卸荷路径和结构性对软黏土时间-应变曲线、等时曲线等典型蠕变特性的影响;建立侧向卸荷条件下软黏土的蠕变稳定时间模型,分析应变率与土体蠕变破坏标准之间的关系,并验证其对不同地区不同应力路径结构性软土的适用性. 研究结果表明:当土样卸荷量与初始固结应力的比值达到0.2~0.3时,土样达到蠕变破坏;变形发展可分为瞬时变形、衰减蠕变、等速蠕变和加速蠕变4个阶段. 当不同围压下的土样进入加速蠕变时,其应变率对数与蠕变时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该加速蠕变临界线可作为卸荷蠕变破坏的判据;蠕变稳定时间受结构性的制约和影响,侧向卸荷条件下,土样发生蠕变破坏时的轴向应变随固结压力的增大而增大,长期强度指标黏聚力下降超过50%,内摩擦角则基本不变,导致浅层结构性软黏土长期强度衰减严重,蠕变破坏应变较小,施工和监测时需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5.
以粉质黏土重塑土经等压固结形成的试样为试验对象,研究了在小应变范围内深基坑开挖应力路径对土体剪切模量的影响以及剪切模量随应变变化的趋势.研究表明,在小应变范围内,剪切模量的初始值与有效球应力之间存在着幂函数关系,但主动区内幂函数的理论值与试验值间的符合度要比被动区内的高;剪切应变处于0.01%~1%内表现出很强的非线性,同时具有很高的剪切模量;在同一应变水平下,不同应力路径,剪切模量的数值不同,但剪切模量随剪切应变增加而衰减的规律一致;剪切应变为0.01%时的剪切模量与剪切应变为1%时的剪切模量之间存在着量级差别.  相似文献   

16.
江阴大桥自1999年通车以来,就一直经历着大交通和重载交通的双重考验.主桥钢箱梁受交通荷载的影响最为直接,极易因荷载的不断作用而产生疲劳损伤.对荷载影响反应最直接的就是主桥钢箱梁结构的内部应变,通过对结构应变的监测,可以较好地掌握桥梁受动态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响应.本文采用光纤光栅传感技术对钢箱梁结构的重点部位进行应变监测...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脉冲激励了结构的响应、结构位移模态及结构模态参能量的分布,分析了高阶段模态对结构振影响的问题,从而说明了高阶段模态对结构振动位移的贡献随着模态阶数的上升逐步减少这一事实。并提出在以位移模态为基础和以应变模态为基础的问题研究中应分别考虑高价基础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基于隧道围岩响应机理建立数值模型,以围岩峰后特征之一的塑性应变软化为目标,通过数值模拟揭示出在一定条件下,围岩中多层断裂现象的产生与其塑性应变阈值相对应。当围岩的塑性应变软化值低于其阈值时,围岩中应力的传递及应变响应与浅部经典围岩破裂规律迥异。然后进一步分析了应变软化值的大小对围岩中断裂层数、断裂总范围的影响,评估了多层断裂发生时围岩中切次生向应力与径向应力的相对关系,为深部岩体地下工程的开挖及支护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足尺试验路加速加载试验研究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动力响应,为路面性能预估及结构设计提供依据。通过修筑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和二灰稳定碎石基层2种结构APT试验路,埋设水平应变仪、竖向压应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实时采集路面结构动应力、应变、弯沉和路面温度场,分析温度与结构动应变、应力响应的关系,开展基于FWD弯沉盆的路面结构层模量和力学响应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变受温度影响较小,半刚性基层厚度对结构弯沉影响较大;半刚性基层厚度越小,其模量衰减越快;随重复荷载作用,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变响应先较快增加而后缓慢减小;在路面使用初期(2 560万次标准轴载),半刚性基层结构模量衰减较慢,当轮载作用1亿次标准轴载累计当量轴次时,半刚性基层模量约衰减55%。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基层与土基的结构参数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力学响应,采用用正交试验方法分析了影响路表弯沉和路基顶压应变各结构参数的敏感性,并采用极差分析法对各因素敏感性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土基模量是影响路表弯沉的最显著影响因素,对路基顶应变影响最显著的是基层模量,良好的基层与底基层的层间结合状态能够提高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