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研究目的:武汉经襄阳至十堰城际铁路为"襄十随城市群"与"武汉城市圈"间最便捷的快速客运主通道;是武汉至西安快速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湖北省境内一条重要的旅游观光线路。枣阳市位于襄阳和随州之间,武襄十城际的速度目标值350 km/h,如何在枣阳境内实现350 km/h、满足地方规划要求、结合汉丹线和既有枣阳站现状,对武襄十城际铁路在枣阳市内的线路走向、车站设置方案进行研究和比选。研究结论:(1)武襄十城际引入枣阳站共研究了三个方案:城际场同侧并站方案、城际场对侧并站限速方案、城际场对侧并站不限速方案;(2)综合工程投资、实施难度、旅客出行等因素,最终推荐采用城际场对侧并站不限速350 km/h方案,投资较省、无需限速运行、旅客出行较便捷、实施难度相对较小;(3)引入既有车站方案,均可以分同侧和对侧并站进行布置研究,需结合城市规划、既有设施情况从多个方面综合比较确定最佳方案;(4)该研究成果可以为同类型的铁路引入某地区方案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武汉2049年远景发展战略规划》绘制了武汉从区域中心城市到国家中心城市、再到培育世界城市的宏伟路线图,对极具区位优势和发展潜力的武汉及周边区域铁路规划建设衍生了更高要求。为进一步完善全国快速路网结构、提升武汉路网支撑功能,更好地指导、协调铁路建设和城市发展,通过对武汉区域路网现状、规划及存在问题的深入分析,以"系统整合区域路网资源、合理构建路网干线通道"为基础,站在更高视角开创性地提出在武汉周边规划建设京广、京九、兰福、沪汉蓉、甬汉蓉、鲁桂昆等12条放射状客运专线或城际铁路,及新增2处过长江铁路通道、客运系统按"四主两辅"布局的武汉枢纽总图规划调整方案。里程碑式的路网构架、前瞻性的总图布局,必将日益奠定武汉"高铁天元"的路网根基,引导武汉未来较长时期的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天兴洲长江大桥、京广客运专线、沪汉蓉快速铁路客运通道的建设,武汉铁路枢纽正以日新月异的面貌展现在人们面前。武昌站、汉口站和武汉站"三足鼎立"、功能不同、风格各异,为武汉枢纽构建起了层次清晰的客运网络,《铁道知识》2008年第2期,第3期相继介绍了武汉铁路枢纽已经改建和正在改建的既有武昌站和汉口站,而作为未来武汉枢纽的主要铁路客站,武汉站不仅是建设中武广客运专线的起点,更是京广客运新通道上一颗闪亮的明珠。让我们再次走进武汉枢纽,去揭开建设中武汉站的神秘面纱吧!  相似文献   

4.
<正>9月28日9时整,随着郑州东站G501次、武汉站G502次相向同时发车,标志着京广高铁郑州—武汉段正式通车运营。武汉—郑州间列车运行时间由原来的最快4 h 28 min缩短至1 h 56 min。京广高铁郑州—武汉段是我国以"四纵四横"为主骨架的快速铁路网中北京—广州—深圳高速铁路的重要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武汉枢纽概况及解编系统现状的分析研究,根据枢纽预测运量,对枢纽解编系统进行梳理,以考察取消武昌南技术站功能的可能性、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武汉、新广州、南京南等铁路大型站房设计实践,从负荷分析、电源选择、变配电系统3个方面,重点对大型铁路客站供配电系统设计中的负荷等级划分、电源多电压等级比选、备用电源方案及容量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并以武汉站为例阐述了大型客站供配电系统的构成。  相似文献   

7.
正45月18日,编组25辆、满载120 t沙滩椅、帐篷、无纺布等旅游休闲产品的79366次列车,从武汉市吴家山站开往宁波市北仑港站。这是5月12日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首开武汉至宁波的铁海联运班列之后开行的第二列铁海联运班列。宁波在唐代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如今与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港口开通了航线。武汉局集团公司积极打造"米"字形快速货运通道,大力发展多式联运,与宁波港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多次沟通交流,开  相似文献   

8.
招投标信息     
《世界轨道交通》2009,(8):43-43
代发“新建铁路武汉至广州客运专线武汉站屋面系统聚碳酸酯板(阳光板)采购招标公告” 工程概况:武广客运专线968正线公里。武广客运专线武汉站及配套工程(WGZFI标)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杨春湖东侧容家咀附近。起点里程DK1188+372.终点DK1194+100.全长约3公里。  相似文献   

9.
基于功能可视化的桥建合一结构桥梁设计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武汉站是一座集桥梁、建筑特征于一体的全高架铁路大型客站。武汉站工程提出了"桥建合一"及"功能可视化高效立体疏解客流"的设计理念及技术,解决了当前大型铁路客站如何节省用地、缩短流线和提高运营效率等关键问题,开创了我国新一代铁路客站的技术方向,实现了理念与技术的重大突破和创新。论述桥建合一结构体系的设计原则、构思的基本思想、桥梁结构的选型及结构特点,为今后类似的设计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2月23日,一列铁海联运X9535次集装箱班列从驻马店站驶出,满载58箱出口美国、欧盟地区的家具和汽车轮毂等外贸产品,驶向宁波北仑港。这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在驻马店站开出的首趟铁海联运班列。武汉局集团公司坚持疫情防控和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畅通两手抓,派货运营销人员和企业对接,将家具和汽车轮毂等外贸产品"拼单"汇总,共同搭上铁海联运班列"漂  相似文献   

11.
编组站的配置和站型选择,是路网规划中的一个重大问题,而且直接关系到能否实现全路列车编组计划的最优方案,合理组织地方车流等运营问题。结合京石客运专线引入石家庄枢纽工程,对新建编组站站型选择进行研究,分析其在路网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业量及其作业性质和工程条件、折角车流的大小等影响因素。首次提出采用双转场线的措施,以提高单向二级四场编组站尾部编组能力,满足了运输需求,最终确定采用单向二级四场站型,节省了大量的工程投资。  相似文献   

12.
天津站交通枢纽规划设计方案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地阐述大型立体交通工程——天津站交通枢纽的规划设计方案及关键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3.
新成都站位于成都市东郊沙河堡地区,车站北端衔接达成线、成绵城际线、枢纽环线和动车出入段线,南端衔接成昆线(环线)、成乐城际线及成渝城际线。在确定车站站型为城际、达成二场布置形式的基础上,重点研究车站咽喉设计方案和引入线路疏解方案,合理确定平行进路;同时在节约工程数量和不改建相关城市干道的前提下实现引入线路的疏解方案。  相似文献   

14.
高速铁路引入枢纽及站型布置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全路枢纽最新规划成果,对高速铁路客运站的特点进行统计分析,结合哈大客运专线引入长春、哈尔滨枢纽,兰新第二双线引入哈密、乌鲁木齐枢纽的工程实践,探讨高速铁路引入枢纽的形式及站型布置方案,总结高速铁路引入枢纽的规律及客运站布置站型。  相似文献   

15.
蔡伟忠 《铁道勘察》2011,37(3):41-46
宁波轨道交通西门口站为单柱双跨框架结构的地下二层岛式车站,拟建场地属典型的软土地区,广泛分布厚层状软土,工程结构、地质条件、环境条件复杂。通过采用地质钻探、原位测试和室内外试验等综合勘察方法,查明了场地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提出了各项水土参数,并对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基坑围护结构形式、基坑坑底隆起和管涌、结构抗浮等岩土工程问题进行了分析评价,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工程措施意见,为设计和施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全站仪配合RTK放样方法应用及精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RTK技术进行工程放样,速度快、精度高,但是应用范围受自然条件限制.全站仪是自动化程度很高的野外测量仪器,精度高、应用广,但是受通视条件、测量距离等因素限制.若采用RTK与全站仪联合作业,使两者的优势互补,可大幅度提高放样速度.经过理论推导,得到此方法的精度计算公式,并经实验证明该方法满足放样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三角形竖井联系测量计算是一种近似方法,且无法进行精度评定与分析。在研究和分析现代全站仪竖井联系测量原理的基础上,提出采用间接平差进行竖井联系测量的数据处理,并推导了相应的平差计算模型,从而解决了竖井联系测量严密计算及其精度评定问题。通过仿真计算,证明本文提出的方法是可行的,而且可以分析不同情况下竖井联系测量的精度,值得在同类工程实践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彭茜 《铁道勘察》2009,35(4):12-15
阐述新韶关站DK1987路堑高边坡坍滑的工程地质特征,结合地表裂隙、测斜孔位移监测成果,分析了坍滑的形成机理,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提出了病害整治方案.  相似文献   

19.
前海湾站是深圳地铁5号线的起点站,与1号线、穗莞深城际线平行换乘,介绍该站环控系统设计特点,给出公共区的冷、风量计算,并详细阐述了大系统、小系统、区间隧道通风系统和水系统的工艺设计。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决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存在的造价高、用地多、征地难、各种交通方式的停站过度聚集、乘客大聚大散不方便、其周边不便于商业开发、交通与商业分离增加了城市交通总量等问题。通过观察、分析、参考相关系统理论、推理,提出带状交通枢纽方案:用高架逆向行驶、便于正反向换乘、主要为公共交通服务的并联高架路,串联联系纵列布置的高架中小型铁路客站,构成带状交通枢纽。带状交通枢纽的地面通透,可以与周边商业环境很好地融合。带状交通枢纽便于选址、征地、建设、续建,便于建设成为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