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介绍了客户服务中心是通过各种高效的手段和有经验的人工座席,为客户提供咨询信息以及业务受理和投诉等服务,以完成各种功能,提高企业在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鄂万友 《船艇》1992,(4):12-14
一、中心城市肩负着推进军民结合的历史重任 6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在中西部地区的许多城市或城市周围建立了一大批军工企业。从建设开始,他们就与这些中心城市发生了密切的经济联系,中心城市也由于军工企业的建设而得到迅速的发展。现在这些中心城市已经成为军工企业发展的重要依托,已经成为沟通军工企业,民用企业生产、流通过程的纽带,已经成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管理军工企业的结合部。多年来,正是中心城市这些功能充分发挥,不仅军事工业得到发展,地方经济也得到振兴。  相似文献   

3.
AIS在VTS中心的应用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此文结合AIS在VTS中的实际应用,分析了在VTS中心加装AIS的必要性及目前尚存在的急需解决的问题,并就进一步拓展AIS使用范围作了探索。  相似文献   

4.
2002年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第一年,中燃系统保税油供应量继11月完成全年任务指标后,目前又取了新的重大突破:2002年12月20日,保税油供应量达到100万吨,已经提前完成2002年保税油供应攻坚指标,创造了中国燃料供应总公司保税油供应的历史最高水平! 为了进一步巩固主业,开拓新的效益增长点,不断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中燃总公司于2000年确立了“价格与国际相对接轨,服务与国际绝对接轨”的经营方针;实施了中燃服务保障体系等一系列工作措施,各公司  相似文献   

5.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与上海港的建设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在元朝年间(1291年),在今日上海南市区沿黄浦江一带就形成了上海港镇。到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黄浦江已形成今日浦江之模式,上海港逐步发展了“海运要津”。到清朝嘉庆年间,上海港已在大小东门和大小南门二三公里沿江范围内建设了十余座石砌驳船码头。1843年11月17日,上海正式对外开港,列为中国通商五口岸之一。上海市与上海港就这样相伴相随地发展起来了。历经沧桑150余年,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的近50年,上海市已发展成具有1300万人口,经济、科技、贸易、金融发达的国际大都市。上海港已成为拥有近百座万吨级以上码头,年完成吞吐量达17000万吨的国际大港。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以欧姆龙公司生产的CPM2AH型PLC为中心控制器用于港口吊车作业现场铁路交叉复线道口的智能控制系统,给出了具体的设计思想、系统的硬件配置和相应的软件框图。该系统在实际应用中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基于我国北方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思路,对传统的航运中心的概念进行了分析,并依托于对大连港各方面竞争优劣势的剖析,提出了环渤海湾乃至我国北方地区国际航运中心的新的定义,并对该地区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战略性发展的策略研究。  相似文献   

8.
舰船电力系统生命力设计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舰船电力系统生命力的角度出发,对舰船电力系统的配置和设计进行了研究,讨论了电站的数量和配置、配电中心的安排和布置、电缆的选择和使用等,解决了选型设计、性能指标、试验验收等一系列问题,对舰船电力系统的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从优越的地理位置、正确的定位决策、具有全球观念和前瞻性和重视港口科技发展四个方面阐述了新加坡港的成功经验,对上海建成国际航运中心提出了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根据国务院关于“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要发挥上海经济、金融、贸易中心的优势,发挥北仑深水港和上海、江苏集装箱货流大的优势,按以上海为中心,浙江、江苏为两翼进行港口组合”的精神,笔者作了一项基础性研究工作,即弄清楚了近期腹地的国际集装箱生成量和流向,并对今后15年的发展潜力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11.
以伦敦国际航运中心现状为出发点,从经济贸易、全球生产网络、集聚集群以及信息通讯技术等方面分析了英国航运业与伦敦国际航运中心的相互关系和经济贡献,进而提出了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航运服务中心各自的形成机制、演变规律以及发展方向.尤其指出,作为一个极具竞争力的全球性产业,若无强有力的国内航运业直接支持,不仅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将会转移消失,而且国际航运服务中心的主导地位也会受到威胁.  相似文献   

12.
《集装箱化》2004,(12):55-55
为期两天的辽宁省加快建设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工作于11月26日在大连落下帷幕。本次会议就辽宁省如何发挥沿海港口整体优势,加快推进大连国际航运中心,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做了全面部署。会议讨论了《大连航运中心建设的总体规划》,明确了大连航运中心建设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提出了具体的任务,对加快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进行了工作部署。  相似文献   

13.
文广 《水运管理》1999,(11):7-10,18
近年来,上海口岸集装箱运输发展迅猛,已跻身全球十大集装箱港口之列。同时,上海口岸国际集装箱海铁联运也有了重大突破,1998年完成了3.77万TEU,比1997年增长了17.8%,预计今年可完成5万TEU,约比1998年再增长1/3。由于去年建成的杨浦、军工路两个集装箱港站和今年由上海铁路局和上海港务局强强联合重组成立的路港集装箱多式联运有限公司的有效运作,为大规模开展集装箱海铁联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也应该看到,现在上海海铁联运的发展还是低水平的,海铁联运箱量仅占外贸集装箱吞吐量的1.5%左右…  相似文献   

14.
2002年8月,大连港集团组建了重点工程建设指挥部。为实现港口经营国际化、港口服务物流化、港口管理数字化的发展战略,形成国际油品及液体化工品分拨中心、集装箱转运中心、粮食转运中心、汽车滚装和客/车滚旅游中心、件杂货及煤炭转运中心、散矿分拨中心(6大中心),发挥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和旗舰地位,在大窑湾与新港港区同时启动了30万吨级原油码头工程、矿石专用码头工程、大窑湾二期集装箱码头工程、  相似文献   

15.
王玉成 《船艇》1997,(7):2-4
中国能成为世界造船中心吗?这个问题如果放在10多年前,不要说外国人,连我们中国人自己恐怕也不敢冒然提出。然而,近年来我国船舶工业的“惊人一跳”,却用事实对此作出了理直气壮的肯定性回答。人们普遍认为,中国船舶工业已走上充满希望的民族工业自强振兴之路,世界造船中心正向中国走来。  相似文献   

16.
<正>一、现代航运服务业的形成机理与内涵1.国际航运中心与现代航运服务业的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的概念源于人们对国际航运中心的研究,从国际航运中心的定义来看,各种与国际航运相关的要素涵盖了航运中心  相似文献   

17.
建设成就 十年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已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其中最具有标志性的是:  相似文献   

18.
香港之所以能够发扬工成为世界和线大集装箱港和国际航运中心,内地货源的大力支持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未来15年内地经济的持续发展将继续促进香港航运业的发展。基本法为香港回归后其航运中心的地位提供了法律保障,虽然回归以前香港海运界有部分人才及资金流失,但是只要香港回归以后有真正的高度自治,有较长时期的政治与经济稳定,那么,已经迁册的船公司和移民的人才就可能回归。香港航运业的未来充满光明。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单透镜定位面的选择入手,对基准的标注,基准轴线的确定和单透镜中心误差图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单透镜中心误差检测定位方式和透镜安装要求,最后对几个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0.
洋山港是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合理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柯严 《水运管理》1999,(8):2-5,40
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战略部署。这既是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政治斗争和国际经济竞争的需要,意义重大。集装箱运输已成为当代国际海运业的主流,集装箱运输出现了船舶大型化等一系列新趋势,因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是要建设具有15米水深的集装箱枢纽港。鉴于上海不具有满足上述要求的深水岸线资源,选择离上海最近且具15米水深岸线的港址就成为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一项紧迫任务,邻近上海的浙江嵊泗县洋山港具备上述条件。经多方案的比选论证,确定洋山港为上海建设集装箱深水枢纽港的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