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翠华路与育才路是人口密集区,过街矛盾尤为突出。在文章中,以育才路和翠华路交叉口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将行人过街方式和过程作为观察点,将人行横道、路边人行道作为载体,通过实地监测,研究行人过街特性。从交通工程、过街设施的设置、交通管制、调查监督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方案。文章首先分析了交叉路口行人的过街心理,然后通过实地观察与数据统计,对交叉路口青年人交通行为进行了研究,总结了青年人交通行为的特点,提出了行人过街时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选取了5个交通流特性具有明显不同的信号交叉口,依据交通流理论和交通控制理论,以信号交叉口的行人过街特性作为研究对象,对在不同时间段、不同区域和不同年龄群体的行人过街交通参数进行调查,并应用相关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了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的交通特性,为交叉口行人过街的信号灯配时和相关政策的制定和管理设施的设置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行人交通是信号交叉口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信号交叉口的规划设计优先考虑机动车效率,为了保障机动车的通行效率,北京市多数行人过街环境遭到破坏,"中国式过马路"应运而生.结合当前北京市交通的特点,以红灯期间到达信号交叉口人行横道等待区的行人为研究对象,运用视频调查和人工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获取北京市不同影响因素下行人过街忍耐时间的基础数据,采集了9554个行人过街忍耐时间样本.建立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忍耐时间的 Cox 风险回归模型,结果表明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的最大忍耐时间是52.88 s,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忍耐时间与温度、性别、年龄、出行时间、红灯时长、单位机动车流量、人行横道长度等影响因素有关,用地性质对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忍耐时间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道路交叉口行人步行速度是交通信号设置和安全分析的一个重要指标,为研究西安市不同性别、不同年龄行人过街步速特性,根据采集到的西安市碑林区几个典型道路交叉口行人步行速度数据,通过SPSS软件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了行人不同性别、年龄和交叉口有无信号灯的条件影响下行人过街速度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性别行人步行速度分布都符合正态分布,不同年龄行人速度分布符合对数正态分布。最后,采用15%位步速作为西安市道路设计步行速度推荐值。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深入,城镇人口越来越稠密,城市化在带来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为城市的交通带来了不少压力.其中行人过街行为对交通出行影响较为突出,为提高行人过街的安全性,提升交叉口通行能力,通过修改信号交叉口相位相序和优化交叉口渠化的方法,对交叉口行人交通组织进行优化设计,提出行人待行区的设置,以达到充分的利用交叉口的时间与空间资源,提升行人过街安全性和通行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城市道路交叉口是制约道路通行能力的"咽喉",也是交通事故的高发地点,而行人在交叉口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通过从过街速度、起动时间、交通特征、违章四个方面对重庆市城市道路信号交叉口行人交通特性进行研究,为重庆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空间优化及设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利用摄像机观察记录的6个交叉口总量600个行人在通过信号交叉口时的行为特征数据,分析了影响行人行为的影响因素,利用Logit模型对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遵章率建立了预测模型,并对结果进行了合理性分析.结果显示,当没有护栏或者没有完整护栏的情况下,绕行距离比越大,行人使用过街设施的比例就越低,当有完整护栏设施的情况下,遵章率和绕行距离比关系不大;当没有护栏或者没有完整护栏的情况下,交通干扰越大,行人使用行人过街设施过街的比例就越高,当有完整护栏时,交通干扰对遵章率影响不大;当没有护栏或者没有完整护栏的情况下,路侧干扰越大,行人使用过街设施通过交叉口的比例就越低,当有完整护栏的情况下,路侧干扰对行人遵章率的影响不大.因此完整且适当的护栏设置可以有效地提高行人过街的安全性.结论为交叉口安全性改造措施的有效性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8.
为了充分考虑行人过街对地铁站等大型公共设施邻近交叉口公交优先信号控制的影响,解决传统公交优先信号控制方法未考虑行人过街延误,造成行人滞留交叉口时间过长影响交通的问题,提出了综合考虑行人过街、公交车辆和社会车辆乘客延误情况的优先控制方法。根据人流和车流情况将交叉口交通状态分为人多车多、人多车少、人少车多和人少车少4种不同状态。针对前3类交通状态分别建立以道路通行能力最大化和公交乘客、社会车辆乘客以及过街行人延误变化最优化为目标的双层规划模型和以交叉口延误变化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的多目标规划模型,并利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通过实测数据对比了采用该方法前、后公交乘客延误、社会车辆乘客延误、行人过街延误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在少量增加公交乘客和社会车辆乘客延误的情况下,大幅减少过街行人延误;相较于传统公交优先信号控制方法,在人多车多时采用该方法行人延误可减少59%,人多车少时行人延误可减少41%,人少车多时行人延误可减少195%;实测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其更具公平性并更符合实际,能够获得最大延误效益。  相似文献   

9.
交叉口处行人流-车流较为复杂,交通事故频发,为保障行人过街安全,对行人过街行为分析就变得尤为重要,通过观察与实测不同年龄段人群在通过不同交叉口及普通路段时的步速、步幅,得出不同年龄段人群的过街行为特征与速度特性,且与行人路侧行为进行对比;发现中青年人过街速度最快,但违规行为最多,而老年人过街速度最慢,但违规行为最少,并且行人过街速度比路侧行走速度更快。从而对交通设施建设和行人针对性安全教育等提供重要的参考建议,保障行人过街安全。  相似文献   

10.
城市行人过街速度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为研究城市平面行人过街的速度及差别,分别对哈尔滨市冬夏两季的信号交叉口、无信号交叉口、环形交叉口、路段人行横道和自由过街5种不同过街条件下的行人过街速度进行调查。分析了冬季与夏季和不同过街条件下行人过街速度的变化以及形成原因;分析了行人年龄、性别、人行横道长度、过街行人数量和绿灯时间对行人过街速度的影响;采用数理统计方法,用15%位速度作为行人过街的设计速度,提出冬夏两季不同过街条件下的行人过街设计速度推荐值。  相似文献   

11.
道路交叉口内非机动车左转涉及交通安全和通行效率等问题,从空间设计的角度分析了慢行共板道路、机非同行道路、设置右转渠化岛及前置非机动车待行区四种不同交叉口形式的非机动车左转通行交通组织模式及其适用性。以四相位信号控制交叉口为例,从通行效率、安全性等方面对不同交通组织方法应用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表明,针对交叉口行人、非机动车流量以及交叉口空间大小的不同,非机动车左转过街应选择不同的交通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为确定十字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形式的适用条件,基于行人过街和机动车通行的服务水平分级,提出了不同行人过街形式适用性的判别依据;通过对人车冲突行为分析,构建了信号交叉口人车交互运行元胞自动机模型。按照单因素影响下的多变量梯度变化分析的方案构建思路,选取机动车流量、右转车比例、信号周期、左转相位绿信比、行人流量作为机动车和行人主导影响因素,建立了多变量组合影响下的仿真方案。以主主相交的双向六车道信号交叉口为例,确定了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形式适用性方案。结果表明:交叉口机动车流量、右转车比例、信号周期、左转相位绿信比、行人流量等5个主导影响因素值确定时,可根据其对应的机动车服务水平和行人过街服务水平组合,确定具体的行人过街形式。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交叉口行人过街交通特性,选取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大街和锡林郭勒南路交叉口进行交叉口行人过街速度实地调查.通过对调查采集到数据的整理,分别计算出交叉口整体的行人过街速度、分性别和分年龄的行人过街速度.最后,结合调查过程中观察到的行人过街的实际情况,对调查采集到的数据及计算结果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城市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的速度及差别,分别对郑州市8种不同过街条件下的行人过街速度进行调查。分析了不同过街条件下行人过街速度的变化以及形成原因;分析了行人年龄、性别、人行横道长度、不同时段对过街速度的影响,为行人过街设计速度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有效获取交叉口行人信息,提高过街行人安全性,提出了基于图像技术和人行横道线特征的交叉口过街行人交通参数获取方法.利用横道线特征建立了行人识别感兴趣区和人行横道线的曲线方程,以识别行人和确定行人在交叉口的位置、行进速度.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确定出过街行人交通参数.  相似文献   

16.
平面交叉口行人二次过街设施设计是交叉口渠化的关键。针对平面交叉口行人安全问题,对二次过街安全性和通行效率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基于安全高效性和信号相位嵌套的行人二次过街设计理论和方法,并结合西安市小寨东路与翠华路交叉口实际调查数据,利用VISSIM仿真软件构建交叉口仿真模型,对比分析行人二次过街改善措施实施前后相关交通运行评价参数。仿真结果表明,合理地将行人过街信号嵌套在机动车相位中,行人二次过街比一次过街安全、高效,可在一定条件下提高平面交叉口的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7.
城市道路平面信号交叉口行人安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玉龙  程坦 《交通与计算机》2009,27(3):105-107,123
应用交通流及交通冲突理论,建立了道路平面信号交叉口行人安全的风险度模型,将其进一步界定为绿灯时间范围内穿越、红灯时间范围内穿越及基于中间岛的二次穿越3种方式,并以哈尔滨市嵩山路一汉水路十字交叉口为应用案例进行危险度计算。进而从一驾驶员驾驶行为、交叉口设计及行人特性角度探讨了交叉口行人过街的风险致因机理,提出了规避行人风险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信号交叉口右转机动车与行人和非机动车冲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的主要内容为:未设置右转专用相位的信号灯控制道路交叉口右转机动车流与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冲突行为,包括冲突数据的采集和提取、右转车流受到干扰前后速度与过街时间对比分析以及机非冲突速度-距离模型。以现实交通数据为基础,通过软件提取右转机动车与行人和非机动车冲突数据,建立标准统一的冲突数据库,以此为基础对比分析右转车流正常行驶状态和受到干扰情况下通过道路交叉口时的车速和过街时间,并建立右转车辆距离机非冲突点不同位置时所对应不同速度的统计模型。研究结果对右转专用相位设立标准的建立和相应信号配时方案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工程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分析行人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利用运动轨迹分析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处理,绘制了行人过街时空轨迹曲线,提取了行人行为变化特征并分析了主要影响因素。考虑到行人过街所处的典型交通环境,将道路标线设计、信号配时情况、过街目的地、机动车干扰等情况带入行人行为分析中去,分析动态、静态两类因素对行人行为的干扰效果。为对干扰效果进行科学的表达,将不同因素对行为的影响视为虚拟力的作用效果,分别建立了不同影响因素对行人行为的干扰模型。此外,通过增加角度等参数反映不同因素的位置变化对行为的影响,对现有的社会力模型进行了完善和补充。最后,根据力的合成原理,建立了综合因素影响下的过街行人行为决策模型。  相似文献   

20.
<正> 1 概述交叉路口是道路系统中道路与道路、道路与铁路或道路与其它道路设施的交叉点。交叉口有利于道路,上的车行交通和人行交通的组织与转换。由于相交道路上的各种车辆和行人均汇集于交叉口后,才能转向其它的道路,使得车辆与车辆之间、车辆和过街行人之间相互干扰。这样,平而交叉路口是道路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