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从轨道交通所具有的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特性出发,探讨实现轨道交通安全智能监控目标的一条途径———智能融合理论和方法体系。采用系统工程全方位思维模式,将知识工程、信息智能处理等理论和方法,与传统的数学、信号处理方法相互渗透和融合,来完成轨道交通安全监控中的各项工作。将智能融合监控分为数据级融合、分析级融合、诊断级融合和评价级融合等4级体系结构,叙述了各级融合的基本原理和典型实现方法。该融合监控体系能够对轨道交通系统安全状况及安全级别做出综合分析和评价,从而实现全过程的轨道交通系统安全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2.
近17年来,广佛同城化从概念雏形到实质性深入融合,从道路交通一体化到轨道交通一体化衔接,广佛都市圈交通系统正在发生深刻的革命性变革,对都市圈融合起到重要推动作用。以广佛都市圈为背景,对扮演都市圈桥梁和纽带的轨道交通进行研究,主要表现为轨道交通网络化发展持续加强,以及轨道交通引导城市空间拓展和深度融合等。广佛都市圈融合发展过程中,轨道交通主要呈现多级、塑网、引导、通勤、协作等关键特征。  相似文献   

3.
都市圈多层次轨道交通要实现“四网融合”一体化发展目标,信号系统是其中的核心系统。通过对都市圈轨道交通的功能需求和特征分析,发现既有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已无法完全满足都市圈轨道交通的发展需求。为此,从现有成熟列控系统技术功能升级及采用多列控系统融合这两种不同技术路线进行探讨,尝试找到与都市圈轨道交通发展相吻合的信号系统技术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实现中国轨道交通技术装备现代化的历史重任。走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的新型道路,是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信息装备及技术"与"管理"的"双轮"协同驱动才能最大限度地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有助于促进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由"大"变"强"。从分析URP(整合资源计划)管理模式入手,探索信息化与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融合的作用机理,提出URP环境下推进信息化与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融合的体制机制创新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5.
我国正在大力推进建设城市群都市圈轨道交通一体化,促进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发展,但现有文献大 多还停留在定性分析“四网融合”的实施方法,缺少对如何实现“四网融合”的系统量化研究。笔者以市域(郊) 铁路与其他轨道交通的融合模式为研究对象,以融合模式的选择为研究目的,提出了融合模式,并根据技术条件、 客流特征、经济效益等因素进行技术融合模式选择的两阶段决策方法,并以西宁—青海湖—茶卡(察汗诺)铁路为 例进行案例分析,以期在轨道交通规划过程中为更好地实现融合提供思路。研究验证了两阶段决策方法的可行性, 得出西青茶铁路与青藏铁路西格段采用过轨运营模式进行融合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系统的特点.通过分析全自动运行系统的运营要求,结合苏州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线路的运营目标与定位,分析了苏州市轨道交通5号线全自动运行的运营管理模式与传统有人驾驶线路的区别.重点介绍了苏州市轨道交通5号线DTO(有人值守的列车全自动运行)与UTO(无人值守的列车全自动运行)两种驾驶模式的生产中心组织架构调整、岗位融合、专业融合、空间融合和修程融合方案.最后分析了苏州市轨道交通5号线相比传统有人驾驶线路节约的人工成本.  相似文献   

7.
面对日益增长的轨道交通服务群体的新需求,结合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分析我国“互联网+”背景下轨道交通综合服务所面临的挑战;总结“互联网+”背景下轨道交通特征为“全面感知、泛在互联、深度挖掘、多样服务”,提出“互联网+”对轨道交通综合服务的引领升级体现在轨道交通信息采集、挖掘、服务、信息反馈全流程上,是一种闭环融合,构建的“互联网+”背景下轨道交通综合服务框架解释了这种全流程融合的过程;最后,对“互联网+”背景下轨道交通服务于行业监管、服务于运营企业、服务于乘客的具体内涵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轨道交通供电系统是保障列车运行的重要系统,供电智能运维系统建设可助力轨道交通优化维修模式,实现提质增效和数字化转型。通过对轨道交通供电智能运维需求分析,提出了多系统、多源数据融合的轨道交通供电智能运维系统总体蓝图和系统架构、主要功能,有利于推动轨道交通供电智能运维技术应用。  相似文献   

9.
李妍 《铁道建筑》2022,(2):167-171
首先介绍了东京都市圈轨道交通线网布局、规模和覆盖率,然后从轨道交通系统与城市规划演变、轨道交通系统与城市发展水平、轨道交通系统与城市功能布局三个维度分析了东京都市圈轨道交通与城市融合发展规律,探究了轨道交通系统与居住人口分布、就业岗位分布、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功能布局的关系.从东京都市圈多层次轨道交通系统、以公共交通为导...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一套评价信息化与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融合度的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并以某4家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为例进行评价,为促进信息化与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的融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结合对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分析,阐述城市轨道交通一体化的主要内涵,研究一体化的要点,包括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体化、与常规公交的一体化、与综合交通枢纽和城市综合体的一体化、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一体化以及轨道交通网络的一体化等,对轨道交通一体化的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2.
大数据与信息化给城市和轨道交通领域带来了更多机会和挑战,不同来源信息数据的整合需要跨尺度理论、综合化技术手段及跨平台分析方法。轨道交通领域需要跨部门、多专业协作,而数据融合技术为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协同性差、相关专业之间存在技术壁垒等问题提供解决途径,并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中二维信息向三维信息的转变搭建技术平台。针对当前轨道交通领域信息化趋势及信息集成的需求,通过建立比较框架,探讨在数据融合环境中,打通城市国土空间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及车站建筑设计等阶段,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BIM)与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GIS)一体化平台在数据支撑规划设计中的应用。从CAD、GIS以及规划支持系统(planningsupportsystems,PSS)3个不同阶段综述规划信息平台的发展,探讨每个阶段针对轨道交通一体化的技术特征、进步和局限。通过对理论趋势、城市规划与城市轨道交通发展需求和相关技术现状等方面的研究,显示城市规划与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技术平台和数据标准均呈现出整合化特征。针对城市轨道交通领域整合的发展趋势与数据融合需求,提出BIM和GIS软件平台及数据标准的集成,是城市轨道交通科学化、智慧化发展的技术关键,也是大数据时代实现轨道交通与城市协同发展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3.
分析现有城市轨道交通联调联试模式的缺点,结合城市轨道交通联调联试的实施现状,提出适合城市轨道交通联调联试的新的技术方案:设计城市轨道交通联调联试的内容,制定联调联试的组织管理模式。该方案对提高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水平和调试管理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的“四网融合”综合交通网络采用铁路或城市轨道交通票制,分别由中国铁路客票发售和预订系统(简称:铁路客票系统)、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AFC,Automatic Fare Collection)系统提供功能服务。“四网融合”中城市群内轨道交通公交化运营时,铁路客票系统难以提供快速便捷的通勤服务,城市轨道交通AFC系统又无法满足实名认证、席位管理的铁路运营需求。针对这些突出的问题,根据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的主流票制模式和技术体系,重点分析不同票制的优缺点和运营组织关键点,结合现行已实施案例提供一体化融合技术方案,探讨并提出铁路和城市轨道不同票制的融合技术思路、关键问题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5.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合理长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合理长度是轨道交通规划的一个重要问题,直接影响到线网的规模,是公共理财观念在线网规划中的应用。结合“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合理长度为15~35km”的讨论,从城市轨道交通的功能定位、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规划一体化、都市交通一体化、线路直达性及新理财观念等方面,对影响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合理长度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结合城市轨道交通进行城市综合体的开发建设不仅可以实现城市综合体的人流快速集散,而且也为城市轨道交通的非高峰时段提供了长期稳定的客流支撑。通过分析城市综合体的功能构成及人流特点,确定适宜与城市轨道交通相融合的功能类型,并进而总结出城市综合体与城市轨道交通的空间整合模式。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轨道交通的分类。总结了区域轨道交通线路的建设和运营特点,提出了区域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管理建议,分析了区域轨道交通的基本技术标准,强调了区域轨道交通是体现一体化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整体效益的关键层次,供我国区域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及运营管理作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轨道网络的逐步成型,轨道与其他方式之间的换乘方便程度成为影响轨道客运量规模的关键因素.为了充分发挥轨道疏解城市交通拥堵的作用,在解析广州市轨道交通一体化现状的基础上,运用分层罗吉特模型的方法,建立针对性的交通分析模型,重点对公交车、自行车和停车三种交通方式的换乘距离对换乘的敏感性进行了定量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开发次序,同时对换乘收费进行研究,并总结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9.
跨界的轨道交通连接——上海—太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长三角地区发展区域轨道交通网络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由于地区和部门壁垒的阻隔,不同城市的轨道交通以及城市和城际轨道交通的衔接不够,不能形成网络优势.太仓位于上海1小时都市圈内.上海轨道交通延伸到太仓,实现沪太轨道交通的跨界连接,形成"城区地铁+区域轨道交通"的模式,有利于推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有利于形成区城轨道交通网络,有利于拓展上海的发展空间,有利于太仓的加速崛起.这一模式可为区域轨道交通网络的形成起到先行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