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故障现象一辆2015款大众CC车,搭载型号为CEA的发动机(发动机功率为118 k W),累计行驶里程约为6万km。因前排乘员侧座椅加热功能不可用而进厂检修。故障诊断接车后试车验证故障现象,尝试开启驾驶人侧座椅加热开关和前排乘员侧座椅加热开关,等待一段时间后,驾驶人侧座椅升温明显,而前排乘员侧座椅则没有加热。连接大众专用故障检测仪(VAS 6150B),进入地址"08空调电控系统",查询"02故障存储",无故障代码存储。随后读取空调电子控制系统的数据流,发现驾驶人侧  相似文献   

2.
某款乘用车型出口澳大利亚,根据当地法规的要求,需要设计增加白昼灯系统。本文讲述了关于白昼灯的法规规定,介绍了汽车上白昼灯的相关专用零部件的设计过程,根据设计结果做出的样件,经过试装车验证,达到了设计要求。据此做出了认证样车,经过检测,已通过澳大利亚官方认证,此款乘用车可以出口澳大利亚市场。  相似文献   

3.
<正>故障现象2010款保时捷帕拉梅拉轿车,3.6L,四个座椅的加热功能失效,每次压下座椅加热按钮后,按钮指示灯会点亮1s,然后熄灭,无法实现加热功能。但是四个座椅通风功能正常。故障诊断与排除仔细分析线路图可知,该车前排座椅加热和通风功能由前自动空调控制单元控制,后  相似文献   

4.
车辆配置 ABS制动防抱死系统(带EBD电子制动力分配功能)、前座椅侧安全气囊(带OPDSk定速巡航系统、电动玻璃天窗、彩色倒车影像系统、方向盘带定速巡航控制音响控制键、电动8方向调节驾驶席座椅、前排座椅加热装置、DVD语音电子导航系统(NAVI)、车钥匙遥控开启车窗等。  相似文献   

5.
<正>谈到车内位置安全性时,很多人认为汽车的后排比前排更安全。发生碰撞事故时,前排驾驶员或乘客撞击前风挡玻璃和车外碰撞物的可能性大于后排乘客。根据国内专家分析以及国外研究数据,这个判断是正确的,但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前提条件——大家都系上安全带。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汽车安全技术研究所所长朱西产认为,如果前排和后排乘客同时都系了安全带,通常是后排比前排安全。发生碰撞后,后排乘客因有安全带的约束不太容易撞击前风挡玻璃,  相似文献   

6.
汽车后风挡加热功能在保证玻璃透光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对某型车后风挡进行热性能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后风挡在加热过程中导热效果好,整体温度分布均匀,具有良好的融雪除雾作用.  相似文献   

7.
姜书霞 《商用汽车》2014,(10):90-92
转向系统即改变汽车行驶方向的机构,由转向控制机构、转向传动装置、转向车轮和专用机构组成。根据助力转向系统的设计要求和评价指标,以某款4轴汽车起重机专用底盘的动力转向机构为例,简述联阀半分置式液压助力转向机构的设计计算过程。  相似文献   

8.
针对国内某款客车座椅在出口认证初次试验中无法满足ADR68/00的要求及重量超标问题,受澳方委托对该座椅进行仿真分析及满足ADR68/00的轻量化设计。轻量化设计后的座椅不但满足ADR68/00固定件强度试验要求,而且重量还减少了15%,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某款乘用车出口中东市场,出现空调停止工作及空调降温性能不能满足当地高温环境要求的问题。经过分析并对发动机水泵、散热器、冷却风扇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样件装车测试,空调工作不再出现停机现象,空调降温性能达到了中东地区高温环境的要求,此款乘用车可以顺利出口到中东市场。  相似文献   

10.
在汽车制造业,出现车身前风挡玻璃自爆现象不是什么新鲜事,尤其是新产品开发阶段。然而要揭开前风挡玻璃自爆的内在原因,并非一件易事。本文就前风挡玻璃自爆问题及在现场实践中的改进控制方法进行探讨,供车身制造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及技术管理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配合建立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FSAE)赛车的虚拟样机模型,根据FSAE赛事规则要求,对赛车悬架系统进行了结构设计。根据设计思路对轮辋、轮距及前后悬架立柱等相关部件进行了选择与设计,在确定采用不等长双横臂式悬架类型的基础上对弹性元件、减振器和导向机构的主要结构尺寸进行了设计计算,并应用软件Pro/E进行了三维建模设计,同时在SolidWorks环境下对前后摇块进行了强度校核。结果表明,前后摇块的最大合位移分别为4.260×10-3,2.838×10-2mm,最大变形均很小,设计的FSAE赛车悬架系统能够满足参赛要求,为进一步的实车研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随着海外出口客车量的增加,海外车辆对于客车车身防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锈钢材料在客车车身上应用技术日益成熟,为满足海外客车的防腐要求,不锈钢做为客车车身材料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本文主要阐述客车不锈钢材质选择、车身设计结构、车身制造工艺难点和控制。  相似文献   

13.
论文针对纯电动车与传统燃油车在造型和布置上的差异化特点带来的车身正碰框架中的设计难点和痛点,提出了一套完整、可行且有效的主体铝制量产正碰车身框架结构设计方法,此方法专门针对纯电动布置进行实体建模和正碰工况下的拓补优化设计,制定正碰主体铝材料结构设计方案,以实现吸能效率的提升,保障乘员舱的安全可靠性,同时兼顾轻量化和共线约束。基于CAE和试验验证结果,此设计车身各正碰指标均满足C-NCAP五星碰撞结构要求,比对ODB下的整车乘员伤害得分也满足相关要求,说明其可行有效性,为同类型车型的开发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4.
吉利右舵乘用车型出口澳大利亚,根据当地法规的要求,需要设计增加电子防盗系统。讲述电子防盗系统的工作原理,介绍汽车上电子防盗相关专用零部件的设计过程。根据设计结果做出的样件,经过试装车验证,达到设计要求。据此做出认证样车,经过检测,已通过澳大利亚官方认证,吉利右舵乘用车可以出口澳大利亚市场。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轿车车身主断面的设计流程,给出了典型的轿车车身主断面位置图。从断面基准定义、零件焊接面之间圆角半径确定、门洞法兰面相关参数确定、包边结构相关参数确定等方面,介绍了轿车车身主断面所表达的内容;并例举了前门、侧围上部、顶盖关系主断面,以及前门、后门、中支柱、后门铰链关系主断面的设计。  相似文献   

16.
李帅  侯立鑫 《时代汽车》2021,(8):128-129
乘用车通风盖板在整车通风、排水、美观上起着重要作用,因其与前风挡玻璃、翼子板、发动机舱零部件相互配合,结构设计非常复杂,这就需要研发工程师要充分考虑通风盖板开发过程中的设计要求、法规要求、结构限制以及工艺要求和材料选择等因素,本文从通风盖板断面设计入手,重点介绍了通风盖板与对手件配合的断面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7.
S形转向运动无碳小车的改进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S形转向运动无碳小车初始设计中存在的转向和重物下落不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改进,最终实现了无碳小车具有所要求的S形转向运动轨迹。论文首先介绍了对无碳小车的设计和要求,然后给出了初始设计过程中的理论分析和驱动部分、转向机构、载物架、车身四个部分的设计方法,分析了初始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原因并给出了改进设计方案,制作出改进后样车,实验验证了改进方案的合理性,最后总结了设计S形转向无碳小车设计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8.
基于模态应力恢复的汽车零部件虚拟疲劳试验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基于有限元模态分析、柔性多体动力学求解和疲劳寿命预测的相关理论,通过模态应力恢复得到了汽车零部件疲劳载荷历程,并将其应用于虚拟疲劳试验,解决了汽车设计过程中无法快速、准确预知零部件疲劳寿命的难题。该试验方法应用于某车双横臂独立前悬中的下横臂,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了该零件的预测疲劳寿命、寿命安全系数及危险部位等信息。结果表明该虚拟疲劳试验方法可作为汽车设计过程中的有效试验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