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4 毫秒
1.
《船舶优先权和抵押权国际公约》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1926年和1967年,国际上就曾有过《1926年统一船舶优先权和抵押权某些法律规定的国际公约》和《1967年统一船舶优先权和抵押权某些规定的国际公约》,以前称为海事抵押权和留置权公约,现统一称为船舶优先权和抵押权公约。我国海商法已经采用了公约的有关规定,但在新公约生效之前,处理海事案件仍然是执行1967年公约的规定。  相似文献   

2.
1.与国际接轨 海运是世界性的,调整海上运输关系和船舶关系的海商法,当然应与国际接轨。 《海商法》第3章“船舶”中关于船舶抵押权和船舶优先权的规定,吸收了1967年《统一船舶优先权和抵押权某些规定的国际公约》的内容;第4章“海上货物运输合同”,以1968年《海牙—维斯比规则》为基础,吸收了1978年《汉堡规则》的部分内容;第5章“海上旅客运输  相似文献   

3.
<正>为了加强港口管理,必须尽早制订《港口法》。港口法在世界上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今年5月31日至6月3日,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在法国敦刻尔克专门召开了有关港口立法、赔偿责任和保险的国际研讨会,决定成立国际港口律师协会。我国也派出两名代表参加了研讨会。 为了使我国的港口法尽早地出台,本文对港口法的国际渊源作一探讨,以求对起草工作有所裨益。 自1897年国际海事委员会在布鲁塞尔成立以来,制订了许多涉及海洋运输方面各类问题的国际公约,例如:1923年国际海港制度公约,1926年统一船舶优先权和抵押权若干法律规定的国际公约和1952年统一有关扣留海运船舶的若干规定的公约等。作为远洋运输业务的主要部分,港口对于远洋运输来说,既是起点又是终点,这就不能不受到国际法规的影响。港口管理在不同程度上会受到各种国际公约的制约,对于港务局来说,既享有权利又要承担义务。  相似文献   

4.
《世界海运》2009,32(11):30-31
2006年2月第94届国际劳工(海事)大会审议通过了《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目前这个公约还在各国审议批准之中。国际海事界普遍认为,海事劳工公约的通过,在世界劳工史和海运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必将对海事界产生深远的影响,并将构成今后全球质量航运(Quality Shipping)的重要内容。这项被称为全球120万海员的“权利法案”,将与国际海事组织的《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一起,构成世界海事法规体系的四大支柱。  相似文献   

5.
背景情况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国际上就有了诸如《1920年(海上)最低年龄公约(第7号)《、1920年(海难)失业赔偿公约》(第8号)、《1920年海员安置公约》(第9号)《、1921年(海上)未成年人体检公约》(第16号)、《1926年海员协议条款公约》(第22号)、《1926年海员遣返公约》(第23号)等国际公约。据统计,迄今为止,国际劳工组织保存的国际公约已达近200个,其中与船员或航运有关的国际海事劳工公约就有45个。这些公约的规定虽然已经时过境迁,但其基本原则仍然适用。为了体现现有国际海事劳工公约和建议书中的所有最新标准以及其他国际劳工公约,特别是…  相似文献   

6.
由于一些重要的海运和贸易国家没有参加1952年扣船公约,影响了国际扣船法律的统一,再加上有些规定已经过时,有必要制定新的公约。国际海事委员会(CMI)在1985年即提出了《1985年关于统一扣押海船的若干规定的国际公约修订草案》。  相似文献   

7.
由于一些重要的海运和贸易国家没有参加1952年扣船公约,影响了国际扣船法律的统一,再加上有些规定已经过时,有必要制定新的公约。国际海事委员会(CMI)在1985年即提出了《1985年关于统一扣押海船的若干规定的国际公约修订草案》。  相似文献   

8.
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国际上就有了诸如(1920年(海上)最低年龄公约(第7号)、《1920年(海滩)失业赔偿公约》(第8号)、《1920年海员安置公约》(第9号)、《1921年(海上)未成年人体检公约(第16号)》、《1926年海员协议条款公约(第22号)》、《1926年海员遣派公约》(第23号)等国际公约,据统计,迄今为止,国际劳务工组织保存的国际公约已经达近200个,其中与船员或航运有关的国际海事劳务工公约就有45个,  相似文献   

9.
《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将于今年8月20日生效执行,这项被称为全球120万海员的"权利法案",有效统一了全球海员劳动和社会保护国际标准,对保护全球海员根本权益和促进国际海运的可持续发展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并将与国际海事组织(IMO)的《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MARPOL)、《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STCW)一起,构成世界海事法规体系的四大支柱.  相似文献   

10.
在统一国际海事立法的大趋势下,CMI为了解决船舶碰撞损害赔偿问题,在1985年第35届会议上提出了《确定海事碰撞损害赔偿国际公约预案》(以下简称《公约预案》),并在此基础上于1987年制定并通过了《船舶碰撞损害赔偿的里斯本规则》(以下简称《里斯本规则》)。1985年公约预案至今未能获得通过,制定正式的国际公约更是遥遥无期。杨良宜先生认为:“约克·安特卫普规则被订明在租约或提单中非常普遍,实用价值很高。相反,笔者从未听闻《里斯本规则》有当事人同意的适用……大部分船舶碰撞案件会去英国海事法院审理,英国法律在损失计算的大原则上…  相似文献   

11.
海事索赔责任限制公约是为了统一船舶所有人对事故赔偿责任限制的若干法律而制订的。1957年10月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召开第十届海洋法大会,制订了《1957年海船所有人责任限制国际公约》,但始终未能生效。  相似文献   

12.
海事索赔责任限制公约是为了统一船舶所有人对事故赔偿责任限制的若干法律而制订的。1957年10月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召开第十届海洋法大会,制订了《1957年海船所有人责任限制国际公约》,但始终未能生效。  相似文献   

13.
吴明华 《航海》2014,(1):12-13
被称为“航运业第四大公约”的《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以下简称《劳工公约》)自2013年8月20日正式生效以来,目前已有超过50个国家批准并加入了这一公约,其船舶总吨位占全球船舶的75%以上。由于多种原因,我国至今尚未批准加入。“这一公约在我国国内适用的立法转化是不彻底、不完整的,与我国船队规模居世界第四位,拥有海员近65万人的现状,乃至建设海运强国的目标是不相一致的。”近日,来自海事院校、海员工会、船员外派和海事仲裁机构的专家学者、律师和企业高管在“香港旗海员劳动法规研讨会”上大声疾呼,海员权益保护是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主管部门力图实现的目标,我国应尽快批准并加入公约,完整、善意地承担国际责任,确立国际公约在我国国内适用的宪法性依据,在海事审判中依法优先适用国际公约。  相似文献   

14.
对海上船舶航行安全和海洋环境保护有着重要意义的《内罗毕残骸清除国际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于2007年5月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获得通过,该公约填补了国际海事在残骸清除方面的法律空白,为沿岸国清除其公约水域内的残骸提供了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保障海员的基本权利,促进海员体面工作,提高海员职业的吸引力,2006年2月第94届国际劳工组织大会在瑞士日内瓦召开,在整合以前39项海事公约和29项建议书最新标准内容的基础上,形成了国际统一海员保护规范——《海事劳工公约2006》(MLC2006).公约生效条件为"合计占世界船舶总吨位33%的至少30个成员国的批准书已经登记之日12个月后生效",该公约将与《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MARPOL)和《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STCW)一起构成世界海事法规体系的四大支柱,在世界劳工史和海运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国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明明 《水运管理》2006,28(1):30-33
阐述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是《海商法》的一项特殊损害赔偿制度,国际上共制定了三个国际公约。我国移植了1976年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公约的主要规定,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其中某些规定已不能适应客观情况变化的需要。文章总结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17.
巡航执法是海事主管机关依据《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1979年国际海上搜寻救助公约》、《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等国际公约和国内法律、法规,对我国管辖水域通航安全状况、水域环境实施动态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开展水上巡航,海事主管机关可以及时搜集有关航行安全信息,掌握水上通航环境,监督船舶遵守有关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法规情况,发现并纠正船舶违法行为,发现和处理通航水域影响船舶安全航行的情况.及时进行海事应急处理并组织或参与搜救行动,从而实现对管辖水域通航环境及船舶动态的有效监控。加强现场通航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18.
提到海事运输中的留置权,根据《元照英美法词典》的解释,有一条cargo lien定义为货物留置权:“指为收取救助费、滞期费、共同海损、运费或其他海事费用而对货物进行留置的权利,常称为海事留置权,其内容与我国的海商法中的船舶优先权相关规定类似。  相似文献   

19.
《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是为保障、海上航行船舶上的人命安全,在船舶结构、设备和性能等方面规定统一标准的国际公约。根据公约规定,各缔约国所属船舶须经本国政府授权的组织或人员的检查,符合公约规定的技术标准,取得合格证书,才能从事国际航运。  相似文献   

20.
《中国海事》2006,(1):66-66
国际海事组织(IMO)成立于1948年,有162个成员国.是负责处理海运技术问题,协调各国海七安全和防止船舶污染工作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属联合国的一个特殊机构。海事立法是该组织的重要责任之一,制定了《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73/78防止船舶污染公约》(MARPOL73/78)和《78/95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STCW78/95)三大著名公约以及事关人命财产和航行安全的《1966年国际船舶载重线公约》和《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两个最重要的基本文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