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了给减弱公路隧道洞口废气窜流提供洞口土建结构设计方案,对洞口废气窜流影响的显著性因素进行了探讨,从洞口纵向错开不同距离、洞外设置不同位置及高度的挡壁等结构因素出发,借助计算流体动力学技术,进行了多因素异水平混合型数值模拟正交试验,探讨了不利自然风条件下洞外不同组合结构因素对洞1:7废气窜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结构因素组合对废气窜流改善效果明显不同,洞1:7纵向错开改善窜流效果最为明显;在隧道出口侧设置有挡壁的所有组合结构均能较好地改善出口废气窜流,其中最有效的是同时在出口侧、中侧、入口侧设置与洞口等高的挡壁;仅在洞外中侧设置中间挡壁,其高度约为洞口高度的2倍时,可以有效改善废气窜流,其他情况下采用高挡壁结构的改善效果不佳;若同时在两隧道中侧与入口隧道侧设置挡壁则废气窜流改善效果差;若仅在入口隧道侧设置长挡壁,则加剧废气窜流。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杭州市紫之隧道群1号隧道与2号隧道为研究对象,采用FLUENT流体计算软件,模拟在不同横向自然风风速下,隧道出口污染物扩散对相邻隧道及下游隧道进口通风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在无自然风条件下,采取增大隧道出口风速、增加上下游隧道间距措施后的影响变化。经过分析,通过提高隧道出口风速来降低交叉污染程度可行性差,通过线形优化增加隧道纵向间距也难以实现。为解决交叉污染问题,本工程在隧道出口洞段设置排风通道,将污染空气集中排放。  相似文献   

3.
沉管式隧道洞口的减光建筑可显著改善、减缓驾驶人进出洞口时的明暗交替视觉冲击,其设计除要满足视觉适应需求外,还应兼顾隧道通风效果。为此,建立了SST-组分运输模型,通过室内相似试验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并以某海底沉管隧道为研究对象,分析洞口减光建筑不同设计参数对进出风流的影响,得到减光建筑通风特性及污染物窜流规律:1)设置中间隔墙可保证进口有效吸入新鲜空气,使污染物窜流率从67. 2%降低至17. 7%; 2)减光建筑长度较小时,出口风流更易进入进口,对其造成污染,其长度较大时,风流沿程损失增加,减光建筑长度存在最优值; 3)减光建筑两侧边墙镂空,可有效减少出口风流中污染物对相邻进口的二次污染,同时降低风流压损,提高通风效率。  相似文献   

4.
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气流流态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若公路隧道是小净距隧道,通风时相邻隧道排出的污染空气会被吸进邻近的隧道中而产生交叉污染。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技术对高速公路上下行隧道进出口处气体流态进行分析,判断在洞口区域是否产生污染气体的交叉感染,并提出如何避免交叉感染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矩形大断面水下隧道洞口污染物的窜流特征,减少矩形大断面水下隧道洞口污染物窜流带来的二次污染,特以太湖水下隧道工程为依托背景,根据实际隧道断面工况条件仿真建模进行模拟计算。采用k-ε双方程紊流模型及组分传输方程组,借助流体计算软件Fluent,模拟了隧道洞口段不同进(排)风速度、不同自然风工况下的CO浓度场,分析了隧道洞口防窜中隔墙长度对CO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自然风作用时,给定进(排)风速度,二次污染率随着排(进)风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减小),随着中隔墙长度的增大而减小;当中隔墙高度为7.25 m,长度设置为25 m时,隧道双洞间的二次污染率小于10%,满足CO防窜要求;有自然风作用且自然风风向为最不利风向时,CO在隧道双洞间的窜流随着自然风速的增大而增大;当中隔墙长度设置为40 m时,隧道双洞间二次污染率小于10%,满足CO防窜要求;隧道设计最大进(排)风速7.5 m/s和自然风速2.5 m/s,中隔墙长度设置为50 m时,隧道双洞间的二次污染率接近10%。因此,推荐隧道洞口中隔墙设置长度为50 m。  相似文献   

6.
本文模拟分析了不同间距、不同风速条件下两隧道间污染物分布情况,揭示了洞口之间污染气体扩散机理,提出了纵向间距50~100m两座相邻隧道污染物窜流百分比35%~65%结论,当洞外横风小于1.0~1.5m/s时,污染物窜流会导致后一隧道洞内污染物浓度超过设计允许浓度;提出了粤北山区复线高速公路间距50~100m隧道群的射流风机一体化设计方法和风速联动控制方法,为公路隧道群相邻隧道通风设施的一体化设计、建设和运营控制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连拱隧道施工中均不同程度地出现有围岩坍塌、已修筑的衬砌产生有大面积的裂缝等问题。为此,本文通过有限元方法对渝怀线金洞隧道出口段连拱隧道两种不同施工方法下的洞周位移、初期支护的内力、安全系数等进行了分析,得出几点有意义的结论,可作为连拱隧道施工时参考。  相似文献   

8.
连拱隧道两种工法的施工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连拱隧道施工中均不同程度地出现有围岩坍塌、已修筑的衬砌产生有大面积的裂缝等问题。为此,本文通过有限元方法对渝怀线金洞隧道出口段连拱隧道两种不同施工方法下的洞周位移、初期支护的内力、安全系数等进行了分析,得出几点有意义的结论,可作为连拱隧道施工时参考。  相似文献   

9.
高速列车进入隧道后将产生一系列的空气动力学效应,其中隧道出口的微压波效应对人类环境的危害性较大。影响微压波的因素主要有:列车进入隧道的速度、隧道的阻塞比、隧道长度、隧道内部条件和隧道出口地形等。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深入研究了隧道出口地形对微压波的影响,得到了隧道出口地形对微压波的影响特性。  相似文献   

10.
汽车隧道内气流及污染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研究了汽车隧道内的空气流动及污染扩散问题。对隧道内各种通风竖井进行简化,建立相应的隧道内空气总的运动方程。在采用龙格-库塔法求出流动情况的基础上,求解污染扩散方程,计算隧道内的污染纵向分布,从而建立了一套隧道内的流动及污染分布的工程估算方法。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有效性,得出了使用不当的通风竖井方案反而会抑制隧道内污染物扩散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渝利铁路桥梁改隧道工程,隧道修筑在高填方上,隧道对工后沉降以及隧道结构变形成为控制工程的重要因素。采用SAP2000软件对隧道基础桩板结构内力、位移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分析和解释气流组织对净化站污染处理效果的影响,以常见的旁通式净化站为例,基于FLUENT软件建立包含主隧道和旁通净化风道的数值模型,分析不同来流压力下主隧道和旁通风道的流动规律以及净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旁通风道风量只取决于设备阻力以及风机性能,与主隧道环境无关;当来流风量小于净化风量时主隧道将发生净流量回流的现象,导致两旁净化风道的负荷不同;当净化风量比为100%时,净化站对污染物的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受隧道洞口地质、地形条件的限制,山岭隧道选择出洞施工的情况逐渐增多,相应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安康至岚皋高速公路长春隧道出口端位于浅埋偏压山体以及桥隧相接处,且一侧下方紧邻S207省道,故在选择出洞施工时,通过修筑挡墙、搭设防护棚和实施交通管制等措施确保S207省道行车安全,采用小导洞出洞,经由它将机械、人员送出洞外,进行边仰坡开挖及防护施工;洞外管棚施作完成后,由内向外采取环形预留核心土法贯通,保障了隧道出洞施工的安全。  相似文献   

14.
城市地下道路分(合)流匝道通风阻力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浩庭  陈超  李琼  王陆瑶  李亚茹 《隧道建设》2017,37(11):1409-1416
为分析多点进出结构的城市地下道路空气流动特性,以长沙市营盘路湘江隧道为原型,通过现场实测、缩尺模型试验以及CFD软件数值模拟方法,对分(合)匝道通风阻力特性进行了研究,考察了雷诺数、风量比、分岔角度对分(合)流匝道阻力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主隧道与匝道风量比、主隧道与匝道夹角是影响分(合)流匝道局部阻力系数的关键因素;2)城市地下道路分(合)流匝道局部阻力变化特性,不宜简单套用通风管道的三通构件的参数;3)结合最小二乘法和Matlab软件对计算结果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给出了基于长沙营盘路湘江隧道的分(合)流匝道主隧道和匝道的局部阻力系数关联式。研究结果可为复杂结构城市地下道路通风系统阻力特性分析及通风工程优化设计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5.
特长跨海隧道中列车运行时的空气动力学问题,已经成为隧道设计施工中必须考虑的问题之一.所以对隧道内的空气流动进行分析计算就显得至关重要.首先将介绍空气动力学问题在海峡隧道设计中的重要性,以及国外关于英法海底隧道中气体动力学问题的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成果,然后重点结合英法海底隧道的结构特点及其物理模型,介绍如何建立数值计算模型及其控制方程、边界条件等.进而针对传统方法只能模拟隧道中空气的压力、流速变化而不能模拟温度变化的缺点,基于海底隧道的特殊结构,采用一维可压缩不等熵非定常流动的物理模型,初步提出改进的数值计算方法以及其边界条件.  相似文献   

16.
受隧道洞口地质、地形条件的限制,山岭隧道选择出洞施工的情况逐渐增多,相应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安康至岚皋高速公路长春隧道出口端位于浅埋偏压山体以及桥隧相接处,且一侧下方紧邻S207省道,故在选择出洞施工时,通过修筑挡墙、搭设防护棚和实施交通管制等措施确保S207省道行车安全,采用小导洞出洞,经由它将机械、人员送出洞外,进行边仰坡开挖及防护施工;洞外管棚施作完成后,由内向外采取环形预留核心土法贯通,保障了隧道出洞施工的安全。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空气水分冷凝现象对隧道通风热压的影响,采用现场实测的某地下通风隧道空气参数以及文献中某隧道自然通风的测试数据,对选用的有限差分法隧道通风传热传质过程及热压计算数学模型进行了验证;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分析了不同隧道入口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及通风速度条件下,隧道内空气冷凝现象、沿程空气温度以及热压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冷凝会增大空气与壁面的传热量,使隧道内的空气降温速度减慢,导致通风热压变小,并且该影响会随入口空气温度与相对湿度的升高而增强,随风速提高而减弱;当未发生冷凝时,隧道沿程空气温度分布及热压几乎不受空气湿度的影响。以一个全纵向通风的地下隧道为例,在4~8月,隧道会出现较大范围的冷凝现象,考虑冷凝计算所得热压比不考虑冷凝时低30%,对应的自然风风速平均偏差为0.5 m·s-1;在其余月份,不考虑空气冷凝计算所得通风热压与考虑冷凝时相同。因此计算湿热季节通风热压或对应的自然风风速时,应考虑冷凝的影响;其余季节可按不考虑冷凝的方法简化计算隧道热压。  相似文献   

18.
以"中益阳光"牌多功能蓄能发光涂料为研究对象,将其涂装在模型隧道壁面上,对其释放的负离子与汽车发动机尾气产生的PM 2.5进行降解试验,研究表明涂料中释放的负离子对发动机尾气产生的PM 2.5有明显的降解净化作用。这为多功能蓄能发光涂料在公路隧道中应用不仅增光节能,尤其是在中长隧道降解机车尾气、净化隧道空气,降低隧道壁面的污染提供了依据,其能对隧道及其周边环境起到保护净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隧道修筑对区域地下水位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隧道的修筑往往会引起区域地下水径流条件改变,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影响洞顶生态环境。以地下水动力学为理论基础,对隧道修筑区域地下水位变化进行分析预测,对保护洞顶生态环境、减少后患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通过地下水位豪华的动态分析,为隧道堵、排水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0.
为获取城市隧道交通安全研究的眼动行为数据,随机选取8名驾驶人开展城市隧道实车实验.利用Tobii眼动仪采集驾驶人在自由流和非自由流状态下的跟动行为数据,将前挡风玻璃划分为9个区域,运用Tobii Studio软件对区域中注视点数目和访问时间进行分析数理统计.结果表明:自由流状态下,驾驶入进入隧道前在左中、左下和右中区域投入更多的注意;进入隧道后增加了对中下区域的关注;在隧道的出口阶段,中部区域与中下区域的总访问时间变化剧烈;非自由流状态下,驾驶人的注视点分布出现上移和左右扩散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