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永新县复垦土地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再以参照《土地评价纲要》确定的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定量数据为依据,计算出每项指标取不同数值时的具体分值,最终结果:永新县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的分值为3.229分,为较适宜复垦区域。  相似文献   

2.
论公路建设中的土地复垦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更君  黄卫 《公路》2001,(5):87-90
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角度出发,分析和阐述了公路建设中破坏土地的形式和原因,提出了土地复垦在公路建设中运用的思想,对公路建设和土地保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土地复垦是土地开发整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现阶段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重要途径.主要基于MAPGIS软件,对高速公路临时用地复垦进行适宜性评价,通过空间叠加分析和缓冲区分析以及属性数据库建立实现信息查询,从而为合理复垦、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避免盲目性、破坏性,增强科学性、现实性,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得以可持续利...  相似文献   

4.
为了缓解公路建设用地需求与土地资源紧缺的矛盾,本文对公路施工建设中的集约用地技术进行了研究,从土石方综合利用、临时用地合理选址及并场利用、土地复垦及公路建设中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等方面提出了措施和建议,对公路建设施工中节约用地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GIS在岩溶地区公路建设土地利用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光银  朱自强 《公路》2003,(9):123-126
在岩溶地区的公路建设中,受复杂地形地貌的影响,将不可避免地产生占用耕地、破坏植被等环境问题,使得岩溶地区本来就脆弱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因此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将成为西部岩溶地区公路建设必须考虑的重要议题。本文结合岩溶地区公路建设实际情况,利用先进的GIS、RS技术,首先在对路线规划设计阶段土地占用的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后,提出了基于3S技术的路线设计流程,然后对施工过程中的土地利用进行了分析探讨,最后利用BP神经网络模型和GIS技术,对临时用地的适宜性进行评价分类,指导土地复垦。该模型的建立,可以减少岩溶地区公路设计及建设中许多主观因素的影响,从而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岩溶地区有限的土地资源,维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6.
矿区地形图是矿区进行开采沉陷影响损失评估、土地复垦、地面设施建设等的重要依据。基于遥感影像实效性强、成本低、获取方便的优点,本文利用遥感影像来更新矿区地形图,验证利用SPOT影像更新矿区1:5000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公路》2015,(12)
为有效利用公路建设中的清表土资源进行公路取、弃土场等临时用地恢复,降低工程建设对沿线土地资源的影响,为公路临时用地复耕、复垦提供条件,通过模型分析和实验,研究提出公路取、弃土场等临时用地平台区域内利用表土进行堆形地貌营造的方法,并结合临时用地恢复初期土壤条件特点,提出加快临时用地恢复和土壤改良的植物种类选择原则。该方法能够有效降低临时用地恢复前期的水土流失,提高公路建设临时用地恢复水平。  相似文献   

8.
以传统的运输规划为基础,将城市居住土地使用合理地引入到城市交通运输问题中,构造了具有弹性需求的城市交通运输与土地使用组合模型。在模型中,城市居住土地使用补分为拥有和非拥有两种形式,土地使用主要表现出行的数量上。  相似文献   

9.
交通建设中的土地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更好地进行交通线路决策,提出首先进行交通建中的土地适宜性评价,并详细介绍了评价的依据,程序等,还提出了土地的广义价值的概念,结果表明进行土地的交通建设适宜性评价可以提高交通线路选线设计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大量的工程实践经验,提出了膨胀土地区公路路基处理中容易被忽视的几个具体问题,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防治对策及路基处理的新观点、新方法、新技术、膨胀土地区公路路基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有一定的参考作用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赵华甫  姚胜彪  李晓阳 《公路》2020,(3):285-288
高速公路建设空间跨度大,占用土地尤其是耕地面积多,开展高速公路建设占用耕作层土壤剥离,并结合高速公路沿线退化土地修复,对抢救性保护耕地耕作层土壤资源,建设绿色交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托广西柳南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十一标,探讨了高速公路建设占用耕作层土壤剥离与石漠化治理利用结合的模式,提出了多目标融合、资源综合利用、多主题衔接协同的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研究可为推进广西乃至全国高速公路建设与退化土地治理结合提供范例和经验。  相似文献   

12.
何海群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5):222-224,M0022,M002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世界上不少国家有围海造地的需求。大砂袋围堰由于其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和柔韧性,且对堤基的变形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已成功应用于多个围海造陆工程。但在大砂袋围堰施工过程中也出现过围堰失稳的案例。以一填海造陆工程为例,介绍了大砂袋围堰的设计及施工情况,利用极限平衡法分析了其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塌陷的原因,为以后的工程现场施工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3.
构建国家公路国土空间控制规划储备项目库是国家公路网规划对接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性工作。针对国家公路项目数量多,入库筛选难度大的问题,研究首先按照新建项目、扩容项目和调线项目3类,对国家公路建设项目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据此提出了反映各类项目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指标体系,通过离差最大化法和熵值法计算了各指标权重,以此为基础对各类型项目进行了重要度和紧迫性排序。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为国土空间控制规划储备项目入库筛选提供有效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建设是建立在城市土地资源利用基础上的。通过城市轨道发展建设对城市空间布局、沿线土地开发影响的分析,提出了当前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当中土地利用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必须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城市土地利用的协调发展,以实现城市土地的集约化利用地对策。  相似文献   

15.
王小军  李建斌 《隧道建设》2007,27(4):57-59,64
结合厦门翔安海底公路隧道陆域段大断面全-强风化花岗闪长岩隧道开挖施工工法、施工组织和机械化施工配套技术等施工手段的实施情况,介绍了大断面隧道CRD工法施工对该地层的适应性和实现安全快速施工的技术措施和机械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6.
刘伟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3,(8):225-227,231
结合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项目建设工程实践,对路网规划、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工程实施等阶段的集约节约用地措施和作法进行了思考、总结,提出一些合理利用、集约节约用地措施及建议,为公路建设项目集约节约用地提供若干借鉴和经验。  相似文献   

17.
刘俐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1,(12):125-125-128
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城市道路建设与周边用地开发并非同步进行,工程中时常遇到建设用地下方存在既有管道的情况,一般根据管道埋深、管道规模并综合工程可行性及经济性,选取保护或迁移的设计方案。对于大型管道的保护通常采用护管桥涵或者轻质材料换填的方式,两种技术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及适用性。依托项目实际情况,探讨合理的管道迁移或保护技术方案,为类似情况的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推动重大交通工程方案稳定与落地,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支撑保障,国家和行业主管部门对资源要素保障提出了高标准要求。通过调研上海市“十四五”期间重大道路交通建设工程资源要素协调过程和平衡方案,将资源要素归纳为水资源、绿地、林地、土地、房屋、管线、环境保护及其他设施8个大类,并按项目推进阶段分别总结出要素保障的主要内容和平衡思路,形成了合理、科学、高效、统筹的资源要素平衡和保障方案。所得方案可供今后道路交通项目建设借鉴,也可为铁路、航运等其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资源要素保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结合崇明越江通道工程阐述建立土地储备与投融资机制相结合的意义、原则和可行性,设计土地储备与投融资运作机制方案的设计思路、优缺点和前提条件等,提出土地储备与投融资方案的流程设计,分析研究工程投资中带来的土地增值收益、土地储备价格、用地类型和纳入土地储备范围等,旨在探讨将上海土地储备机制与重大工程建设投融资机制相结合,从而使得政府在重大工程投资中带来的土地增值效应纳入工程建设投融资机制,对于上海市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在排水系统末端建设雨水泵站及调蓄池是提高城市排水防涝能力,同时控制初期雨水污染的有效途径.随着城市建设用地日益紧张,越来越多的雨水泵站和调蓄池开始采用合建的形式.现以上海市某雨水泵站及调蓄池合建设计为例,分析泵站与调蓄池合建形式的选择,详细介绍工程设计方案及建成后的运行模式.该泵站设计流量22.2 m3/s,调蓄池设计规模11 000 m3,结合用地条件及周边环境,泵站及调蓄池选用"平铺设置式"方案.针对项目建设用地小、周边环境复杂、景观要求高的特点,将各构筑物同基坑进行集约化布置,采用"两墙合一"的地下连续墙,建设一座花园型、海绵型泵站,并结合水力模型、BIM等新技术,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此案例可为其他雨水泵站与调蓄池合建工程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