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0 毫秒
1.
应用热管技术提高锅炉热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旻 《上海铁道科技》2010,(2):124-125,62
为提高和改善锅炉热效率,可利用锅炉排烟余热,改善燃料的干燥、着火和燃烧过程,以提高锅炉热效率.可利用热管这种高效传热元件回收锅炉排烟余热的技术,设计一种烟气排放和炉膛进风系统。该系统在工作状态下,以把冷空气预热成一定温度的热空%,再送入炉内,加速了燃料的干燥、着火和燃烧的过程;同时强化辐射的热交换,保持稳定燃烧,并因此降低化学不完全燃烧损失和排烟损失,提高了锅炉的热效率。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浅埋地下车站公共区自然通风的计算流体力学(CFD)模拟得出,在过渡季节利用热压进行自然通风以排除室内余热的方案可行,并分析给出室内温度、通风换气量与室外温度、室内余热量之间的相关规律。通过对站台层公共区自然排烟的CFD模拟计算,并与机械排烟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对于此类车站站台层公共区采用自然排烟方案可行,且效果优于机械排烟。  相似文献   

3.
1 引言我国有95%的工业锅炉烧煤,其中又有65%是1~4t/h的中小型工业锅炉。资料表明,这些1~4t/h的中小型锅炉的平均运行热效率仅为65%。这无疑对节约燃料、环境污染尤其是对大气的污染是极大不利。测试表明,排烟温度高、炉膛温度低、燃烧不充分是这些锅炉热效率低的主要原因。因此,回收烟气余热,改善炉膛燃烧状况已是国家改炉的要求。热管空气预热器(以下称热管空预器)恰恰为实现这个目的提供了简便、经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分析上海地铁1号线某枢纽车站隧道火灾防排烟能力,分别对该站自然通风、开/关站台轨旁侧排烟风机(UPE)等机械排烟条件下,10 MW列车火灾时的车站烟气温度场、烟雾分布及浓度进行了数值模拟与分析研究。研究表明,火灾列车进入车站时必须及时开启车站排烟风机(SEF)、隧道事故风机(TVF)和轨旁侧排烟风机(UPE),方能使站台隧道内风速接近临界速度,基本消除站台隧道内烟气逆向扩散,同时烟雾限制在隧道局部且浓度较低,有利乘客疏散。目前该排烟机制下站台层部分楼梯口烟气温度仍偏高,风速未达到地铁设计规范要求,存在安全隐患,应当引起运营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运用火灾动力学模拟软件FDS,对广州某一地铁车站岛式站台端部发生5MW火灾的情况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对比分析不同排烟模式下地铁站内的顶棚温度分布、人眼特征高度处温度、能见度、CO浓度分布以及楼梯口风速分布情况,分析其排烟效果是否满足人员安全疏散的要求。结果表明,对于顶棚温度和人眼特征高度处能见度而言,3种排烟模式都能满足要求。对于楼梯口新风风速而言,排烟口为11个的排烟模式不满足要求。比较3种模式下温度和CO浓度的扩散范围,发现排烟口为22个的排烟模式的控烟效果较好,更有利于人员的安全疏散。  相似文献   

6.
纵向风速和排烟风量是影响纵向通风结合集中排烟火灾通风方案效果的两个重要因素,为合理分析二者的影响特性并确定二者大小,借助CFD技术分析纵向垂直风流和排风诱导斜向风流所形成的多向风流耦合作用对隧道火灾温度场的影响。结果表明,排烟风量一定,纵向风速提高会使火源区温度梯度增大,烟气扩散区温度梯度减小,并且火源上下游排烟口以内的范围温度分层现象明显,而到排烟口的位置开始出现分层失稳;同时,排烟量一定通过调整纵向风速或纵向风速一定通过提高排烟量均可以获得良好的温控效果。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隧道防排烟是隧道设计中的重点和难点,如何合理的设置防排烟系统不仅关系到隧道设计的成败,同时也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本文结合一水下特长隧道,研究如何选择合理的隧道防排烟设计方案,并为其他隧道设计提供借鉴。研究结论:根据隧道所处路网、隧道内防灾救援设施的设置及交通状况、通风系统设置等实际情况,分析隧道不同路段灾害发生概率及造成损失的可接受程度,吸收性能化消防设计理念,对重点防灾地段采用横向重点排烟方案、对一般地段采用纵向综合排烟方案。并将民用建筑的防排烟设计理论引入到隧道防排烟设计中,完善了隧道防排烟设计理念。通过分析服务隧道和气流、人流组织情况,取消了服务隧道的正压设计,使隧道防排烟方案技术经济上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高海拔铁路隧道紧急救援站排烟结构合理的尺寸参数,以某高海拔铁路特长隧道为工程依托,数值模拟并分析救援站联络排烟道数量、直径以及平行排烟道尺寸对排烟效率、站内温度和能见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上距火源越近,排烟效率、拱顶及疏散站台温度越高,且火源前端能见度显著高于后端,但不同排烟结构参数下的具体分布规律差异显著;随着联络排烟道数量增加,救援站排烟效率略有增加,救援站后端拱顶温度显著降低,部分联络排烟道会出现烟气倒流,救援站疏散站台特征高度能见度低于10 m的范围显著增加;随着联络排烟道直径增加,救援站排烟效率及救援站两端拱顶温度均降低,救援站能见度显著下降;平行排烟道尺寸对救援站排烟效率及站内温度分布影响较小,但随着尺寸增加,救援站疏散站台特征高度能见度低于10 m的范围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紧急救援站内联络排烟道数量设置不宜过多,推荐联络排烟道直径为3 m,平行排烟道断面宽度为5 m。  相似文献   

9.
奎先运营隧道射流通风效果的卫生学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摸清当前车流密度下不同运营状态,自然及机械通风排烟效果,同时探索不同给风时间对排烟效果的影响。项目 在奎先隧道内进行空气中C0、N0x、C02,02的测定。结果 射流式通风的排烟效果明显优于自然通风,试验提前通风与列车上行出洞后实施机械通风较为合适。结论 奎先运营隧道射流通风效果基本达到通风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0.
研究火灾烟气状态对排烟风机性能的影响,系统分析了地铁隧道火灾烟气的烟囱效应和热阻效应,将地铁隧道系统和排烟风机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分析隧道烟气温度和密度沿程变化规律,建立隧道火灾网络模拟的数学模型,提出在隧道火灾排烟网络模拟时应以质量流量替代体积流量和风机性能的修正方法,研究了隧道火灾烟气流动模拟的数值方法,综合分析地铁隧道火灾的热阻效应、烟囱效应及烟流状态对地铁排烟风机排烟能力的影响。研究方法和结果为地铁隧道火灾烟气控制和事故应急处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大直径盾构越江区间内设置单渡线十分少见,单渡线处连通面积较大,且越江区间较长,通风排烟气流组织复杂,控制火灾时的有效排烟及正常运营时区间隧道内的温度、新风量,对越江区间通风设计尤为重要。通过模拟计算,对排烟及正常运营通风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2.
对炼钢电弧炉烟尘治理中排烟方式的选择进行了论述,并对各种排烟方式加以讨论,指出排烟方式的选择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还以高位伞形罩和半密闭罩为例说明合理选择排烟方式并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基于对地铁车站火灾产物影响的分析,以广州地铁13号线白江站为研究对象,使用PyroSim软件构建地铁车站火灾排烟模式仿真模型,对地铁车站火灾烟气扩散特性、火灾产物发展趋势等进行仿真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加快烟气消散速度、减缓温度上升速度和增加能见度距离为优化目标的6种优化方案,并进行仿真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当火源位于站台中部时,在站台加设排风机可有效提升火灾排烟效率,同时在部分区域设置有效高度的挡烟垂壁可对烟气控制起到有效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地铁车站站厅层公共区的排烟效率,针对郑州某地铁车站站厅层公共区设计了不同的排烟工况。通过利用FDS模拟软件对不同的排烟工况进行仿真模拟,得到下排烟口、侧排烟口、顶排烟口3种工况下温度、能见度、CO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图,通过对比分析得出结论:侧排烟口、顶排烟口、顶排风口均能满足人员的安全疏散要求;侧排烟口、顶排烟口比下排烟口的排烟效果好,侧排烟口和顶排烟口的排烟效果基本相同。通过进一步比较侧排烟口个数及大小对人员安全疏散的影响,得出:6个侧排烟口、3个侧排烟口比12个侧排烟口的排烟效果好;6个侧排烟口与3个侧排烟口的排烟效果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5.
旅客列车设有餐车、茶水、取暖等锅炉,前部由内燃机车牵引,在停站期间都排放大量烟尘和有害气体。在一定气象条件下,对月台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根据我站以往的监测资料,此类污染源许多指标超标排放。目前对月台环境大气污染的状况尚未见有具体报道。为此我们在1984年初对这方面进行了初步调查与监测,现报道如下。一、测定条件及布点 1.列车炉排烟对月台大气污染的监测选择长途旅客列车,于发车前约二小时即餐车、茶水炉正常作业排烟比较严重的情况下进行测  相似文献   

16.
某水下隧道长9.64km,但由于其地处水下的特殊性和重要性,需要在考虑运营通风的同时考虑隧道的防排烟通风。通过对运营通风和防排烟通风采用全纵向通风模式进行了详细的设计计算,综合考虑运营与防排烟通风,两者共用一套风机,采用切换控制策略来实现运营通风与防排烟通风效果,有效节约了成本,为以后的类似隧道建设工程提供设计经验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洛阳铁路地区各单位及洛阳市部分单位的锅炉烟气SO2排放浓度及锅炉烟气相关参数的检测结果分析,找出影响影响锅炉烟气SO2排放浓度高低的因素,从而为铁路各单位治理锅炉烟气SO2排放提供科学参考。方法运用GB5468-91《锅炉烟尘测试方法》对洛阳铁路地区的有关单位的燃煤锅炉排放的锅炉烟气检测,对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锅炉烟气SO2浓度的排放与除尘器出口烟气温度成正相关,如果排放烟气温度过高,SO2浓度就会升高;锅炉烟气SO2浓度的排放与除尘器内烟气压力有一定的相关性,在一定范围内烟气压力升高,SO2浓度也会随之升高。结论控制烟气排放温度即控制除尘器排放口烟气温度是控制SO2排放的关建因素;烟气流经除尘器时动压不能过大,应有减压措施,这样才能保证SO2在水中的溶解和便于吸收,从而降低锅炉烟气SO2的排放。  相似文献   

18.
以隧道独立排烟道集中排烟模式为研究背景,对不同坡度下有无顶隔板的12组火灾工况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顶隔板对隧道火灾烟气蔓延与温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顶隔板使隧道在火灾情况下产生明显烟囱效应的临界坡度变为1%,同时隧道顶部的最高温度比原来至少提高了10%,隧道内600℃以上的高温烟气分布范围比无顶隔板情况多出6 m以上、...  相似文献   

19.
在深圳地铁会展中心站和岗厦站进行全尺寸火灾实验,对含屏蔽门的站台机械排烟和正压送风挡烟的有效性进行检验.实验中使用0.7 MW的甲醇池火,对站台内烟气温度分布和关键位置的风速进行测量.结果表明:当站台启动排烟后,站台两侧区域烟气逐渐沉降至地面,无法排出站台而形成排烟死角,在站台两侧增加补风口后排烟效果得到明显改善.站厅正压送风挡烟效果与站台的结构密切相关,对于不含中庭的站台,采用正压送风可以有效地防止烟气向上层蔓延;对于含有中庭的地铁站台,必须通过降低挡烟垂壁的高度才能将烟气控制在起火层内.  相似文献   

20.
多台锅炉并联供暖运行时水力循环不平衡北京铁路局太原勘测设计院李凡现象热水供暖的锅炉房内多台锅炉并联运行时,水力循环不平衡,各台锅炉的出水温度及循环水量有较大差别,致使有的锅炉效率不高。原因分析1.多台锅炉型号不相同,内部阻力相差较大。2.各锅炉并联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