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邹葵 《世界海运》2012,35(8):1-5,11
2012年以来,油船运输市场运力过剩局面继续加重,因地缘政治等多重因素影响,国际油价保持高位震荡,油船船东仍在亏损中挣扎。油船运输市场"隆冬"继续,船东融资困难,2012年以来油船资产价值仍在继续下降。2012上半年,中国进口原油继续增加,石油对外依存度进一步上升。下半年预期:运力增速加快,油运市场复苏难现。  相似文献   

2.
祁斌  周羽欢  秦琦  沈苏雯  李源 《船舶》2013,24(1):1-9
首先对2012年的世界经济发展作了概述,并对这一年的船舶行业进行总结、回顾,对未来市场进行预测。2012年的世界船舶行业延续2011年的低迷。在航运市场上,三大主力船型的运价指数均较去年下一个台阶;在建造市场方面,集装箱船和散货船的新船订单量均大幅下滑,油船则相对好些。归根结底,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还是"需求疲软,运力过剩"。世界宏观经济实质上的不景气对需求面产生较大影响,而之前市场景气时所囤积的大量手持订单在近两年陆续释放造成运力过剩情况的不断加剧。虽然随着拆解量的增加和手持订单的减少会稍微缓解市场压力,但短期内仍难真正复苏,主动控制运力成为目前船东维持生存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由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是一场前所未有的经济灾难。它给航运市场带来了一场浩劫,造成运力过剩,业务锐减;也给造船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整个船舶行业面临着接单难、交船难、融资难、效益低的形势。面对危机,泰州口岸船舶有限公司统一认识:更新观念,主动作为,积极应对,调整结构,苦练内功,强化管理,共克时艰,以国家出台的《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的精神为指导,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正确处理当前船舶工业中的六个关系。  相似文献   

4.
张琦 《中国船检》2013,(10):53-55
近期市场多艘VLCC的成交再一次被解读为“复苏”,但实际无论是从“量”还是从“价”上看,都与复苏相差甚远,仅是以招商轮船为代表的国有航运公司政策性订造的结果,并未得到航运市场基本面的支撑。预计未来一段时间,VLCC市场运力过剩和运费低迷的局面难有明显改观,VLCC新船市场成交规模仍将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5.
针对航运业老旧船舶的新补贴计划发布,航运企业拆解一艘旧船并建造一艘新船,将获得每总吨人民币1500元的补助资金。有关方案拟通过经济政策加快船舶工业结构调整,优化船队结构,促进节能减排。
  但有分析文章认为,新方案与以往拆船补贴方案相比较并没有太大突破,仅仅是延续之前的方案,这对于市场运力供过于求的局面不会有所缓解,而运力过剩是目前航运市场低迷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正从国外船舶总装企业质量品牌发展的普遍性规律中,中国企业可牢牢把握创新的引领性作用,跳出质量品牌发展的普遍性,走出符合我国船舶工业高质量发展的特色之路。总装行业的"熊市"持续发酵。从中期看,全球航运市场运力和造船市场产能双过剩将成为新常态,这意味着航运市场的运力消化及造船产能的去杠杆过程将持续压制总装市场,这也对船舶企业从  相似文献   

7.
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船舶工业面临的生存环境更加恶劣,"交船难、接单难、融资难"成为船企迫在眉睫的难题.中船协2月6日发布<2008年全国船舶工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称,撤单、延付问题将在2009年更为突出,中国船舶工业面临艰难的一年.  相似文献   

8.
据船舶经纪公司Braemar Seascope预测,2013年全球集装箱船运力交付将达170万TEU,创历史新高,运力同比增长9.5%;其中,万箱以上的超大型集装箱船将交付48艘、总箱数65万TEU。那么,在集装箱货量增速放缓已成定局的背景下,大量投放超大型集装箱船,是否会影响和改变航运市场格局?这些大型集装箱船对航线和港口会带来怎样的挑战?中国船舶工业市场研究中心郭文杰博士指出,超大型集装箱船的投入运营必然会对中小型集装箱船产生挤  相似文献   

9.
赵博 《中国船检》2020,(4):38-41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开始在全球范围蔓延,制造企业因陆路和海路物流不畅而出现配件供应停顿现象,部分船厂被迫延迟交付运力,一些船东也开始采取观望态度,取消新造船计划.据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分析,受全球经济、海运市场环境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全球新造船订单成交量或将维持在6750万载重吨左右的水平,低于疫情发生前估算的7500万载重吨.  相似文献   

10.
正2017上半年,国际海运贸易活跃度提升,航运市场行情略有改观,新造船市场也出现一定幅度反弹,但新造船价格尚未出现实质性回升,市场整体仍处于相对低位。未来一段时间,国际经济复苏形势总体向好,但航运市场过剩运力全面消化尚需时日,新船价格和成交量"双低"仍将是造船市场短中期常态,世界船舶工业的深层次调整仍在继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