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迅速做大做强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内在需要,而并购正是实现企业规模迅速扩张的主要途径。企业并购是一种复杂的经济行为,属于企业发展战略中的外部交易战略,通过并购可以发挥企业的协同效应,快速进入市场,扩大企业的经济规模,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然而,并购并不能自动带来企业的成长。我国企业并购从80年代中期开始到现在,已经取得很大的进步,但还存在诸多不足的地方。本文根据并购中存在的问题和失败原因,重点提出解决对策:一是做好并购之前的前馈控制工作;二是做好并购之后的整合工作,并归纳出取得并购成功的基本要点。  相似文献   

2.
战略性并购是企业旨在巩固自身的市场份额、行业地位和把握资源要素的一系列并购组合行为,是对整个产业的整合;并购是企业外部成长战略中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企业成长最快的方式,企业围绕并购可以实现范围成长和规模成长;我国影视企业应积极通过并购增强自己的实力,不断成长壮大;以华谊兄弟和橙天娱乐为例,对并购在影视企业成长中的作用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跨国并购作为企业做大做强的方式之一备受青睐。中国的企业以较高的速率从事跨国并购,然而伴随跨国并购的高发生率的却是低增长率。其中企业文化的整合问题是并购企业不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旨在为跨国企业并购行为中有关文化整合的工作提出对策,将心理契约理论与文化整合有机联系起来,并提出了跨国企业并购的文化整合建议。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联合国贸发会(UNCTAD)定义跨国并购是:外国企业与境内企业合并;或者收购境内企业的股权达10%以上,使境内企业的资产和经营的控制权转移到外国企业。它是跨越文化等重大界面而进行的产权、股权或控制权的让渡行为。Bruce(1998)明确指出:“并购成功与否不是仅仅依靠被收购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而是在更大程度上依靠并购后的整合。”成功的并购可以推动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使企业竞争力得以提高,为社会和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不成功的并购不但不能实现价值的提高,反而还会拖累企业。  相似文献   

5.
李敬 《交通科技》2008,(3):122-124
企业并购中的心理契约重构是企业并购成败的关键.在对企业并购中可能导致员工心理契约违背分析的基础上,应用心理契约理论,提出了企业并购整合中员工心理契约重构模式,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企业并购目标.  相似文献   

6.
上市公司的并购已经成为中国证券市场上的重要的市场行为,并购重组已经超过新股发行市场(IPO)成为中国证券市场资源配置的最主要环节。企业并购是总多市场行为中的一种。实际上它是一个包括并购方、被并购企业双方的股东和债权人、以及政府等多个局中人参与的博弈行为。并购过程的每一个阶段都是一个子博弈。也可以将整个并购过程看成一个子博弈,将博弈的思想应用于企业并购的决策分析有助于提高并购的成功率,提升并购双方企业的价值,促进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其目的在于不断调整资源拥有各方的经济利益,实现各自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7.
企业并购交易完成后进入过渡时期。该时期的人力资源整合面临着多种挑战,包括员工忧虑、人员流动、文化冲突、沟通障碍等。为保证过渡时期的平稳和效率,并购公司需要通过选派目标公司主管、人员安置、成立特别工作小组、文化整合、有效沟通等措施应对上述挑战。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稳步发展,汽车及零部件企业海外并购日趋活跃.本文以均胜集团并购德国普瑞为例,分析均胜集团的并购整合过程与整合成果,总结均胜集团并购整合成功的关键因素以及对于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企业并购通过协同来创造价值,并购体现了企业的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也体现了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实现协同效应是企业实现并购预期和战略目标的基础。针对我国并购协同效应没有实现的现状,本文从并购前动机、并购后整合两个方面对其进行了分析,希冀为我国并购实践提供一些指导。  相似文献   

10.
企业并购是现代企业制度创新的一个方面。我国企业并购起步较晚,由于各种原因,在并购过程种存在着大量风险,其中又以财务风险最为突出。财务风险贯穿于整个并购活动的始终,是决定并购是否成功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是对企业并购的含义、并购财务风险及其防范措施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企业跨国并购后的整合是其成败的关键,尤其作为规模效应明显的汽车企业,其价值链整合更为重要.集成上游供应商的优势,优化生产厂商内部的价值链,实现下游顾客价值最大化是每一个汽车合资企业追求的目标.本文以广州本田为例进行企业跨国并购价值链整合的剖析,旨在找出具有借鉴意义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民营企业成为了海外并购的一支重要力量。制度提供了一个国家法律、经济和社会体制的安排,各国制度环境的不同导致了制度距离的产生。在企业海外并购中,制度距离的存在会提升并购风险并影响并购绩效。在整合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探索了国家层面和企业层面的制度距离如何制约和影响中国民营企业海外并购的策略选择,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启示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虞卫理 《经济导报》2009,(40):32-33
随着信贷市场的重新开启,企业经营者开始考虑如何在几年内市场仍不会恢复繁荣的情况下扩大自身的经营规模。而最容易的方法莫过於把发展势头强劲的公司买过来。在企业并购这个圈子里有这样一种现象:一旦知名大企业开始实施并购计划,其他小公司也会对收购和合并的前景产生信心。  相似文献   

14.
暮宾 《经济导报》2007,(46):40-41
在经济学上没有定义,赵弘研究员认为,总部经济是某区域由于持有的资源优势吸引企业将总部在铉区域集群布局,将生产制造基地布局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其他地区,而使企业价值链与区域资源实现最优空间整合,这种整合往往封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并形成一种经济形态。[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企业并购的目的往往是为了获得目标公司的经营控制权,以期获得协同效应,然而并购后往往会产生一些经营或财务方面的问题。文章以A公司为例,分析其由于并购产生的大额商誉为企业埋下的财务隐患,并为企业规范商誉减值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企业的兼燕与收购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广泛,因此在进行兼并前必须进行详细的可行性研究。本文仅对上海汽车工业兼并主要涉及的几个问题如兼并的程序、目标企业的选择原则、风险和防范、并购的实现方式、存在的主要障碍等进行初步探讨,并对几个潜在的并购对象进行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中国汽车产业重组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企业并购的一般理论 1.并购的概念分析 我们通常所说的企业并购即是西方国家常用的"Mergers &Acquistions",简称"M&A",即兼并与收购.  相似文献   

18.
赵玮 《汽车与配件》2014,(22):28-30
<正>外资并购是跨国零部件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最快捷的方式,对国内企业的成长、我国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帮助,但也为本土零部件企业的生存发展带来了威胁。对于外资并购可能会带来的消极影响,仍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跨国公司已经将跨国并购作为其实施国际化战略的重要手段,汽车零部件企业也不例外。目前,全球排名前100位的  相似文献   

19.
朱杰  程超 《天津汽车》2010,(4):14-16
经济危机下我国开始了对国外汽车企业一系列的并购,并且并购风暴有愈演愈烈之势,并购是跨国企业增强自身实力、扩大企业市场份额和削弱竞争对手最直接的手段,但面对强大的欧美汽车企业,我国如何能成功地实现以弱并强,需要考虑的因素是方方面面的,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两者之间的文化差异以及因此带来的文化碰撞。  相似文献   

20.
章瑞 《经济导报》2010,(26):32-33
还在欧美企业煞费苦心地修复被金融危机所损伤的商业元气或者试图逃脱主权债务危机侵害而惊魂未定之时,顺势而为的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并购狂澜。这种积极而活跃的战略行动既为冷清的全球并购市场带去了丝丝暖意,也清晰地传递出了中国经济增长独步世界的真实声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