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参建乡村振兴建设项目的思考,分析当前乡村道路路面结构的类型及选用要求;结合乡村实际需求和建设条件,提出乡村道路路面常用的典型结构,以期为乡村道路路面结构选择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该文对碎石封层技术的材料选用及施工工艺进行了研究和探讨,通过在重庆市某区县乡村道路完成碎石封层试验路,并对该试验段通车运行一段时间后进行观测检查,结果证明该试验段路面状况良好,该技术对我国乡村道路路面等级的提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道路标志图案识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初秀民  严新平  毛喆 《汽车工程》2006,28(11):1051-1055
针对道路标志图案自动识别,以转弯道路标志图案为例,通过颜色空间变换,将道路标志图像的RGB量值转换为H(hue,色度)S(saturation,饱和度)I(Intensity,亮度)量值,利用H、I作为分类器的特征值,设计了欧式距离分类器,实现道路标志背景颜色的识别。采用固定阈值法分割道路标志图像的图案区域,并对分割后的区域进行Daubech ies-4正交小波变换,利用小波变换系数的能量值和方差比值作为道路标志图案的纹理特征。最后,设计了BP神经网络道路标志图案分类器,实现道路标志图案的自动识别。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4.
水泥混凝土乡材轮迹道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红  傅智 《国外公路》1997,17(4):37-40
水泥混凝土乡村轮迹道路,是国内外正在研究和试验使用的一种新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结构形式,文中编译了第七届国际水泥混凝土路面学术会议上发表的关于轮迹道路的主要观战和技术参数,以便引起我国道路工程对这种新型水泥混凝土乡村路面结构的重要和研讨,特别是进行必要的工程试验。  相似文献   

5.
为了延长乡村道路的使用寿命,防止早期破坏,研究了路面破坏产生的原因.从乡村道路破坏的机理入手,结合相关施工规范,提出相应的措施以防止破坏进一步加剧.结果表明:水泥混凝土路面早期破坏主要是由路基和基层的不稳定造成的.  相似文献   

6.
针对道路交通环境中路面标志识别涉及的数据集较少和识别准确率不足的问题,研究了基于深度卷积生成对抗网络的道路表面指示标志的识别方法.在深度卷积生成对抗网络的结构基础上,根据具体应用修改生成网络和判别网络的损失函数,并用随机梯度下降算法替代原始的优化器,对指示标志的原始样本集进行样本生成,以增加样本数据量.基于Faster R-CNN算法进行路面标志的特征提取,实现路面指示标志的识别,并基于迁移学习对识别模型进行微调,将目标识别效果应用于实际道路环境中.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深度卷积生成对抗网络生成的样本图像有效地扩增了路面标志的数据集,增广后的多类目标识别的mAP提高了17.1%,小样本情况下的识别准确率随着样本量的增加和样本质量的改善而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机动车号牌是机动车在道路上合法行驶的法定标志。一般由政府指定厂家,按统一的标准制作。作为法定标志,机动车号牌的一致性非常重要.无论从颜色到号牌的字符字型。因为车辆是动态的,所以号牌识别的主题也是动态的,只有高度的一致和统一.才能不失作为法定标志的严肃性,也才能方便路面执法和人民群众的识别。要做到号牌的统一,严格执行标准是本,制作工艺也很关键。  相似文献   

8.
为减少农村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改善农村道路安全环境、建设美丽乡村,文中通过分析农村道路的设计线形、路面质量、交通设施等因素对其交通安全的影响确定影响农村道路安全的指标,建立农村道路条件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按照模糊层次评价理论构建农村道路条件安全评价数学模型,并利用工程实例对该模型进行验证,分析其可行性、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保证夜间行车安全的先决条件,是对道路颜色的确认和道路情况的判断。其一般表现为:无月光时,路面为深灰色,路外是黑色;有月光时,路面为灰白色,有水的地……  相似文献   

10.
乡村道路的路面较窄、质量较差,且又不分人行道、非机动车道、机动车道,是混合交通,有些行人缺乏交通安全常识。因此,驾驶员在乡村道路上驾车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六种人”。  相似文献   

11.
道路交通量横向分布差异对路面结构的破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横向分布系数反映车辆荷载在道路横断面上的分布状况,通过对多条道路的交通量横向分布及路面破坏调查,得出道路车道间交通量横向分布差异是导致路面结构差异性破坏的主要因素;从路面结构设计过程分析,得出道路交通量横向分布对路面结构的影响是线性的,据此提出根据交通量横向分布差异进行非对称路面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12.
0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流量不断增长,交通事故急剧上升,安全问题令人担忧.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手段确保交通安全,保证国家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彩色防滑路面就是预防和控制道路交通事故的有效手段之一,它通过不同的道路颜色提示驾驶员在规定的路面上行驶,避免不同车辆混行,警示驾驶人员前方有危险路段;能够提高路面摩擦力,起到很好的防滑制动效果,使驾驶员驶入危险路段时可以提前降低速度;在紧急情况下,还可以缩短刹车距离,避免恶性交通事故,有效降低交通事故率.  相似文献   

13.
《驾驶园》2015,(8)
<正>豪雨下不停,不论是高速公路或一般道路均出现车辆打滑飘移的惊险画面,尤其是车速较快的高速公路,每当车辆发生失控现象,后果往往都是惨不忍睹,严重甚至会造成翻车、连环追撞等重大交通事故。水滑现象就是路面积水时,轮胎通过路面,有水膜介于轮胎与地面之间,造成轮胎部分"被举起"而暂时浮在水面上的状况。然而,许多当事者也觉得莫名其妙,车辆顺顺地开在道路上,既没有超速也没有激烈驾驶,为  相似文献   

14.
本刊特稿     
路面预防性养护是一种在路面结构没有结构性损坏、没有功能性缺陷的情况下,采取的对现有道路系统进行有计划的养护措施,以达到保持或提高路面使用性能、延长路面使用寿命和减少路面周期养护费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陈伟达 《摩托车》2009,(3):80-82
行驶途中干变万化的道路状况对车辆及驾驶员构成很大威胁,准确预测并根据不同路况选择合理的对策对保障驾驶员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就是这个道理。首先,我们在行驶中要观察判断路面的构成颜色,根据观察确认前方道路路面是干净整洁的、有油污的,还是松散的碎石子路。而湿滑的路面,铁路道口的钢轨上,有油污的路面,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有效防治季节性冰冻地区道路病害,对路面冻胀开裂力学机理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路面冻胀开裂病害现象的调查分析,指出半刚性基层冻胀是道路冻温开裂病害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建立了道路结构热-应力有限元模型,对路面在半刚性基层冻胀作用下的力学响应进行了计算与分析,提出了基于基层冻胀的路面劈裂破坏理论;通过对路面开裂判据应力计算,分析了路面冻胀开裂对冻温材料力学性能变化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基于半刚性基层冻胀的路面劈裂破坏理论,能够更合理地解释路面冻胀开裂现象;半刚性基层的冻胀性能以及路面材料的强度特性,均对路面冻胀开裂有较大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 一、什么是道路标线的好材料路面标志及标线是道路维修中最花钱的一部份。平均每英哩的费用在200至220美元之间。用什么材料好?由美国《Better Road》杂志所主办的一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32.3%的道路工程师认为油漆是最好的材料,30.2%的工程师认同高强度胶带(Performed tape),28.1%的工程师选择热粘塑胶(Ther-moplastics)。  相似文献   

18.
柏懋秋  司淑云 《公路》1992,(5):40-42
道路路面标线和标志是加强道路交通管理,合理疏引车流,充分使用道路容量,发挥车辆运行速度,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的交通工程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了国家标准GB5768-86《道路交通标志标线》.随着我国城市道路、公路建设和运输事业的发展,高等级公路日益增多,道路车辆流量大幅度增长,对于路面标线、标志的喷涂要求越来越高. 道路标线涂料简称标线漆,分为热熔型和溶剂型两类.日本道路大多使用热熔型涂料,西欧和美国逐年增加热熔型涂料的使用量.我国道路标线的使用和涂料的开发较晚,目前绝大多数道路使用不反光的常温溶剂型涂料,远远不能适应我国现代化交通建设和道路发展的需要,亟待开发一种符合国情、技术可靠、适用性强的新型道路标线涂料.  相似文献   

19.
1 国内外道路水泥发展状况 世界各国对发展高速公路十分重视,并以高速公路的多少作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程度的标志。在高速公路中,采用何种路面主要取决于材料来源的难易。如中东国家多数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美国的高速公路有一半以上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而日本的高速公路则有2/3是水泥混凝土修筑的。 我国随着公路等级的提高,修建水泥混凝土路面也已开始引起公路部门的重视。广东作为综合改革的试验区,在修筑大量的砂石路面、沥青路面的同时,也修筑一定数量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公共信息导向系统为框架,讨论了道路旅游标志的设计问题。首先分析了造成目前道路旅游标志设计中所存在的问题的主要原因,其次以公共信息导向系统中的原则为基础,从旅游标志中代表性图案的设计、旅游标志与其他标志构成组合标志以及旅游标志与其他标志构成多重标志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最后讨论了旅游标志中颜色、字体、版面布置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