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柴油发动机是目前装机量最大的船舶动力源,柴油发动机的优势在于成本低,产生的推进力强,与此同时,柴油机发动机也存在着能量转化率低、大量有害气体排放等问题。近年来,全球环境不断恶化,业内的研究人员针对船舶柴油发动机的污染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首先对船用柴油发动机的燃油喷雾和喷油嘴进行了函数建模和原理介绍,然后基于数值模拟和可视化图像处理技术,对船舶柴油发动机的喷雾性能进行了升级,并基于Matlab软件进行了柴油机喷油嘴喷雾的图像处理仿真试验,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螺旋桨是舰船动力系统的关键组件,螺旋桨的桨叶呈复杂的空间自由曲面形状,需要具有很高的精度和良好的水动力特性,因此,船舶螺旋桨的加工和制造难度很大,是船舶工业的研究难点。逆向工程是一种相对于正向工程提出的非常规设计方法,该方法从实际工件出发,利用多种数据采集和分析手段,获取工件的关键特性,最后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实现工件的设计与加工。本文介绍了逆向工程技术的加工流程与关键环节,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船舶螺旋桨的数字化设计技术,有助于提高船舶螺旋桨复杂曲面结构的设计与加工效率。  相似文献   

3.
零部件通用化对维修保障具有重要意义.提升船舶零部件(如大量使用的阀门、电动机等)通用化水平,可以减轻船舶维修保障工作负担.目前在船舶研制设计过程中,缺乏成熟的通用化评价体系与评价指标.本文从零部件型号数量统计出发,提出了船舶零部件通用化水平总体评价指标、分级维修通用化水平评价指标,构建了评价体系,说明了指标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主要介绍目前引进的激光影像扫描测量技术以及激光扫描技术在船舶逆向工程中的应用,并对基于装配技术的船舶液舱模型的建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船舶在航行过程中,有大量零部件处于海水之中,通过统计研究,船舶结构平均使用5年后,很多零部件会出现腐蚀破坏现象,使船舶航行安全性受到较大挑战。为了较好地将耐腐蚀材料应用于船体防腐层,提高船舶结构防腐蚀能力以及船舶结构使用寿命、航行安全性,本文对船舶腐蚀因素进行全面分析与总结,针对各类船舶结构腐蚀原因,对各类耐腐蚀材料防腐蚀性能、应用场合进行分类介绍,并给出相应的防腐蚀策略,为耐腐蚀材料在船舶防腐层设计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船舶的外表面通常都是由不可展的空间曲面构成,为了提高船体表面的强度和使用寿命,常采用硬质合金等较难加工的材料,加工难度大、精度要求高,采用传统的加工方式很难满足船舶复杂曲面结构件的加工要求。近年来,基于逆向工程的自动化加工技术成为业内的研究重点,逆向工程是通过采集结构件的三维参数生成结构件的CAD模型,并利用数控技术完成结构件的加工。逆向工程可以提高复杂曲面结构件的加工效率,本文结合逆向工程技术研究了船舶复杂结构件的参数采集、数据分析、数控编程等内容。  相似文献   

7.
船舶工业是海上运输业、海上军事国防的重要基础,船舶工业的制造水平直接决定了船舶的质量和寿命。由于船舶含有大量的、具有复杂曲线结构的零部件,比如船舶螺旋桨、船舱、传动轴承等,这些零部件的加工和制造具有非常高的难度,也是船舶工业研究的重点。在船舶复杂结构件里,板材件数量众多,板材件的加工工艺以冲压为主,本文对传统的冲压模具进行优化,设计一种针对船舶复杂曲线结构的多点成形冲压模具。  相似文献   

8.
船舶复杂结构件通常含有大量的曲面,且多采用硬质合金材料,加工精度要求高。因此,船舶结构件的加工难度大,采用传统的加工方式很难满足复杂结构件的加工要求。逆向工程是根据结构件的三维模型的参数,生成CAD模型,并进行曲面重构和数控加工的一个加工方式,可以显著提高复杂曲面结构件的加工效率。本文充分利用逆向工程技术,对船舶复杂结构件的加工过程进行系统介绍,包括复杂曲面的加工参数、结构件造型、刀具轨迹生成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柴油发动机是通用船舶广泛使用的动力装置,在复杂恶劣的海上环境中,较易发生故障,传统检测方法主要依靠经验,故障定位较为耗时,其时效性差,需要进行改进。随着计算科学的发展,智能故障定位方法逐渐应用至船用柴油机故障定位系统中,如神经网络﹑模糊算法及大数据分析等。本文分析了船舶柴油机各功能部件,利用红外线对故障部件进行成像检测,设计了基于神经网络的柴油机故障诊断方法,最后对设计模型进行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船舶柴油发动机智能监控报警软件对于故障的监控能力较差,经常出现误报。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了一种新的船舶柴油发动机智能监控报警软件,在软件中设定PLC为下位机,通过PLC采集数据,再利用485总线将采集到的数据传给上位机,借助上位机完成处理、显示和报警等工作。由数据采集、处理、监控实现软件工作,显示界面由3个层次组成,分别为主界面、次级子界面、底层子界面。设定对比试验验证软件效果,结果表明,研究的智能监控报警软件可以在短时间内精准地监控柴油发动机存在的故障,监控能力强。  相似文献   

11.
针对传统虚拟现实零件设计公差较大,导致VR零部件契合度较差的问题,研究基于虚拟现实的VR船舶零部件设计。该设计根据零件实体模拟绘制出二维平面草图,按实际比例设置三维图像比例尺搭建三维效果图,将单个三维零件进行组合,调整嵌入尺寸及平衡系数建立三维零件模型组,利用Clut插件进行动态模拟演示,根据零部件灵活度调整公差,实现基于虚拟现实的船舶零件设计。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VR零部件设计相比,所研究的VR零件设计契合度提高了16.7%。由此可见,所研究的VR零部件设计更满足当下船舶设计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造船效率、降低造船成本、提高造船质量,造船行业需要引入先进的智能制造理念。船舶制造作为典型的离散型制造行业,其传统的船舶设计、制造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智能制造技术的大范围推广应用,从船体零部件标准化设计角度,研究如何利用标准化设计手段来扩大船厂智能制造应用范围和场景。形成船体零部件标准化、批量化设计原则和标准,达到降低船舶智能制造技术难度,最终实现船舶制造向连续型生产模式转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数字控制技术是按数字化的代码组成的程序对控制对象实现自动控制的一种方法,本文针对船舶电气设备及系统设计效率不高的问题,介绍了数字控制技术,分析了数字控制技术在船舶电气设备及系统设计中的可行性,提出了应用数字控制技术设计船舶电气设备及系统的流程,并对在船舶电气设备及系统主要零部件的三维造型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逆向工程技术在舰炮研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逆向工程技术进行了简介。阐述了逆向工程技术的主要模块。对于舰炮设计中利用逆向工程技术进行设计验证,装配验证,故障分析,产品工艺性评估,产品展示,翻模成型。快速成形等方面进行了说明,最后对逆向工程技术在舰炮中的应用给予了评价。  相似文献   

15.
舰船的质量和使用寿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船舶的结构与型线设计水平,因此,研究船舶的型线设计与结构优化有重要的意义。CATIA工程软件是法国达索公司开发的一种大型三维设计软件,具有优越的曲面建模、装配仿真、零部件设计等功能,在工业制造和生产领域有非常广泛的应用。本文采用CATIA工程软件精确构建了船舶的三维模型,结合兴波阻力理论和数值计算方法,对船舶的型线优化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对船舶零部件分道物流管控技术进行分析,指出船体结构零部件传统管理模式和分道管理模式的优缺点和变革点,总结出一套符合船舶行业零部件分道生产要求的规则和方法。结合已有的钢板喷印设备,形成船舶零部件分道物流管控方案,并研发出一套相对完整的船舶零部件分道物流数字化管控平台。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平台能达到通畅先行物流过程、减少缺料发生、降低无效翻拣和提高场地利用率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李有观 《航海》2010,(1):26-26
美国环保署日前制定了一项新的、更为严格的大型船舶污染气体排放标准,以减少油轮、货轮等柴油发动机船舶对空气所造成的污染。  相似文献   

18.
传统发动机缸盖模具不能在适应船舶航速改变的前提下,快速完成燃油用量控制。为解决此问题,设计一种基于有限元分析理论的船用柴油发动机缸盖复合模具。通过结构网格划分、自由模态计算2个步骤,完成船用柴油发动机缸盖的有限元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制件复合材料选择、模具结构完善、微小误差计算3个步骤,完成新型模具设计。模拟应用环境设计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应用基于有限元分析理论新型船用柴油发动机缸盖复合模具后,可将燃油用量控制速率提升40%左右。  相似文献   

19.
船舶是一个大型的复杂系统,由众多的结构零部件组成,在船舶的整个使用寿命周期中,部分配件由于磨损、外部环境破坏等因素会发生失效。为了保障船舶系统的正常运行,对船舶备品备件进行合理的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大量船舶备品备件的使用寿命数据,同时结合数据挖掘技术,对船舶设计建造过程中的备品备件规范化管理进行了研究。本研究有助于提高船舶设计制造过程中备品备件的管理水平,实现船舶零部件故障时的绿色、高效更换。  相似文献   

20.
卢宏基  张丹 《中国水运》2007,5(4):115-116
本文给出了一种基于CAN总线的船舶发动机状态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应用,介绍了CAN总线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并对系统的整体结构、硬件培植,软件功能等分别说明。在实际应用中,该系统体现出了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安全性好的特点,给船舶柴油发动机的安全监测方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