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6 毫秒
1.
郑斌  邬洪波  廖军洪 《公路》2011,(10):243-247
在对山区高速公路连续下坡路段交通组成、交通事故数据和道路几何线形指标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山区高速公路连续下坡路段的典型车型,应用世界道路协会(PIARC)的温升模型对连续下坡路段的长度进行了界定,分析了道路几何线形指标对连续下坡路段交通安全性和驾驶员心生理的影响,并对连续下坡路段的安全保障措施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高速公路不文明驾驶行为及交通违法行为的频发严重影响了高速公路交通流运行的安全与效率.基于采集的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相关数据,对高速公路典型交通违法行为的危险度的分级预警方法进行了研究.针对高速公路的交通事故数据,以从恶劣天气、道路线形、违法类型的角度分析了道路交通事故与各类因素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确定进行分级预警的影响因素.综合考虑在气象条件、交通状况、道路线形及各类违法行为,提出了层次分析与模糊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针对高速公路违法行为危险性的分级预警模型,并用实际案例数据对模型的适用性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模型具有良好的适用性,所建立的分级预警模型可以为高速公路的主动交通预警及管理提供参考与支撑.   相似文献   

3.
高速公路隧道群是高速公路的瓶颈路段,其交通运行环境复杂,是交通事故多发路段,为了提高高速公路隧道群路段安全运营管理水平和完善交通安全保障技术,分别从安全设施规模配置、交通事故分布规律、运行速度协调性评价、限速、智能联动控制等几个方面对隧道群路段安全设施的设置进行了分析和说明,找出了隧道群路段安全设施设置过程前后应该注意的事项,使得安全设施的设置更加符合交通工程学和人机工程学的要求,保证了隧道群路段安全设施设置的合理性,为解决特殊结构道路路段交通安全问题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对南宁~友谊关高速公路进行广泛的调研,以大量数据资料为基础,分析路段运行车速特征、道路使用者的交通需求、道路几何设计特点、道路安全状况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探求运输效率与安全之间的合理平衡点,给出了以工程研究限速方法为基础,以全线限速和局部限速为具体实施策略的分路段运行速度管理与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5.
高速公路养护施工区安全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高速公路养护施工区交通事故呈现增长趋势,施工区安全已经成为人们十分关心和必须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该文论述了国内外高速公路养护施工区安全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养护施工区交通特性、交通冲突的类型,并利用概率统计的方法对两个高速公路养护公司的数据进行分析,建立了安全养护的统计预测模型,研究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和布设交通安全设施、组织最优安全施工,提出养护施工安全对策和措施,力求减少养护施工对道路交通的影响,确保道路养护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6.
高速公路隧道是高速公路上的特殊路段,属交通事故多发段,一旦发生交通事故,道路通行能力将降低。对隧道运营风险的识别和评估不全面,将导致无法有效降低运营风险,加剧隧道事故危害。文中以张涿(张家口—涿州)高速公路东马各庄隧道为例,借助VISSIM交通仿真软件建立公路隧道及交通事故模型,通过隧道运营安全因素分析,从交通流、交通量、持续时间等方面分析隧道内交通事故对隧道通行能力的影响,以更大程度实现高速公路隧道安全行车。  相似文献   

7.
为了有效预防山区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发生,提高事故隐患点识别的可操作性,基于山区某高速公路近5年交通事故数据,从道路条件成因分析入手,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不同道路条件下交通事故发生的时空分布,解析组合路段的交通事故与公路线形参数的关联关系,采用K-means聚类提取山区高速公路的高风险线形指标参数。结果表明,道路条件显著影响交通事故的发生,交通事故在特殊线形条件和交通环境下具有明显分段聚集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为了评价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对交通运行安全的影响程度,基于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法,构建了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威胁程度预警指标体系模型。其中包含评价指标及预警等级。将这一模型运用到一起交通事故实例的研究中,分析各指标对交通运行的威胁程度,根据模型的计算方法和最大隶属原则,确定了事故威胁程度的预警等级。  相似文献   

9.
道路交通安全分析与评价贯穿道路设计、运营及施工养护全过程,不同阶段和运行特点的道路交通安全分析与评价的目标和内容不尽相同,因此,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针对性的交通安全分析与评价方法。为了明确各种道路安全分析与评价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情形,调研交通事故统计分析、运行速度分析、交通冲突分析以及驾驶行为分析4种典型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方法,从数据采集、特征指标、方法建模及实践应用等方面综述不同评价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情形,并总结不同方法的发展趋势。文献分析表明:基于交通事故统计和运行速度分析的道路交通安全分析与评价方法已形成较为成熟的理论模型,并应用于道路交通安全评价;然而,基于交通冲突和驾驶行为的安全评价方法仍存在数据来源和指标一致性等问题。道路交通事故评价方法在数据共享平台建设、数据完整性、数据时空相关性和数据潜在特征分析等方面还存在诸多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运行速度分析方法在精细数据获取、模型开发与标定和零碰撞路段可靠性阈值筛选等方面尚需要持续深入研究;交通冲突分析方法在冲突样本量估计、动态交通冲突估计模型构建、交通冲突判别指标筛选以及驾驶人因对交通冲突建模影响方面也存在尚未解决的问题;驾驶行为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保证高速公路在交通事故条件下的道路通行能力、整体路网的可靠度和交通运行效率,分析了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和交通流的基本特征,不同类型限流方法的特点及优缺点。结合线性控制算法与交通事故条件下高速公路的实际情况列出四个约束条件,建立了入口匝道控制模型。最后运用Matlab等软件分别从主线可插人间隙的3种情况下进行分析计算,确定出交通事故条件下匝道限流控制的最大值。为今后高速公路交通事故路段交通组织与管理提供了决策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
浓雾天气严重影响高速公路车辆运行安全,导致道路交通事故频发,而对高速公路浓雾天气的有效预测是解决交通事故多发问题的有效途径。因此,通过交通气象监测站获取全时段高速公路气象数据,立足浓雾形成机理和车辆运行实际需求,选用"滑动窗+模糊统计和线性插值"方法对其气象数据进行预处理,获取浓雾产生过程的连续气象要素数据,并提取出浓雾产生前3 h的各气象指标数据。利用统计分析方法获取和分析浓雾形成前各气象要素数据变化趋势,进而采用先决条件阈值和滑动窗口算法,确定出浓雾形成的重要指示变量及变量的变化特征。最终,提出了基于"能见度前期振荡"和"大气温度回温波动"特性的浓雾短临预测模型,利用沪宁高速公路沿线江苏境内交通气象监测站2013—2015年浓雾发生前3 h气象数据对短临预测模型参数进行标定,进而对其2016年气象数据进行浓雾短临预测。结果表明:浓雾短临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中22组数据与实际结果相符,遗漏数据组7组,其预测准确率达到了75.86%,漏检率仅为4.35%,故该模型可以实现对高速公路沿线浓雾产生前短时间内进行有效预测,能及时警示公路运营管理部门提前做好预防处理准备,降低因突发浓雾而造成的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极大的保障高速公路车辆运行安全。  相似文献   

12.
为了监测高速公路的交通安全状况,保障交通参与者的出行安全,基于多因素综合分析,建立了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多层评判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利用熵权法界定指标权重系数,并结合可拓学中的物元理论,构建了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物元评判模型.根据实际数据标定各评判指标的节域,由级别变量特征值,定量地评判交通安全等级.同时,基于大数据分析构建了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模型采用滚动式预测以克服数据的局限性,提高预测精度.以1998~2014年长三角地区高速公路的相关交通数据为例进行实际应用.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的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物元评判模型的级别变量特征值为1.62,评判等级为良好,评判结果更贴合实际.预测得到长三角地区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数、受伤人数及死亡人数的相对预测误差分别为4.58%,3.04%及5.72%,波动方差分别为4.90%,4.60%及6.70%.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山西省已运营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多发地段的原因调查、分析,总结了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特征和成因,对高速公路常见安全隐患路段编制了针对路段特征的综合设计和交通组织方案,为今后新建和改扩建高速公路安全设施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刘凯  李文权 《交通与计算机》2009,27(1):98-100,93
基于某老城区代表性路段几何特征和交通流特征的调查数据及相应交通事故资料,运用灰色关联分析理论确定影响因素与道路交通事故率的绝对和相对关联度,提出道路改善措施优先顺序;为验证上述分析的正确性,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事故率与高相关因素之间的简单多元回归模型,利用该模型预测改善后道路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5.
交通服务水平是道路使用者从道路状况、交通条件、道路环境等方面可能得到的服务程度或服务质量,交通安全没有包括在评定交通服务水平的指标里.基于样本高速公路的交通流和交通事故数据,分析了路段1d24h每个小时的服务水平与交通安全的关系、每起事故发生前15 min的路段服务水平与交通安全的关系.通过比较各级交通服务水平下的交通伤亡事故水平,表明随着交通服务水平的提高,高速公路发生伤亡事故的机率也随之增加,交通事故后果越严重.   相似文献   

16.
公路设计阶段安全评价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公路设计阶段,通过安全评价(审计)可以有效提高公路的安全水平,可以达到减少交通事故、提高交通效率的目的.综述了在公路设计阶段安全评价中基于运行车速的评价方法、基于车辆稳定性的评价方法、基于道路几何特征的评价方法和基于驾驶人指标的评价方法等4个主要研究方向,阐述了当前公路设计安全评价中的一些研究重点,并展望了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为分析6车道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与交通量的相关关系,文章收集珠三角地区某6车道高速公路的交通运行与事故数据,对交通量、交通组成、天气、月份、沿线设施等因素与事故的关系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交通量变化对6车道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具有显著影响。交通量增加到三级服务水平后,高速公路出入口路段易形成事故多发点。百万车公里事故率在三级服务水平后,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地方村镇低等级路网逐步完善,同时也带来了日益严峻的低等级道路交通安全问题。道路安全事故是在人、车、路、环境等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的交通异常事件,而道路几何及交通量作为道路设计中最基本的要素,在交通事故分析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结合调查数据,通过建立无参数统计方法分层回归树模型讨论低等级公路几何特征与事故率的关系及其预测,提出一种可以量化评价不同几何特征对事故率影响的方法,同时提供一种简单易懂且数学上合理的预测农村公路事故率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公路线形空间几何特性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高速公路线形的空间几何特性,采用高等数学几何中曲线空间曲率的计算方法,结合高等级公路平纵组合设计方法,对公路线形进行空间曲率计算,并结合运行车速方面的特征进行修正;根据修正后的空间曲率指标,以及高速公路中不同车辆运行特征、运行分布与安全的相关性分析,结合客车占有率提出了多个针对高速公路断面运行状态的空间曲率指标模型;通过数学回归,进行评价模型与道路事故率统计的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部分空间曲率指标与事故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建立的以高速公路空间曲率为主要指标的道路安全评价模型能够为道路线形设计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根据国内某典型重载高速公路近几年交通事故的统计,分析大货车与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之间的统计关系,并就载重货车交通对高速公路运营安全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事故的发生与车辆的实际操纵性能有关,超载、不同车型之间运行车速的显著差异、行车注意力不集中和疲劳驾驶等是造成货车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从工程、交通管理等角度对提高高速公路运营安全水平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