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从列车客运服务的角度出发,针对列车旅客运输服务和管理工作的特点,提出了列车客运服务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案,详细地介绍了系统的总体架构和主要功能模块.系统极大地提高了客运服务质量和生产管理的效率,为整个客运信息化乃至铁路信息化系统提供高效的信息共享手段.  相似文献   

2.
铁路站车客运信息无线交互系统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铁路高速网的逐步形成与铁路客运能力迅速提高,旅客对铁路客运服务水平和便捷程度提出更高的需求。铁路地面售票业务与车上管理服务是客运服务的重要环节,车-地间及时可靠地信息交互对提高客运组织能力和服务质量至关重要。铁路站车客运信息无线交互系统(简称系统)上线前,车-地客运信息交流以手工作业和语音通话为主,及时性和准确性都难以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在客票席位复用和共用的优化策略实施后,列车上席位信息滞后,不利于  相似文献   

3.
标准化工作是铁路客运列车搞好服务质量工作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质量是铁路客运工作的永恒主题,是列车工作的生命,铁路客运工作的主要产品,是为实现旅客的位移提供优质、快捷、安全、便利的旅行服务,为铁路赢得信誉和经济效益。1质量是客运列车工作的重点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运输产品供不应求,长期处...  相似文献   

4.
柏永勤 《中国铁路》2009,(11):47-48
客运列车编组顺序表是运输统计的重要原始记录,亦是企业间进行财务清算的凭据。提高客运列车编组顺序表的质量,不仅减轻基层统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而且能够实现与客运调度系统、机车统计系统间的数据共享。  相似文献   

5.
王培 《中国铁路》2010,(12):57-61
以形成完整的中国高速铁路客运产品设计方法体系为目标,从分析客运产品层次及要素出发,提出客运产品设计原则与总体思路。研究客运产品的设计方法,从可达性、时效性、便捷性和经济性四方面研究列车开行方案设计及调整,从自助式、人性化、差异化等方面研究服务产品设计,并提出中国高速铁路品牌战略。  相似文献   

6.
雷静 《广西铁道》2005,(4):28-29,31
分析了目前铁路特别是柳州铁路局在客运产品品牌创建中,存在品牌意识不强、品牌维护不到位、延伸产品种类不多、全程代理的服务理念不成型和短途客流急剧萎缩的现状。提出了系统化、规范化的在直通列车中打造品牌列车,做大做强城际列车品牌,提高旅游专列的品牌档次等建议,以加强柳州铁路局客运产品品牌建设,增强客运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欧洲铁路联盟为发展长途客运提出夜行旅馆列车及其三级服务的发展策略,以及英吉利海峡隧道夜行列车的管理,服务和安全要求。同时还介绍了法国V2N型双层客车及加利福尼亚的双层客车。  相似文献   

8.
铁路客运服务系统是铁路信息系统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客运服务系统已实现互联网售票、电子支付等对外服务,铁路客运服务系统安全保障平台已成为保障客服信息系统安全的重要手段.本文从应用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和数据安全4个方面对铁路客运服务系统安全保障平台开展测试,研究其在铁路客运服务系统联调联试中的应用,提出了一套针对现有安全保障平台的信息安全测评方法和内容.  相似文献   

9.
为旅客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是铁路客运服务的最终目标。客运自动化系统具有及时、安全、资源共享和管控一体等优势,已成为车站客运信息系统的建设方向。分析了我国铁路客运信息系统的现状,阐述了铁路车站客运自动化建设的意义、目标和系统组成等。  相似文献   

10.
列车餐饮服务是铁路客运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旅客列车餐车供餐存在的问题,并对目前铁路供餐企业经营现状调查,分析普通旅客列车和动车组列车供餐企业所处环境和相应的竞争优劣势,提出铁路餐饮供应企业发展的战略模式。  相似文献   

11.
客运调度系统是高速铁路运营调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速铁路的迅猛发展,对客运调度系统的可靠性、适应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一代客运调度系统在系统架构、功能设置及关键业务流程的串联等方面较之前几代客运调度系统有着独特的优点,通过采用面向服务的架构SOA和企业服务总线ESB技术,实现信息的高效共享。  相似文献   

12.
贸易信息     
阿根廷 布宜诺斯艾利斯至波萨达斯20年特许客运服务开始招标。投标人可申请补助,但必须拥有自己的列车。  相似文献   

13.
日立公司的集成数字列车自动防护(ATP)于2002年12月在 Tohoku 新干线盛冈(Morioka 日本城市)——Hachinohe 的延长线上投入使用,目前正被用于对既有线路的升级。为适应更好的客运服务和更高的管理效率的需求,日立公司(Hitachi)旨在利用最新的数字和软件技术使安全和稳定的铁路运输成为整个系统的集成器。  相似文献   

14.
对互联网推荐系统模式进行分析,结合餐饮、酒店、旅游、定制服务等铁路客运延伸服务的应用场景,研究推荐系统在铁路客运延伸服务中的应用。通过对旅客浏览购买服务产品的行为记录进行数据分析,构建一套针对延伸服务的智能搜索与个性化推荐系统,实现服务产品的精准推送,不仅能够有效提高用户体验,提升铁路的服务质量,同时能够扩大客运营收,使铁路利润率达到最大化,提高行业竞争力,促进铁路客运服务和资产经营的转型升级。应用结果表明:智能推荐系统在铁路客运延伸服务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客运营销分析与辅助决策系统依据北京铁路局客运生产实际和未来发展,通过构建预警提示、列车分析、列车效益测算、客流预测、报表统计、系统维护与管理、数据采集与处理等子系统,运用自动预警和智能分析手段,对客运日常生产的数据进行整合,实现客运运能、运量等多项指标的统计分析和预警预测,并对列车经营状况进行量本利分析,得出客运生产及营销管理等方面有价值的信息或结论,从而辅助决策,使客运资源得到最佳配置和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日前,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院组织召开了"客运服务系统实验室"、"行车安全监控和应急平台实验室"建设项目技术评审会。评审组分别听取了两个实验室的技术汇报和测试报告,观看了现场演示,审查了相关材料。"客运服务系统实验室"能够实现铁道部、铁路局、车站三级客运服务系统的研发、模拟和功能  相似文献   

17.
铁路集装箱客运化系统对于改善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效率和提升铁路在高附加值货物运输市场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在客运化系统中,集装箱班列的停站方案与运行图是班列运输组织计划的核心内容,前者确定各班列的停站模式,后者确定班列在各车站的出发与到达时间,二者之间相互影响,共同决定服务质量。因此,为提升运输组织计划编制效率,有必要在基于铁路通道的运营环境下,研究考虑不同运行区段的集装箱客运化班列停站方案与运行图协同优化问题。在满足箱流需求与符合列车运力的前提下,考虑具体的集装箱至列车的分配,将列车停站方案约束嵌入到列车运行图编制过程中,一方面使得停站方案与箱流分配方案相协调,另一方面保证列车在站停留时间能满足集装箱装卸作业的要求。以总列车停站时间最小为目标,综合考虑货物运到期限、车站到发线资源的分配、列车追踪间隔时间以及列车停站时间等约束,构建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并借助优化求解器CPLEX对模型进行求解。以实际中欧班列通道为案例进行实证分析,验证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客运化系统能够充分发挥网络运输的优势,在仅牺牲部分列车能力利用率的前提下,具有列车开行频率高、运输集装箱数量多以及运到期限...  相似文献   

18.
在众多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中,能耗在整个运营成本中占据着很大的比重,节能已成为现代轨道交通信号系统设计的关系。移动闭塞信号系统除了具有其他许多优点外,还能够在运营高峰和非高峰选择各种不同的最佳节能对策。本阐述了基于SELTRAC通信的移动闭塞列车自动控制系统的节能模式。在此模式下,系统可在区间对列车加速,减速和惰行进行控制,从而达到最佳节能效果并提供更好的客运服务。本的相关结构均基于安装在土耳其安卡拉重轨系统的SELTRAC最近的现场运营数据。  相似文献   

19.
列车编组顺序表是车站与机车乘务员间交接车列的作业表单,一直以来由人工完成纸质表单传递。以覆盖全路客运和货运车站、为全路客货列车机车乘务员提供高可用列车编组顺序表电子化信息传递服务为目标,提出列车编组顺序表电子化传递系统方案;系统采用集中式双中心架构,由中央子系统、移动作业子系统和外部信息接口3部分构成,具有高可用性、高吞吐量、低延迟及良好的可伸缩性;重点描述系统车地信息传输网络构成和技术架构,详细介绍实现电子化列车编组顺序表信息安全、可靠、正确传递的技术要点。该系统已在全国铁路试运行,运行稳定,性能满足设计要求,覆盖全国铁路客运和货运车站的列车编组顺序表作业,可灵活适应各种客、货运输作业场景;为推进系统应用,编制统计指标对该系统应用状况进行评价和监测,分析试运行期间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给出应对措施;明确下一步亟待推进的相关工作,并结合铁路5G技术应用趋势,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0.
由于铁路客运服务系统的复杂性,其质量管理多以经验管理为主,量化管理则有不足.根据铁路客运的性质和特点,分析了铁路客运质量的内涵,设计了客运管理的内部管理闭环系统和外部管理闭环系统,并对客运运营质量用模糊评价的方法给出了定量分析,为促进管理现代化,提高客运质量提供方法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