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5 毫秒
1.
为达到某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上盖轻量化设计目标,在保证碳纤维上盖刚度的前提下,从成本、模态分析、自重、成型工艺等方面对不同碳纤维材料结构进行了评估,最终确定选用铝蜂窝夹层结构方案并进行详细结构设计及工艺设计。该方案的动力电池上盖质量为4 kg,比铝合金方案轻1.784 kg,达到轻量化设计目标;通过自由模态试验对碳纤维上盖仿真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仿真模型的1阶自由模态和3阶自由模态的误差较大,需要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2.
动力电池上盖模态直接影响到整车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NVH)性能及结构耐久性能,为了提升动力电池上盖模态性能,通过形貌优化方法对上盖进行了结构优化。基于求解器MSC.Nastran对动力电池上盖的模态进行了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利用形貌优化法对重点关注的第1阶模态进行了优化,通过改变上盖结构特征,使得上盖第1阶模态由9.6 Hz提升至25.61Hz。结果表明,形貌优化技术能够有效提升动力电池上盖模态性能,为动力电池上盖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某款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箱体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碳纤维应用于动力电池箱体以实现轻量化的设计思路,阐述了其具体设计过程,并采用有限元法对电池箱体的性能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碳纤维电池箱体的各项机械性能均满足设计要求。在此基础上,对碳纤维电池箱体的设计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4.
轻量化技术可有效提高新能源汽车续航能力和驾驶性能,已被广泛应用于汽车的生产制造中。连续纤维复合材料在比强度、比刚度、热膨胀系数与抗疲劳性能等方面比传统金属更具有优势,开启了轻量化新时代。文章以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电池包为研究对象,基于高压树脂传递模塑成型(HP-RTM)工艺,根据碳纤维复合材料与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材料特点,对电池包上盖进行了轻量化设计。通过结构优化、工艺优化、连接方式优化等技术手段完成了电池包上盖的轻量化量产方案。电池包样机测试结果表明,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和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制作的电池包上盖可以有效提升电池包结构的强度、刚度以及耐疲劳性,综合减重达50%以上。文章所述的连续纤维复合材料轻量化设计方案也可为汽车其他零部件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某SUV混动车型的发动机盖为研究对象,基于等刚度替换原则,选用碳纤维复合材料替代传统钢材料的方案,并通过CAE软件仿真分析其弯曲刚度、前角刚度以及中后部刚度性能指标。通过对碳纤维发盖样件进行弯曲刚度、前角刚度以及中后部刚度试验,计算得到实测刚度数据,并将其与仿真结果对比分析,为碳纤维材料刚度性能目标值的设定提供了实测依据,也为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汽车零件上的应用提供了参考方向。  相似文献   

6.
相比于传统铝合金、高强钢和玻纤复合材料等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减重效果和强度优势更加明显。在国内市场,虽然已有部分展车实现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汽车车身局部及一些零部件上的应用,但目前尚处于样车、样件及研制品的阶段。如何开发出适用于汽车量产工艺和制造节拍的加工及连接工艺,同时降低制造成本,仍然是国内碳纤维复合材料在量产汽车领域应用的重大难点。本文介绍了碳纤维的各向异性与复合材料设计方法、加工工艺及多材料连接工艺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电池包能量密度的提升是增加电动车续航的关键,降低电池包壳体重量能有效提升电池包能量密度。电池包壳体分为下壳体和上盖,对高强钢、铝合金、SMC、碳纤维复合材料等轻量化材料在电池包壳体上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浅析了不同材料和工艺在应用中的优缺点,并对电池包壳体轻量化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的技术路线进行了简介。  相似文献   

8.
<正>电动车动力电池主要是指用于家庭及类似场所的电动交通工具上,作为其动力来源的各类蓄电池。按蓄电池的材料分类主要有:铅酸蓄电池、锂离子蓄电池等。按应用场合分类主要有:家庭用电动车动力电池、特殊场合用电动车动力电池。目前,人们日常接触、使用的电动交通工具,几乎都是电动自行车,因此,通常大家把电动自行车用动力电池简称为电动车电池,这也就是一般意义上的电动车  相似文献   

9.
正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动力电池系统对电池续驶里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市场上动力电池产品性能、质量和成本还难以满足新能源汽车推广普及需求,尤其是在基础关键材料、系统集成技术、制造装备和工艺等方面受技术条件制约。库卡的工艺技术涵盖了电池装配的整个工艺链,同时将自动化生产和系统集成方面的丰  相似文献   

10.
正本文从政策、市场、技术、成本等方面详细分析了我国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现状,并深入研究我国动力电池在产业结构、制造工艺、技术研发、国际化发展、回收利用、资源布局等方面存在问题,最后提出促进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碳纤维材料性能和其粘结材料施工工艺等方面的阐述,介绍了这一新技术在内蒙古地区桥梁柱顶盖梁加固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动力电池的密封结构对于其安全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为此,本文从动力电池的上/下箱体连接界面、高低压连接器以及外露器件跟电池箱体的安装界面等关键部位着手,提出了动力电池密封结构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3.
正一、动力电池系统的功能与组成1.总体功能动力电池系统的功能为接收和储存由车载充电机、发电机、制动能量回收装置和外置充电装置提供的高压直流电,并且为驱动电机控制器、DC/DC、电动空调、PTC等高压元件提供高压直流电。2.组成北汽E150EV电动汽车采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其动力电池系统主要由动力电池模组、电池管理系统、动力电池箱及辅助元器件等4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4.
基于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设计理论对后行李箱盖总成进行设计,并采用有限元方法对碳纤维行李箱盖总成进行刚度工况CAE分析。通过修正碳纤维复合材料弹性常数,得到合理的计算模型,并基于该模型优化结构,最终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5.
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密度小、模量高、比强度高等优点,是优异的轻量化材料之一。为探寻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汽车上的应用趋势,文章对近几年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国内外汽车上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发现虽然碳纤维复合材料轻量化效果极佳,但存在成本较高、工艺复杂、效率低下等诸多问题,现阶段还主要应用于国内外的高端车型。由于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炫丽的外观,深受年轻人喜欢,以“运动套件”的形式开发碳纤维复合材料外饰件,是未来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汽车上应用的主要增长点。  相似文献   

16.
魏强  杨晓明 《时代汽车》2024,(6):132-134
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心脏”,占整车成本的30%-40%,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电动汽车的续航和安全性。为全面评价动力电池的性能,需要从电性能、环境可靠性及安全性能等方面进行测试验证。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性能检测维修是未来行业的发展趋势,业内急需动力电池性能检测维修的相关设备及技能。本文所提及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性能测试台可对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的动力电池包、电池模组、单体电池进行性能检测,通过检测进行相关维修更换,提高整个动力电池包的使用寿命,减少车辆维修成本。  相似文献   

17.
随着动力电池更换期的到来,人们发现动力电池更换价格赶上了传统汽车,而动力电池的维修人员缺失,动力电池训练“包”就应运而生,动力电池训练“包”主要是模拟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维修,由动力电池训练包以及线上课程组成,其课程内容自由选取训练包中的配件进行元器件识别,以及在实训过程中可根据实训指导书及电气原理图进行电池成组。动力电池训练“包”由30cell磷酸铁锂电池、车规级分布式电池管理系统、散热式负载、功率电阻、国标交流充电口、车载充电机、接触器,熔断器、直流数显表、水泥电阻、薄膜电容、平板电脑、原厂级上位软件等放置拉杆式铝塑箱内,箱内置泡沫卡托可保证放置所有配件不会在移动过程中产生碰撞。发生触电时,训练箱内置紧急制动开关保证使用者安全,使维修人员的安全得到充分的保障,可以快速解决当下新能源维修人才市场空缺。  相似文献   

18.
动力电池系统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部分,其道路上行驶时的安全性及可靠性关系到电动汽车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情况。文章运用有限元仿真技术对动力电池系统的Pack结构在抗挤压性能方面的仿真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获得了精度较高的分析模型,并通过试验对仿真分析结构进行对比验证,完善了动力电池结构可靠性分析体系及评价标准,为自主正向开发动力电池提供了理论依据及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9.
<正>新能源汽车维护是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技能核心课程,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维护与更换项目为重构教学内容的项目六,共设计了5个教学任务。教学实施过程围绕“吉利EV450车动力电池维护与更换”工作流程为主线,以完成“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上下电检测、动力电池组冷却液更换、动力电池更换”等任务目标为导向,依托企业学区真实环境,创设新能源汽车维护保养的真实工艺,选取动力电池维护的真实项目,  相似文献   

20.
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质轻高强等优势,是绝佳的轻量化材料,但汽车常用的碳纤维复合材料以环氧树脂等热固性树脂为基体,大规模应用会面临不易回收的难题。热塑性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易回收的优势,但其如何提升碳纤维与热塑性树脂的界面结合力及零件成型效率是行业难题。本文以热塑性碳纤维/尼龙6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针对商品化碳纤维/尼龙6界面相容性差的问题,创新设计一种新型的可溶性共聚酰胺上浆剂,将碳纤维/尼龙6的界面强度提升74.2%,显著提升了碳纤维/尼龙6的综合性能。同时,优化预浸料制备和连续模压成型的工艺参数,将碳纤维顶盖横梁的模压生产效率提升至3.4 min/件,满足汽车行业大批量产节拍要求。同时,碳纤维/尼龙6顶盖横梁具有极高的弯曲强度和模量,与钢制件相比轻量率达68.8%。综上,本文为热塑性碳纤维复合材料(易回收)在汽车上的批量化应用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