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9 毫秒
1.
该文通过对桥梁台后高填土路段软土地基处理比较分析,采用水泥搅拌桩做为软基处理方案,并提出设计要求及施工质量控制与检验指标,便于指导搅拌桩施工。  相似文献   

2.
结合工程实践项目,介绍了大厚度素填土地基的处理方法,并通过兰州市青白石白道坪片区道路工程(K0+115~K0+175)段灰土挤密桩处理大厚度素填土地基的施工技术研究,检验了灰土挤密桩对大厚度素填土地基的处理效果,为今后大厚度素填土地基处理提供了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3.
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为主跨1 666m的全飘浮钢箱梁悬索桥,该桥东锚碇为重力式锚碇,采用8字形地下连续墙基础作为基坑开挖施工的支护结构。东锚碇基坑支护结构采用海中筑岛围堰的总体方案施工。东锚碇基坑支护结构施工前,在海中首先采用锁扣钢管桩及工字型钢板桩组合的围堰方案筑岛形成施工陆域,结合河床表层清淤、砂石垫层换填、插打塑料排水板等措施对筑岛陆域进行地基处理;待筑岛地基沉降稳定后,地下连续墙采用"旋挖引孔+铣槽"的复合成槽工艺施工;地下连续墙施工后,基坑采用岛式法分12区(平面)、14层(竖向)进行阶梯形开挖,同时采用同步降排水措施(设6个降水井、6个集水井)进行基坑开挖施工。  相似文献   

4.
介绍新乡至郑州高速公路过黄河大堤地段地基处理和路基加固方案,以及施工过程中所进行的沉降和应力观测。观测结果表明,高压注浆碎石桩是处理复杂填土路基的一种新型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曹天赐  王会荣 《公路》1995,(6):33-35
珠海大桥T梁预制场地均为软土地基,不经处理不能使用。经综合考虑、施工中采用钢管桩和木桩加固处理方案,处理后的软基不仅完成了T梁预制,且T梁合格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桩网式复合地基的竖向承载性能,依托济青高速公路拓宽改建工程,针对高桥头路段采用的桩网式复合地基埋设了土压力监测仪器,对施工过程中桩-土应力比进行了同步监测。监测结果表明,桩-土荷载分担效应随填土高度的增加而不断发生变化,填土高度较小时,桩、土间差异沉降较小,土拱效应不足以发挥,桩-土应力比差别较小;而随着路堤高度的增大,桩、土间的差异沉降逐渐增大,土拱效应得以充分发挥,荷载逐渐向桩顶集中,桩-土应力比增大,并最终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7.
以上海S3公路1标钢管桩沉桩施工为实例,简要阐述了钢管桩沉桩异常概括、原因分析、处理方法和处理技术。工程实践表明:工程采用的钢管桩沉桩异常处理方案可靠有效,可为类似情形的钢管桩沉桩异常处理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垃圾散体材料桩将会被广泛应用于处理特殊土地基中。在复合地基设计中,采用合理的面积置换率的方案施工能节省材料,从而节约工程成本。本文运用复合地基理论,在桩土变形协调的前提下,将三维空间问题简化为二维平面问题,把桩和桩间土等效成一个加固体。运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模拟计算了不同置换率下的路基沉降,并对不同路基填土高度下的沉降曲线进行分析,确定了不同填土高度的最优置换率,为确定类似的工况的最优置面积换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高填土路堤地基处理施工中常采用水泥搅拌桩加固、素土回填加堆载预压的处理方法.但受客观环境因素的影响,这种方法不但施工周期长,而且回填土强度往往达不到设计要求,后期沉降较大.该文以位于黄浦江边上的前滩大道工程为实例,对于填筑高度大于1.5 m的路段,地基处理采取水泥搅拌桩加固、二灰回填的复合地基处理,克服了施工周期短、后期沉降控制要求高、梅雨季节等因素的影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现浇箱梁在施工过程中主要采用满堂支架、门式支架、钢管立柱等施工方法,在地基承载力较差的施工条件下,满堂支架、门式支架存在基础处理难、基础处理复杂等问题,钢管立柱方案较为可行。对于珠三角地区的软土地基,钢管立柱基础处理需要耗费一定数量的混凝土或钢管,成本较高。结合该问题,提供一种利用预应力管桩及钢管柱作为基础的施工方案,可有效解决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11.
佛山石湾大桥主桥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爱国 《桥梁建设》2012,42(2):98-103
佛山石湾大桥主桥为(90.5+150+90.5)m的三跨连续矮塔斜拉桥.为避免受汛期的影响及保护水环境,承台及桩基础施工采取钢管桩+贝雷梁作为水上施工平台,待钻孔桩施工后,再拆除施工平台、插打单壁钢板桩围堰,在基坑开挖时选择干封法进行封底.主梁0号块采用预埋托架施工,1~16号块采用挂篮逐段悬臂现浇施工,合龙段采用挂篮作为吊挂、按先边跨后中跨的顺序进行施工.  相似文献   

12.
苏杨  高宗余 《桥梁建设》2012,42(2):79-84
为研究大直径钢管混凝土桩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以某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为背景,分析该类桩基的设计、施工及试验.该桥采用高桩承台钻孔桩基础(由4根直径为1.8m的钢管混凝土嵌岩柱桩构成),根据桩基连接构造的合理设计原则,钢管混凝土桩与承台采用环形牛腿连接,与基岩采用双套管连接.钢管混凝土桩采用栽桩法和桩侧填石压浆工艺施工.通过对桩顶悬臂端施加水平荷载进行单桩抗推刚度试验,结果证明了该桥钢管混凝土桩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3.
吴文亮  王建军  孙凡皓 《隧道建设》2018,38(7):1220-1227
针对福州地铁2号线紫阳站-五里亭站盾构区间五里亭立交桥桥桩侵入隧道影响盾构掘进,且存在低净空、污水管干扰、场地狭小等施工难点问题,提出将桥梁施工工艺、钢管贝雷梁临时支撑、同步顶升、绳锯切割及全回转钻机拔桩等多项工艺有效衔接的二次体系转换法桩基托换施工技术。介绍该二次体系转换法桩基托换施工技术的施工工艺,分析其应用效果和社会经济效益。结果表明: 1)采用该桩基托换施工技术,桥梁裂缝最大为2 mm、梁底最大位移为3.9 mm、墩底最大沉降为3.8 mm、托换体系最大位移为24 mm、邻近桥墩最大沉降为1.2 mm,既有桥梁与周边环境可控。2)与常规托换梁托换后盾构破桩方法相比,工期缩短2~3个月,费用节省约50%,可克服周边复杂环境的影响,规避盾构带压开舱和破桩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刘晟  李英俊  张利  方震 《桥梁建设》2012,42(2):109-114
清水浦大桥为主跨468 m的连体桥塔分幅组合梁斜拉桥.为保证桥塔桩基施工质量,根据不同深度和地层,采用不同成孔工艺,对钻杆特性、减压钻进、沉渣厚度等进行控制,使其桩基倾斜度小于1/200、沉渣厚度不大于15 cm.为保证防洪大堤及基坑安全,采用刚度控制设计方法,在钢管桩外设水泥土搅拌桩止水,并采用控制拔桩速度、回填砂等措施,确保基坑顺利度过洪期.边跨梁段采用桥式起重机安装,桥塔区梁段采用桥式起重机提升,顺桥向滑移就位;中跨梁段采用悬拼吊机安装;在温度变化≤5℃时进行合龙.  相似文献   

15.
为保证重庆北站地铁车站施工过程中地面交通以及地下停车场的正常运行,提出火车站地下广场内桩基托换并盖挖法施工地铁车站技术:先采用桩基托换上部结构,然后以托板为基坑顶板进行盖挖施工地铁车站。既有桩基和结构的临时支撑以及托板与既有桩基、钢管柱的节点处理是工程的关键和难点:在桩基托换过程中,根据既有桩基上主梁数量设置H形临时支撑体系,并及时连接相邻临时立柱,形成整体;在托板与既有桩基节点处,凿除既有桩基基础部分混凝土,保留既有钢筋,长边方向底板部分纵筋从未凿除的桩体钻孔通过,短边纵筋绕行;钢管柱与托板节点施作时预留桩顶钢筋,将其伸入到托板中,连接成一个整体,一同灌注混凝土。现场监测最大变形为16.6 mm,说明本工程采用的桩基托换并盖挖施工技术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6.
依托杭绍台高铁飞凤山隧道工程出口外场地硅藻土地段,进行高压旋喷桩和钢管桩的现场试验,对比分析成桩完整性、均匀性、极限承载力及经济性等指标.结果表明:旋喷桩成桩在硅藻土地层中离散度较大,成桩效果并不理想,取芯抗压强度按埋深分布差异较大,存在强度分布不均匀的现象,会引起地基承载力的降低,而钢管桩试桩中仅极少数存在轻微缺陷,...  相似文献   

17.
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为(580+1 666+580)m三跨钢箱梁悬索桥,东、西锚碇均为大型海中重力式锚碇,由于海上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2座锚碇均采用筑岛围堰施工。东锚碇筑岛围堰采用锁扣钢管桩+工字形板桩组合方案;钢管桩按先上、下游侧,后两侧的顺序,采用YZ-300振动锤施沉;工字形板桩采用起重船起吊并插入相邻锁扣钢管桩,利用DZJ-240振动锤分区、分段施沉;围堰内侧吹填砂,外侧抛填袋装砂护坡。西锚碇筑岛围堰采用水上地基处理(DCM桩)+抗浪砂袋围堰+吹砂填筑+陆上地基处理(挤密桩)的施工方案;砂垫层抛完后由整平驳船进行水下整平;抗浪砂袋分4层施工,采用水下填充和水上填充2种方法。该桥锚碇采用2种筑岛围堰施工技术,施工期间结构安全,减小了海上施工风险,提高了施工工效。  相似文献   

18.
嘉绍跨江大桥(南侧)主航道桥施工段内的3个桥塔墩采用钻孔钢平台进行施工。钢平台下部结构设计采用钢管桩基础;钢管桩桩间连接采用2层平联结构;钢平台上部结构中主梁、横梁均采用型钢。由于桥位处水文条件复杂,钢平台钢管桩基础采用钓鱼法进行沉桩作业;钢管桩平联采用履带吊安装;钢护筒分上、下2节振动下沉至设计标高;最后完成平台面层搭设。  相似文献   

19.
针对覆盖层较厚的地质条件,提出一种“斜井桩+竖桩”有推力拱桥基础形式,以主跨210 m的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合山红水河特大桥为背景,从结构受力、施工方法、经济性能等方面进行合理性、可行性、经济性分析。结果表明:大断面的斜井桩和普通的竖桩组成受力体系,共同承担主拱产生的巨大竖向力和水平推力;斜井桩和竖桩的桩基承载力和桩身强度均满足规范要求,并有较大的富余;采取地表注浆加固处理、斜井隧洞超前管棚支护、洞内用工字钢钢架支撑等防护措施可确保斜井施工安全;该基础形式有效解决了厚覆盖层桥址处修建大跨径拱桥时,需做庞大的扩大基础而导致大规模开挖和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问题;新型基础受力合理、结构小巧,有利于环保、节能及节约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20.
某铁路连续梁桥主墩3号墩位于安宁河中,承台施工期水深6 m,墩位处地质主要为大粒径的漂卵石和松散卵石土,部分位置有风化岩石;承台埋置深,需要在水下开挖的基坑深度达8 m,采用了CT锁口钢管桩围堰作承台施工的围护结构。基于承台处于大块漂卵石地质或风化岩石地层,采取了先钻孔后以砂土置换卵石土层再插打锁口钢管桩工法,保证了钢管桩打入深度足够、姿态顺直,且锁口部位变形小。经现场锁口止水材料配合比设计及工艺模拟试验,选取了适宜的锁口止水材料和填充工艺,经围堰施工完成抽水后验证,锁口止水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