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7月1日是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成立5周年的日子.在此之际,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在沪举行的中国造船论坛吸引了来自美国.日本.韩国.香港等众多国际知名航运.船检等业界巨头。国际海事精英聚首沪上.纵论当今全球航运市场,放言中国造船业前景.为中国造船业的火爆击节.  相似文献   

2.
中国造船业的火爆,源于全球造船市场的兴旺。2003年起,航运币场开始复苏,出现运力供不应求、运价大幅上涨的情况,全球各大船公司也开始大量订造船只。受此行情影响,世界造船市场在2002年底走出低谷,并迅速复苏,2003年至2005年出现了多年难得一遇的火爆行情,其造船产量、新船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均创历史新高。在行业全面复苏背景下。我国造船工业也迅速崛起。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邮轮产业发展空间巨大,但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突破内装的制约。在世界邮轮市场火爆的当下,中国进军邮轮产业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然而,邮轮内装一直是困扰中国造船的一块心病,因为豪华邮轮领域的真正竞争力就在内装,而这恰恰是中国造船业的短板。2017年3月7日,是一个值得国内邮轮产业界关注的日子。这一天,由中国船级社主办,全国邮轮设计联盟协办的"中国邮轮内装材料国产化促进会"在中国船级社上海分社召  相似文献   

4.
全球造船业市场的持续红火让中国造船企业家摩拳擦掌按耐不住,奋力超越日本、韩国的态势此起彼伏。造船业重心加速向中国倾斜,2015年成为世界造船翘楚对中国不再是梦想。中国造船业经历了风风雨雨,终于迎来了一个又一个大展宏图的机会。 通往问鼎世界造船强国的征途虽然一片光明,但也将面临重重挑战,尤以船舶配套业滞后为突出。因此,振兴中国造船业还需经历坎坷艰辛,仍要依赖造船业和社会各界人士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伴随世界经济的复苏,中国造船业也春回大地、渐入佳境。订单数量猛增,许多造船企业的生产任务排到了2006年。然而,就在人们对我国造船业的美好前景喜上眉梢之际,近一年多来钢材价格飞涨对造船业形成了强烈冲击,让刚刚起飞的中国造船业苦不堪言。  相似文献   

6.
安飞 《中国船检》2006,(1):56-59
近年来,随着中国航运业、造船业的不断发展,国内二手船舶交易市场日趋火爆。在上海、舟山、广州、温州等地的二手船交易尤为甚之。但是,综观全国船舶交易市场,不仅不完善、不规范的市场操作行为比比皆是,而且混乱无章的市场秩序,也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为此,有业内专家呼吁,强制二手船“进场交易”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7.
徐华 《中国船检》2011,(3):32-33
对于国际海事组织近年频频推出新标准,从某个角度看.这的确制约了中国造船业发展.给本来就相对落后的中国造船业增加了不少技术壁垒。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新标准的出台也为中国造船业的发展创造了绝佳契机。  相似文献   

8.
<正>韩国造船业的市场领先地位已经受到竞争对手中国和日本以及行业不景气的双重打击,在未来很难走出危机。韩国造船业正在承受中日造船业的夹击,日本造船业的成熟技术和中国造船业的低廉价格使韩国面临困境。日本媒体称,韩国造船业即将沉没。去年,作为韩国三大船企的现代重工、三星重工、大宇造船出现了最严重的赤字。造成严重赤字的原因之一显然是世界经济衰退带来的新船订单量减少。然而,韩国业内人士也要求船厂重视反复低价接  相似文献   

9.
信息     
《船舶工程》2006,28(2)
“十一五”中国造船业面临新挑战“十一五”期间,由于航运业增长和海洋工程装备需求逐步进入黄金期,中国造船业将拥有更大发展空间。但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中国造船业在发展中也继续面临一些重大挑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船舶配套滞后。国内目前六成船舶配套设备依赖进口,成  相似文献   

10.
如果让您用一个词来形容2006年您的个人感受,您会选择哪一个?为什么?“火爆”。2006年的海运,尤其是中国的造船业是业内人士的热谈话题,吸引了全球业内人士的眼球,比如:11月初在深圳召开的国际海运(中国)年会吸引了全球近700人参会,所有主要的海事组织及海事界的翘楚都出席了这次盛会;从与其他地区同事以及全球的客户的沟通中,我们深深地感到他们对中国海事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兴趣;另外,我们在全球各地推出的“DNV——中国发展论坛”旨在向国际海事界介绍中国造船业的发展,收到了来自我们客户和业内其他人士的热烈反响。您感觉2006年这个…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远洋航务》2007,(1):45-45
如果让您用一个词来形容2006年您的个人感受,您会选择哪一个?为什么? “火爆”。2006年的海运,尤其是中国的造船业是业内人士的热谈话题,吸引了全球业内人士的眼球,比如:11月初在深圳召开的国际海运(中国)年会吸引了全球近700人参会,所有主要的海事组织及海事界的翘楚都出席了这次盛会.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丹麦海事集团由35家丹麦先进的船舶设备供应商组成,是一个为中国造船业提供技术、设备和服务的网络平台,与丹麦海事业联系密切。二十多年来,丹麦海事业为中国造船业所做的贡献已获得国内客户称赞,通过与丹麦海事集团和丹麦出口协会的合作,知名度影响力与日俱增。新成立的丹麦出口协会上海代表处为中国丹麦海事集团的秘书处,也将为中国造船业提供国际化技术、设备和服务。  相似文献   

13.
满颖 《中国船检》2011,(2):40-42
造船成本的高低,关系到最终船舶价格的确定,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造船企业最后的利润,同时也是影响船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一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成本是中国造船业的竞争优势,但在人民币汇率不断升高、劳动力成本日趋上涨、资源使用成本逐步增加以及节能、环保等国际新规则层出不穷诸多不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国造船业的成本优势日渐减弱,在未来发展中,中国造船业已被动步入高成本时代。  相似文献   

14.
在金融危机的沉重打击下,世界造船业开始集体"拐弯".中国出台了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韩国由金融机构出面对造船业采取了一系列救助措施,日本国土交通省也连续召开专门会议商量未来的发展战略,欧洲也表示将着手研究今后造船业发展的新政策.  相似文献   

15.
陈荃 《船海工程》2001,(5):44-46
中国具备发展造船业这一战略性产业的条件,但受企业规模、造船技术、管理水平、用人机制的限制,导致国际竞争力不强,实行造船业产业重组,国家加大对造船业的扶持,是振兴中国造船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造船     
《中国船检》2004,(7):49-51
发展造船业首先要满足国内市场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陈小津日前表示,中国造船业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在旺盛的中国航运市场需求面前,现有国内造船能力严重不足,为此,中国发展造船业,首先是要满足国内市场。陈小津介绍,因长期以来严重缺少大型造船设施,中国的造船能力  相似文献   

17.
赵磊 《珠江水运》2012,(15):38-41
资金链绷紧、订单锐减、交船难、集中度低,这些因素裹挟而成的超强台风正沉重地抽打着中国造船业。悲观的预测是,台风过后的中国船企将从高峰时期的3400多家,锐减到只剩下不足零头的300来家。乐观的看法是,目前船业的困境是周期性的,历史上每一次大的金融危机都重创造船业,但每一次复苏,也离不开造船业的复苏,如今的危局正酝酿着机遇。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丹麦海事集团由35家丹麦先进的船舶设备供应商组成,是一个为中国造船业提供技术、设备和服务的网络平台,与丹麦海事业联系密切。 二十多年来,丹麦海事业为中国造船业所做的贡献已获得国内客户称赞,通过与丹麦海事集团和丹麦出口协会的合作,知名度影响力与日俱增。新成立的丹麦出口协会上海代表处为中国丹麦海事集团的秘书处,也将为中国造船业提供国际化技术、设备和服务。  相似文献   

19.
散货船市场的空前兴旺,不仅直接引领国际船市发展,也成为推动世界造船业快速发展和中国造船业迅速崛起的主要因素,全球造船业发展对散货船依赖程度随之加大。2008年,仍将成为散货船的风光之年。  相似文献   

20.
《世界海运》2011,(6):39-39
<正>近日举办的中国国际船舶产业展览会传出的并非都是好消息,因为造船业国际尺度的变化,此次展览会热议最多的话题之一便是国内造船业如何来应对尺度变化的挑战,与会人士也对此莫衷一是。多位与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