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着力提升学生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能力是我国本科教学自工程教育开始专业认证工作以来最核心的培养目标。文章通过提出“赛教融合”人才培养教学体系,给出“赛教融合”课程体系改革培养学生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能力的理论及方法,同时对“赛教融合”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能力的模式进行实践与探索。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和学科竞赛等方面的成果表明,“赛教融合”培养模式下,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2.
在新工科建设的背景下,提高车辆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应用型高校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以河南工学院车辆工程专业为例,从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完善教学体系和加强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探讨和提升实践教学的探索.为其他应用型院校新工科实践教学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汽车理论》是高校培养高素质车辆工程专业人才的核心课程,是指导汽车专业人员从事汽车工程实践的理论基础。文章针对《汽车理论》课程传统教学方面的不足,基于新工科建设和工程教育认证内涵,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导向,六个结合”的教学理念,构建了《汽车理论》课程教学体系,并进行了相应的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课程教学效果,提升了学生专业素养和工程能力,助力车辆工程的新工科改造升级。  相似文献   

4.
为了适应社会对车辆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契机,针对汽车CAD课程在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材、和教学方式等六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教学改革。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新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培养车辆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汽车产业“新四化”和国家工程教育“新工科”背景下,结合工科专业探索创新实践育人模式,培养科学基础厚、创新能力高和工程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工程科技人才是推动高校“新工科”建设的重要途径,是服务汽车产业快速变革的有力保障。为切实有效实施创新实践教育,中北大学结合现有汽车专业从搭建实践体系和构建育人模式两个方面入手,对“新工科”下的创新实践模式进行探索。首先,整合汽车类专业优质教学资源和学科竞赛,以学生兴趣社团为抓手,以科技竞赛为导向,以开放实验室为基础,搭建创新意识培养到创新能力训练循序渐进的“123”创新实践体系。其次,为保障该体系高质量运行,结合汽车类专业学生具体学情和学科竞赛实践特点,探索贯穿本科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创新实践育人模式。依托该体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均可得到显著提升,在动手实践、升学就业、竞赛获奖等方面竞争优势明显。经实践和数据证明该创新实践体系切实可行,且有较好的实践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6.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是机械类各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涉及的知识面广,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要求,结合目前互换性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是机械类专业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学科竞赛。针对当前应用型高校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较差的问题,论文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改革和制度保障,提出构建以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为导向的教学体系,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通过参赛作品的制作,一定程度上培养和提高了机械专业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对培养工科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覃玄  郝琪  章菊 《汽车实用技术》2023,(21):138-141
面向车辆工程专业开设的力学类课程包含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有限元法基础与应用、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软件应用基础、振动理论,各门课程研究内容层层递进,逐渐深入。文章介绍了突出汽车特色的、贯通整个力学素质培养过程的案例库的建设过程和实施方案。结果表明,多元化的教学模式结合案例式教学,可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将学生置身于车辆设计制造的实际问题分析计算中,帮助学生了解车辆工程专业内涵,培养学生工程素养,提升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谌曲 《中国电动车》2009,(6):154-155
根据贵州六盘水及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煤炭加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结合学院实际和煤炭深加工与利用专业特点,通过研究和借鉴其他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的经验,提出了“训练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三环节实践教学体系。通过这几年来的实践表明,该实践教学体系对培养煤炭深加工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当前车辆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根据我国目前的汽车产业发展要求,以满足我国新智能网联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高水平应用性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为目标,进行了高校与企业深度融合的一体化教育改革探索。通过多课程、跨专业融合改革课程,联合企业注重工程应用实践及多导师协同指导研究生学位论文课题与研究方向等方面,积极探索出了车辆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建设项目评估》是工程管理专业一门系统性、综合性、实践性、政策性和信息化都很强的专业课程,在培养工程建设领域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的专业目标中应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建设项目评估》课程教学中,应把握课程特点及执业特点,以能力为本位,以实现专业和技能培养的目标为基准,在教学体系上注重目标性、实践性和发展性,在教学内容上应突出工程管理专业职业能力乃至执业能力的培养特色,在教学方法上灵活多样,使学生建立现代的科学的项目评估思维观念和方法,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技能,增强社会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2.
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给车辆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文章首先分析了汽车产业现状及其对人才需求分析;其次,对当前车辆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车辆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为例,从培养目标的凝练、课程体系的优化、校企合作基地建设、导师队伍的打造和管理机制及评价体系的完善等方面,对车辆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大大提高了我校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同时也为工科类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汽车设计课程的目的和特点,针对车辆工程专业学生工程应用能力薄弱的问题,结合多年的科研和教学实践,对学生工程应用意识的培养、教学考核体系的完善、学工合作模式的探索和第二课堂的建立等方面提出了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蒋卉 《中国电动车》2009,(4):141-141
环境工程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是环境工程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本文结合西南科技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安排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对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改革的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15.
正1引言技工院校教育是为企业培养生产一线的技能型人才,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最适宜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为培养技能型人才,很多技工院校纷纷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以满足汽车维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但是许多学校教学模式仍沿用本专业最传统的教学模式——"板书教学",即使是实训教学,也是老师说得多,学生做得少,"圈羊式"教学还占主流,真正意义上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还有待实施。  相似文献   

16.
汽车设计是车辆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也是提升学生专业综合能力的一门重要课程。传统的汽车设计课程教学模式较为注重理论教学,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导致学生的创新和应用能力得不到实质有效的提升,无法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的对接。针对这种现状,本文通过3D打印技术将汽车设计课程理论教学、课内实验、课程设计教学环节进行了深度融合,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及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职业院校的办学目的是为了对人才进行培养,因此在专业教学中不仅需要注重理论知识教学,还需要注重实践教学。在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中,教师需要把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作为重点内容,使学生可以对必要的维修技能进行灵活掌握和运用。下文针对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实践的教学改革进行深入分析,希望可以有效提升实践教学效果,为学生未来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8.
创新在当今社会上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变革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积极作用,当然在飞速发展的汽车行业上就显得尤其重要。本文车辆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为出发点,同时探讨了如何提高其创新技能的主要基本教学方法,为了培养具有自主思维,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车辆工程领域的优秀人力资源,以期为车辆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工匠精神在高职学校工程识图课程教学中的有效融合和渗透,能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意识,开拓创新的品质,有助于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逐步提升.选取高职院校工程识图课程教学改革作为主要方向,针对工匠精神融入到高职工程识图课程教学实践中的措施进行系统的探究,旨在发挥工匠精神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显著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  相似文献   

20.
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针对传统教学的不足,将创造学原理应用于机械类学生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对传统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探索,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将介绍这一改革的做法和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