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构建地铁运营企业应急预案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欢 《都市快轨交通》2009,22(4):23--25
在对近年来国内外地铁发生的突发事件因素分析的基础上,以南京地铁运营分公司为例,提出对地铁运营企业构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的一种设计方案,包括应急预案体系的分类、分级,以及应急演练管理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等内容。  相似文献   

2.
高铁应急预案对提高运营安全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如何建立健全高铁应急预案体系、优化各类应急预案,成为现阶段研究的重点。随着高铁事件案例数据的逐步积累,基于高铁安全预警大数据开展应急预案优化是继模拟仿真、算法优化后的一个新方向。介绍高铁应急预案体系现状,分析应急预案可优化内容和大数据来源;基于典型案例数据,开展高铁应急预案分类、分级、处置方法等研究,为高铁应急预案优化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在近10年来得到飞速的发展,已成为城市公共交通运输系统的骨干运输力量。正因其客流吸引范围大,影响范围广,如遇突发事件将造成严重后果。由此,根据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相关规范对运营单位级应急预案的划分,提出构建"1+N+X"的应急预案文本体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的类别,提出构建"四个大类,三个层级"的运营单位级应急预案管理体系。结合运营生产实践,总结出城市轨道交通应急预案编制的主要步骤,并提出"全面"、"简明"、"适用"、"明晰"、"保鲜"等应急预案优化原则。同时,对重庆轨道交通在编制应急预案方面的创新成果加以剖析。最后,整理近年来国家在自然灾害应急救援活动中的创新成果,并总结出值得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学习和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铁路应急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铁路应急管理水平,保障运营安全与畅通,对铁路应急管理的内涵、体系、机制、体制等进行系统化和普适化研究。在理论研究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总结我国铁路应急管理发展历程,对铁路应急管理的概念、体系结构和运作模式进行界定;分析应急管理体制和机制构成;建立应急预案体系框架并研究全生命周期的铁路应急预案管理;通过应急预案综合管理系统案例,探讨信息技术对铁路应急管理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5.
南京地铁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建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南京地铁1号线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体系的建设,重点是组织机构的设置、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应急救援设备的配备、应急预案的规范管理等。结合在运营过程中的实际应用,对应急处置体系及时修改完善,为建立科学的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体系、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城市轨道交通应急处置预案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保证运营安全和应对故障及突发事件,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部门制定的法规、规程和应急预案等需进行有效可靠的管理。针对目前预案管理中存在的分散管理、查询修改不易、共享性差等问题,研究了城市轨道交通应急处置预案的计算机一体化、多媒体管理问题,建立了法规、规程和应急预案数据的数学模型,描述了预案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功能,数据库设计以及计算机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7.
<正>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家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依据《预案》,轨道交通连续中断2 h即为运营突发事件,需采取应急措施。要对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实施分区封控、警戒,同时设置交通封控区,防止发  相似文献   

8.
为了有效处置铁路火灾事故,迅速扑灭火灾,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及社会影响,铁道部制定了《铁路火灾事故应急预案》,并初步形成了铁路火灾事故应急预案体系。本文介绍了铁路消防应急预案编制的基本内容、方法,并对完善铁路消防应急预案的编制与管理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要闻     
铁路系统全面编制修订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为适应《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条例》,针对铁路应急处置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各级铁路部门当前正抓紧编制修订各类应急预案,进一步完善铁道部、铁路局、站段三级应急预案体系。  相似文献   

10.
城市轨道交通应急处置中的若干核心问题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结合国内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应急处置的实际情况,分析了调整预案、处置方法、作业流程等城市轨道交通应急处置中需要关注的核心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即:调整预案模型化,处置方法多样化,作业流程模块化,作业时间标准化,影响控制网络化,应急演练实战化.  相似文献   

11.
为协助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部门处理行车突发事件,研究并开发了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辅助决策系统。在行车突发事件发生时,系统能够通过自动判断或事故参数的手动输入快速获取事故信息,自动生成行车突发事件下的列车运行计划调整方案,为行车突发事件期间的列车合理周转提供参考;同时,系统会自动根据新生成的列车运行调整方案进行行车突发事件下的线网客流预测,并将预测结果在线网图上进行可视化展示,为行车突发事件期间线网客流组织与疏导提供数据支持,实现降低行车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与影响的研究目标。以成都地铁3号线为例,通过对系统的实际操作,验证了系统在行车突发事件下的列车运行计划调整与线网客流预测与展示功能。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铁路调度应急预案信息整合困难、综合管理能力不足的问题,采用知识图谱概念和方法,对铁路调度应急预案相关信息资源进行全面梳理和系统分析,采用自顶向下与自底向上相结合的方法,完成铁路调度应急预案知识图谱的构建;提出铁路调度应急预案主要实体概念及其属性与关系的定义,研究数据抽取、数据融合及知识存储的方法,实铁路调度应急预案数据的规范、有序存储。以雾天行车场景为例,开展应用探索。应用表明,知识图谱为整合多源异构的铁路调度应急预案相关信息资源提供了有力工具,使应急预案相关信息资源的使用更加便利化,更好地支持应急指挥快速决策,支持应急处置工作从容有序开展。  相似文献   

13.
信息系统应急预案在编制中应充分注意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3者的关联关系;所形成的应急预案应充分考虑应用和设备的内在关系,同时需要通过不断地模拟和近似实战的演练加以完善和优化;特别指出,应急预案不是一本孤立的文案,更需要将其纳入日常运行维护工作的范围,注重应急处置的判断过程,重视技术升级优化和应急处置后的恢复工作。  相似文献   

14.
西安机场城际线路信号系统采用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CBTC)系统。列车在单A网、单B网模式测试期间,曾多次出现由移动授权超时导致的紧急制动故障。经分析列车运行数据,提出测试方案,并对测试结果进行综合分析,采取了优化LTE(长期演进)区间网络、调整车载信号设备参数、升级相应软件等措施顺利地解决了因移动授权超时而引发的故障。  相似文献   

15.
在运营线路上加装屏蔽门,一方面要保证运营期间的绝对安全,另一方面又要保证晚上停运后的施工安全高效有序地进行,因此要充分利用原工程竣工图资料,并认真做好现场勘察工作;建立安全组织架构与体系,做好站内相应的防护措施;充分做好白天的施工准备工作,施工材料尽量预安装,以减少现场工作量;做好交叉施工策划,充分利用现场站台纵向和横向空间;制订完善的应急预案,确保现场问题及时解决处理;认真研究并确定施工顺序和步骤;充分与运营部门协调、沟通,使各方形成合力;制订严谨的屏蔽门5000次测试方案和功能测试方案;在车辆段设置管理基地和临时施工场地;在站内设置临时工具房、临时导向标识和提示,在列车上增加语音提示等.  相似文献   

16.
我国高速铁路调度集中系统已达到较高信息化和集成化水平,是高速铁路高效调度指挥、列车有序运行的关键支撑,但其智能化程度依然不高,存在列车运行计划调整效率较低、非正常情况下过度依赖人工操作、应急处置响应不够迅速、列车与调车作业协同困难等问题。针对高速铁路行车调度指挥现实需求,提出高速铁路智能调度集中系统构想,通过构建高速铁路行车信息大数据共享平台,实现车、机、工、电、辆等专业部门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可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列车运行计划调整,实现列车运行图执行模拟与分析,以及列车和调车进路智能安全卡控;初步探讨基于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的信息共享及智能分析、列车运行计划的协调与优化、列车运行计划执行模拟与分析、不同等级列车共线运行条件下自恢复和自适应机制、基于可信动态感知的调度智能协同等关键技术,以期推动高速铁路调度集中系统的智能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设计基于分布式云架构的铁路应急指挥系统,解决当前铁路车站应急指挥业务智能化、一体化不足的问题。通过将应急数据及各类应急服务部署在各车站应急云平台的方式,实现对车站设备、设施、系统软件,人员、环境等资源的横向一体化监控,对突发事件预案、组织、响应、处置、恢复和评估等过程的纵向一体化管理。试运行结果表明,基于分布式云架构的铁路客运站智能应急指挥系统技术方案满足铁路应急指挥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8.
以南京地铁1号线为背景,探索符合市场规律的运营模式.在管理模式方面,突出经济节约的特色,包括机构精简高效、对运营分公司充分授权、强化预算和绩效考核;在服务形式方面,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包括提升服务指标、营造文化氛围、完善服务设施、创造服务品牌、构建和谐地铁、加强监督检查;在运作机制方面,突出高效安全的原则,包括改善设备的维护方法、深化运营安全保障机制、完善应急预案、与公安部门实施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