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长江中下游航道尤其是荆江水道采用吸盘式挖泥船边抛施工带来的内落回淤问题,以及因沿江地区开发建设及荆江水道禁采导致砂石材料需求增加的现状,通过将“吸盘3”轮边喷管喷头改造成装驳装置,变原有的边抛作业为装驳作业,实现了疏浚泥砂的装驳外运,避免了原有边抛施工带来的内落回淤导致航道反复疏浚的问题,对外运的疏浚泥沙进行后续处理后再利用,可满足沿江地区开发建设的用砂需求。  相似文献   

2.
姚勇 《中国水运》2014,(2):230-231
长江口12.5m深水航道维护疏浚工程质量要求执行《长江口深水航道疏浚工程质量检验标准》。本标段工程的航道疏浚主要是用大型自航耙吸式挖泥船进行疏浚挖泥施工。对施工顺序、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进行了阐述,对单船作业效率进行了分析。所有施工船舶设备将配备定位精度优于3m的DGPS,对扫浅施工、清除台风骤淤施工、标段交接处的施工进行了探讨。本标段的泥土处理方式分为外抛抛泥区和通过吹泥站吹泥上滩两种方式。  相似文献   

3.
《船舶》2017,28(4)
7月5日,由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MARIC)为长江航道局设计的第三艘2000m3/h自航吸盘挖泥船"吸盘4"在江苏海新船务重工有限公司举行了交接仪式,标志着该船顺利建成交付船东使用. "吸盘4"主要用于长江中游航道的应急维护疏浚任务,该船作业区域可覆盖长江A、B、C三级航区(含三峡库区).该船配备了宽度为10m的吸盘装置,最大挖深可达16m;配备了1台功率为2800kW的泥泵以及2台功率为500kW的高压冲水泵.该船可采用抛锚绞进及自航推进两种疏浚作业方式,可通过尾排管排泥上岸或通过边抛管进行边喷抛泥.吸盘挖泥船具有吃水浅、一次挖宽大、泥泵吸入浓度高、调遣方便、采用自航推进作业和边抛排泥方式时不碍航等特点,特别适用于长江航道突击抢通和维护疏浚作业需求.  相似文献   

4.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三期工程疏浚工程建设过程中,组织6艘装备ADCP的水文测验船,在国内首次采用多固定断面法对耙吸作业过程的溢流疏浚土及北槽内贮泥坑、抛泥区涨落潮抛泥过程中的疏浚土扩散情况进行了观测.首次在长江口成功获取了水体中疏浚土扩散场的实测资料,深化了对长江口疏浚土扩散特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改进了疏浚溢流和疏浚土处理的时间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5.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疏浚土扩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三期工程疏浚工程建设过程中,组织6艘装备ADCP的水文测验船,在国内首次采用多固定断面法对耙吸作业过程的溢流疏浚土及北槽内贮泥坑、抛泥区涨落潮抛泥过程中的疏浚土扩散情况进行了观测.首次在长江口成功获取了水体中疏浚土扩散场的实测资料,深化了对长江口疏浚土扩散特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改进了疏浚溢流和疏浚土处理的时间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6.
应用中子活化示踪砂技术对黄骅港疏浚抛泥区的泥沙运动规律进行了勘测和研究,给出了泥水扩散的方向,不同方向的扩散量及泥沙团重心的运移方向,对抛泥区的疏浚泥沙回淤进行了简要评估,为黄骅港疏浚抛泥区的优化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依托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工程,分析了ADCP走航式测沙技术应用于含沙量较低的连云港淤泥质海岸的可行性,重点研究主航道疏浚土在抛泥作业过程中产生的悬浮物扩散运动规律及其对连云港徐圩港区航道回淤的影响。研究成果可为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抛泥作业的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针对在航道疏浚工程施工过程中硬黏土的开挖难度问题,结合某航道疏浚的实际情况,分析硬黏土开挖对设备和工艺的具体要求,提出改进建议:增加耙头破土能力,适当调节波浪补偿器的压力;采用特殊抛泥方式,节省抛泥时间,提高抛泥效率;减少耙齿数量,合理设计格栅的大小可以减少耙齿堵塞。  相似文献   

9.
丁琦  谢军 《水运工程》2013,(4):25-31
利用二维潮流泥沙数学模型,对连云港航道抛泥扩散观测期间的流场和含沙量进行了模拟计算.在对实测成果验证良好的基础上,研究了各抛泥方案中疏浚土倾倒所产生的悬浮泥沙的扩散规律及其对周边水域含沙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两艘舱容4 500 m3的耙吸式抛泥船,在拟设抛泥点的流向偏向航道一侧时进行抛泥作业,所产生的悬浮泥沙能较快地沿水流方向扩散,高含沙水体的存在时间及扩散距离均较短,对临近航道含沙量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0.
通过现场施工数据分析、现场观测、中子示踪、ADCP监测、数学及物理模型等多种方法对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的疏浚抛泥施工工艺进行综合研究,并提出了优化措施.研究结果表明,由于长江口独特的土质和水流特性,全潮时段利用距耙吸船施工区段较近的贮泥坑倾倒疏浚土,不考虑潮位和流速的影响的施工工艺造成各贮泥坑的抛泥流失率较大,通过采取限制各贮泥坑抛泥时段以及贮泥坑位置移动至低流速区等优化措施,能有效降低贮泥坑疏浚弃土的流失以及流失疏浚土对航道回淤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饶智敏 《珠江水运》2023,(20):73-75
结合南沙港区某新建码头项目疏浚土基本情况、行业现有疏浚设备及工艺等,通过分析技术资料和调研论证,对原设计疏浚外抛方案进行优化,得出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挖运分离施工工艺,发现优化后的挖运分离工艺可显著降低疏浚成本。  相似文献   

12.
根据环保疏浚工程的特点,从设备选型、施工控制、污染底泥处置、抛泥区选择等方面探讨了在湖区维护性疏浚中如何采取工程措施以减少对水生生态系统和其它周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随着12.5 m深水航道工程的建设完工,长江下游天生港至浏河口河段涉水工程基建性和维护性疏浚工程将日益增多,大量疏浚弃土的处置和管理问题越来越突显。文章从法律法规、河床演变、船舶航行、施工便捷度等方面研究提出疏浚抛泥区的选择原则,并结合航道情况、水流条件、港口规划情况及航道管理经验等因素,提出研究河段内共5处建议抛泥区位置。  相似文献   

14.
受限空间条件下开展水下疏浚施工对其设备和工艺的要求高,对工程整体施工进度与成本影响大。以某码头工程为例,优化码头总体施工组织,采用先沉桩后疏浚工艺,利用小型挖机、改造绞吸船及水下智能清淤装备多项组合施工,系统解决受限空间水下疏浚问题,节省了项目工期。基于断面法、二维潮流泥沙数学模型,提出高桩码头桩间土疏浚施工质量保障措施,快速评估桩间土疏浚与抛泥状态。结果表明:1)疏浚量快速评估方法可有效应对受限空间内超挖、欠挖问题;2)将抛泥点设置为海侧距离码头前沿35 m时,可减小码头区域泥沙回淤影响。  相似文献   

15.
谭凤  王琳  吴美平 《水运工程》2016,(10):152-156
结合几内亚西芒杜Morebaya河25万吨级航道设计,从疏浚量及构成、抛泥区位置及运距、疏浚设备选择与配置、环保策略、疏浚施工组织计划、成本估算等方面论述人工开挖长航道的疏浚策略和方法。重点介绍疏浚船生产率计算方法及关键影响因素,详细分析疏浚时间构成,从油耗、人员费用、折旧费、维护维修费、管理费、调遣费、不可预见费及承包商利润等方面综合分析疏浚费用构成。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评价长江口不同疏浚吹填工艺的特点及适用性的基础上,结合疏浚土资源供需关系和圈围工程现状条件,提出"十三五"期长江口深水航道疏浚土造地利用的初步技术方案。结果表明:1)长江口航道常用的"挖运抛+挖吹"和"挖运吹"工艺仅适用于较短运距的疏浚吹填工程;新研制的"耙吸装驳"工艺能适用于长运距的疏浚吹填工程,"十三五"投入应用后可显著拓展深水航道疏浚土的利用空间。2)"十三五"期间,横沙东滩七、八期圈围工程可利用深水航道北槽段疏浚土,采用"挖运抛+挖吹"和"耙吸装驳"的"挖+运+吹"工艺实施疏浚吹填;南汇东滩圈围工程N1库区可部分使用深水航道疏浚土,采用"耙吸装驳"工艺实施吹填;其他零星建设用地圈围工程可使用深水航道南港圆圆沙段疏浚土,采用"挖运吹"工艺吹泥上滩。  相似文献   

17.
水运工程建设项目中疏浚一般工程量巨大,工程投资占比高。为了控制工程投资,须根据项目的情况合理选择疏浚船型。依据现行疏浚定额,分析疏浚工程价格组成和影响因素,通过构建相同运距时疏浚工程综合单价在船型类别及规格变化时与疏浚工程量之间的关系曲线,总结出不同船型的经济适用疏浚方量范围,并分析得到单价的变化趋势;进一步构建疏浚综合单价和运距的曲线图,并找出工程量平衡点和经济运距。结果表明,工程量大时宜优先选择大规格船舶;抛泥运距远时选用抓斗配自航泥驳的方式比耙吸船的方式更优。  相似文献   

18.
受施工区域水深较浅等因素限制,部分工程抛泥区禁止超抛,否则应对超过约定高程的抛填土进行二次处理,这对泥驳船的水下抛填高精度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乌克兰南方港航道疏浚工程,采用数学模型对不同工况下不同颗粒的漂移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定位、抛填及抛填土的后续处理方式进行改进。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施工工艺可有效控制抛泥区抛填施工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蓬勃发展,促使我国港口航道建设日趋深入,使大量疏浚土由此产生,对疏浚土的处理常采用水抛方式,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而对疏浚土合理利用不仅可以增加土地资源,还能作为农业用地及居民生活用地。但当前,疏浚土利用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将结合疏浚土的内涵,分析疏浚土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利用方式单一、缺乏有效管理、利用率低等,基于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相关部门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20.
绞吸式挖泥船在航道疏浚施工中具有效率高、易操作、经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河道疏浚和维护中,在提升航道通行能力、保障航道运输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在对绞吸式挖泥船航道疏浚相关理论概述基础上,从施工工艺、排泥管线布设、开挖模式等三方面提出了优化举措,并就提升疏浚施工质量进行了深入探讨,对研究绞吸式挖泥船在航道疏浚施工中的相关应用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