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为保障铁路运输安全,利用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的铁路基础设施位移监测方法得到了广泛研究。文章介绍了北斗高精度监测的原理,详细阐述了基于北斗定位技术的铁路基础设施监测系统的架构、功能和接口设计,并通过现场监测数据对该系统的功能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实现毫米级的监测精度,可为铁路基础设施位移监测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采用云计算技术、基于WebGIS构建铁路运营监控系统.该系统包括铁路运营监控基础设施即服务、铁路运营监控平台即服务、铁路运营监控软件即服务3种服务模式.铁路运营监控基础设施即服务通过虚拟化技术将系统设备组成云平台基础设施,为用户提供硬件资源和计算资源.铁路运营监控平台即服务将应用服务平台以业务应用、GIS应用服务等方式提供给用户.铁路运营监控软件即服务将应用软件统一部署在应用服务器上,为用户提供应用软件资源.构建系统的关键是:应用服务的开发和实现、GIS应用服务的发布与调用、客户端开发和软件接口的实现和调用.系统开发完毕后的功能验证和测试结果表明:将业务处理、信息转换和共享以及安全管理等应用以服务的形式放在云平台,实现了铁路系统海量信息的集中管理和按需定制,增强了信息的安全性和可维护性.  相似文献   

3.
铁路作为我国重要基础设施,在国民经济及综合交通运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文章对铁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防护需求进行分析,提出铁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基础保护、强化保护、协同保护3层安全保障体系框架,通过实施工程项目和系统实验室建设,完善了该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了铁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整体安全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4.
重载机车轨网综合检测系统可实现弓网关系和轨道状态的在线无损检测,文章介绍了系统组成和功能指标,详细阐述了图像识别、透视变换、3D结构光、惯性基准法、红外成像等技术在系统检测过程中的应用情况。该系统已在HXD1型机车上投入运用,可对接触网和轨道异常状态进行在线检测、识别与分析,为检测维修提供监测分析数据,为铁路基础设施健康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首先简要回顾了3D打印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然后介绍了典型的3D打印方法在铁路制动系统的实际应用情况,最后对其在铁路系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针对铁路基础设施三维空间数据缺乏、采集困难、采集效率低、数据分散、难以集中管理维护等问题,研制了基于移动实景测量技术的便携式非接触采集装置,实现了铁路基础设施三维空间数据的采集;搭建了铁路基础设施三维空间数据管理系统,实现了对三维空间数据的集中、高效管理及存储。该系统采用线性参考系统构建技术,实现铁路基础设施三维空间数据与线性里程坐标的快速匹配。试验结果表明,所研制的采集装置和搭建的管理系统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有效提高了铁路基础设施空间数据的采集效率和信息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铁路基础设施检测探地雷达数据处理效率,提出了一种铁路探地雷达(GPR)检测数据智能管理分析系统方案。结合铁路基础设施检测工程需求与探地雷达数据特点,开展系统需求分析和设计。优化数据管理、工作流处理、交互解释和统计分析等步骤,克服目前软件的不足;利用Hadoop大数据技术进行多通道探地雷达数据的快速处理,实现海量探地雷达文件的并行计算;利用深度神经网络技术对探地雷达图像进行智能识别。对高铁隧道衬砌检测车采集的数据进行系统应用测试,测试效果显示,该系统可以提高探地雷达检测数据的管理和处理效率,推动铁路基础设施探地雷达检测向信息化、智能化和标准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当前,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发展迅速,基于新技术的应用创新不断涌现,智能铁路是广泛应用这些新技术的新一代铁路系统.铁路通信网作为铁路的重要基础设施,将面临智能铁路发展带来的重大发展机遇.本文对智能铁路推动铁路通信发展进行了分析,对铁路部分通信技术演进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机车电传动》2021,(2):114-119
为实现铁路基础设施智能化管理运维,利用3D移动测量系统高效获取高精度点云数据,并对点云数据进行智能化处理。钢轨作为铁路基础设施中最基本的单元,是几何参数计算的基础,对其信息进行自动提取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3D移动测量系统点云数据的钢轨信息自动提取方法。首先利用点云数据中的角度信息快速实现道床区域的分割,有效减小计算量;然后利用精细栅格划分和动态阈值实现地面点与非地面点的分离;最后利用DBSCAN聚类算法与RANSAC算法完成钢轨点云数据的最终提取。为验证该算法的有效性,以国铁场景钢轨点云数据和隧道场景钢轨点云数据为试验对象,验证结果显示国铁场景和隧道场景的钢轨点云提取准确度分别为96.32%和97.54%,完整度分别为92.14%和94.87%,准确度和完整度均高于90%。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提取结果准确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横南铁路通信系统于1998年8月开通.该系统干线传输采用SDH同步系统,区段通信采用PDH准同步系统,各铁路沿线小站采用D/I设备上下话路,所有光传输设备均采用诺基亚设备.系统运行稳定,但防雷击较差.1999年雷雨季节,横南线北段乌石、五里峰、西山3个小站PDH设备的自动电话用户盘(SUB/S)和用户数据盘(DIU)频遭雷击,共击坏SUB/S盘7块,DIU盘3块,因此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了检查.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设计建设期数据资料的应用价值,实现铁路基础设施的可视化、信息化、规范化管理,提出基于BIM的铁路基础设施运维管理平台总体方案。方案阐述了当前铁路运维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发展现状,分析了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具体需求,从总体架构、网络架构和关键技术3个方面给出了详细的设计思路和实现方法。对BIM技术在铁路基础设施运维管理领域的应用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云计算在铁路信息化基础设施整合和建设中应用方案,阐述云计算在铁路领域应用的必要性,分析铁路总公司级和铁路局级基础设施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对云计算技术的需求,并提出应用目标和应用模式,铁路业务系统迁移云平台方案。  相似文献   

13.
对Auto CAD Civil 3D中自定义部件技术进行分析,剖析其实现实质,提出.NET语言设计自定义部件的实施步骤,并结合铁路隧道洞口位置选择软件中的自定义部件的具体实践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轨道基础设施检测的各种数据资料,采用B/S模式,利用JSP的动态Web应用系统开发技术,开发了基于Web的铁路轨道基础设施检测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信息管理的计算机化和网络化.介绍JSP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其JDBC数据库访问技术的实现方法,系统的开发环境,给出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以及系统功能模块的实现.经过测试,该系统操作简便,运行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铁路建设工程施工质量安全检查内容繁多、数据保存困难、数据分析不及时等困难,基于信息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研发了铁路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检查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该系统将相关规范要求制成标准化检查项,现场检查人员可以基于这些标准化质量安全检查项进行安全质量检查,并利用系统客户端采集、上传检查数据,系统可自动对这些检查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得出现场质量安全状况等分析数据。该研究对提升铁路建设质量安全管理质量的水平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陈雷  赵长波  黄志奕 《铁道车辆》2012,50(5):1-4,47
针对铁路货车修造和列车检查业务,介绍了铁路货车技术状态图像检查监控技术应实现的功能、系统组成、应用软件等,并对该项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铁路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涉及面广、管理深度难以达到预期等问题,基于信息化、移动互联网技术,研发了铁路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监理信息化系统,将铁路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相关检查内容置于系统中。监理人员可以利用该系统进行现场质量安全检查;另一方面,该系统可以对上传的检查数据进行汇总分析,输出监理履职和现场质量安全问题统计结果。通过该系统,建设单位可以及时了解各监理单位人员的履职信息,并及时掌握铁路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状况信息,对提升铁路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梦 《中国铁路》2009,(7):76-77
欧洲新一代的数字无线铁路通信系统是在GSM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称为“GSM—R”,目前正在若干个国家进行敷设。截至2007年,该系统在瑞典铁路基础设施管理局(Banverket)、德国铁路股份公司(DB)、荷兰铁路基础设施管理公司(Prorail)、挪威国家铁路管理局(Jembaneverket)以及意大利路网公司(RFI)的线路上投入商业运营。  相似文献   

19.
针对当前铁路车载专业培训系统缺少对设备运行状态实时映射、培训内容仿真度不足等问题,利用数字孪生虚实模型精确映射、数据实时仿真分析的技术特点,基于CINEMA 4D+Unity3D平台及数字孪生五维模型,提出一种铁路机车车载设备数字孪生体的构建方法。该方法通过分析物理设备运行状态、构建高保真虚拟设备模型,以及优化孪生数据采集方式,实现实时驱动虚拟设备状态显示及设备运行状态分析等功能;最后通过构建铁路机车车载设备培训系统,实现面向参培学员的实时培训指导。通过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并为铁路其他相关设备的数字孪生体构建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0.
随着既有线提速和高速铁路的陆续建设,动车组高速运行对铁路各项基础设施养护维修提出了更高要求.轨道作为重要的铁路基础设施,其运用状态对行车安全具有直接和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加强对其动态检测和状态监控,及时指导养护维修.轨道状态巡检系统基于非接触测量理念,应用视觉测量、图像处理、模式识别等技术,对轨道图像信息进行采集、分析和综合处理,其高效、智能的特点能满足高速铁路巡检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