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合轨道交通站点、车辆段进行上盖综合整体开发已成为城市空间利用的重要趋势。通过上海轨道交通18号线航头车辆段上盖综合体项目研究实例,以公共交通为导向,在规划阶段先行建立复合交通体系,预留各类交通设施空间,设计交通子系统功能及组织方案,避免在设计阶段遇到规划及设计条件受限或功能不足等问题。这将是整个上盖开发项目后续能否顺利落地及长久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在各大城市向着国际城市和宜居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交通问题的解决,都期待着轨道交通能在大城市交通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在城市的一定地块内,将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综合体功能相结合,通过一体化设计让轨道交通站点与周边城市空间成为城市对外衍生、对内运作的核心区块,整合交通、商业、办公、居住等多种城市空间,让各功能空间无缝对接,相互融合;做到交通顺畅、物业繁荣、城市空间有序发展.本文以苹果园综合交通枢纽这一城市综合体为例,从研究内容、影响因素和方法策略3方面对轨道交通站点与城市综合体一体化设计进行探讨,希望找到轨道交通一体化设计的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3.
根据我国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大型城市的交通系统需要改造升级,中小城市的快速扩张也需要提供快速的交通系统支撑城市成长。高效便捷的交通系统离不开城市轨道交通及城市快速道路的建设。从微观节点的角度,分析轨道交通站点与快速路立交节点复合的情况下,如何处理好两个系统的关系,做好相互的衔接及接驳换乘。从道路系统、枢纽平面空间及枢纽竖向空间3个角度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布局原则及方法,指出系统中需要独立的部分及需要转换的注意事项。以厦门轨道交通1号线集美学村站为案例进行分析,确定该方法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城市轨道交通与沿线土地价值的相互影响关系,分别从区域因素、经济因素、政策因素等方面对城市轨道交通对于沿线土地价值的影响进行了定性分析,同时运用特征价格理论,建立了城市轨道交通与沿线区域土地价值的关系模型,并对哈尔滨市轨道交通1号线沿线土地价值进行实例分析,验证模型的可应用性。研究表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沿线土地价值之间存在定量关系,其中与轨道交通站点的距离及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商业设施建设为主要影响因素。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对于沿线土地价值的保值与提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并且轨道交通沿线土地价值中约17.03%的效益来自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可直接影响沿线的土地价值。  相似文献   

5.
上海郊区轨道交通客流保障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郊区轨道交通客流的广阔发展前景,以上海轨道交通为例,结合客流调研数据,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分析影响郊区轨道交通客流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快形成轨道交通骨干网络,加强站点周边区域多功能开发,配置科学合理的一体化换乘系统,联合公交运营企业构筑一体化城市客运交通模式等郊区轨道客流规模保障策略,扭转上海郊区轨道交通客流低迷、效益低下、建设经营成效甚微的现状,实现上海郊区轨道交通建设及营运的良性循环及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市域铁路建设将促进沿线土地的二次开发,影响城市空间格局.文中对成都市域轨道交通之一的成彭市域铁路交通枢纽进行了研究.在分析传统交通枢纽规划与开发的不足之后,借助成彭快铁规划设计案例,从交通枢纽规划和城市设计的角度,提炼出规划设计策略,总结设计特色,包括强调站点周边功能复合,站点周边用地的高密度开发以及对公共空间的塑造,以此凸显鲜明可识别的城市意象.同时借鉴国外的站点开发经验,提出了成彭市域轨道枢纽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邱巧  李丽华  全利  孙坚 《公路》2021,(1):269-272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服务主体是乘客,其空间环境离不开乘客的体验、认知与感受。结合新冠肺炎疫情下乘客交通出行时心理因素、行为模式的改变,以及其对空间环境的新要求,围绕着空间形式、空间环境、空间秩序等因素思考构建与之相符的城市轨道交通站点人性化公共空间,并通过符合乘客生理与心理需求、高效空间秩序需求、弹性空间需求等方面的改进方式和设计策略,使轨道交通站点解决与乘客新需求的不适应、不匹配问题,既提升设计品质,同时也体现人性关怀。  相似文献   

8.
陈敏  高超  董事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2,(8):39-41,48
轨道交通线路基本上以城市道路路网为依托,轨道站点主要沿城市道路交叉口范围和路段布置,为满足居民生活和城市交通保障需求,轨道交通建设会带来城市道路及市政管线多次迁建,因此,有必要科学统筹城市道路复建设计,本文结合工程实例,总结分析道路复建设计主要控制环节和设计原则,对轨道交通与道路复建设计提供一定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陈云  郭旷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1):1-4,11,M0004
以杭州市为例,分析目前轨道站点与人行过街设施、地面换乘交通设施、地下(上)空间衔接及城市交通标志等市政交通设施的结合现状.剖析其问题症结,探讨轨道站点与市政设施结合建设的必要性,并从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多维度提出对策建议,以期对城市轨道交通优先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城市轨道交通与公交换乘服务水平的高低是评价城市轨道交通吸引力的重要指标。文中以轨道交通的到达客流通过常规公交疏散这一类换乘衔接模式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影响城市轨道交通与公交换乘服务水平的相关因素,提出了评价指标的类型及量化方法。在此基础上,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了轨道交通与公交换乘服务水平的定量评价模型。以宁波市轨道交通1号线大卿桥站为例,对其换乘服务水平进行了案例分析,结果表明,模型评价结果与调查得到的满意度数据基本吻合,该模型具有较好的应用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城市老旧街区由于人口集聚而且土地紧缺,普遍存在公共空间和公共设施缺乏的问题,基于相关理论方法并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在步行空间统筹考虑交通通过性功能和交谈驻留等公共空间功能,提出轨道站点周边步行空间划分和边界设定的规划设计导则,并应用在乌鲁木齐轨道交通2号线规划设计中.  相似文献   

12.
该文从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的特性比较入手,说明了两者协调发展的必要性;讨论了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衔接换乘比例的确定方法及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协调规划的原则,重点分析了基于轨道交通的常规公交线路优化中的三个关键因素,即公交线路、站点、换乘布局。  相似文献   

13.
陈钦水 《交通科技》2011,(1):111-113
从厦门、泉州、漳都市圈发展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公交导向发展的理念,探讨以城际轨道交通为导向的厦、泉、漳都市圈发展策略。分析依托城际轨道形成的珠链式空间布局和带动以站点为中心的新城开发,提出厦、泉、漳城际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为优化天津市于家堡地区区域整体功能,保证区域交通体系及运行效率,该金融区将在规划建设中的30多栋楼宇下面,打造近400万m2的世界最大地下交通商业活动空间,不仅包括车行系统,还有轨道交通、人行系统及共同沟等。其中,水线路(原新华路)地下车行系统一期计划在2013年开始建设,预计到  相似文献   

15.
在梳理、总结国外有轨电车发展经验的基础上,从建设空间、路网体系的匹配、功能定位、分流疏解四个方面剖析了深圳市目前发展有轨电车面临的挑战.以分析有轨电车运行效率影响因素为切入点,从横断面布设、站点位置、交叉口控制策略实施、交通疏解分流及站点间距五个方面,初步探讨了城市有轨电车协同交通组织技术.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在北京轨道交通线网已进入网络化运营的进程中,网络主要客流指标变化趋势;总结了当前北京市轨道交通客流特征,从供需层面分析了目前线网客流所存在的主要矛盾,及通勤客流的主要特点.分析与评价了北京市轨道线网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需求演变的角度出发,为轨道交通规划、建设、运营管理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针对山地组团型城市重庆城市轨道站点与周边地区一体化规划存在的问题,提出面向一体化规划的关键控制要素和控制策略.强化"空间范围、功能协调、用地配置、开发强度、交通设施"等5方面规划管控抓手,为推动轨道站点周边地区高质量开发提供规划支撑.以组团级轨道金山寺站为例,提出针对性的规划控制优化策略,为轨道站点周边地区一体化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数字交通     
《驾驶园》2018,(11)
正180成都180个地铁车辆基地和站点将成为综合体10月10日,位于成都金融城三期的三色路站TOD综合开发示范工程正在繁忙施工中。记者获悉,以该工程为样本,成都将大力实施轨道交通场站综合开发,在地铁车辆基地和沿途站点发展上盖物业,目前规划180个项目,用地约为9万亩,首批将启动建设13个示范项目工程。  相似文献   

19.
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模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而对合理建设规模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近年来北京市轨道交通、经济、社会发展指数,揭示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借鉴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历程,以及轨道交通、经济、社会之间的函数关系,依据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及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相关指标,预测2020年济南市轨道交通建设需求规模。研究结果表明,济南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模偏小,下一期建设规划应适当增加线网规模,以满足济南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为系统发现轨道交通运营服务质量的优势与不足,促进各城市间的交流对比,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和服务质量的本质出发,构建了一套基于运营企业固有服务能力、水平及乘客感知的综合评价体系。以乘客为中心、考虑乘客出行过程和需求,建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确定指标综合量化方法、德尔菲与AHP结合的赋权方法、总分评定的综合评价方法、服务改善策略分析方法(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IPA)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