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我国动车组运行过程中司机室和车厢环境中电磁场强以及空气质量品质状况。方法现场测试高速动车组司机室和车厢环境卫生学状况,并与既有线空调客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高速动车组与既有线动车组司机室和车厢空气内物理与化学卫生学指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结论高速动车组司机室和车厢环境各项理化指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与既有旅客空调客车比较,动车组运行时车厢及司机室内环境空气质量品质优于普通旅客列车。  相似文献   

2.
根据开行更长编组动车组的需求,结合京沈高铁综合试验,研究优化调整现有高速铁路出站信号机位置,配套在车站到发线两端增设防护区段,使司机对标停车更加方便,进一步提高列车运行安全性,为新建高速铁路项目和既有线开行更长编组动车组,以及相关标准优化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中国铁路在既有线提速、高速铁路、装备现代化、高原铁路、重载铁路等方面实现重大跨越。从既有线提速、新建高速铁路、客运枢纽、高速列车及在建高速铁路等方面介绍中国高速铁路建设和运营成就;从工程建造技术、动车组技术、列车运行控制技术及系统集成与运营管理技术等方面阐述中国高速铁路技术创新成果;论述中国高速铁路通过大幅提高客运能力、释放既有线货运能力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对中国高速铁路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伴随中国高速铁路迅猛发展,动车组列车大面积开行,高铁安全问题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动车组司机作为动车组列车的直接操控者,是高铁作业安全最重要、最关键、最核心的一线岗位,加强动车组司机管理、规范其操控行为至关重要。目前,我国高速铁路还没有专门的信息系统,无法实现动车组司机操控信息的记录和分析,国外高速铁路也无相应的分析手段。现通过分析动车组已有车载设备记录信息项点的基础上,结合动车组司机操控要求,借鉴列车运行监控装置(以下简称LKJ)运行记录数据分析管理模式,提出动车组司机操控信息分析系统研制方案,为规范动车组司机操控行为提供信息化手段。  相似文献   

5.
为确保沪杭客运专线铁路开通运营后,合理安排本线高速动车组和跨线动车组列车开行,在分析既有线沪昆、笕杭、宣杭、萧甬线以及杭州站能力、客流情况和沪宁城际高速铁路动车组列车开行情况。合理安排杭州和杭州南两站客运办理业务分工,对既有相关通道旅客列车和行包以及货物列车作出相应调整,提出沪杭客运专线铁路动车组列车具体的开行方案。  相似文献   

6.
通过设计建立高速动车组制动信息显示平台,论述制动系统在高速动车组控制系统中的重要性及高速动车组司机控制台显示器的组成及框架结构,设计高速动车组司机控制室的列车制动信息界面,实现高速动车组制动信息的实时性、智能化.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铁路客运向高速化的全面迈进,高速铁路建设和运营的技术条件已经有了较大进步,因而高速动车组驶离高速线到既有线运行的模式逐渐成为运输组织模式研究的焦点,而高速动车组合理下线范围则是其中的关键问题之一。以此为背景,在分析多种铁路运输产品存在时旅客选择行为的基础上,将用户平衡理论应用于不同铁路运输产品间的客流分配问题中,同时考虑旅客和铁路客运部门两方面的利益,构造了一个双层规划模型来描述有多种铁路运输产品存在、且总客运需求变动情况下高速动车组的合理下线范围问题,并提出了基于灵敏度分析的求解算法。最后通过算例,分析在不同运价率条件下高速动车组合理下线范围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高速动车组司机室操纵设备可辨识度评价与分析方法,从操纵设备形式、操纵力大小、操纵器形状尺寸、操纵器间距及操纵器布置等方面综合进行控制器的人因分析与评估。该方法已成功应用于CRH380B—002型高速综合检测车司机室操纵器的可辨识度评价与分析。  相似文献   

9.
以新一代高速动车组司机控制器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司机控制器在动车组中的应用,从结构、原理、设计方法等方面阐述了其主要控制方式及与动车组逻辑匹配的闭合关系逻辑输出,从试验方面阐述了司机控制器在动车组上运用的性能要求,并针对避免司机误操作提出了动车组司机控制器的设计理念,用以实现动车组运营过程中司机控制器的良好运用.  相似文献   

10.
对动力集中动车组司机室进行了结构强度及碰撞吸能性分析,验证了司机室防撞性设计的合理性,对我国动力集中动车组司机室防碰撞性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高速动车组铝合金车体司机室组焊工艺及变形控制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从工艺措施的制定上,做出了简要总结和说明.  相似文献   

12.
列车司机室热舒适性是司机室环境设计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列车司机室结构十分复杂,如若司机室空调系统气流组织不合理,会造成司机室内局部温度过高或过低,或在某些区域气流速度太快,而在另一些区域出现气流死角,不符合人体对热的体觉特征,对司机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从而影响其工作状态与操作反应。舒适的热环境可有效保证司机良好的工作状态,从而提高列车运行的安全性。文章利用Airpark三维软件对时速160 km动车组司机室内夏季和冬季极端工况下的热环境进行仿真计算,根据仿真结果对司机室内的热舒适性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3.
袁娟 《铁道通信信号》2011,47(12):20-22
在高速铁路路网形成之前,利用既有线、提速线路构成动车组的运行网,实现高速铁路与既有线之间的互联互通,是目前迫切的运输需求。以改造工程量最少为前提,从既有线CTCS-2级适应300~350km/h动车运行必备的条件和既有线CTCS-2级临时限速设置原则进行升级改造的必要性2个方面进行分析,得出既有线CTCS-2级列控系统改造方案。该方案已在陇海线西宝段列控系统改造工程中得以验证。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铁路客运专线大规模建设全面展开,”和谐”号高速动车组奔驰在神州大地,这标志着中国铁路高速时代的到来。为了推动动车组配套设备最新科技成果在高速铁路动车组中的应用,满足中国高速铁路动车组配套设备的应用需求,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研究会、《世界轨道交通~技术与装备》杂志联合主办了“高速铁路动车组设备供应商供需交流大会,  相似文献   

15.
传统高速动车组基本是单层结构,随着高速铁路客流量持续增长,部分高速铁路线路存在运输能力紧张问题,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在繁忙高速铁路线路上运用双层动车组。以法国TGV、日本新干线双层动车组为例,介绍国外双层动车组运用情况和线路运营情况,然后通过与单层动车组对比,阐述双层动车组的优缺点,最后考虑限界、接触网现有技术标准,借鉴国外高速双层动车组的发展经验,从技术可行性和运用经济性2方面讨论双层动车组在我国高速铁路的适用性和需要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地震监测预警工作的推进,我国高速铁路地震监测预警系统的工程推广已提到议事日程。高速动车组加装车载地震紧急处置装置,能在地震发生时有效控制列车运行,确保行车安全,减轻地震次生灾害。在前期车载地震紧急处置装置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既有高速动车组加装车载地震紧急处置装置的可行性分析,提出了既有高速动车组加装车载地震紧急处置装置的技术方案,为今后车载地震紧急处置装置在既有高速动车组上的工程推广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速铁路的运输能力要求不断提高。为解决目前我国高速铁路装备CTCS-2/3级列控系统的动车组列车运行仍由司机人工驾驶操作,存在司机工作强度大、准点运行和停车定位对司机的驾驶经验要求高以及未考虑列车节能降耗需求等问题;基于高速铁路CTCS-2/3级列控系统和ATO方案的基础,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和智能控制方法,提出高速铁路既有ATP实现自动驾驶的技术方案,并对高速铁路车载ATO系统扩展单元的关键技术进行重点设计。系统仿真测试和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案可满足高速铁路列控系统的自动驾驶功能需求,可为我国高速铁路自动驾驶的实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高速列车车体端部吸能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速列车速度高、动能大的特点,设计了车体被动安全防护的特殊端部吸能结构,并通过非线性有限元软件LS-DYNA,研究高速列车头车司机室端两级吸能装置以及车体尾端弱刚度结构的耐碰撞性能,重点考察其与刚性强撞击时的界面力、变形以及能量吸收能力。计算结果表明两级吸能装置变形有序,具备约3.4 MJ的能量吸收能力,可有效保护司机室结构;车体尾端弱刚度区具备6.5 MJ的能量吸收能力,可有效保护乘客区结构的安全。将上述结构应用在某型高速动车组车体并按照欧标EN15227进行36 km/h对撞工况的验证,司机室头部吸能结构变形合理,列车未发生爬车现象,司机室及客室结构完整,头车平均加速度为4.4g,满足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9.
高速动车组司机乘务交路编制是动车组运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编制过程分为日乘务交路编制和乘务排班两个阶段。我国铁路部门目前仍然以传统的"先到先走"方法为基础,靠人工凭经验来编制。针对此不足,本文以所需要的高速动车组司机数和司机的冗余休息时间最少建立了编制日乘务交路的0-1整数规划模型,该模型可以描述每个乘务交路由1个或多个乘务片段组成的类型。针对问题模型属于NP-难问题的特点,设计了一个求解的禁忌搜索算法。以多个机务段值乘的高速动车组实际数据为例,对模型和算法进行测试,求解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方法能快速求出较优的高速动车组司机乘务交路方案。  相似文献   

20.
<正>6月30日,由中国铁路总公司主导、中国中车研制的两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时速350公里中国标准动车组下线,并于当天在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环形试验基地正式展开试验工作,这标志着中国标准动车组的研制工作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近年来,随着我国高速铁路事业的快速发展,中国高速动车组技术也取得了长足进步。目前,我国铁路投入运营的动车组已有1 900余组(标准列),居世界首位,累计运行里程超过27.7亿km。为适应中国高速铁路运营环境和条件更为复杂多样、长距离长时间连续高速运行等需求,打造适合中国国情、路情的高速动车组设计制造平台,实现高速动车组技术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