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智能船舶技术和无人驾驶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瑞良  吉雨冠 《船舶》2016,27(5):82-87
智能船舶概念的兴起以及智能船舶技术的日益发展,已使船舶智能化成为全球航运的大势所趋。文中结合中国船级社今年3月正式发布的《智能船舶规范》,具体介绍了智能船舶技术的六大功能模块(智能航行、智能船体、智能机舱、智能能效管理、智能货物管理和智能集成平台)的主要功能、技术要求,以及实现无人驾驶技术的主要功能和实现难点,对相关技术人员依据《智能船舶规范》进行设计、制造智能船舶方面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一、船舶智能化的发展现状中国船级社于2015年12月1日正式发布的《智能船舶规范2015》对智能船舶进行了定义,智能船舶就是利用传感器、通信、物联网、互联网等技术手段,自动感知和获得船舶自身、海洋环境、物流、港口等方面的  相似文献   

3.
<正>当前,智能航行已成为船舶制造与航运领域的必然趋势。作为时代变革的核心特征之一,智能化与传统船舶制造与航运方式开始融合。在这一大背景下,中国船级社率先在全球发布了《智能船舶规范》,为智能航行船舶自动舵开发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面向智能航行中的船舶自动舵系统,系统阐述了船舶自动舵的研究历程,评估和总结船舶自动舵技术的现状,以及探讨该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中国船级社(CCS)编制的《智能船舶规范》对智能船舶的定义及其功能要求,针对《智能船舶规范》对智能船舶在取得智能航行功能、智能船体功能、智能机舱功能、智能能效管理功能、智能货物管理功能和智能集成平台功能及其功能补充标志的要求,分析了各部分相关的现有技术和目前还存在的技术差距,给出了对应的电气解决方案及所涉及到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全球海事行业对节能减排、绿色发展要求愈加重视,我国《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也明确提出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目标,无论是在国际还是国内层面,绿色和智能都已经成为船舶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竞争焦点。中国船级社在多年的研究与积累中不断完善绿色、智能船舶规范体系,优化升级相关技术能力和服务水平。依托该领域的实力和优势,中国船级社在助力上海地区水上客运交通高质量发展以及实施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在推动船舶绿色、智能发展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  相似文献   

6.
正根据中国船级社2020版《智能船舶规范》中的描述,智能船舶包含八大功能模块,分别为智能航行、智能船体、智能机舱、智能能效管理、智能货物管理、智能集成平台、远程控制船舶和自主操作船。其中智能航行、远程驾控和自主航行功能是当下重点关注的研究难点。面向智能船舶各项功能的实现,亟需突破一系列技术瓶颈,包括信息感知技术、通信导航技术、  相似文献   

7.
正未来的拖轮应该是具有环境感知能力、记忆和思维能力、自学习和适应能力以及行为决策能力的智能化拖轮一、拖轮行业智能化的市场动力1.无人货船开创未来海运新模式近年来,智能船舶已成为国际海事界新热点。国际海事组织(IMO)将智能船舶列为重要议题,正在开展相关法规研究;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启动了"智能航运标准化路线图"工作;国际上包括中国船级社(CCS)、法国船级社(BV)、日本船级社(NK)、美国船级社(ABS)、英国船级社(LR)等各大船级社都针对自主航行船舶制定了相应的规范与指南。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船级社(CCS)《船舶智能能效管理检验指南》(2018)于2018年9月1日正式生效。该指南的重要看点如下:首先,CCS《船舶智能能效管理检验指南》(2018)是作为《智能船舶规范》第5章"智能能效管理"配套指导性文件。《智能船舶规范》中"智能能效管理"要求是原则性的,为了更好地指导相关操作,编写组经过调研并结合应用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几经修改完善,形成了《船舶智能能效管理检验指南》(2018)。  相似文献   

9.
船舶智能化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智能化是船舶发展的重要方向。船舶智能化是在综合传感、通信、信息、计算机等多种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结合船舶具体应用环境,构建基于大数据、信息物理系统和物联网等特征的智能系统,使船舶航行、管理与服务更高效、更低秏、更安全和更环保。从大数据、信息物理系统、物联网三个方面介绍了船舶智能化的主要特征。从船舶智能航行和船舶智能管理与服务两个方面分析了船舶领域智能化现状和展望。船舶智能航行方面,探讨了综合船桥系统和无人驾驶的发展方向;船舶智能管理与服务方面,分析了水路ITS、交通流理论和数据分析方法的最新发展,并提出了基于可视分析解决船舶管理大数据处理的流程。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船舶智能化水平的提高,物联网和5G通讯的广泛应用,智能设备在相关船舶上也有大量应用。截至2020年9月,中国船级社(CCS)已认可检验了15家企业25个型号90余台套的智能设备,涉及智能航行、智能船体、智能机舱、智能集成平台、智能能效、智能货物等智能系统。  相似文献   

11.
随着船舶智能化水平的提高,物联网和5G通讯的广泛应用,智能设备在相关船舶上也有大量应用。截至2020年9月,中国船级社(CCS)已认可检验了15家企业25个型号90余台套的智能设备,涉及智能航行、智能船体、智能机舱、智能集成平台、智能能效、智能货物等智能系统。  相似文献   

12.
邢玉林 《航海》2023,(6):7-10
针对海事航海保障船舶智能化水平不高的问题,本文首先介绍国内外智能船舶技术发展现状;然后结合现有海事航海保障业务开展及船舶配备情况,分析指出智能船舶技术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从智能航行、智能机舱、智能能效管理、智能作业、远程控制等5个角度对海事航海保障船舶智能化转型进行了分析,可为海事航海保障智能船舶关键技术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张宁 《中国港口》2023,(4):52-54
<正>拖轮智能化的实现对于提升港口智能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拖轮设备安全性,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和职工劳动强度,实现拖轮管理的科学性和信息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智能拖轮的研究背景近年来,智能船舶成为国际海事界新热点。国际海事组织(IMO)、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等国际组织将智能船舶列为重要议题,国际主要船级社先后发布了有关智能船舶的规范或指导性文件,世界主要造船国家大力推进智能船舶研制与应用。我国船舶工业和航运业在智能船舶领域进行了有益探索,相关科研攻关取得积极进展,智能技术工程化应用初显成效,  相似文献   

14.
正2018年7月31日至8月1日,"新时代·大航海·强国梦"智能航运与未来峰会在上海隆重举行。中国船级社副总裁孙峰应邀参加此次论坛,并就"创新规范标准,助力智能船舶发展"发表了主题演讲。他表示,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建设交通强国的宏伟目标,我国正处于全面推进"互联网+"的浪潮中,"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与"智慧交通"等战略规划,更是为船舶领域明确提出了"提高船舶智能化水平,  相似文献   

15.
<正>现今,船舶智能化方兴未艾,世界主要航运国家都制定了智能船舶发展规划及行动计划。智能船舶内涵丰富,包括智能航行、智能机舱、智能船体、智能能效管理、智能货物管理等多个方向,通过“智能赋能”,使船舶更加安全、环保、经济和高效。  相似文献   

16.
正最近,全球首艘通过中国船级社认证的智能船舶"大智"号散货智可谓风光无限。它的精彩亮相,更是掀起了业界对于智能船舶的高度关注。毫无疑问,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推动船舶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从而提高船舶营运的安全性和效率,帮助航运业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是造船业获得发展新动力的必由之路。在这种情况下,智能船舶决定了各国船舶工业在未来船舶市场的地位,因而成为各大造船国家的"必争之地"。  相似文献   

17.
庞路  何沁园 《船舶》2018,29(1):63-67
船舶智能化作为船舶设计领域技术变革的中坚力量,将使船舶设计从理念到方法发生质的改变。机舱堪称船舶的"心脏",船舶自动化的推进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机舱的自动化程度上,各船级社规范中,也对机舱自动化有着详细的规定和要求。文章在介绍CCS《智能船舶规范》的基础上,对比智能船舶与无人机舱在自动化系统设计上存在的区别,并对机舱智能化的设计思路和智能机舱自动化系统的构建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8.
正由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设计,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建造的38800载重吨智能散货船"大智"号,总长179.95米,型宽32米,型深15米,总吨25561,入CCS和LR双重船级,是全球第一艘按照中国船级社《智能船舶规范》建造并申请CCS智能船级符号i-Ship(N,M,E,I)的船舶。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智能船发展备受瞩目,以超出业界想象的速度破浪前行。自2017年12月5日中国第一艘(也是全球首艘)通过中国船级社(CCS)入级检验的智能船舶"大智"号正式交付使用以来,不断有智能船舶下水的报道,进一步预示着智能航运时代的加速来临,业内外对智能船舶的关注度空前高涨。日前,本刊就业界关心的关于智能船的相关问题,专访了中国船级社(CCS)副总裁孙峰先生。  相似文献   

20.
正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船舶自动化程度迅速提高,相继出现了"超自动化船"。而如今,主要航运国家已开始研制"智能化船舶"。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船舶智能化已经成为当今船舶制造与航运领域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海洋强国的使命号召之下,智能船舶的发展已是大势所趋,需要用更大的勇气、更广阔的视角把船舶工业引向更大的市场。2015年12月1日,由中国船级社(CCS)编制的《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