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与应用进展(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旭 《舰船防化》2004,(4):8-15
微生物絮凝剂是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一种天然高分子絮凝剂。本文就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与应用做了全面综述,包括合成絮凝剂的微生物种类,微生物絮凝剂的化学本质,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微生物絮凝剂的合成条件和提取方法等,列举了微生物絮凝剂的应用实例,并探讨了微生物絮凝剂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在海堤护脚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介绍了加入UWB型絮凝剂的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在山东渤海海堤护脚毛石固结工程(抛石灌浆)中的应用。通过现场采样数据及几种不同施工方案的比较,阐述了在浅海水工工程中应用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优越性。同时为类似的水下工程应用提供了可借鉴的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3.
针对巢湖疏浚淤泥处理的土地占用、环境污染及工程建设对湖区环境的影响,应用土工管袋技术对巢湖淤泥进行脱水固化处置及管袋充填研究.以絮体的体积、密实度和上清液清澈度作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分析法进行絮凝剂试验方案设计和结果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以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为主的絮凝剂适用于巢湖淤泥脱水效果处理,最优投加比例为0.5%...  相似文献   

4.
港湾疏浚淤泥受化工污染严重,无害化难度大。通过不同絮凝调理分析,无机絮凝剂PAC对浙江某港湾疏浚底泥有更好的电中和效果,提升底泥沉降性能,有机絮凝剂1 200万分子量APAM能显著提升底泥絮体粒径、降低上清液浊度,两者联合环保助滤剂HG按5%?0.3%?2%的投加量和配比组成三元复合絮凝剂对底泥进行调理,经隔膜压滤处理泥饼含水率为29.6%。经三元复合絮凝剂调理脱水后的泥饼粒径增大,重金属浸出风险降低,调理效果优于PAC-APAM二元体系,随着三元复合絮凝剂投加量的增加,底泥脱水尾水中的COD、NH3-N和TP含量逐渐降低。三元复合絮凝剂中的环保助滤剂能降低污泥比阻,降低泥饼和尾水pH值,对底泥的絮凝脱水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应用有效方便了水下环境中的混凝土施工。通过在混凝土中添加絮凝剂配制成水下不分散混凝土,使混凝土在水下浇筑过程中达到良好的施工性能和使用性能。实践证明,水下不分散混凝土能有效保证施工操作和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6.
微生物强化技术是黑臭水体治理过程中运用广泛的技术,具有便捷高效、低投入、环境影响小及技术兼容性好的特点。概述了微生物强化技术的技术原理与特性,结合案例介绍了技术发展和应用情况,强调了技术应用所需注意要点,以期为微生物加强技术在黑臭水体治理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利用CO2加氢合成甲酸,不仅能够减缓“温室效应”,保护环境,而且可以实现废气综合利用,解决资源紧缺的问题:综述了CO2合成甲酸的方法,包括催化加氢法、光催化法、电化学法及其它方法,阐述了其研究现状、催化剂体系和装置等方面的情况,展望了此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针对白洋淀生态清淤底泥土工管袋脱水絮凝的问题,开展土工管袋脱水试验研究及工程验证。进行无机絮凝剂、有机絮凝剂和生物絮凝剂的复配小试和中试试验,提出适用于白洋淀土工管袋脱水的絮凝方案,并通过工程化实施,验证了絮凝方案的土工管袋脱水性能。研究采用分组试验的方法,以底泥絮凝后絮体大小、絮体强度和上清液清澈度作为评价指标。结果表明:复配絮凝剂投加量1.5%时,底泥絮凝效果最优,且余水水质化学需氧量(COD)、总磷(TP)改善明显,COD和TP分别削减83.92%和91.18%,土工管袋充填结束第30 d降低底泥含水率至低于55%。  相似文献   

9.
微生物诱导矿化技术可用于修复混凝土表面缺陷及裂缝,是一项智能化、环保型的技术。针对这一技术,介绍了微生物诱导碳酸钙矿化沉积反应的机理及影响微生物矿化反应的主要因素,并详细介绍了基于微生物诱导矿化的混凝土既有裂缝的修复方法,总结了微生物法在普通混凝土和水工混凝土既有微小裂缝修复中的应用现状、修复效果评价指标以及面临的问题,并对其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在长江上游很少应用,施工中在普通混凝土掺加水下不分散剂(絮凝剂),通过应用于重庆寸滩滚装码头工程施工,证实采用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填充性、抗分散性,能够保证水下混凝土施工质量。并为以后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港口工程应用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1.
分别试用几种国产常用的絮凝剂和作者开发的复合絮凝剂(PFT),处理电厂燃油净化污水,并将处理结果比较分析,得出的结论是:PFT是一种比较经济有效的絮凝剂,如还采用聚丙烯酰胺(PAM)作助凝剂则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该工艺具有投药量少、混凝搅拌时间短、沉降速度快、污泥含量少、出水水质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乐利 《水运工程》2017,(S2):40-43
由于带式压滤机环保疏浚工程的泥浆絮凝施工这一关键技术,受到泥浆浓度、絮凝剂选型、用量、絮凝时间、搅拌时间等诸多因素影响,在工程已选定压滤机设备类型、泥浆特性以及絮凝剂选型的条件下,依托武汉市南湖环保疏浚工程,进行相关技术研究及改进,在泥浆絮凝环节乃至整个环保疏浚脱水固化环节起到节约絮凝剂、减少工作量、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对双马来酰亚胺树脂溶液的合成进行了研究,并简单地介绍了该树脂溶液在绝缘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一种用于CO2吸收的固体吸收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强 《舰船防化》2004,(3):21-24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固体吸收剂吸收CO2的新技术。固态胺的合成过程包括聚合、氯甲基化、胺化三个步骤,研究中考察了每个步骤的合成条件。聚合过程中考察了交联度的影响,而胺化过程中重点考察了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的影响。固态胺树脂应用时需要筛选空速和高径比两个参数。固态胺树脂在工业和农业上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刘宏  马悦  张慧丽 《水运工程》2022,(S2):65-68
针对官渡区海河疏浚底泥深度脱水难度大的问题,进行了絮凝浓缩结合板框压滤的试验研究,分别采用阴离子聚丙烯酰胺(分子量1 500)、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分子量800)和非离子聚丙烯酰胺(分子量900)3种絮凝剂进行絮凝浓缩处理,再将筛选出的2种浓缩泥浆分别利用隔膜式板框压滤机进行压滤试验,采用KD20板作为填充泥浆腔室(厚度为200 mm),持续进料10 min,挤压压力0.8 MPa,根据板框压滤结果筛选出最优的一种絮凝剂。试验结果表明,对于有机物含量较高的疏浚底泥,分子量为1 500万、水解度为14%的CPAM絮凝效果和浓缩后泥浆板框压滤脱水效果和出水水质较好,隔膜板框压滤挤压时间30 min,泥饼含水率可降至40%以下。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微生物法处理印染废水的现状做了综述,并简要介绍了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处理印染废水的发展,不足及方向。  相似文献   

17.
在水声对抗仿真系统的研究和建设过程中,我们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其中“仿真合成环境”的概念是在已有的“合成环境”的基础上,结合分布交互仿真的实质提出的。理论分析和应用实践表明,在水声对抗仿真系统中运用此概念是合理且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结构性能的模糊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借助模糊数学的概念,将一些在结构性能评估中边界不清,不容易定量的评估因素定量化,并应用模糊关系合成的原理,建立了对结构性能进行模糊综合评估的数学模型,计算分析表明,应用该模型可得到符合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尚军 《港口科技动态》2003,(4):13-14,19
介绍了天津港务局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可持续控制;并从预测预报技术、生物防治、无公害药剂和其它无公害防治等应用技术方面提出了一些看法,即病虫害的可持续控制,要靠科学准确的预测预报、天敌昆虫和天敌微生物的推广应用,以及无公害药剂和其它无公害防治技术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20.
王震  李刚 《水道港口》2011,32(6):440-444
针对高浓度洗煤废水的水质特征,对各类常用絮凝剂进行了筛选,优化了絮凝反应处理条件.最终确定Al2(SO4)3和聚丙烯酰胺(PAM)为最佳絮凝剂组合,投加量分别控制在50 g/m3和0.5 g/m3条件下,SS去除率可达到99.43%,出水SS浓度为30.3 mg/L,可以满足洗煤工艺回用水水质要求(SS浓度≤300 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