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贤明 《汽车情报》2007,(24):24-29
马来西亚汽车工业从无到有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20世纪60年代前的汽车整车进口阶段。二是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的散件组装阶段。三是20世纪80年代后民族汽车工业起步发展阶段。马来西亚民族汽车工业起步的标志是1985年设立宝腾(PROTON)汽车公司。经过20年的发展,马来西亚汽车工业日趋成熟。马来西亚国产车从造型设计、规模化生产以及零配件的生产配套均已实现国产化。国产车的产能和销量在马汽车工业中占绝对比重。  相似文献   

2.
80年代初,微型汽车开我国开始起步,经过十几的年发展,已从年产1000-2000辆占全国汽车总产量不足1%,发展到1997年年产38.24万辆、占全国汽车市场23.8%的份额。  相似文献   

3.
2003年国内轿车市场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我国汽车工业延续了2002年高速增长的态势,轿车继续呈现“井喷”式增长,产销再创新高。全国累计生产汽车444.37万辆,同比增长35.20%;销售汽车439.08万辆,同比增长34.21%。其中轿车累计生产201.89万辆,同比增长83.25%;销售轿车197.16万辆,同比增长。75.28%。轿车增  相似文献   

4.
2005年第一季度,中国汽车工业运行呈现这样的态势:尽管还会有起伏,但在经历了近一年的“寒冬”之后,国产车市或可迎来春天。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最新统计,2005年一季度全国39家乘用车生产企业累计销售轿车和多用途、多功能汽车57.43万辆,比2004年同期下降7.69%。截止到3月底,有十家企业销量超过3万辆,  相似文献   

5.
1950年原西德轿车产量为21.6万辆,1970年上升为352.8万辆,其中实现了汽车和轿车的普及。1995年德国轿车保有量已达4050万辆,是世界上轿车最普乃的国家之一。预计到2020年该国轿车保有量将达5000万辆,韩国汽车工业起步略晚于中国,进入80年代,产量开始迅速增长。1986年轿车开始进入家庭,1994年基本实现了轿车的普及。1995年该国汽车工业跃居世界第5位。1987年保有量可望突  相似文献   

6.
《中国汽车工业》2003,(1):37-37
2002年是我国加入WTO后的第一年,面临着关税大幅度下降,进口配额大幅增加的形势,在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和促进消费的政策作用下,国内汽车企业经受住了考验。2002年国内汽车市场出现了逐步升温随后加速增长的态势,全年生产汽车325.4万辆,同比增长38.9%,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最高增长水平。载货汽车、客车、轿车三种车型的产量占总产量的比例分别为33.57%、  相似文献   

7.
自4月22日Sutera轿车(哈飞路宝在马米西亚的名称)在马米西亚全国正式销售以米,倍受消费者青睐。截至5月8日,这款由哈飞汽车工业集团提供技术支持、马来西亚NAZA公司组装生产的轿车已销售4000余辆。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马来西亚国产车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面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国产车所占的市场份额呈下降趋势。为继续保护国产车市场,加快发展本国的汽车组装业并成为东南亚的汽车组装生产中心,马政府于2006年3月22日公布了新的国家汽车政策。[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2003年已悄然走过.汽车工业继续演绎着02年的旺盛增长态势,产销量均超额完成预期。03年全国共生产汽车444.37万辆,同比增长35.20%.其中轿车共生产201.89万辆,同比增长83.25%.载货汽车共生产122.96万辆,同比增长10.04%.客车共生产119.52万辆.同比增长11.94%,03年全国共销  相似文献   

10.
司康 《汽车与配件》2007,(30):30-32
2004年以前,商用车在国内汽车市场一直占有大部分份额。2003年全国商用车销售241.92万辆,轿车销售197.16万辆,商用车所占比例为55.1%;2004年商用车销售274.46万辆,轿车销售232.65万辆,商用车所占比例为54.12%。  相似文献   

11.
《中国汽车工业》2003,(1):16-17
天津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是被天津市政府列为重点支持的特大型企业集团之一。截至2002年底,有国有及国有控股子公司18家,参股子公司11家。2002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15亿元,同比增长46.0%;生产汽车94699辆,同比增长60.7%,其中生产夏利轿车90480辆,同比增长77.4%;销售夏利轿车10.2万辆,同比增长28.0%,实现销售收入80亿元,同比增长11.7%。夏利轿车实现批量出口,创汇4200万美元。  相似文献   

12.
程振彪 《世界汽车》2002,(10):16-18
俄罗斯 1大量进口二手车对汽车工业的影响 俄罗斯(过去指前苏联)的汽车工业在20世纪曾有过一段辉煌历史,20世纪70年代后期,年产量一度列世界第5位.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其后的排名不断下滑.据2001年统计,该国汽车总产量约125万辆(其中轿车约100万辆),居世界第13位.尽管如此,观今汽车制造业仍是俄罗斯最重要的产业部门之一,从业人员多达500万人.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汽车保有量迅速增长,2004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已达到2742万辆,汽车产量已达5070527辆,我国汽车产量已排位世界第四位,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汽车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轿车的比例逐年上升,2004年轿车产量达222.6329万辆,已占汽车总产量43.91%,为汽车橡胶制品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按国外数据.每生产100万辆汽车,大约需要5亿美元的各种橡胶配套件。我国从2001年开始与汽车相关的非轮胎橡胶制品进口额呈现出迅速增长的势头,连续3年每年进口额净增1亿多美元,2003年已增到825亿美元。  相似文献   

14.
《时代汽车》2008,(9):2-2
这是一组催人奋进的数字:1978年中国汽车工业总产量只有14.9万辆。2007年中国汽车产量为888.24万辆;1978年,中国汽车在世界汽车产量总数中仅占3.5‰。2007年,中国汽车总数占世界总产量约为11%;  相似文献   

15.
汪卫东 《汽车情报》2004,(36):14-15
今天,中国汽车工业已从前几年的超高速增长阶段过渡到平稳快速增长阶段。有人说,当前我国汽车工业产销形势不好,忧大于喜,但从2004年1~11月汽车产销数据来看:汽车累计产销466.58万辆和458.3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6.23%和16.81%。其中,轿车累计产销214.49万辆和20’7.9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5.95%和16.90%。显然,产销增长率在国际上来说,依然是较高的。因此笔者认为,中国汽车工业当前面临的发展形势是:机遇和挑战并存!  相似文献   

16.
5月份生产汽车42.50万辆,较4月53.17万辆下降20.08%;销售汽车39.62万辆,较4月49.79万辆下降20.43%;无论是货车,还是客车,还有轿车,产销都是下滑,其中轿车生产21.03万辆,销售17.77万辆,分别下降13.56%和19.27%。2004年4月比3月下降,如今5月与4月的环比,又是两位数的负增长。  相似文献   

17.
<正>马来西亚汽车市场前景开阔,也是进军东盟其他国家的门户和跳板,越来越被跨国车企看重,已经成为"兵家必争之地"。目前,中国汽车在马来西亚的出口呈现增长趋势,但份额仍然很小,如何有效地开拓这个市场,本文提出了相关建议。近年来,马来西亚汽车产业发展迅速,年汽车销售量始终保持在60万辆以上,其新的产业政策更是着力扩大了该国汽车市场的开放程度,为其他国家进入该国市场提供了便利通畅的通道。2013年,中国气车整车在马亚西亚马的出口量虽然呈现增长趋势,但相比其他国家来说市场份额仍然很小,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马来西亚汽车产业已进入蓬勃发展期马来西亚民族汽车工业始于1983年宝腾(PROTON)汽车公司的成立。宝腾汽车公司的建立最初是由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先生构想并付诸实施的。该公司于1983年5月7日正式成立,主要目标是能够打造本国自主品牌的汽车。宝腾于1992年3月26日在科伦坡股票交易所正式上市,成为公众公司。在科技方面,宝腾曾先后与日本三菱公司和法国雪铁龙公司有过合作,并于1996  相似文献   

18.
一、概况 台湾汽车工业的兴起是从1957年裕隆汽车制造公司通过与日本日产汽车公司技术合作生产吉普车开始的。目前汽车年生产能力为50多万辆。本地市场吸收能力,1985年为16.8万辆,1991年已达47.7万辆,其中轿车35.6万辆、商用车12.1万辆,6年翻了二  相似文献   

19.
王宇宁  蔡云 《汽车情报》2004,(23):43-46
近几年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汽车工业也加快了开放发展的步伐,汽车的产销量屡创新高,2003年我国汽车产业继续保持了超高速增长,全国汽车产销双双突破439万辆,其中轿车共生产201.89万辆,同比增长83.25%。对比2002年,2003年中国汽车产量一年净增了119.25万辆、销量增加了114.27万辆:轿车产销量比2002年分别净增了92.81万辆和  相似文献   

20.
《中国汽车工业》2001,(1):13-15
2000年上海汽车工业(集团)公司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全年生产汽车25.3万辆,完成汽车工业总产值613.4亿元,销售收入540,4亿元,实现利润总额62.2亿,元,销售轿车25万辆,市场占有率达4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