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正>Q一辆2009款奥迪A6 3.0T,并线辅助显示系统错误,是必须得更换模块吗?如果不修,会有什么后果?A并线辅助系统的结构是:在车辆后保险杠的左右角里边分别有两块电脑、两个雷达。它的功能是:在车辆并线的时候,一打方向盘,如果车道里有距离特别近的车,后视镜会有一个黄色的警示灯提醒。并线辅助  相似文献   

2.
为了应对高速公路入口合流区域并线事故频繁发生,在分析车辆并线行为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利用BP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车辆在该区域的决策模型,用来预测驾驶人的并线行为决策,保障车辆和驾驶人的安全.借助详细的车辆轨迹数据对模型进行了学习与测试,模型的测试结果表明:建立的BP神经网络模型用于预测驾驶人并线行为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并线车辆相对于目标车道前方车辆的相对速度是驾驶人并线时需要考虑的最重要因素.同时模型还可以进一步应用于交通仿真的研究以及驾驶人辅助系统的开发.  相似文献   

3.
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并线是最经常的操作。如何安全、规范、科学地并线,很多驾驶员并不十分清楚。而并线动作的不科学、不规范,是引发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两车的刮蹭大多是在并线时发生的。要想弄清楚究竟怎样并线才是比较安全的,必须首先了解车辆盲区。由于后视镜设计角  相似文献   

4.
提速并线 正常路况下,常见新驾驶员一脚制动,然后慢慢并线.此行为极易造成车辆事故,至少会给其它车辆行驶带来安全隐患.应当在开启转向灯后,看准安全时机,提速并稍微打转向盘并线,尽量使自己的车速比后车快10公里/小时左右.  相似文献   

5.
从正在行驶的车道驶入另一条车道称为并线,并线是驾驶车辆的基本技巧之一,在我们超车、变换车道或者出高速路口的时候都会并线行驶。当车多、车速快的时候,并线的时机就更难掌握了。要做到安全并线,有一些方法是你必须知道的。  相似文献   

6.
通过融合摄像头以及超声波雷达的行车辅助驾驶系统,能够使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直观地了解到车辆所处位置及车辆周围环境信息,进而保证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7.
朱龙 《汽车电器》2021,(4):37-40
毫米波雷达作为车辆主动安全技术的核心传感器之一,在预警系统中,雷达的安装误差会导致其坐标系与上层应用不一致,影响系统性能甚至安全性。雷达自动校准功能借助整车运行环境中的静止目标,通过解算静止目标物相对雷达运行速度与整车实际运行速度的矢量关系,并采取批量自学习的方法以确定雷达初始安装偏差角度值,进而使用软件补偿的方式对偏差值进行修正,使雷达传感器与整车坐标系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8.
忻文 《汽车与配件》2014,(45):31-31
<正>博世在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基础上推出了驾驶员辅助系统,可以满足人们对于车辆安全性和舒适性越来越高的要求,欧洲新车评价规程出台了新的标准,确定了未来驾驶员辅助系统的重要性。博世的驾驶员辅助系统以雷达或摄像头来探测车辆周围情况并进行分析计算,为驾驶员提供支持。中距离雷达传感器能够安装在汽车的前后部,也可安装在位于视野盲区的保险杠后方。传感器的探测距离及  相似文献   

9.
<正>1、提醒其他车辆,要向左车道并线或向左转弯(需要提前50米)。车辆并线需要提前开启转向灯,以提示周围车辆,周围车辆一定要礼让提前开启转向灯的车辆,保持好的心态礼让车辆,共同创造和谐交通。2、在双向单车道超越前方车辆时,提前50米提醒前方车辆及对向车辆,前车同意超车可以开启右转向灯,表示前方安全可以超越,并减速让行(让速不让道原则);当前方有危险时,前车也开启左转向灯,表示前方有情况请不要超越。(如前车正在超车时请不要超越)。  相似文献   

10.
智能车辆多采用毫米波雷达作为环境感知的传感器,以实现驾驶辅助功能。毫米波雷达系统的电磁抗扰能力将影响车辆辅助驾驶功能的实现和行车安全。文章在对毫米波雷达系统的原理和目标识别理论进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模拟目标激活毫米波雷达系统,并在不同等级场强下进行毫米波雷达系统的抗扰测试。试验结果显示毫米波雷达系统在一定场强下受到了外界电磁信号干扰,出现了较严重的情况。通过这次系统的研究,不仅为企业研发试验提供了技术支持,也为相关测试规范的制订进行了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11.
智能车辆安全辅助驾驶技术研究近况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论述了安全辅助驾驶技术的研究现状、研究的必要性以及研究进展。安全辅助驾驶技术包括车道偏离预警与保持、前方车辆探测及安全车距保持、行人检测、驾驶员行为监测、车辆运动控制与通讯等。分析了各种传感器的优缺点及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基于单一传感器不能很好地解决安全辅助驾驶技术可靠性和环境适应能力的要求,应结合激光雷达技术解决图像模糊问题,利用红外传感器增强机器视觉识别的可靠性,未来的安全辅助驾驶技术应该采取多种传感器融合的技术,结合毫米波雷达和激光雷达系统具有深度测量精确的特点,将极大的推动汽车安全辅助驾驶系统的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2.
基于ITS技术的汽车驾驶安全辅助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ITS技术的汽车驾驶安全辅助系统是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的有效手段,本文介绍了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此领域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在研究行驶环境感知和信息融合、驾驶员特性和安全距离模型、车辆运动控制及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的基础上,研制了汽车驾驶安全辅助系统试验平台和试验样车,实现了行车前撞预警、安全车距保持、智能车道保持等功能,并完成了相关试验分析与评价,为进一步开展基于ITS的汽车主动安全辅助技术的研究以及汽车驾驶辅助系统的产业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随着汽车智能化和网联化发展,以太网技术越来越广泛应用到汽车领域。车载以太网的应用,对于主机厂的终检线诊断提出了新的要求,主机厂需要开发基于DoIP的车辆终检线诊断程序。文章介绍了一种基于DoIP的终检线模拟测试系统:基于ISO13400DoIP协议,利用专业的汽车总线仿真软件Vehicle SPY3模拟DoIP节点,搭建终检线台架,模拟DoIP的整车诊断,进行终线诊断程序的前期开发。  相似文献   

14.
在无人驾驶领域,随着车辆上布置的传感器不断丰富,无人驾驶系统可以从周围环境获得更多的信息,从而为车辆的自主判断行为决策带来可能。然而即使是有经验的驾驶员在进行变道动作的时候也需要格外的小心,因此无人驾驶系统的变道行为分析需要做到足够准确和谨慎,才能保证安全性,这也正是目前为止还没有非常完善的无人驾驶变道决策系统的原因。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多属性决策的无人驾驶自主变道决策技术,帮助无人驾驶车辆在道路行驶中进行更有效、更安全的自主变道决策。  相似文献   

15.
在汽车设计中,随着被动安全的不断完善,主动安全成为汽车制造商和零件供应商一直致力的目标。本文介绍丰田汽车自适应雷达巡航控制系统的结构、适用情况以及相对于普通巡航控制系统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高速公路桥头搭板脱空痛害影响汽车行驶安全,利用地质雷达探测数据,如何提取此类病害信息,是探测研究的关键.采用常规的反射能量的观点来解释脱空病害存在一定难度,而ARMA谱对弱小信号的频谱变化具有较高敏感性,根据雷达波信号穿过脱空区域产生的谱变化和具有时间局部性特征,提出ARMA谱密度期望值的观点和相应的短时窗滚动谱算法,通过对脱空区模型进行数字模拟计算,给出了短时窗口关键参数的选取和脱空区谱密度期望值的响应特征.利用雷达波短时窗谱密度期望值响应参数的变化在许禹高速公路桥梁搭板脱空探测中得到了应用,验证了技术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作为汽车的驱动系统,发动机在设计中越来越注重科技性与创新性的兼容。  相似文献   

18.
人体2D模板作为整车总布置的基础,影响到整车驾驶和乘坐的舒适性、方便性以及行车安全性。本文应用最新的权威中国人体数据,提取人体各项关键尺寸,进行数据建模,并进行软件封装,开发人体2D模板。模板更符合中国人实际的乘坐姿态,基于模板可进行乘坐空间、视野等相关测试,切实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舒适性。  相似文献   

19.
张海涛 《隧道建设》2020,40(8):1227-1235
为解决人工手持雷达天线进行隧道衬砌质量无损检测存在的测线偏移、仪器脱离隧道表面、往复作业检测效率低、安全隐患多等问题,研制一款可实现单次全断面机械化作业的隧道衬砌质量检测台车。该台车集成多级伸缩机械臂及九通道隧道质量检测系统,具有单次多线机械化同步检测、多通道雷达天线数据采集控制、雷达天线与隧道壁自适应、里程综合定位及视频采集等关键技术,并已在湖北郑万高铁某隧道使用,检测效果良好。相较于传统单次单线检测方式,检测效率由15 h/km提高至1 h/km;雷达天线自适应功能保证仪器紧贴隧道表面,检测连续可靠;同时,九通道隧道质量检测系统的应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衬砌质量检测的信息化。  相似文献   

20.
As driver assistant systems (DAS) and active safety vehicles (ASV) with various functions become popular, it is not uncommon for multiple systems to be installed on a vehicle. If each function uses its own sensors and processing unit, it will make installation difficult and raise the cost of the vehicle. As a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integrating multiple functions into a single system has been pursued and is expected to make installation easier, decrease power consumption, and reduce vehicle pricing. This paper proposes a novel side/rear safety system using only one scanning laser radar, which is installed in the rear corner of the driver’s side. Our proposed system, ISRSS (integrated side/rear safety system), integrates and implements four system functions: BSD (blind spot detection), RCWS (rear collision warning system), semi-automatic perpendicular parking, and semi-automatic parallel parking. BSD and RCWS, which operate while the vehicle is running, share a common signal processing result. The target position designation for perpendicular parking and parallel parking situations is based on the same signal processing. Furthermore, as system functions during running and those during automatic parking operate in exclusive situations, they can share common sensors and processing units efficiently. BSD and RCWS system functions were proved with 13025 and 2319 frames, respectively. The target position designation for perpendicular and parallel parking situations was evaluated with 112 and 52 situations and shows a success rate of 98.2% and 92.3%,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