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靓雯  吴宁宁  罗超 《交通与运输》2021,34(z1):211-214,231
当前我国全面推进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完善工作,以武汉2049远景发展战略为基础,武汉市慢行系统发展在高质量发展探索中占有重要地位.基于武汉市慢行交通现状评估,分析城市发展中主要交通问题及慢行挑战,提出针对城市特点的慢行系统发展策略.同时,从组织、资金、管理等实施保障机制政策制度方面,绿化景观、无障碍设计等重要配套设施实施细节方面,全面保障慢行交通系统发展策略的落地,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助力慢行品质提升,为将武汉市建设为"绿色出行楷模"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交通噪声对高速公路两侧村庄声环境影响问题,根据已建成公路交通噪声监测结果,给出高速公路交通噪声预测模型,对两侧声环境敏感点的交通噪声级进行计算,提出公路两侧分布村庄段采用双侧共振腔吸声砖吸声型声屏障降噪方法。声屏障工程实例及降噪监测结果表明,共振腔吸声砖声屏障降噪量达13~16 dB,具有构造简单,施工方便,造价低等特点,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3.
跨座式单轨交通运营期噪声对声环境影响不可避免,但跨座式单轨交通项目与传统交通项目噪声影响程度及防治措施不同,以重庆轨道交通二号线延伸段为例,通过现场调查、实际监测、类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得出了以下结论:跨座式单轨交通噪声影响远小于传统交通项目,跨座式单轨交通噪声防治措施采取以充气轮胎、齿形钢板嵌接式伸缩缝等主动降噪更为有效,可满足噪声防治要求。  相似文献   

4.
交通发展战略经济评价方法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光华 《城市交通》2004,2(2):41-46
本文是对武汉市世界银行贷款交通建设项目所要求的经济评价方法和内容的归纳总结,全文系统地阐述了交通项目经济评价的方法和程序,并结合武汉市交通发展的不同战略思想,作出相应的经济分析和风险测试,从经济收益的角度分析交通战略思想的可行性和经济效益社会分配的合理性,为最终的战略选择服务.  相似文献   

5.
黄文杰  陈鑫 《交通标准化》2010,(23):229-232
淮安城区的噪声源主要有生活噪声、工业噪声和交通噪声三种,其中交通噪声是噪声污染的主要来源。在分析淮安城区交通噪声现状的基础上,从集中交通噪声、合理选择线位和形式、临交通干道旁建筑物的性质和布局形式以及交通噪声管理几方面提出噪声控制思路,以期将解决交通噪声的手段由被动变为主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龙宁  代义军 《城市交通》2005,3(4):49-53
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是在城市社会经济和空间布局背景下对城市交通系统发展的总体部署,当前武汉市城市交通发展正面临着关键选择。在分析武汉交通现状、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立足于城市发展与交通发展双赢、对外交通与市内交通双赢、设施建设与功能提升双赢三个双赢和均衡发展的战略思想,提出了武汉交通发展的战略任务、目标、措施、交通政策及实施战略,为构筑可持续发展、现代化的武汉和谐交通体系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7.
郭继孚  马毅林  刘雪杰  刘婧 《城市交通》2021,19(4):19-26,40
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客运交通和物流保障等方面带来巨大挑战,迫切需要城市政府制定相关交通战略.基于大型体育赛事交通需求构成和特征分析,从短时高强度客流、高品质交通保障能力、绿色交通等方面研讨赛事给城市交通带来的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需要从城市和赛事两方面制定对应战略.城市层面,需要着眼于长远发展目标,以赛事为契机推动空间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结构优化.赛事层面,在考虑协调性、系统性、优先性和公平性的前提下,采取保障赛事优先、公交优先、绿色低碳和科技办赛的战略.提出举办城市应因地制宜制定赛事交通战略目标,在为赛事提供高品质交通服务的同时,实现城市交通战略和绿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当前时期是中国城市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期,为探讨地铁城市建设的关键问题,中国城市交通发展论坛2021年第4次(总第29次)常规研讨会于2021年12月16日在武汉市举办.本次研讨会由中国城市交通发展论坛组委会主办,武汉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院和武汉市城市规划协会共同承办,由于疫情原因,采用线上形式召开.会议从地铁城...  相似文献   

9.
孙小丽 《城市交通》2006,4(1):48-51
针对武汉市跨江交通问题所采取的交通需求管理对策,以江汉一桥断交通封闭维修实施交通需求管理为实例,从城市的综合实力、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着重论述了武汉市要取得城市发展与交通发展的双赢,应该坚持同步实施交通需求管理。通过合理的交通政策、健康的土地利用方式等,均衡道路时空消耗,促进交通参与者的交通选择行为改变,诱导出行者最终放弃小汽车出行,从而选择运输效率高、环境污染低的公共交通,以取得交通供需平衡,支持城市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西安城市建设及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和城市人口不断扩大,城市轨道交通占城市居民出行方式的比例也越来越大,人们在享受城市轨道交通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在承受其带来的噪声影响。轨道交通有地上和地下不同形式,通过对西安地铁3号线的高架车站与地下车站的噪声测量对比,分析不同车站位置对噪声的影响,为噪声防治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