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应该更多关注船员等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我国与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船员劳动权益保护机制急需完善.为了保护海上劳动者的劳动权利,促进海运业的发展,我国必须制定作为劳动法之特别法的船员法,健全船员劳动合同制度;我国应该采取相应措施来完善和规范我国的船员劳务外派业务以及强化船员职业培训制度,加强船员的劳动保护,以此适用新形势对船员素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船员劳动合同应予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尚未制定关于船员劳动合同的专门法律法规,对船员合法权益的保护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完善海商法中船员劳动合同的立法,是促进航运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运输需求不断攀升。作为航运主体的船员,近年来受航运业快速发展的影响,一直处于供需不平衡的状况。为加快船员队伍建设,保障船员合法权益,保障水上交通安全,保护水域环境,我国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条例》(以下  相似文献   

4.
《船员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我国第一部专门保护船员合法权益、规范船员行为的行政法规,为更好地贯彻实施,本文对《船员条例》和相邻文件中船员责任主体的法律冲突进行分析、归纳,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为更好地保障船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维护广大船员的合法权益,讨论《海事劳工公约》(《MLC公约》)中对船员在船工作和生活的相关标准规定,指出当前我国中小型航运企业在履行《MLC公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保护船员的合法权益,降低中小型航运企业的履约压力和成本,切实保障水上交通安全,保护水域环境,达到各方共赢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中外船员立法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享 《天津航海》2007,(2):46-48
文章以船员立法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各国船员立法的现状,分析其在保护船员合法权益和促进海运业发展方面的利弊。同时简要介绍《海事劳工公约》——国际统一的船员法典的内容、特点和重要意义,分析了其在我国船员立法方面的借鉴价值。最后,通过比较我国船员立法同国际船员立法的差距,得出了尽快制定完善、统一的国内船员法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世界海运》2009,32(11):24-26
船员由于其工作的流动性特点,船员劳动权益保护尤其是社会保障的责任归属问题一向是政府管理中的难点。特别是在船员劳动派遣领域,因其涉及多种法律关系,部门职责交叉等,船员社会保障工作更是薄弱环节。《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简称《公约》)在第94届国际劳工大会上高票通过,使全球海员劳动和社会保护有了统一的国际标准。为加快海事劳工公约履约工作步伐,我国近年来也加强了船员权益保护的立法工作,先后出台了《船员条例》和《船员服务管理规定》。并且,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我国还新出台了《劳动合同法》。  相似文献   

8.
将于2007年9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条例》(以下简称《船员条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颁布的第一部有关加强船员管理、提高船员素质、维护船员合法权益、保障水上交通安全、保护水域环境的专项法规性条例,亦是第一部面向产业工人制定的全国性法规。《船员条例》的正式颁布,说明我国政府对发展航海事业和保障船员权益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航运企业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追求自身经济利益之外,还应当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文章介绍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必要性,并针对我国航运企业当前在船船员体面劳动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措施,希望航运企业切实加强保护船员合法权益,充分尊重理解船员,履行相应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0.
《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已于2016年11月12日正式对我国生效,如何有效开展履约工作,切实维护船员合法权益,日益成为海事管理机构积极思考的问题。文中从海事管理机构的角度出发,对我国船员权益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进行思考和研究,总结海事管理中船员权益保障的基本做法,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海事管理机构推进船员权益保障工作、维护船员合法权益的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