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大海苍苍茫茫,连天接地,奇伟浩淼,雄浑壮阔。风和日丽的时候,它坦荡如砥,一碧万顷。日星隐耀的时光,它浊浪挂空,奔腾咆哮,势不可挡。东汉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一书中对“海”字释为:“天池也,以纳百川者。”《诗经·小雅》中便有:“丐彼流水,朝宗于海,鸟穴彼飞隼,载飞载止”的咏唱了。但是,最能动人魂魄的莫过于《列子·汤问》篇关于大海的传说  相似文献   

2.
王锐丽 《珠江水运》2014,(14):18-20
地处高原的云南、贵州两省,为打通流域航道,一路通江达海,南下珠江,协调航电矛盾,建设翻坝工程,开创了一条艰辛曲折却福泽万民“奔海”之路。远离大海的人,对大海的向往更迫切。拥有丰富水资源的云贵高原,从未停止“走向大海”的梦想。而珠江则是其链接大海的不二之选。  相似文献   

3.
崔燕 《中国船检》2006,(6):50-53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千百年来,李白这气势磅礴的诗句被广为流传。在古人眼里,江河奔流不息汇入大海是其生命活力的体现。然而,近50年来,全国七大流域的江河上筑起了八万多座水坝。在我们自认为已驯服了江河,正可尽收防洪、发电、灌溉、航运诸方之利时,黄河断流了,辽河断流了,海河断流了,滦河断流了,汾河也断流了,往日汹涌澎湃地江河失去了奔流入海的气势。江河孕育了人类文明,没有了江河的奔腾,人类文明也将面临困境。  相似文献   

4.
1993年,在杨海伦《画集》中,上海文汇报主编肖关鸿先生曾评说:“中国画以海为主题的作品历来不多,杨海伦却情有独钟,因为他是大海的儿子”。我在21世纪初认识了他,得知他1964年出生于浙江省舟山市岱山县,自幼在海边长大,后经常随舟出海捕鱼,既与风浪和大海搏斗,又与大海相依为命,大海神似般的传说陪伴过他的童年,惊心动魄的出航和海上生活又使他对大海有了更深的理解、大海对他是有灵性的朋友,渔民的辛勤劳作和人民海军水兵的无私奉献是他创作的源泉.  相似文献   

5.
沈农夫 《航海》2003,(4):18-20
渔船被海水“粘”住了 100多年前,在大西洋西北洋面上,有一艘渔船正在进行捕捞作业。渔船把网撒到海里,便拖着渔网前进。突然,船速明显降低,仿佛从沙滩上奔向大海的人一下水就走不动似的。 船员们大吃一惊,脑海里立刻闪现出一系列海怪的传说,莫非自己的船被海怪攫住了,恐怖感立刻笼罩全船。  相似文献   

6.
“船到老铁山,把命交给天!”苍茫的大海上,刮起了8、9级大风。风推着浪,浪挟着风,卷起5、6米高的浪柱。昏天黑地里。一艘小艇在风浪的肆虐中,或腾越而起,或抛掷下来……海关823艇为缉私闯入了死亡区。  相似文献   

7.
俱乐部     
《航海》1990,(4)
“电报谜”答案 上海电台“灯谜”答案1.喜洋洋2.开洋3,鸿章4.教仁“即景迷”答案 舱“移数,答案 14865 29730答乖海上升咐月“谁是作者”答案 甲的回答“一月、是本人所作.,一个,两字乃“不.字分析出来的。乙的回答“这个问题是多余的,,“扩字作“贪解。所以,乙是作者。.1.消iJ尸!一右千奇百怪的海底运动 移 图中这个等式是不能成立的,号于时边相等。 数请你移动其中两个数字的位置,使等 宗利华┌────┐│愉一箭净│└────┘·林集。 人们常说“百川归海,,难道海水之源真是江河吗?不是的,据测算地球上每年由江河流入大海的水量为3…  相似文献   

8.
道光年间,清朝有个叫俞万春的迂腐文人,倾其毕生精力著作《荡寇志》,书中反水浒而行之,以封建卫道士镇压宋江起义为主要内容,极力渲染忠君报国思想,塑造了一批愚忠知识分子形象。从思想性上看,此书几无可取之处,但书中关于器械、技术方面的描写在当时的小说中算得上是别开生面。在书中,作者煞有介事地描写了一种叫作沉螺舟的水战武器,大概是中国典籍中能找到的关于潜艇最早的描述。
  按照书中所写,沉螺舟乃是一位来自欧罗巴国叫作白瓦尔罕的洋人设计建造的。白瓦尔罕本是宋江的洋军师,官军进攻蓼儿洼时,他为宋江献策:“待小弟造几只沉螺舟,从水底下延过彼岸,出其不意,劫他营寨,此军可破也。”宋江便问:“沉螺舟怎样?”白瓦尔罕道:“此舟形如蚌壳,能伏行水底。大者里面容得千百人,重洋大海都可渡得,日行万里,不畏风浪。人在舟内,里面藏下灯火,备足干粮,可居数月。进出之处,用沥青封口,水不能入。今在内河,只须照样做小的,藏得百十人足矣。”宋江闻言大喜,急命白瓦尔罕画出图本制造,白瓦尔罕却卖起关子,说“此舟不能画图,须小弟自去监督指点”。宋江拨给了白瓦尔罕人才器械,开始叮叮当当地建造起来。  相似文献   

9.
Lain 《游艇业》2011,(4):38-39
闽南有一首著名歌曲叫做《爱拼才会赢》,当今这个社会应当改成“懂拼才会赢”,有魄力、有勇气并且有智慧去拼的人,才能在风浪无常的大海中自由远航  相似文献   

10.
镇江地处江苏省中部,依山临江,“西接石头(今南京),东至大海,北拒广陵(今扬州)”,南临沪宁铁路,扼京杭大运河和长江之交,水陆交通十分便利。如此优越的地理位置,促使镇江港成为长江下游江河、江海、水陆联运的重要交通枢纽。水运繁荣了镇江历史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许多城市是沿河发展起来的,大都是水陆交通中心,水运条件成了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丘克辉同志在《郑和下西洋的宝船考》(载《航海》一九八三年第二期)一文中,介绍了学术界、航海界对宝船尺度的不同意见,引起了我的兴趣。经查阅有关史料,我认为,《明史·郑和传》关于宝船尺度“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的记载是正确的,不能轻易否定。明代人对宝船尺度的记载并非仅见于《<瀛涯胜览>序》。顾起元《客座赘语》卷一载:“今城之西北有宝船厂。永乐三年三月,命太监郑和等,行赏赐古里满刺诸国。通计官校、旗员、勇士、士民、买办、书手,共二万七千八百七十余员,名宝船,共六十三号。(笔者按:《明史》作‘六十二’。一艘之差,显为记误或  相似文献   

12.
沧桑话海塘     
著名文化史学者余秋雨这样评说上海与海的关系:“它侧脸向东,面对着一个浩瀚的太平洋,而背后,则是一条横贯九域的万里长江……对于开放的当代世界而言,它俯瞰广远,吞吐万汇,处势不凡。”依江靠海的地理条件大大方便了航运业发展,使上海迅速发展成“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但大海也曾给上海人民带来深重灾害:“传闻父老最魂消,雍正年间大海潮,一夜飓风雷样吼,生灵十万作凫飘。”千百年来,在此生息的人们与大海进行了卓绝抗衡:筑海塘保卫家园,兴航运征服自然。  相似文献   

13.
海基湖座落在嵊泗列岛的泗礁岛东南隅,离县府菜园镇仅千余步。它依山傍海,得天地之灵韵,以峦青、沙金、水碧三绝而独享盛名,有“南方北戴河”“中国夏威夷”之称。这块尚未开发的旅游胜地,因其特有的原始美和自然情趣,深深地吸引了探奇揽胜的旅游者,我也慕名前往。基湖的美,美在海。登山远眺,基湖海枕山而卧,秀雅俊逸。山势沿海岸奔腾,左右两脉延伸入海,成环抱之势。山上松林成阵,似一弯碧玉带,在晴朗的天空下煞是好  相似文献   

14.
大海     
没有见过大海,谁敢对此评判?我赞美大海,因为我曾经与他作伴。我赞美大海,是因为他美妙的色彩,那阳光下天空一样的湛蓝,那波面上金光的灿烂,还有那浪尖上雪花的飘白。我赞美大海,是因为他变幻的姿态,象书斋里端坐的观台 宁静而安然;象疾风中起舞的群山 奔放而豪迈。哦,大海我赞美你,是因为你胸襟的博大、 把一切收揽:江河,湖川……是因为你志向的高远, 把一切包涵:星辰,银汉……哦,大海,勇士的摇篮,你神奇,你非凡,你的形象,你的音响,你的魅力,你的气概,永远在向人们呼唤,来吧1男子汉,大海@徐荣康~~…  相似文献   

15.
薛力强 《中国水运》2009,(12):16-17
蔚蓝的大海,如织的船舶,林立的桥吊,繁忙的码头,一提起港口,人们的脑海中往往会浮现出这样的景象。与水为邻、拥有港口的城市无疑是幸运的,它可以充分利用舟楫之便,与世界各国开展更为广泛的经贸往来,实现率先发展。而远离大海江河的内陆中西部腹地,现在也可以不必因为没有港口而遗憾了。  相似文献   

16.
指南车     
中国最早制造和使用了指南车。相传在大约公元前2600年的中国黄帝时代,中国发生了“蚩尤之乱”,黄帝在涿鹿野外攻打蚩尤,蚩尤施以法术,使周围布满大雾,黄帝的军队迷失方向。于是黄帝派人制造了一种可以知道方向的工具,这就是指南车。还有一种传说,在周公时(大约公元前1100年),轩辕氏也制造过指南车,当时南方的越裳氏进行朝贡,为使使者方便地返回,周公把指南车赠送于他。在中国古代的“古今注”、“魏略”、“晋书”、“宋书”、“南齐书”和“隋书”等书中,有关指南车或司南车的记载很多。在“宋史”上还详细记载了指南车的制造方法。这种古代的指南车是用来防止在荒野和沙漠中行走时迷失方向的。从中国的晋代起,这种指南车还用作“记里鼓车”和天子仪仗队的工具。  相似文献   

17.
“犹喜兰台非傲吏,归时应免动移文”,这是自居易在《秘书省中亿旧山》一诗对唐代管理文书档案的小公务人员的赞美。“兰台”一词之出典“兰台”一词,古籍记载是春秋战国楚台名。唐·张九龄《登古阳云台》诗云:“楚国兹故都,兰台有余址”。兰台故址在今湖北钟祥县东。《全唐诗典故辞典》说:“兰台一词典出《文选》宋玉《风赋》:“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宋五景差侍。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后用兰台风喻指快意的爽风。李贺诗《罗浮山父与葛篇》云:“依依宜织江雨空,雨中六月兰台风”。这里  相似文献   

18.
赵虎 《中国水运》2005,(10):56-57
叶引,一叶小舟的“叶”,引领的“引”.他是小舟的领航人,引领上海海测人丈量浩淼的大海. 在一线从事海事测绘工作十余载,与烈日、狂潮、暗礁为伴.一位有着大海般博大胸怀、对大海深深眷恋着的人,从不轻言放弃.  相似文献   

19.
坤杉 《水上消防》2004,(3):20-22
联合国卫生组织前不久的统计数字表明,20世纪的后50年中,全世界平均每年在水中溺死的人数大约有14万人。是不是大多数人的溺死事故发生在远离岸边的暴风雨中?许多人往往认为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但事实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据美国海岸警卫队前不久的水上伤亡事故的统计,在世界各地平均每年淹死的人数中,大约四分之三的人是死于江河湖泊中,而不是在汪洋大海中,平均每年大约有十分之九的溺死事故发生在仅仅才1到2公尺深的水中,只有大约十分之一的人溺死在江河大海中。这意味着什么?这说明大部分人本来不应该在水中溺死,所谓涉水溺死的事故完全可以避免,这里就包括落水车辆内被困人员的解救。  相似文献   

20.
徐双华 《航海》2003,(3):20-20
在波浪滔天的大海中行船,一旦船只漏水,即可能在顷刻间翻船。1994年,爱沙尼亚一艘渡船的船头门脱落,海水涌入吊舱甲板,不到30分钟,船只就沉入大海,致使800多人丧生。 漏船翻倒的原因是:如果水从船的一侧向另一侧来回晃动,船只就会失去稳定,而海浪运动又会使其“雪上加霜”:船外波浪和船内积水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