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蜂窝夹芯复合板及其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蜂窝夹芯复合板是一种高效结构材料,具有轻质、比强度和比刚度高、抗振、隔热、隔音、阻燃等性能优点。介绍了各类蜂窝夹芯复合板的结构特点,同时综述了蜂窝夹芯复合板在航空航天领域、建筑、包装、交通运输等工业部门的应用情况,指出蜂窝夹芯复合板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厢式车多点连接结构的应力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由经典层合板理论推出的夹芯复合板弯扭刚度公式和薄板理论中普通薄板的弯扭刚度公式,将夹芯复合板等效成一等厚度单层板,然后运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在动载条件下对车厢与底盘连接形式进行了结构应力数值模拟分析,提出了改进方案,并指出了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热塑性蜂窝夹芯结构复合板是可再生的环保材料,具有质量轻、硬度高、抗冲击力强和安装方便等优点,已经在欧美国家应用了很长时间,但国内目前尚没有形成大规模的工业生产。着重介绍了热塑性蜂窝夹芯结构复合板的结构特点、生产工艺及其在汽车行业中的应用情况。由于这种新型复合板材符合低碳时代的环保理念,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夹层玻璃钢复合板是一种新型冷藏保温车厢体材料,其机械性能优于传统的硬质聚氨酯泡沫夹芯玻璃钢复合板,而隔热性能与之基本相当,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舱体大板--夹芯复合板在制作中采用现场浇注成型法存在的缺点,分析了产生这些缺点的原因,提出了在大板结构设计与工艺设计中应采取的措施,同时对大板采用浇注成型法的粘接、发泡工艺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6.
蜂窝夹芯板目前在航空/航天、建筑和包装等领域获得了广泛而大量的应用。该种结构板材由两面的面板和中间的夫芯层复合而成,具有质轻、比强度高、刚度好和缓冲吸振性能良好等优点。根据强度和成本的不同要求,夫芯板的面板和夫芯层均可选择金属(钢、铝)、塑料和纸等不同材质的材料。针对商用车下卧铺的功能要求,设计、开发了一种蜂窝夹芯结构的卧铺板,并从性能和应用经济性等方面将其与当前普遍采用的菱镁复合板进行了对比,为汽车轻量化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7.
三明治夹芯结构在汽车轻量化、承载与吸能结构领域有着广泛应用,不同成形工艺制备的芯材结构在力学性能方面具有不同的优缺点。综述了近年来复合材料夹芯结构主要采用的制备工艺以及发展现状,深入分析和讨论了采用嵌锁组装工艺制备的复合材料三明治芯材结构特点、应用环境和载荷工况,分析结果表明该工艺具有独特的优势,阐述了采用嵌锁组装工艺在制备夹芯结构时采用的改进措施。最后总结了嵌锁组装工艺在蜂窝结构制备过程中的发展潜力,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郑辉  陈端石 《汽车工程》1995,17(1):48-56
本文用混响室-消声箱法对具有不同几何和物理参数配置的弹性-粘弹性阻尼复合板传声损失(TL)进行了系统的实验测量。根据测量结果的分析,得到了有限尺寸阻尼复合板的结构参数变化对传声损失影响的规律,这些规律对于低噪声汽车设计中阻尼复合板隔声件的结构参数优化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针对汽车轻量化和碰撞安全性需求,制备一种泡沫填充铝合金波纹夹芯板复合结构。通过试验和仿真分析,探讨了该夹芯板的压缩、弯曲和抗冲击特性,采用正交试验分析了夹芯板面板和波纹芯板的厚度对其结构抗冲击性的影响,获得板材厚度组合方案。采用变密度法,对夹芯板填充泡沫的分布进行拓扑优化,在保证冲击特性的前提下尽量减小填充泡沫的体积。最后将优化后的夹芯板结构应用于某汽车前车门外板,评价其性能。结果表明,前车门外板采用夹芯板结构后最大侵入量和侵入速度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满足了提升车身轻量化和安全性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为满足B柱多目标性能需求,设计了内凹三角形负泊松比微结构B柱。首先,采用单胞法推导新型微结构相对密度公式;其次,对3D打印微结构样件开展准静态压缩试验,以验证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继而,以单位体积吸能量(SEA)最大、峰值力(PCF)和相对密度最小为目标,采用遗传算法(GA)获得最优微元胞结构参数。基于此,以质量最小为目标对B柱进行厚度优化,通过3种工况分析可得:相较于无夹芯碳纤维B柱,新型B柱后向弯曲位移降低5.28%;相较于无夹芯碳纤维B柱与碳纤维B柱,新型B柱侧向弯曲位移分别降低42.28%和48.05%,三点弯曲最大接触力分别提升80.08%和12.63%,三点弯曲位移分别降低0.02%和2.14%。  相似文献   

11.
汽车动力总成隔振难点与被动悬置改进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发动机导致车内噪声的两种方式,即振动传递方式和辐射方式.基于发动机的激励特点和传递方式论述了发动机对整车振动噪声的影响规律及控制措施.基于动力总成隔振悬置需要满足的诸多冲突因素和约束条件,论述了汽车动力总成隔振设计难点,并阐述了被动式悬置改进技术.  相似文献   

12.
基于路段能力可靠性的城市交通网络设计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介绍城市交通网络设计和概率用户平衡配流模型基本思想和内容的基础上,建立了考虑可靠性条件的城市交通网络设计双层规划模型,上层模型在投资约束条件下寻求系统总阻抗最小,下层模型兼顾路段能力可靠性与用户平衡配流条件,从而使城市交通网络备用能力最大,并针对该问题设计了可求得局部或全局最优解的混沌优化启发式算法,最后选用一个小型网络作为算例进行验证。结果说明该模型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且设计的混沌优化算法也较为有效。  相似文献   

13.
李伟强 《交通科技》2012,(2):78-80,84
文中采用有限单元法建立了单趾弹条的实体模型,针对设计工作状态,计算其服役期间的等效应力分布和扣压力水平,并对其中肢约束长度、弹程和弹簧钢半径的特性影响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发现,弹条的最大应力出现在中肢和趾端过渡小圆弧处,值得其生产、安装、运营养护时关注;而在相关的特性影响分析中,弹程影响较大,中肢约束长度和弹簧钢半径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转体施工开口薄壁拱桥封盘混凝土水化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拱桥转体施工结束后,需进行拱脚封盘混凝土施工。拱脚封盘混凝土具有体积大、散热面积小、边界条件约束复杂等特点。针对近年来多座此类桥梁封盘混凝土出现开裂的情况,以一典型桥梁为背景,采用MI—DAS2010程序建立其水化热仿真模型,并进行了数值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封盘混凝土的水化热效应进行了水化热常系数、浇筑温度等仿真参数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水化热效应是造成封盘混凝土开裂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鲍伟  曹将 《中国公路学报》2019,32(5):162-171
为了实现对湿式离合器出油口甩出油温度传感器的冗余校验和自我诊断,提出了一种基于粒计算约简的离合器出油口甩出油温度的模糊预测方法。首先分析出油口甩出油温度的影响因素,将主要影响因素作为预测输入量,并采用模糊推理理论预测当前离合器出油口甩出油温度。在设计模糊预测方法的过程中,通过分析实车数据得到车辆行驶时离合器处于高滑摩功率过程和低滑摩功率过程的不同特性,分别确定相对应的隶属度函数和模糊预测规则,从而进一步提高出油口甩出油温的预测精度。为了提高模糊预测算法的实时性,基于模糊预测规则创建模糊决策表,模糊输入量和模糊输出量分别作为决策表的条件属性集与决策属性集。利用粒计算理论对模糊决策表的条件属性集进行属性约简,通过削减冗余信息有效降低模糊输入量和模糊预测规则的个数。最后利用实车采集的数据对比分析约简前后模糊预测算法的单步运行时间和预测误差等性能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基于粒计算约简的模糊预测算法能够有效保障预测精度,同时拥有更少的模糊预测规则数和模糊输入量,有效解决了模糊预测算法占用资源较多以及实用性较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系统分析了纵断面设计的关键因素,并且结合某工程实例,为多约束条件的复杂纵断面设计提供了思路和方法;通过研究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的对应关系,提出了基于DEA方法的纵断面方案定量评价方法,解决了以往定性选择纵断面方案时易产生的主观性、片面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评价了中国主要的冻胀压力分析模型,在存水空间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冻胀水体的形变约束特征,提出了冻胀压力类似于气体压力的约束冻胀模型,并给出了相应的理论分析公式;计算分析了冻胀压力的作用位置、冻胀水体尺度、围岩和衬砌刚度等对衬砌结构安全度的影响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该模型表现了冻胀压力为局部荷载的特征,同时考虑了衬砌和围岩刚度对冻胀压力的影响,并可模拟存水空间内的冻胀水体为任何多面体形状;增加衬砌刚度仍是提高衬砌抗冻能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通过研究机场跑道纵断面线形特征,分析直线段与圆弧段间的约束关系,建立旧跑道纵断面计算方程。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原理,编写计算程序,通过多次迭代求解旧跑道纵断面最优拟合线形。工程实例表明:该方法计算速度快、计算结果准确,适用于多变坡点旧道面纵断面拟合情况,能够满足工程设计需求。  相似文献   

19.
覆盖件模具的摩擦因数和实际拉延筋拉延阻力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测试覆盖件模具摩擦因数和拉延筋约束阻力的试验装置。采用该装置对用3种材料制造的模具,分别使用4种不同材料的试件,对干摩擦情况下和使用专用冲压清洁防锈油时的摩擦因数进行了测试;按照生产厂家使用的3种拉延筋的形状和尺寸加工模具,并进行拉延筋约束阻力的测试,给出了试验结果。最后结合生产实际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国内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的理论及应用问题,基于质量控制理论、"交叉口时空一体化设计"和"以人为本"的设计方法提出了交叉口设计过程的质量控制模型;分析了交叉口4个不同设计阶段的校验指标;建立了交叉口设计过程的6个强约束校验指标及其计算模型,包括:多股车流冲突通行能力校验、左右转车道校验、行人等待时间校验、短车道校验、考虑行人、非机动车通行时间及机动车消散时间的机动车通行空间校验以及最小绿灯时间校验.杭州市某典型交叉口改善设计表明该模型可显著提高平面交叉口设计的效率和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